沙弥律仪(第42集/视频/文字)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

沙弥律仪  悟道法师主讲  (第四十二集)  2008/7  中国庐江金刚寺  档名:WD11-002-0042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1/WD11-002/WD11-002-0042.mp4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接着来学习《沙弥律仪要略增注》,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十五页第二面,倒数第三行,我们从第四个字,「丈夫论」这里看起,我先将这段文念一遍:

 

「丈夫论偈云。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救一厄难人。胜余一切施。众星虽有光。不如一月明。」到这里是一段。我们上次讲到一个小沙弥,他寿命剩下七天。他的师父是一个证阿罗汉果的圣者,证阿罗汉有宿命通,知道小沙弥的寿命剩下七天,所以就叫他回去他的俗家看他的亲人。他回家途中路过一条河,看到很多蚂蚁快被水淹死了,生了一念慈悲心,脱了衣服把蚂蚁救到高的地方,比较干燥的地方,救了很多蚂蚁的生命。经过七日之后他没死,又回到他师父的身边,他师父觉得很奇怪,明明他的寿命剩下七天,怎么没死又回来?就入定,阿罗汉要入定,入定观察到底什么因缘他寿命延长。结果一看,是他回家途中生了一念慈悲心,救了很多蚂蚁,后来寿命延到很长,延寿。

 

我们今天接着,这是举出《丈夫论》,这是一部论。我们知道三藏经典就是经藏、律藏、论藏,所谓经律藏三藏。我们看到《丈夫论》里面有一首偈。在佛经里面,四句是一首偈,四句经文合起来叫一首偈,偈颂。《丈夫论》就是《大丈夫论》,它一共有两卷。古时候的书不是像这个方册的,它是一张纸,写在纸上卷起来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书都有第一卷、第二卷,上卷、下卷,古时候是这样卷的。更早还没有发明纸,我们知道春秋时代是用竹片,一片一片,然后打洞,用绳子把它穿起来,文字写在竹片上,收起来就把它卷起来、绑起来,这个叫卷。方册的书是明朝憨山大师那个时代才发明的,发明方册,在这之前都是用卷。我们看到「二卷」就是有两卷文字。古时候这个卷多长可能也不太一定,因为一卷有的可以接很长,也是一卷,不过它有一定的长度,一个标准。

 

这是提婆罗菩萨造的。佛讲的是经,菩萨造的叫论,论是菩萨造的。你看《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造的,《大乘起信论》是马鸣菩萨造的,《大智度论》是龙树菩萨造的,这些都是菩萨造的。所以除了佛讲的才叫经,菩萨造的叫论。《大丈夫论》是提婆罗菩萨造的。这些资料我们有时间可以去查相关的中国译经史,翻译经典的历史,翻译经典的这些高僧他们的传记。时代是「北凉,沙门道泰译」,北凉就是我们中国南北朝、五胡十六国那个时代,那时候在中国这个地方也很乱,很多国家。提婆罗菩萨不是中国人,我们看了就知道,应该是印度人。翻译的法师叫「道泰」,在北凉这个时代。这些我们都不能详细的来跟大家说明,我们如果要了解,能够把这些资料找出来是最好。所以我们对于历史也必须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哪个时代,以后我们还是要去买一本历史书。

 

一共有三十九品,两卷经有三十九品。「广说悲心行施之相状及功德」,广就是很广泛的,来说明发慈悲心行布施它的相状,相状就是它的事相、它的迹象,以及以悲心来行布施它的功德利益,有什么功德利益,都是说这方面的,在《大丈夫论》里面说的。《丈夫论》里面有一首偈说,「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悲心,悲能拔苦,见到众生苦难,想要帮助他拔除这些痛苦、灾难,这个叫悲。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主要在悲心,我们有没有生起这个悲心?如果真正生起悲心,你布施一个人的功德就如大地一样,为什么?因为悲心是我们自性的性德。我们现在好像悲心没有了,为什么没有?老和尚讲过,就是被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障碍住了。虽然障碍,这个性德它还是存在,它也不会消失的,它本来就存在,本来就有。在我们凡夫地被这些业障障碍住,佛总是善巧方便,种种的说法诱导,让我们在重重的烦恼业障当中透出一线曙光。好像天上黑云密布,有时候也会有个空隙,阳光就透出来。这是比喻我们烦恼业障重重,但是偶尔也会有个空隙透露出来,有这个空隙透露出来,慢慢它就会愈来愈大。所以我们读到悲心施一人,就是我们要从自己内心去求,求谁?求自己,求自己的心。「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这是说明不是为自己,你为别人,就是为一个人,你是为对方,你是为了要帮助他,要拔除他的苦难,这样你布施一个人的功德就像大地一样。这是比喻形容。

 

「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施一切就是你布施很多很多人,这就不只一人,譬如说一个城市的人、一个国家的人,但是是为自己来布施的,得的果报就像芥菜子一样。就是你布施很多,但是得的果报很少。这段话就是给我们说明它这个不是论事相,如果论事,一个人跟一切人,那一个人就很少,一切人当然多,你布施给一切人当然功德比较多、比较大,布施一个人功德比较少、比较小。这个地方它就不是论事,这个地方它是论心,论你的存心,不是论事。所以布施这些,有的论心,有的论事,这个地方特别是讲到论心地,你这个心地。功德从心地所生的,是为别人,不是为自己,如果为自己得到功德利益去布施,得到的果报小;为别人,你纵使只有为一个人,得的果报也非常之大,因为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做好事,避免不了自私自利这样的一个心态,所以果报就小。这是从心地上来论。

 

「救一厄难人,胜余一切施」,就是说救一个遭遇到厄难的人,胜过其余一切布施。所以古人讲救急难,急难就是他眼前迫切需要的,赶快要去救急,你不救济他就没命,救急。人当在最紧急的时候,包括一切众生,在厄难的时候,这个时候能够去帮助他,这是最大的恩惠。如果在平时,你对他再多的帮助,也不是很迫切需要。特别救急是最优先的,人他最需要的时候你给他一点,对他来讲就是最大的帮助。如果他已经很多了,再送很多过来,我们有句俗话讲要雪中送碳,不是锦上添花。在没得喝的时候,你一小杯酒给他喝,暖暖身很好;他都喝醉了,你再一罐一罐给他,他已经喝不下了。就是这个比喻,就是形容他最需要的时候,他在最需要的时候你去帮助他是最好、最殊胜,这个时候功德也是最大。

 

以前我小时候乡下,以前交通也不发达,也没有现在商店那么多。我们中国民间还有一个,像《文昌帝君阴骘文》有一个布施茶水。我母亲就常常烧一壼茶,钉一个架子放在我们门口,给经过的路人解渴。有的人,以前交通不发达,走路,从高雄南部(现在高速公路也要开四个半小时),他用走路走到台北来,找他的亲戚或者做工作、做生意这一类的,都是靠走路。以前没有那么多商店,不像现在三步就一家,要找很久。也不是每一家都有奉茶,就是有发心的人他才愿意烧茶,每天烧一壼放在外面,放个碗。我小时候常常看到我母亲烧茶,放一个碗,然后给人家喝。曾经听我母亲讲,有一个从南部到台北来找工作的,他都走了好几个小时,已经都渴得找不到水喝,他说看到妳这壼茶真是太好了,沙漠的甘泉。所以他在厄难,他最需要的时候,你这个时候去帮助他是最好的,这个时候功德也是最大,也是最殊胜。所以「救一厄难人,胜于一切施」,一个有生命危险,或者很急难的人,你去救助他,胜过一切其他的布施,这是最殊胜的。就像我们念《地藏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这当中就是一个校量。

 

下面是比喻,「众星虽有光,不如一月明」,就是比喻众星很多,我们看天上星星很多,密密麻麻的,但是所有的星星,那么多星星的光集合起来,还不如一个月亮的光。这说明你修这个功德为别人、帮助别人,这样做是最殊胜;为自己,做得再多还是很有限。这也是老和尚常常给我们开示的,不要自私自利,不要都是想自己,一切为众生想、为别人想。特别《金刚经》讲,为别人,你这个我执容易破。大乘破我执比小乘方便,小乘它是对着干的,针对这个我去破、去修,大乘它是用转移的,起心动念你不要想自己,你布施,尽量去为别人想,把自我这个念头,执着我这个念头淡化掉,把它转移掉。所以一部《金刚经》讲破四相,你看《金刚经》讲个布施,度无量无边众生,从非非想天到地狱,所有胎生、卵生、溼生、化生,所有众生统统要度他们入无余涅槃,为众生。我们三时系念,每一时的忏悔都有「众生无边誓愿度」,其实这个要深入《金刚经》。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能够发这个心,下面的烦恼才能断,因为转化我执。

 

我们接着再看下面,「当起慈心者。谓见他人杀生。应以财物救赎其命。若自无财。可为乞化。乞化亦无。可为杀者方便说法劝喻。令生欢喜。而释放之。若其不信。当生慈心。愍彼行杀者。罪堕三途。其被杀者。苦痛无地。怨业既结于今生。酬报则当来不已。愿得菩提。度令解脱。」我们先看到这一段。这一段是弘赞律师他注解莲池大师《要略》,「若见杀者,当起慈心」的一个补充注解。《要略》莲池大师告诉我们,如果看到有人在杀生,我们应当生起慈心。生起慈心当然有行动,《要略》没有详细说明,这里就比较详细给我们说明。你当起慈心,当起慈心要做什么?「谓见他人杀生,应以财物救赎其命」,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放生,拿钱给他买命。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1日10:12: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456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