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果功夫未达成片,但具深信切愿,请问命终者能否往生?
答:蕅益大师说可以。说实实在在的话,如果能做到深信切愿,我们相信他功夫已经成片了,你们想想对不对?他信得很深,愿很切,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当然就不顾了,他还会把世间放在心上吗?如果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自称深信切愿,那是你自以为深信切愿,不是真的。真的深信切愿一定是统统放下,不再搞夹杂、间断,能够晓得无量劫来就是被这个害了。确确实实一切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把自己大好因缘耽误掉,这是真正可惜。21-270-0001
问:奉行精要十念法,而精诚一生不缺课者,其功行是否属于功夫成片的范畴?
答:一生功夫不缺是属于功夫成片,就是养成一个习惯,这个习惯养成之后,会起很大的作用,在临终的时候就凭这个习惯往生。虽然平时他还有许许多多事情要处理,有许多忧虑牵挂,但是在念佛当中确实万缘放下。每天我们用精要十念法,一天九次,一次大概一分钟,这一分钟当中能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天有九次就很有力量。你这一生不缺,养成这个习惯到最后你真能放得下。最后能不能往生就看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就往生。所以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那是一生都没有遇到过佛法,在临终时候遇到善友劝他放下,劝他念佛求生,他听了马上就接受,马上就放下,都能往生。由此可知,平常十念是很有作用的。但是念佛的时间无论长短,都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去念,一定要符合大势至菩萨讲的原理原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才管用。21-270-0001
问:请问一向专念的要件为何?一心专念与一向专念之异同?
答:一心跟一向意思非常接近,但是它也有不同的地方。「一心」是什么?没有二念,我们叫专心。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就是净念,净念也是「一心」。「一向」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方向就定在极乐世界,一心一意就是要见阿弥陀佛,这是一个方向。所以它很接近,但是意思也有差别。由此可知,一心难,一个方向容易。一向,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但是一心是功夫,初学的人还不容易达到。21-270-0001
问:请问一心不乱与一向专念之关系如何?其个别之功用何在?大小本为同部之经典,何以标示要求不同,旨趣何在?
答:这个问题过去曾经有人提起。有少数学佛的同修,看到《弥陀经》上要求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他不敢念佛了,说这个要求太高,一生做不到,去学别的法门了。大多数的人读到一心不乱也不求深解,还能老实念佛,那就很可贵。这个问题既然提出来,我们要晓得,现在采取的《佛说阿弥陀经》,都是用罗什大师的译本,罗什大师是意译,不是直译。而《弥陀经》梵文原本的意思是一向专念,不是一心不乱,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了解。玄奘大师是按照梵文经本的句子直译,不是意译的。玄奘法师的译本与《无量寿经》讲的意思相同,使人读了之后不会怀疑。罗什大师有没有翻错?如果他翻错的话,玄奘大师在那个时候一定会提出来。既然玄奘大师看罗什的译本没有话说,那当然就完全同意,他并没有翻错。
法相、唯识是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中国翻成中文,但是并没有在自己手上成一个宗派,所以他不是法相宗的初祖,而在他学生窥基手上形成一个宗派,所以窥基大师是法相宗的初祖。何况窥基大师给《阿弥陀经》作注解《阿弥陀经通赞疏》时,没有用玄奘的本子,而是采用罗什大师的本子,由此可知,师徒对罗什大师的翻译是肯定的,决定没有翻错。
经文文字意思是「一向专念」,罗什大师翻作「一心不乱」。我们知道很难得到一心不乱,为什么说罗什大师没翻译错?因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是一心不乱。我们功夫没到不要紧,有佛力加持,我们念佛到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你,第一个是佛光注照,佛光一照就把你功夫提升一倍。我们是功夫成片,一接触佛光,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就把我们的功夫提到事一心。凡圣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都是属于事一心不乱;同居土是事一心功夫浅的,方便土是事一心功夫深的。这样说起来,罗什大师他所讲的并没有错。了解这个意思,我们就晓得各种译本的义趣都是相同的。21-270-0001
问:奉行精进十念法的功行,与一心不乱,与一向专念,请问应该怎么解释法?
答:十念法是不得已的,是对现代生活工作非常忙碌之人,而说的一个方便法。方便法养成了习惯,就有很大的作用。一心不乱与一向专念,是功行的浅深不同,再浅也是与一向专念决定相应。精要十念法十句佛号,只是一分钟的时间,但这一分钟的心,决定向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向阿弥陀佛。我们一句接一句,这十句真达到一向专念,时间久了,功夫深了,就入一心,一心是功夫。21-270-0001
问:本学会对于一心不乱与一向专念二者做何宣导?
答:我们宣导的重点要在一向专念。一心不乱是功夫,我们勉励大家往这个目标趋近。但是入门决定是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个非常重要。21-270-0001
问:「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理体深奥。请问念佛功夫与何佛法界相应??
答:确实理体很深,因此相应也有浅深广狭的不同。往深处讲,与自性相应;浅处讲是心口相应,口里念佛,心里想佛,这是最浅的。21-270-0001
问:念心与佛号相应,念心者念佛之心。二者相应时,念心即佛号,佛号即念心,如是功夫增进,则心即佛,佛即心,心佛不二,能念与所念合而为一,能所双泯,功夫应已达事一心境界。请问此时之念佛,一念相应与何佛法界相应??
答:佛法讲相应讲得很多,有浅深广狭不同。唯独念佛法门讲相应,与其他大小乘讲的相应境界完全不相同,这是一个特别的法门。它是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应,与阿弥陀佛的心愿解行相应,而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真法界。三经讲得很清楚,生到极乐世界之后,得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能在一切诸佛刹土、十法界自在现身,这是得生净土之后的能力,可见得这个相应在事相上讲是无比的深广。功夫成片也算是事一心不乱之浅者。如果比照《观经》讲的三辈九品,功夫成片是事一心的下三品。即使是事一心的下下品,即心口相应的功夫得力就决定往生,决定有把握生凡圣同居土。
一些人念佛功夫不得力,就是心口不相应,口念佛,心还有妄想。古德告诉我们,念佛时心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是初步的相应。如果每天能保持一段时间,养成一个习惯,就有很大的作用。相应的时间长短依个人情况而定,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早晚可用十念法,一天至少要修九次。前清慈云灌顶法师教给我们的十念法是早晚课,是一口气叫一念,这一口气当中,念的佛号多少不论,尽一口气为一念,念十口气,当然时间要长一点。原则还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务必在短时间当中求得相应,相应是真正的功夫,这个很重要。21-270-0001
问:由有念进入无念,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巧入无生,是达理一心境界。请问此时之念佛,一念相应与何法界相应?功夫到此,已证上乘,往生必然。?
答:初初相应就必然往生,是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是往生实报庄严土。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九品,达到理一心境界是与实报庄严土相应,事一心功夫浅的与凡圣同居土相应,功夫深的与方便有余土相应。可是西方极乐世界非常特殊,古来祖师大德讲得很多,十方诸佛刹土都是不同的境界,如果用现代科学家的讲法,这是不同的时空,今天讲的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他们与我们是不同的空间。但是在极乐世界的四土是在同一个空间,这很不可思议,所谓是一生一切生。我们功夫很差的人,生到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与实报土和方便土的菩萨,天天都在一起,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在他方世界,如果不是同一个程度,凡境决定见不到圣境。我们现在讲三度空间的人见不到四度空间,四度空间见不到五度空间。极乐世界的人心清净,得弥陀本愿的加持,把时空完全突破,超过华藏世界,超过诸佛刹土的实报土。所以,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这是最不可思议的。21-270-0001
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入弥陀一真法界之后,功行继续再破此一句弥陀净执之后,请问与何法界相应?
答:那就是契入圆满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是分分证,从圆教初住菩萨证一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法身跟法界一个意思。虽只证一分法身,但是决定是真实,不是虚妄。古人用月亮做比喻,初三、初四的月牙是分证;最后破这一句名号执著之后,入十五满月的境界,就是圆满的境界。这个念不破就不能得大圆满;换言之,这一念还没有破,那一句阿弥陀佛还要继续念,这就是《华严经》上说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这是讲修行到了最高段。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他们还念阿弥陀佛,这一名号还没有舍弃。到等觉舍了之后就入妙觉,那是究竟圆满。到圆满的时候法界的执著也没有,你这个问题也没有了。如果你还要问入什么法界?说明你没有入进去。到究竟圆满的时候这些都是名相,佛、法界的名号也舍掉,什么一真、十法界的概念都没有,那才是圆满究竟的一真。我们说的「圆满究竟」都是名相,其实这个名相在他们观念当中没有的。21-270-0001
问:弟子在一边学习《弟子规》,一边学习《无量寿经》,无意之间发现《弟子规》就是《无量寿经》,乃至《华严经》也一样,请老师给我印证一下,对吗?
答:对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大经大论落实到生活行为上就是《弟子规》。释迦牟尼佛、一切法身菩萨,哪一个人没做到?各个都是圆满落实。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开始学。21-289-0001
问:《阿弥陀经》中描述的西方极乐世界及《地藏经》描述的地狱状况,请问是否真实不虚,或是唯心所造?
答:一切万法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无有例外。所以,佛在大乘经中教导我们:「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即是真心、本性。为说明此事,佛在经典中使用了几十种名词。何以故?为了既能使我们明了真相,又不执著名词,离名字相、离言说相,而真正明了佛说法之义理。此乃佛说法之善巧。
若问国土是否真实,你先观察我们生活的地球、现前的生活环境是否真实。如果认为此处是真实的,那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真实的,地狱也是真实的;你若认为此处是虚假的,那西方极乐世界、地狱也是虚假的。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如此便无过失。如果认为我们现在是真实的,西方世界是虚假的,那就错了。
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何以说「一切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相是假的。但能变与所变,以及现象的相续,此乃事实真相。佛说一切经,皆是为了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使我们了解真相,恍然大悟,我们的生活便自在了。相有体空,相可以受用,不可以执著。今天我们在一切享受之中,为何有无尽的烦恼?因为执著!不执著便无烦恼,得大自在!
你仔细观察大海上飞翔的海鸥,观察水中的游鱼,我们不如牠们自在。牠们真自在随遇而安!我们何以有如此众多的烦恼?因为有分别、执著,患得患失。若了解事实真相之后,得失之心便没有了;无得失之心,你的苦恼就去除了百分之八十。所以,必须明了事实真相,然后方能过超然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超凡入圣,游戏神通,真正得大自在,真正离苦得乐。21-058-00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