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 悟道法师主讲 (第四十四集) 2007/4/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WD03-003-0044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03/WD03-003/WD03-003-0044.mp4
诸位观众,大家好!上一集我们讲到善导大师的开示,讲到:
疏【又决定深信弥陀经中十方恒沙诸佛证劝一切凡夫决定得生。】
上一集我们讲到大师这段的开示。这段是引用《弥陀经》六方诸佛赞叹这个法门,赞叹给我们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说这个法门,我们要深信。这段文非常重要。
疏【又深信者。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
大师又劝我们要深信,苦口婆心的劝我们。『仰愿』,这是很谦虚的口气,「仰」是下辈对长辈讲话的态度。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阿弥陀佛对大众恭敬到极处。我们在这个《疏》里面看到很多次「仰愿」。
疏【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
要用这个态度。教我们修学这个法门要用什么样的态度?这一生决定往生的态度就要像这样,一心要相信佛的话,佛在净土三经里面所说的每句话,要不顾身命去照做。
疏【佛遣舍者即舍。】
佛教我们舍的我们就舍,教我们离的就离,教我们放下的就放下。
疏【佛遣行者即行。】
佛教我们哪些事情应该要做,我们就照做,百分之百依从。
疏【佛遣去处即去。】
佛教我们去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去。
疏【是名随顺佛教。】
这样修学的态度才叫随顺佛的教导。
疏【随顺佛意。】
佛的意思是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佛意』就是佛之心。
疏【是名随顺佛愿。】
佛的愿是四十八愿,愿愿度众生。
疏【是名真佛弟子。】
这三行文非常非常的重要!善导大师真实的苦口婆心在劝导我们。我们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真佛弟子要把佛每一句话都做到。
疏【又一切行者。】
『一切行者』,上自菩萨,下至恶道众生,凡是依照净土三经修行的人,「行者」就是指这些人。
疏【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也。】
这个法门,大师为什么要在此地,真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苦口婆心劝导我们?实在是法门难信。难信之法,机缘非常不容易遇到,遇到了要当面错过,那实在就太可惜了。你这一生遇不到这个法门,那就难怪了,遇不到这个法门,没有缘分;有缘分遇到,当面错过,那就真可惜。所以在此地一再劝勉我们。『但能』,这个「但」字,只要依这部经,换句话说,其他的经你不读不学没有关系。这个但字就是单一的意思,我只要依这部经就决定能成就。你要能够深信,能够依照这部经典去做,必定不会耽误你的。这个语气肯定,让我们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你这一生一定成就。
疏【何以故。】
为什么单依此经深信奉行的人不会错?
疏【佛是满足大悲人故。实语故。】
三经都是佛说的,佛是圆满大慈悲心的人,怎么会耽误人?佛是真实语者,怎么会欺骗人?这是劝我们要信,要真信,要依照经典所说的去修行。
疏【除佛已还。智行未满。在其学地。】
这是说佛以下还没成佛的等觉菩萨,包括等觉菩萨以下这些圣贤,等觉菩萨怎么样?他的智行没有圆满;换句话说,他还是学生,还没毕业;换句话说,他的话还不能完全相信。他所说的一定要经过佛的印证,佛若没给他印证,我们就可以不相信他,何况菩萨以下的,这要知道。我们这一生才不会走错路。下面说:
疏【由有正习二障未除。果愿未圆。】
这是说等觉菩萨以下的。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二障未除』,烦恼障跟所知障。诸位要晓得等觉菩萨烦恼、所知障非常微细,再微细就是说他还有没断的根,有这个东西在,就是还没成佛,果愿就还不圆满。
疏【此等凡圣。】
『圣』是讲菩萨;『凡』是世间出家里面我们讲的高僧大德、祖师。这一类的凡,有修有学,戒行清高,但是还没有证果,这还是属于凡。世间的圣贤也是凡,还是凡人,他们都还没有成佛,果愿还没圆满。
疏【纵使测量诸佛教意。未能决了。】
他们还没圆满,他们对于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以及佛所说的一切经,菩萨理解得都不圆满,菩萨理解还没有办法达到圆满。为什么还没有圆满?智还没有圆,障还没有断干净,所以他解就解得不圆,这个我们要晓得,这是事实。
疏【虽有平章。要须请佛证为定也。】
『平章』这两个字,「平」是平等,他的见解、他所说的跟佛一样的;「章」是明显,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这叫章。跟佛说的一样,但是还得要得到佛的同意,佛说没错,这才可以。得要请佛来印证。佛如果摇头,菩萨讲的,这还是不行,一定要得佛同意。所以要『请佛证为定』,请佛来印证,这个「定」是定论,才能确定。
疏【若称佛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
佛要同意,给他说『如是如是』,说是这样没有错,这样就可以传了。像菩萨造的这些论、所注解的这些经,佛同意了,这才叫做「如是如是」。佛不同意就不行,还不正确。
疏【若不可佛意者。即言汝等所说。是义不如是。】
佛以下的菩萨,圣凡,如果说错了,说得有偏差,或者说得不圆满,佛就会说『不如是』,不是这样。这些目的都是教我们一定要以佛所说的为标准,一定要相信佛语。菩萨、祖师大德所说的,一定要记住,菩萨、祖师大德所说的开示如果与经上所说的一样,这我们可以相信;与经上所说的不一样,他说他是等觉菩萨,我们也不可以相信。我们还是要相信佛语,菩萨说的与佛说的如果有出入,要以佛为标准,因为菩萨果位还没有圆满,佛圆满了。你如果能够把握这个原则,你就非常幸运,你这一生的路就走对了,不会走错路,不会走冤枉路。
疏【不印者。即同无记无利无益之语。】
『不印』就是说没有经过佛的印证,没有经过佛印证,那就是跟『无记』,「无记」就是无所谓善恶、无所谓邪正,没有利益的言语。由此可知,过去世尊在世的时候,菩萨造的论不少,我们现在集结在《大藏经》里面;许许多多的论典、注疏是经过佛同意的,这才能够传下来。佛灭度之后,也有不少大菩萨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著作。佛法传到中国,中国历代高僧大德注疏非常丰富,这些没有经过佛的印证,佛没有听过也没有看过他们的文章,那就「不印」了。
我们要用什么态度来看待这件事情?我们今天面对这个注解《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这是善导大师作的。善导大师是中国人,出现在唐朝,佛也灭度一千多年了,这个也没有经过佛的印证,这样怎么办?佛虽然不在世,但是有留下经典,经典可以来印证。以佛说过的经典来印证菩萨所作的注解、所作的论,跟佛经上所说的是不是一样?那个意思是不是一样?如果所说的一样,这就是等于经过佛同意,佛的印证了。如果他所讲的,佛在经上没有这个说法,那就不如是。所以佛灭度之后,经典给我们做印证。我们读了善导大师的注解,回头再看净土三经,他老人家所说的跟佛在经里面所讲的是不是一致的?有没有违背?从这个地方来证明他所说的正确还是不正确,这样就可以相信。
疏【佛印可者。即随顺佛之正教。若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
所以学佛,经典是我们第一个依靠,尤其修净土。净土三经里面,中心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阿弥陀佛没到这个世界来讲经说法,世尊转述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阿弥陀佛自己这样说,他是转告我们,世尊转告我们。世尊的转述就等于阿弥陀佛亲自说明一样,没有两样。所以我们看《无量寿经》自始至终,《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字字句句都不违背四十八愿,都是四十八愿的详细解说,完全相应。所以四十八愿是我们修净土的根本。这个依是依靠,我们把四十八愿用来做早课,诸位想想,这是绝对真实,其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真正熏陶在阿弥陀佛大慈悲心愿力加持之中,消除我们的业障习气,使我们的心愿也像阿弥陀佛一样,这『正教』。『正义』,「义」是义理,正确的道理。『正行』,「行」是行为。『解』是见解。『业』是身业,身口的造作,前面讲身语意三业。『正智』是智慧,佛所讲的经纯正,没有一丝毫夹杂。
疏【若多若少。众不问菩萨人天等。定其是非也。】
『众』就是大众,『不问』就是不需要问菩萨。你今天已经是有缘分见到净土三经,读到往生经,你还得要去请教菩萨吗?不用再问他们了。为什么不用问他们?他们的知见不圆,菩萨还没有圆满,相信佛所说的就对了。连菩萨都不用问,何况人天,何况去问人?所以依佛经佛说的话为主,这样的人才决定能够往生。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在《往生传》里面,乃至于我们在近代、在本省所看到许许多多往生的人,真往生的,说老实话,他决定不会问人,也决定不会随便听别人的,他就是老老实实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样成功了。所以真正往生的时候瑞相好的,往生瑞相很好的往往都是许许多多不认识字的,他也没有念过什么书,什么都不懂,见了菩萨他也不会问。实际上,问问题他也不知道要怎么问,看到人他也不会问,但是他老实,真放下,真正想要去西方,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三年、五年,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坐着往生,你想想看跟善导大师这里讲的是不是一样?凡是常常来问法师,这个怎么样?那个又怎么样?问题一大堆,这没希望,这难了。所以真正成就的人不会来问,来问的人很难成就。这说明什么?这个疑问就是有怀疑,对佛所讲的怀疑,你说你再去问菩萨,问那些知见还不圆满,如果他给你解答说错了、说偏差了,岂不是耽误你一生吗?
倓虚老法师念佛开示的录音带,过去家师也将它抄写下来印出书本来流通,有请同修把它写出来,因为倓虚老法师的东北口音有很多人听不懂,写出来、印出来的功德很大。你看倓老他在念佛开示里面讲到念佛往生的例子,算起来是他的师兄弟,他去跟谛闲老法师学习讲经。谛老有收一个锅漏匠,就是补锅补碗的,不识字,是他孩童时代的同伴,到中年四十几岁,听到谛闲老法师在观宗寺做住持,来找他要出家。谛老原来不答应,看看他又不识字,又中年四十多岁,要出家住在寺院道场,要跟人做功课跟不上人家,要去受戒也困难,不识字总是很不方便,不答应。但是他这个儿时同伴,补锅补碗的一直恳求,无论怎样请谛老要收他,他要剃度,他觉得人生很苦,没什么意思,他要出家。
谛老到最后被他要求得没有办法,告诉他,你要跟我出家是可以,但是要接受他的条件。他说不管什么条件,只要给他剃度,他都接受。第一,就是说他出家,他也不用去受戒,因为也不识字,戒场的规矩也不懂,恐怕去戒场没几天就被赶出来。第二,剃度之后也不要住在寺院,寺院的五堂功课他也跟不上人家,他也会妨碍别人,别人看到他也会心生讨厌,他自己日子也不好过,叫他不要住在寺院。谛老告诉他,他会给他找一个宁波附近乡下郊外的小庙,没有人住的,自己一个去住。第三个条件,就是告诉他,你住在庙里,他会找一个老菩萨给他煮两餐,煮中餐跟晚餐,早餐自己处理。他说你住在小庙,我去找一间小庙,给你找两位护法护持你,你每天就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你就去休息,休息好赶紧继续念。谛老也没有告诉他念这句阿弥陀佛的这些大道理,就是这么告诉他,说你这样一直念、老实念绝对有好处,什么好处也没告诉他。他说你如果答应我这三个条件,我才要给你剃度,如果不接受,你还是去补锅补碗,去做你的生意。
这个锅漏匠一下就答应了,因为他的心很恳切就是要出家,这三个条件他统统接受。谛老就给他找一间破庙,小庙,大陆上有很多古庙没有人住,稍微整理一下,叫他去住那里;找两个当地护法去护持他,煮两餐饭。他的工作每天就是念阿弥陀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再继续念。他真正在那间小庙万缘放下,老老实实就是念这句阿弥陀佛,念累了休息一下,精神恢复继续赶紧念,这样念了三年。念了三年,有一天告诉煮饭的老菩萨说:明天不用给他煮中饭,他要去城里。老菩萨想这位师父念三年都不曾出门,可能要出去看朋友,或者是有人要请他吃饭,那天就没有给他煮中饭。到第二天,给他煮饭的老菩萨就想师父不知道回来了没有,去看看,如果回来了要给他煮饭。他那个庙也不曾上锁,也不曾关门,进去叫师父,也没有回答。走到他的房间,房门没关,门一推开看到师父站在那里,走近一看没呼吸了,站在那里面向窗外,站着往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