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平等,无有高下。请问为何净土法门是非常究竟圆满的大乘佛法?
答:「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是事实,而且此「法门」是广义的。不仅限于佛法,所有世出世间一切法皆包括在其中,这才是真正的平等,才是究竟无有高下。如果佛法与基督教比,说佛教高,基督教低,这就不平等,心就不清净。甚至与妖魔鬼怪相比也是平等,这才是真平等。理上平等,事上平等。一切法的不平等,是从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而生的。假如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不但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平等,佛法与所有宗教、学说,与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不平等的,这才是大圆满。佛法说十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同一法性所现,绝对没有抵触,皆是圆融具德。问题出在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
《金刚经》上说得非常具体,「四相」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要有这些观念在,就有高下;离开四相,就没有高下。我们虽知理上平等,事上平等,但现在要离开四相,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却做不到。如果佛一说,我们立即做到,岂不是各个人皆成佛,皆证得大圆满。这一关太难了,因此在一切法门里,有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来修学。「念佛法门」在一切法门中,修学最方便,因为它不讲求仪式,也不讲求规矩,行住坐卧都可以修,比其他法门方便多了。净土经论数量少,容易涉猎、读诵。虽然文字少,其义理也是圆满的。现代人的生活、工作,以及精神压力都很大,此方便法门容易修学,这是选择此法门的理由。
其实,选择念佛法门,也是遵守老师的教诲。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老师,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佛的法运共有一万两千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在正法时期(佛灭度后第一个一千年),众生真正能守法、持戒就能得定,就能开悟证果。在像法时期(佛灭度后第二个一千年),人的根性差了,妄想、烦恼比正法时期的人多,靠持戒无法成就,必须修定。佛教传入中国,正好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年后。「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所以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远超过印度,且由中国再传到韩国,又传到日本、越南,这都是禅定成就的。佛灭度后二千年以后,就是末法时期,末法有一万年。依照中国的历史记载,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二十三年。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皆依此说。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所以选择净土法门也是遵佛遗教。
末法时期的众生,妄想、分别、执著比从前更严重,修学其他法门要断除烦恼、习气,实在很困难。净土法门是带业往生,不需要高度的清净心,只要达到清净的边缘(功夫成片),就能超越三界,往生不退证果,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这是佛对末世众生的慈悲教诲。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听从佛的教导选择净土,这是很如法的。
修学净土,对于教义要明了。如果理论、方法、境界、因果不明,这句名号念的还是不相应,所以我常劝同修们先从读经下手。经要读熟,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能立刻想起佛经的教训。凡是佛不准我们起的念头,不准我们做的事,决定不去做。佛教导我们应当要发心,应当要发愿,教导我们要做的事,就要认真努力去做。经若不念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依此为标准。经典就是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的标准。如果把经典中的教训与理论完全做到,你就是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没有问题。
经教是要实行的,不是光念。如果没有做到,念了也没有用处。必须将经典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你就成佛了。18-014
问: 往生到极乐世界,请问是否可以马上回来度众生?还是要等到「花开见佛悟无生」?
答:这个问题,《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阿弥陀佛非常慈悲,对于悲心很重、法缘殊胜之人,有特别的加持。如果是发愿先度众生,后成就自己,佛也帮助他,只要往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见了面,就能得到弥陀本愿的加持,无论在哪一道受生,都不会迷失自性。所以,弥陀法门不可思议,也是古来祖师大德讲的「难信之法」。这个法是佛在一切经里从未讲过的,一切诸佛刹土也从来没有这些事情,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有。
佛法是教育,而非宗教,我们要认识清楚。佛陀的教学与孔老夫子的精神完全相同,都是「有教无类」,对一切众生平等教化。但是孔老夫子教学的范围是在人世间,至于天道鬼神,孔老夫子常讲「敬鬼神而远之」,只能奉祀而不能亲近学习。释迦牟尼佛教学的范围,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经中讲的十法界,就是现在科学家讲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至于有多少不同维次的空间,无人知晓。这样广大而没有边际的范围,都是佛所教化的区域。
佛所讲的都是每个人自性的本能,自性就是真心,我们的真心本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能、才艺、相好。我们常讲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而大乘经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都是我们每个人本有的。所以,佛说他没有东西教人,他所教的全是一切众生的本能,只是他的本能恢复了,而众生的本能被盖覆不起作用。因此,佛看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不仅「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而且「生佛平等」,生是众生,佛是诸佛如来,都是平等的,性相一如,理事不二。这是大乘经的经义,也是事实真相。
为什么世间有聪明的、有愚钝的?就是盖覆的烦恼有轻重厚薄之不同。烦恼轻的人,智慧高;烦恼重的人,智慧低;造作善业多的人,相貌端严;造作恶业多的人,相貌丑陋,这个境界没有一定,千变万化。跟我们的身体一样,身体也是属于境界,这是现相,「相随心转」。
所以,一个修行人断恶修善,过几年相貌就变得慈祥,说明他修行功夫得力。相随心转,境界也随心转。如果一个人一生都被外面境界所转,受外面境界影响,自己做不了主,就是凡夫。要是能转境界,不受境界影响,能影响境界,就是佛。《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
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之后,无论到什么地方度众生,别说是到人间,就连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能去,因为他将空间维次全部突破了,不受外面环境影响,这就有功夫。这个功夫,一方面是自己修的,更大方面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加持,使你恒住念佛三昧,才有此功夫。
我们要问,有没有必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绝对有必要。我们肯定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有。明末清初蕅益大师别号为「西有道人」,他说极乐世界确实有,阿弥陀佛确实有,这是我们要肯定的。西方极乐世界与我们决定是不同维次的空间,它是高维次,极高无上,将所有一切不同空间维次全部突破。所以,世尊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是赞叹阿弥陀佛的智慧、能力,能将空间维次全部突破;「佛中之王」是赞叹其德行。
而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必定是针对现前社会需要,提供拯救解决的方法,这对我们才真正有利益。今天社会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我们要知道这个危机是教育彻底失败。过去世界还能维持祥和,原因何在?虽然全世界对于道德伦理的教育疏忽了,但中国人仍重视。《十善业道经》序文讲,十分之一的人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十分之九的人沾光。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比例不止十分之一,有五分之一,五分之一里有一半的人接受儒家的教育、佛法的教育,这个世界就能安定。
我们仔细观察现代的小孩,三、四岁的小孩看电视,霸占著电视,家里客厅有大电视,房间有小电视,父母要看的节目与他不同,父母叫他到房间去看小电视,他却回答说:「小人看大电视,大人看小电视。」这种思想、言行是目无尊长,我们听到之后提心吊胆,他长大之后怎么办?这是对教育的疏忽。这个问题现在要是不重视,不认真想办法挽救,二、三十年之后,世界就没救了。打开电视、网路,里面的内容都是杀盗淫妄,全世界众生的脑子里都想这些,这还得了!大家都造恶业,恶业天天增长,果报就不堪设想,这是共业所感。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决定有恶报。
聪明人、有智慧之人,在这短短一生之中,要懂得修福;对于善、恶,必须有能力、有智慧辨别。凡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是善。凡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的团体,损害别人,欺骗别人,这是恶,恶的果报在三途。人在世间能活几天,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去造作罪业,堕落在三途,这个时间就长了。所以,在世间读圣贤书,受良好教育,必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欲望,真正发心利益众生。
度众生先要度自己,自己没有得度,怎能度众生?如何度自己?将自己的烦恼、习气全部改掉,就是度自己。《十善业道经》就是标准,譬如杀生是习气、烦恼,我从今尔后不杀生。不懂道理时,常常看到蚊虫、蚂蚁、苍蝇这些小动物来干扰,有意无意就把牠杀死;学佛之后,再也不杀,牠也是一条命。蚂蚁来这里是为了觅食、谋生,牠没有犯死罪,为什么要杀牠?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对待牠?以慈悲心对牠,要布施供养牠。牠找东西吃,我们放一点东西在门外院子,牠慢慢就到那里去了,以后就不会再来干扰,不需要用杀虫剂。我们可以跟牠沟通,牠有灵性。凡是有灵性的,你杀牠,牠会没有报复心理吗?将来牠得人身,我们变蚂蚁,他又来杀我们,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偷盗是最容易犯的,凡是做一些损人利己之事,都属于偷盗。有些人说,不损人如何能利己?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是迷惑的,岂不知真诚心利益众生,才是真正利己。佛教我们「广修供养」,广是广大没有边际,对一切众生我们尽心尽力供养、布施,果报不可思议。你布施这个国家的人民,要是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的果报一定是在这个国家做国王,因为你对他有恩惠。你要是布施全世界,你就做轮王,这是经上讲的统治全世界的大王,世界的盟主,许多国家都情愿听你的教诲,都服从你的号令,这是从布施得来的。你今天赚很多钱,是前世修财布施;你今天有智慧,是过去生中修法布施;你得健康长寿,是修无畏布施。修什么因,得什么果。没有修因,今天想尽方法去得果报,得不到!
所以,真正命里有的,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赚钱。做事业是缘,因缘和合,果就现前。没有因,缘再殊胜,什么也得不到。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唯有佛讲得透彻。所以,度众生先要度自己,度自己先要改变自己的烦恼、习气。首先要改的,是把自私自利的心改掉,学佛菩萨。佛菩萨没有自己,《金刚经》上说:「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随类化身。我到这个世间来,就是行菩萨道,为了度众生,度自己就是度众生。因为度自己,就要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让大众尊重、效法你,向你学习,你就度了他。不能度自己,决定度不了别人。
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历代祖师大德,他们做榜样给我们看,一生唯有修善,绝不作恶,只有利益众生,绝不利益自己,众生就是自己,利益众生是真正利益自己。所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量小福就小。一丝一毫的善行,如果心量大,这个善行就扩大;心量小,做再多的善事,果报还是小。因此,先要把心量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遵守佛菩萨的教诲。19-014-0002
问:请问何以《观无量寿佛经》说,下品下生要在莲花中十二大劫后,才能花开见佛?
答: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花开见佛悟无生」,花开见佛就是证得实报庄严土。这个说法是凭自分,而不论佛加持。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靠自己,不靠佛的加持,要达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下品只需十二大劫,这是靠自力。
我们今天有阿弥陀佛的加持,这是靠他力,所以不需要到达这个地位就有享受了。可是要晓得,这十二劫之内是享受阿弥陀佛的,十二劫之外是享受自己的。也就是说我们靠阿弥陀佛不是永远靠定了,下品下生靠阿弥陀佛十二劫,十二劫之后自己成就了。
如果在其他诸佛国土里,要从证得圆教初住菩萨算起,再修两个阿僧祇劫才能达到花开见佛。了解这个事实,才知道何以一切诸佛如来赞叹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道理就在此地。
事实上,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你的智慧、道力、神通与阿弥陀佛差不多。这在《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里有详细说明,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殊胜无比。20-013-1223
问:请问如何才有把握往生净土?
答: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印光法师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势至菩萨再来,他对于《要解》赞叹到了顶点,他说:「即使是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由此可知,蕅益大师若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一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所以,他的话就是佛的话,这是非常肯定的告诉我们,深信切愿就决定往生。
深信切愿在哪里表现?对世间决定不染著,才是真信、真愿;如果还有贪爱、留恋,西方极乐世界怎么能去得了?因此,古大德说净土法门的修学是「欣厌二门」。欣是希望,欢喜求生净土;厌是厌弃,厌离娑婆世界。把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当作这一生唯一的大事,除此之外,微不足道。
我告诉大家,你能把《无量寿经》全做到,决定上品上生;做到百分之九十,就是上品中生;做到百分之八十,就是上品下生。如是慢慢递减,最低限度做到百分之二十,也能下品下生。如果低于百分之二十的限度,往生就没有把握了。
学佛讲相应,相应就是必须具足「信、解、行、证」,即相信佛的教诲,理解佛的教诲,进而如理修行,并获得经中所讲的利益,缺一都不能相应。在现前,烦恼、妄想、杂念减少,心地清净,智慧增长,这是浅证。
待功夫纯熟,自然晓得什么时候往生。六祖惠能大师在一年前就嘱咐他的学生,替他预备后事。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讲经时告诉大众,他再讲两年就不讲了,这个意思就是两年以后他就要往生了。所以,功夫纯熟之人,一、两年前就知道自己何时往生;功夫差一点的人,多数是一个月或三个月前就知道了。「台北莲友念佛团」的李济华老居士往生,就是两个月前知道的。
往生没有把握,说老实话,就是听经太少。我们不听经,就被烦恼、妄想薰习。世尊当年在世「二时讲经」,四十九年不中断,二时就是现在的八小时。每天听经八小时,才会有成就。
现在讲经的人少,所以我们想听经可以利用录相带、录音带、CD或电脑网路的方法,反复的听,一天听八小时,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听掉,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现前就有感应,往生怎么会没有把握?20-013-1227
问:弟子觉得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是一,若是,请问当如何下手?
答: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确实是一,可是你的境界转不过来,你只见娑婆,不见极乐。好比看电视,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都在萤幕上,问题是你要会调频道。你现在调的频道是娑婆世界,极乐世界的频道你调不出来。即使你调出来了,还是这个画面。你慢慢去想,此理很深,若能真正契入,就入一真法界。21-117-0001
问:现在大陆流行念一句、画一道的「五会念佛」,请问这是净土法门吗?
答:净宗念佛的方法中,没有这个说法。我们要熟读,要真正依教奉行。净宗念佛的方法,大势至菩萨讲得最清楚、最简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哪里要念一句画一道?这个与净念相继违背了。净是你的心清净,你念一句画一道,你的心不清净。又要念,又要分别,又要执著,又要打妄想,这一句佛号里面夹杂着妄想、分别、执著,怎么能得清净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条件是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念佛怎么念法,佛没有具体教导我们,只讲原理原则,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你若不能放下,今天喜欢这个,明天讨厌那个,这不行,你的心不会清净。所以,先叫你什么都放下,不但世间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的法门太多了,有八万四千法门,我只修净土,其他法门统统放下,这很重要!释迦牟尼佛在入灭之前,非常慈悲教导后世的弟子怎样辨别佛法的邪正,这一点太重要了。楞严会上,佛说得好:「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肉眼凡夫有什么能力可辨别邪正?所以,佛特别为我们开示,他讲了四句,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经典。他讲的这个方法,经典上有没有?经典上有,就依教奉行;经典上没有,就放在一边,我就是遵守佛陀的教诲。
关于你所问的这个方法,经上没有记载。净土经典不多,祖师指导我们依据「五经一论」。我们真正要学习,选择其中的一部就行了,依教奉行决定能成功。你若想用自己的一套方法是不可以的,别人怎么讲也不可以。而五经最短的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你一生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肯定能成就。最长的是《无量寿经》,但比起其他宗派的典籍,就少很多了。所以,五经一论合订起来,只有薄薄的一本,修净土宗很容易的原因就在此地。
四弘誓愿中「法门无量誓愿学」,我现在统统都放下,这是不是违背?不违背。我今天把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一心一意到极乐世界去,等见了阿弥陀佛,再来遵循「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什么?那时你有好的修学环境,有好的老师;诸佛是你的老师,菩萨是你的同学,你又是无量寿。现在我们的寿命很短,要学的东西太多,还没有学成功,寿命可能就到了。所以,我常讲「四弘誓愿」,现在只落实前两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而要断烦恼,就要一心、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得清净心。一般讲,一门深入,你就容易得定,定能开慧;你学多了,就没有办法得定。
从前我们跟李老师学经教,李老师教学生,学生只能学一样东西,你同时想学两样,他不教你,他不要你这个学生。所以,我们都是从私塾那个方法学出来的,就是学一门。一门学好了,学好的标准是你能上大堂讲经,老师坐在最后一排听。那时没有扩音器,他坐最后要能听得见才行,你讲的话他听不见不行,你的音声不够大。他听你讲,认为没有讲错,不会害人,才同意你再学一部经。一个人最多不可以超过三部经,这是那时他老人家教导我们的规矩。
你自己主修的只能是一部经,但是每个同学所学的经不一样,你都可以去旁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部经要多讲,我们那时的标准是至少要讲十遍。譬如我学《弥陀经》,我要讲十遍,经老师同意后,才可以再选一部经。所以,绝对不允许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是通家,那是什么样的人?开悟的人。你没有开悟,烦恼习气很重,学多了,你的知见和思想会混乱,没有好处只有害处,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真正通过学习,你才知道那个方法好,老师所教的正确,我们对他这个方法很佩服,都认真努力来学习。
我帮助别人也是用老师的方法。早年在新加坡,我们办一个短期弘法人才培训班,学习时间是一届三至四个月,学习内容是一部经。参加培训的同学,三、四个月之后,他们写出很多心得报告都指出,这三个月的学习胜过他们过去在佛学院四年的学习。以前他们四年学得很多,每天有很多课程,这三个月学一门,就有这种感受。确实如此,他上台把所学的能讲出来;而一般佛学院四年出来之后,一部经也不会讲,所以从这个实验,也能看出很好的效果。
念佛方法很多,原理原则只有一个,决定是得清净心。自己可以去试验这些方法,如果你确实照这个方法修学,烦恼少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少了,你的心清净了,感觉比从前聪明;从前办事是迷迷糊糊的,现在办事有条有理,自己能体验到智慧现前,那就说明你有进步。区别在哪里?学佛之前,自私自利的念头很重,真正学佛后有一点受用,慈悲心现前,把别人的利益看重,自己的利益看淡薄,时时刻刻能够替别人着想,很少想自己的事情,这是很明显的变化。21-246-0001
问:功夫成片一语,请问首出于何经何论?
答:经论上虽然没有这个文字,但是有这个意思,正如同「带业往生」这句话,查遍《大藏经》没有,但是确实有这个意思,所以带业往生、功夫成片都是祖师大德们说出来的。我们读的书不多,但是近代修净土的,几乎没有不读《印光大师文钞》的,《文钞》里就很多次说到「功夫成片」。「片」是讲成一片,功夫打成一片。过去祖师大德跟我们讲过不夹杂、不间断,其实这些话也不是出在佛经上,佛经中只有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纲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夹杂就不净,中断就不相续。你要问不夹杂从哪里说的?可以说从净念上说的。不怀疑,也是从净念上说的。怀疑、夹杂,你的心怎么能清净?真正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功夫,其中浅与深的差别很大。
就像《金刚经》的大德注疏里讲的,离四相、四见功夫是贯彻到底的。般若里讲的观照功夫是贯彻到底的,净土宗讲持名念佛的功夫是贯彻到底的,「贯彻到底」这句话佛经上也没有,可是那个意思都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圆通章》一开头,菩萨自己说:「我与五十二同伦」,这一句话就是贯彻到底。五十二是菩萨的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总共五十二个位次。换言之,从初发心一直到证得圆满的佛果,就是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功夫。《金刚经》归纳之,用现代话讲,就是「看破、放下」。那是般若上用功夫,要离四相、四见,用看破、放下两种方法交互用功。
念佛法门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到底,我们称念佛号最浅的初步为「成片」。五十二个位次上,初信位就叫功夫成片;二信位以上就是事一心不乱。明白这个说法,当然也能体会到初信位是事一心不乱最浅的,刚刚接触到事一心不乱的边缘,但是这样的功夫就能往生。这样的功夫在其他法门里没用处,不要说在圆教菩萨位上,即使从初信到六信位,在其他的法门都不能超越六道,要证到七信位才行。六信以下的菩萨,还在六道轮回。要知道轮回有隔阴之迷,有退转,所以修行的时间很长,道理在此地。果然能不退转,哪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就是因为退转的时间太长,中断的时间太长。21-270-0001
问:请问功夫成片的内容及功用如何,行人如何达至?如何辨验?
答:功夫成片最容易辨别,这不能不知道。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接触办事务,事情办完之后,心里面就是一句佛号,绝对没有一个杂念在里面,这是功夫成片。事情来了,佛号放下,去办事;事也办好了,佛也念好了。初学的人功夫不纯熟,如果说办事也念佛,念佛也办事,说实在话,事也办不好,佛也没念好。要念佛念到上乘功夫的人才能在办一切事当中,也能净念相继,那是已经到相当高段的功夫,初学的人做不到,所以初学的人要记住在生活当中锻炼。
我们修行修什么?就是修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就是阿弥陀佛,不会再起别的念头,这时候的功夫叫成片,往生才有把握。一天到晚还有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往生就一点都没把握。虽然念佛念了几十年,还是不行,这就是古德讲的不老实。由此可知,老实就成片,功夫成片就是老实,不老实是没成片。所以这是我们可以能够测验得到,自己会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念佛功夫得力不得力,也就从这里看,今年比去年的妄念少了,这个月比上一个月妄念少了,我们念佛的功夫才算有进步。如果年年、月月都一样,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这样念佛号不能往生,不过也有好处,是来生变成福报。诸位一定要晓得,我们为什么会有妄念?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看不破!《金刚经》就是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然后我们念佛功夫就能成片,就能得一心。费了这么长的时间讲《金刚经》的目的,就是希望帮助我们看破、放下。21-270-00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