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 悟道法师主讲 (第十四集) 2006/9/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WD03-003-0014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03/WD03-003/WD03-003-0014.mp4
诸位观众,大家好,阿弥陀佛。上一集我们讲到净业三福这一段,我们这个文再念一遍:
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上一集我们讲到这段经文。这是佛在此地直截了当的跟韦提希夫人说,妳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先从三福下手,从这里修起。为什么要从这里修起?末后就说,这三种福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我们一定要好好的记住,要认真把佛这一段的教训彻底做到,这样才能够成就。三福的第一福四句是人天福报,第二福是小乘福,声闻缘觉的福报,第三条是大乘菩萨所修的福报。所以后面包括前面,前面不一定包括后面。好像盖房子,三层楼,第三层一定包含下面两层,第一层不一定包括上面两层。这就是说明,你想要成佛,要先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还想要成佛,没有这个事情。学佛要从学做人开始,这就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
第一个重要是『孝养父母』,善导大师注得很多,诸位可以做参考。父母对我们的恩德,现在的人知道的不多。学佛的同修比一般人知道多一点,为什么?现在教育已经不讲孝道,孝道、师道都不讲了。常常听佛经,佛经里面还是讲孝道、师道,劝我们修学。所以学佛的同修,这一方面比较有点印象。虽然有印象,印象不深刻。怎么说不深刻?你的修行没有进步。从这个地方就看出你所知道的不深刻。假如你真正知道,你会勇猛精进。为什么?有很多人问家师,说出家要怎样孝养父母?出家人修行证果就是孝养父母。你没有修好,没有开悟,没有证果,你对不起父母,大不孝。所以孝养里面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我们不但要奉养父母之身,父母的身体、生活起居要照顾到,除物质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让父母生活得很快乐。物质上样样都照顾了,父母心里有忧虑,不快乐,这个不孝。
要怎样能够让父母快乐?这因素很多。我们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兄弟和睦,父母欢喜,兄弟能够和好,父母就欢喜;兄弟不和,父母就伤心、忧虑。兄弟和,妯娌不和,父母又头痛;换句话说,一家老少和睦,父母才欢喜,心才会开。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家里,总是要踏进社会工作,你在公司上班,你跟老板不合作,父母又担心。你在公司里面跟一些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又麻烦了,父母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由此你才明了,不但家和,社会要和谐,国家要和谐,天下也要太平,父母才高兴。我们能做到吗?能做到,尽心尽力向这个目标去做。这个孝不是单纯照顾父母就行,哪有那么简单!这是从事相说,父母在这些事相上面忧虑没有了,就是说物质生活的忧虑没有了。另外精神生活,你的道德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增进?你的学术技能是不是一天比一天进步?不进则退。退步,父母就又牵挂,又有忧虑。这些都在孝道里面。然后才知道这一个孝道包括我们生活的全部,不是某一部分,是全部,包括虚空法界、过去未来,这才是全部,这是真的。
中国这个「孝」字,这个字造得很好。中国造字有六个原则,叫六书,这个字属于会意,你看到这个符号,想它的意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现在世间人有所谓代沟,父子之间好像有一条沟在,不和,有代沟就是不孝。孝这个字没有代沟,这个当中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是一不是二。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这才尽孝。所以这个孝字真正做到圆满、做到究竟,只有成佛才能做到,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尽,那就是孝道还有一点缺陷,不能圆满。所以孝道做到圆圆满满是成佛。
所以出家或是在家学佛一样,我们的道业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是尽孝。何况俗语说:一子成佛,九祖升天。这是不是真的?真的。什么道理?他的子孙作佛,他自己作不了佛,作佛是要自己修的,佛的功德也不能分给你,但是福德可以分给你,佛有福报。一听说是哪一尊佛的父母,那还得了,诸天鬼神都恭敬,他就占这个便宜。纵然堕落在恶道,阎罗王也恭敬他,不敢把他放在恶道,请他到天上去享福。到哪一层天?到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就不行了,再往上面去要你自己有修定的功夫,你没有功夫,你只有福报。福报最高的可以生到忉利天宫,再往上去一定要修定功,刚才讲的欲界未到定,虽然定没修得成功,他有定,就是心地比一般人清净,这样才能往上面提升。自己完全没有功夫,凭福报能生到忉利天。我们俗话讲这是受到庇荫,福报可以庇荫别人,是这么一回事。可见得世法里面说人情关系,在六道里面都有人情的关系。
由此可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不能够尽心尽力,常常犯过错,全部都是不孝,这一个范围包括非常广大。这一个字如果要用佛法的观点来看,那就是经典上所讲的「大总持法门」,总持就是纲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说一个孝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都不能出这一个字的范围,所有一切经教法门是这一个字圆满的相状。把它摆在第一句是大根大本,从这里下手,到最后圆满孝道,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始终不离孝道。
第二句是『奉事师长』。「奉」是依教奉行,就是要信老师、要听老师的教导,要把老师所教导的做到。「事」是承事,老师对我们有恩,恩同父母,所以对于老师的孝敬跟对父母一样。现在这些观念淡薄了,事相也见不到了。以前学生在学校不听老师的教诲,父母忧虑,就是大不孝。做老师的要是不能把学生教好,他没有尽到孝道。现在跟大家讲这些事情,大家听了好像讲故事,以前真的是这样,现在没有了。
以前是私塾教育,私塾就等于私人办学校,学生大概有二、三十个,一位老先生来教学。我们现在如果看一些古装的连续剧或是影片,看到私塾的教室,我们也能有一点印象。根据家师jingkong上人,他说在他这个年纪,他还沾一点私塾的边,大概六、七岁的时候,他的父母送他去读书。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学校,还是像从前的私塾,他去读过四个月,以后就改成小学。早年没有学校,七十年前没有学校。那个私塾是家师一个亲戚家里面的祠堂,祠堂是拜祖先的。学生大概二、三十个,一个老先生教学。他的父亲,上学第一天带了很多礼物供养老师。进了学校(私塾)见到老师,先到礼堂,礼堂里面供奉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神位。在牌位前面三跪九叩首,行最敬礼,他的父亲在前面,他在后面,先拜孔老夫子。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坐,他的父亲在前面,家师在后面,给老师行最敬礼,也是三跪九叩首,礼节非常的隆重。老师接受家长这样隆重的礼节恭敬,如果不认真教导学生,怎么对得起家长?他真的对不起人,他会受良心的责备。家长诚心诚意用最恭敬的心情把儿女付托给你,所以管教很严格。小孩不听话,有时候被老师打,被老师处罚,回家去哭哭啼啼,家长知道,第二天还买礼物去答谢老师。现在不得了,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打,家长去法院按铃控告。以前教育跟现在不一样,真正得到老师教育的恩德。
小学教育着重在德行,因为知识还没有开,培养德行是最重要的,以这个为主。今天教育里面讲的四育,这是德育,在小学时代培养。知识必须要年龄大了,差不多十三、四岁以后,知识渐渐开了才研究讨论。所以以前小学,六、七岁到十二岁这个阶段就是背书,老师督促,每一天所教的书要念一百遍、念二百遍;前面教过的要温习,今天所教的要念一、二百遍,念熟了,一生都记得,不会忘记。到以后用处就很多,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开智慧,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付一切事物的时候,知道应该怎么做法。这是师道,尊师重道。
不是老师叫你一定要怎样尊敬我,不是,是你自己对于道业、学业看得重,你才会这样做。因为你看得重,别人在旁边帮助你、辅导你,不敢掉以轻心,掉以轻心他就对不起你。你自己对老师不尊重,换句话说,对你的学业、道业不尊重,无所谓,老师对你也就不会很认真,为什么?你根本就不需要,何必认真指导你。这是以前的事,现在看不到了。可是诸位细细想想,如果在今天想要自己道业、学业真正有成就,恐怕还是要依照古人这个路线有效果。新的教学方法,我们没有看到什么效果,还是老方法有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