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第8集)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

沙弥律仪  悟道法师主讲  (第八集)  2008/7  中国庐江金刚寺  档名:WD11-002-0008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1/WD11-002/WD11-002-0008.mp4

请大家翻开《沙弥律仪要略增注》,还是看第三页。因为我们上这个课也不赶时间,所以有些名词术语,我们就请人家查了资料,会写在白板上,大家多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大家方便一点,不然你们自己要去查就要多一些时间。我们还是从《要略》这个文看起:

 

【佛制出家者。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参禅。】

 

我们接着看《增注》的注解,「此明戒定慧三无漏学之次第,苟越其次,则定慧无所从生矣」。我们昨天讲到这一段,这一段的增注也是很明显的给我们说明莲池大师这个《要略》,给我们强调。其实也是根据佛他所制定的规矩,『制』就是制定,我们现在讲制度。『出家者』,出家的人。『五夏以前专精戒律』,「夏」是结夏,在印度古时候出家僧人每一年有三个月的结夏安居,五夏一共是五年。所以过去老和尚讲席当中也常常讲五年学戒,老和尚讲五年学戒是比较偏重在我们中国丛林的制度、规矩。就是刚出家的人这五年当中,过去老和尚他讲的都是依老师的教诫。他说不是叫你去看戒律,是听老师的指导,这五年当中听老师这样一个指导来修学。就像老和尚到台中莲社跟李老师学经教,李老师跟他约法三章:第一个就是从前学的统统放下;第二个就是跟他学的那天开始,不准听任何法师、大德讲经说法,只准许听李老师一个人的;第三个条件,凡是要看什么书,包括佛经,都要先报告老师,经过老师同意才能去看。这个在后面二十四门威仪也有,凡是要读什么书,都要跟老师报告。李老师提出这三个条件,要老和尚遵守五年。后来老和尚遵守这三个条件,过了半年之后感觉心很清净,知道这个好处,后来自己主动再增加五年,就是遵守了十年,他这个规矩遵守十年。所以过去老和尚讲五年学戒,大部分都是讲听一个老师的指导、教诫,以这个为主。

 

最近老和尚讲经就特别提到戒律。以前讲的教诫比较宽广,现在讲到戒律上就比较浓缩、比较具体,譬如说《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包括《沙弥律仪》,它都有条文的,一条一条的,很明显、很具体的给你列出来,等于就是浓缩了。由广而浓缩,现在主要是你要再提升。前面大部分是结缘的一个阶段,你学到一个阶段你要提升,你不提升不行,不能永远停留在那个阶段。但是提升,你在戒律上不下手,就不可能,达不到。以我个人来讲,听经听了几十年,但是结果怎么样?一无所成。是听了不少,听了不少的道理,也会讲给别人听,复讲,就是老和尚怎么讲,我们跟着怎么讲,这个我也学会了,但是自己有没有受用?还是不得受用。为什么?没有从戒下手。

 

戒是律学,经是定学,经典当然也有包括戒,但是经它是偏重定,论是慧学,所以经律论三藏。经律论三藏也代表了戒定慧三学,当然律当中也有定、也有慧,经当中也有律、也有慧,论当中也有戒、也有定,只是说三藏它的比例、比重偏在哪一部分。其实每一藏都具足三藏,但是它的比重不一样,譬如律藏,它偏重戒律的多,大多数,超过半数以上,经藏它偏重在定,这个成分比较多,论偏重在慧。只是说它比较偏重。我们学习经论,没有这个戒的基础,实在讲我们不能证入,得不到受用。所以戒定慧三学配经律论三藏,戒是在第一个。你看现在,老和尚可以说他讲大经大论讲得非常精辟,讲得非常透彻明了,我们听的人好像听懂了,说起来大家都知道,都能够复诵。但是情况怎么样?境界一现前,该贪的还是贪,该发脾气的还是发脾气,该愚痴的还是愚痴,该我慢的还是我慢。知道,但是做不了主,问题出在这里。不相信大家可以试看看,因为我是失败者,失败者的经验。这就是这个基础没有,盖房子没有打地基,就从上面盖,盖了一半又倒下来,盖了一半又倒下来,始终盖不起来。

 

所以莲池大师在这段给我们说明佛制定的,「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参禅」。戒律为什么很多人也很认真在修,修得都没有那个效果?这个问题还是出在于我们佛门没有真正精通戒律的人来传授,像沙弥戒就要两个清净比丘来传授他才能得戒,现在到哪里去找?一个也找不到。但是我们对于有修有学的大德,我建议大家要学戒,弘一律师、蕅益祖师的著作不能不看,你不看你的戒怎么学都学得不像,我只能这么说。很多人戒律很精严,但是他表现出来让人家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表现出来是一股肃杀之气,你说这样像佛吗?佛会这样吗?不像,学得不像。有的人学得怪怪的,好像跟人格格不入,这个看不顺眼,那个看不顺眼,一天到晚生烦恼,学变成怪人一个,那都学错了。为什么学错?他没有亲近真正懂得戒律的人。所以戒律不是只有条文,条文简单,大家谁不会念?但是条文里面它有很深广的内容,你都要明了。

 

以前道宣律师听《四分律》,他人很聪明,《四分律》听一遍,他就跟他的老师讲他懂了,戒律他通了,结果被他的老师臭骂一顿,后来才发现自己错了,自己似懂非懂。后来他就发愿,凡是哪里讲《四分律》他都去听。古时候不是像现在有车,都是走路,很辛苦,听了二十遍,后来他才成为我们中国唐朝南山律师。终南山,在陕西的终南山,律宗的祖庭,成为律宗的开山祖师。像他这样的条件要听二十遍,而且那个时候真正有比丘,唐朝时候真正有清净比丘,他都还要这么认真的学,到我们末法时期,你说这样看看就能够懂了吗?所以我常常引用,你去世间念个法律,你读大学要读好几年,你要考博士班差不多十年,也不过是拿个律师执照,或者将来到政府机关去当司法官,都要那么辛苦,这是帮助我们了生死的,所以这个我们不能够疏忽了。

 

「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你要怎么专精?所以我特别把《寒笳集》,蕅益大师给我们开示的,那个非常重要。专精戒律不是只有在条文上,它有内容的,如果你不懂得这些内容,你那个戒学起来就是不像,不是那么一回事,学到最后,人家看到你就是怪怪的,那都学错了。如果严重的,学到最后增长烦恼,戒律是帮助你断烦恼,你学到增长烦恼,那不是大错特错了吗?这说明你戒要怎么学,要怎么样得这个戒,它都有个过程跟条件,不是我们看看这个戒律条文我们就能持戒,这个一定要明了。所以,由戒生定,由定开慧,「三无漏学之次第」,这个次第是不能改变的。「苟越其次,则定慧无所从生」,苟就是如果,如果你超越这个次第,你跳过去,我现在不要学戒,我先来修定,我先来修慧,行不行?不行。以我们凡夫来讲,你这样修学,你不按照这个次第来修,你定跟慧无所从生,你没有办法生定慧。纵然学了很多,那不是真正的智慧,不是般若智慧,那叫世智辩聪,世间的聪明智慧。世智辩聪,变成狂慧,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所以佛制定的出家,在家也是一样,这三个次第都不能够颠倒的。

 

下面这段,「佛者」,给我们解释佛这个字的意思,「是释迦如来大觉之称」。释迦是别号,如来是通号。佛有十种通号,这个在经上我们常常念,十个。通就是共通的,每尊佛都是一样的,这叫通号。别号就是个别的,譬如说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不一样,跟药师如来也不一样。每尊佛都有他的别号,也有通号。佛这边也有注解,这是查《佛学辞典》的,这边讲佛陀,应该具足讲佛陀耶,是佛学的名词,翻译为觉者或智者,它是觉跟智两个意思。「觉有觉察觉悟之二义,觉察烦恼,使不为害,如世人之觉知为贼者,故云觉察,是名一切智。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谓之觉悟,是名一切种智」。这是给我们讲觉这个字。佛陀耶简称为佛,中国人喜欢简单,陀耶这个尾音去掉,翻译中文的意思是觉者跟智者,其实觉跟智它是分不开的,从两方面来讲它的作用。觉察什么?烦恼。我们简单讲,你认识烦恼,你认识什么叫烦恼。好像你要抓贼,哪一个是贼你要认识清楚,你才抓得到真正的贼。如果你不认识那个贼,把好人当贼抓,真正的贼他在那边偷东西,你的家财都会被偷光光。这是比喻我们的功德法财,被烦恼贼都偷光了。所以我们起心动念,烦恼起来,你要能够去觉察,现在这个念头是烦恼,当你知道它是烦恼,它就不起作用。我们现在,好像说我起烦恼我也知道,心里很不舒服,这个是不是觉察?还没有达到觉察。你只是知道,但是还没有达到觉察这样的一个程度,觉察是真正看清楚。使不为害,你使它不再危害自己,这个才是觉察。如果我们知道烦恼,但是烦恼还是控制不了,它还是危害,还是在继续害我们。好像你知道是贼,但是你制伏不了他,照常抢你的,照常偷你的,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就不叫觉察。实在讲,如果你真正觉察,就有办法去伏烦恼、断烦恼,现在就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起心动念烦恼,烦恼起来自己没有觉察到。

 

我们每天三时系念做完都要三皈依,三皈依我们会念,念得也满好听的,但是我们在每一天生活当中,我们会依照三皈依去修吗?自皈依佛,是不是皈依佛?自己要皈依佛。自皈依佛,自己要皈依自己的觉、智,叫皈依佛。这个觉,如果你没有觉察、觉悟,你有皈依吗?我们每一天都有念,但是我今天这个烦恼要起来的时候,你有没有觉察到?你觉察到就是皈依佛。你还没有发觉,还迷迷糊糊随顺自己的烦恼,这样有自皈依佛吗?没有,我们只有念而已,你没有真正去回归、去依靠自性觉,没有。三皈依它不是念的,是要修的,它是一个总指导原则,八万四千法门、大乘小乘,离不开这个三皈依的总指导原则,就是要你觉悟。皈依法是要你正知正见,正确的思想、见解;皈依僧就是要你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你有了一个,后面两个都有了。你说我觉悟了,但是我还邪知邪见,心还不清净,污染,那还是没觉悟。所以三皈依有任何一个,都具足其他二个,这叫一体三宝,一而三,三而一。

 

「如世人之觉知为贼者,故云觉察,是名一切智」,这叫一切智。所以觉跟智它是一体的两面,好像我们的手,这一面跟这一面,一个里面,一个外面。故云觉察。所以每天三皈依我们都要觉,每天起心动念,言语、行为,讲话讲得不对,行为哪里不对,思想想错了,起心动念错了,都要觉察,对烦恼我们就有办法。所以你自皈依佛,绍隆佛种,发无上心,从这里学。「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谓之觉悟」,就是你对一切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各种事理你毫不迷惑,就像梦醒过来非常清楚,这叫觉悟。觉悟跟觉察,觉察是偏重在觉察我们的烦恼,觉悟是我们的烦恼没有了,你本性智慧显露出来,你对一切的事理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障碍,这个叫觉悟,是一切种智。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0日10:47:4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447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