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八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284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六00页:
钞【领所闻者,信之不疑,受之弗失,如奉王敕,如遵父命,故云领也。】
『领』是领纳,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接受、领受。我们虽然非常庆幸这一生当中听到这个法门,如果听到这个法门而不能接受,那也是闻如不闻,跟没有听到实在讲是没有两样,所以接受非常重要。这个法门的修学,就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净念相继」,不怀疑、不夹杂,这就是净念;继续不断,念念无间,这叫做相继,这是念佛的要诀。莲池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信之不疑』,我们对于世尊所说的,对于一切诸佛所说的,深信不疑。『受之弗失』,我们接受过来,完全接受过来,决定不能把它失掉,失掉是什么?忘掉就是失掉,净念不能相续,断掉了,那就失掉了。我们佛法里面叫做失念,这念失掉了、忘记了。平常教我们念佛,每天要定数,这都是便利于初学。初学妄想烦恼很多,不知不觉它就起现行。由此可知,阿赖耶识里面含藏妄想烦恼的种子非常多,力量也强,因为它随时会现前。念佛这个种子少,力量薄弱,所以念念就忘掉了。还有很多人拿着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了没多久,阿弥陀佛忘掉了,手还在动,还在掐念珠,佛号没有了,他又打妄想去了,这个初学的时候常常有,这就叫失念。这就证明佛号的力量很弱,佛号的种子不多,抵不过烦恼、妄想。我们要不断的来练习,所以每天定多少声的佛号,一定不能间断,就是培养。古人讲,生处换成熟处,熟处换成生处,生是生疏,我们对佛号很生疏,烦恼习气很熟、很容易现前,把两个调换一下,烦恼习气慢慢的生疏,佛号渐渐的念熟,功夫就成就了。我们常讲「功夫成片」,果然把生熟一对调,功夫就成片。
可是在现代这个社会,有许多同修事业很忙,家庭也很忙碌,每天要定多少声佛号,对他来讲非常困难。实在讲,初学要能把生熟转过来,一天要是少过一万声佛号都很困难,总是一万声以上,念个三年五载慢慢的才能转变,这个对初学就相当困难,尤其对现代的年轻人。我教给同修的「十念法」,十念法的确可以帮助我们把生熟转过来。十念法,时间少,一念只要一分钟,但是一天不能少过九次,每隔二、三个小时念一次,有个三年五载,变成习惯了,这个力量就非常强。由此可知,念佛这就是不间断,一天九次,一次不断,这都叫相继,也符合净念相继这个意思。我们虽然十声佛号,十声佛号清净,确实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烦恼、没有杂念,十声,一声一声接着,再过二、三个小时又念十声,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跟大势至菩萨所讲的原则相应,这对现代人来说是人人都做得到。能够念九次以上的,当然就更好,就是不可以少过九次,当然是愈多愈好,一次就是一分钟。诸位常常用这个方法,受之,「弗失」就是不失,我们要接受,认真去修学。底下是两个比喻,『敕』是帝王的命令,没有不遵从的。『如遵父命』,家庭里面父亲是第一大,父亲所说的也一定要顺从,顺从就是领受的意思,用这个比喻,我们对于佛的教诲要顺从、要完全接受。
钞【重所闻者,中心感激,五体翘勤,如蒙至极之恩,拜谢无已,故云重也。】
重是尊重。尊重的心从哪里生出来?从感恩生出来的。如果不是世尊说出这个法门,说出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我们怎么会晓得?这是佛对于我们无尽的恩德。我们因佛的介绍,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佛的教诲,我们知道应该怎样修行才能往生西方。我们无量劫以来在六道里受生死轮回之苦,邈无出期,今天遇到这部经典,遇到这个法门,怎么不欢喜?怎么不感激?我们今天算是找到一条永脱轮回、永断生死的一条路,找出这个门径,所以感恩之心自自然然就生起,由于感恩,对这法门就尊重,这是重所闻。
钞【修持者,古人进而闻道于师,退而修道于己,非如今人入耳出口也。】
这是解释「而去」。「作礼而去」,作礼,重所闻;而去,去修行。古时候人真修实干,『进而闻道于师』,他去参学,向善知识求教,听了以后,回来就照做,就真干,真的修行,他不是假的。『非如今人』,今人是指明朝时候人,明朝时候就有这个弊端,听善知识说法,听了之后,他不会做,他会讲,所以说是『入耳出口』。「入耳出口」就是道听途说,在路上听了,路上就讲了,没有真正修行的功夫。不像古人,古人是自己修行真正有了心得,他才会说;没有通过真正修持,他不说。要考验证明这个教训是真实的,自己真得受用,这才乐意介绍给别人。我们看到这一句,想想我们现在,都是入耳出口。
钞【三资粮者,如上闻而信,即信资;信而受,即愿资;受而去,即行资也。】
『三资粮』是信愿行三个条件。闻而信,这就是信资。信而受,受就是愿了;他不愿,他怎么会接受?受而去,去是去真干、去实行。「资粮」,用现代话讲,就是往生净土的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资粮」是比喻,从前出远门旅行,很多偏僻地方没有旅馆,一定要带干粮。带一袋米背在身上,带干粮,带吃的东西叫「粮」;「资」,身上带一些钱,旅费。现代方便了,饭店多,不但不要带干粮,钱也不要带,一张信用卡就可以旅行全世界。
钞【三慧者,闻即闻慧;欢喜信受者,即思慧;去而修持者,即修慧也。】
『三慧』,菩萨所修的闻思修三慧。可见得流通分里面这几句话,信愿行三资粮,闻思修三慧,意思都圆满具足。
疏【又此欢喜,亦具清净三义,如观疏中说。】
钞【三义者,观经疏谓:一能说人清净,二所说法清净,三依法得果清净。具此三义,故欢喜。】
在《观经疏钞》末后,善导大师告诉我们,「欢喜」有三个清净的意思,所以他能生欢喜心。
钞【今持名往生,乃佛所说,佛是一切智人,非四人等也,则人清净。遇如是人,宁不欢喜。】
这是解释第一个清净。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经有五种人说:第一是佛亲自宣说,第二是佛弟子说,第三是仙人说,第四是诸天说,第五是化人说。但是除佛之外,其他人所说的都要得佛的印证,就是佛同意了,这就可以。佛不在身边,找谁做证明?大小乘经上有「法印」之说,符合法印,那就算佛承认,等于是佛说的。小乘是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他所讲的义理一定要符合这三个原则。大乘经只有一法印「实相」,他所讲的确实是诸法实相,那就等于是佛说的。五种人里面,除佛之外,其他四种说的人都不清净。佛才是最极清净,佛的心清净,身清净、境界清净,能说的人清净!这个经是佛亲自说的,我们怎么不欢喜?不是别人代说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