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285集)jingkong法师主讲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八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285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六0四页:

 

疏【又大本及法灭经,皆言法灭之日,独留此经,故知此经,总持末法,如华严论中说。】

 

『大本』就是《无量寿经》。《法灭经》,也叫做《法灭尽经》,分量不长,说明佛法衰灭的现象。《法灭尽经》里面,用现代话来说,是佛对我们大众的预言。预言,有从数理上推断,譬如中国古老的《皇极经》,在佛法里面讲,这属于比量,它的正确性不能达到百分之百,当然也有相当可靠性,但是不是绝对的。唯独佛的预言决定正确,因为佛是用现量观察,佛的五眼圆明,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他亲自看到,他不是推想的。《法灭经》,佛说最初灭的是《楞严经》,最后灭的就是《无量寿经》。『法灭之日独留此经』,此经就是《无量寿经》。法灭之日,《无量寿经》在这个世间还要住一百年,那一百年以后佛法就灭尽。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总共是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其实佛法哪有运可说?这个运都在众生这边,众生如果人人都能修德积善,好的运就长,众人都不知道修善,多造恶业,好的劫运就短,这好时光就短了。所以佛的法运是就众生这边来说,而不是佛,也不是从法上说的。下面这句才是这一小节的中心,『故知此经,总持末法』,这句就非常重要。末法一万年,这一万年当中一切众生要想「当生成就」,这一生当中,所谓成就,就是决定超越六道轮回,这是小成就,如果不能超越六道就不算是成就;圆满成佛是大成就。这个法门这两种成就可以说是都达到究竟圆满,所以实在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我们在末法时期遇到这个经能够信受奉行,就是世尊末法的当机者,这是值得自己庆幸的。

 

钞【大本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特留此经百岁,众生得遇,无不得度。】

 

『当来之世』,世尊灭度以后都叫做当来之世。『经道灭尽』,这是指佛灭后法运终了的时候,也就是佛灭后一万二千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到现在才三千多年,所以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经道灭尽」,「经」是经典,经典在这世间没有了,「道」是修行人,修道的人没有了,这就是灭尽,人苦不堪言。诸位要晓得,佛法是一切众生的光明,佛经上常用灯明做比喻,黑暗里面一线光明这就是指佛法,尤其是净土宗的佛法,实在非常可贵、非常难得。当经道灭尽,这是佛的悲愿,是佛力对众生的加持,使这部经还能延续一百年。在那个时候,众生要是遇到《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听到阿弥陀佛的佛号,『无不得度』。大经里面说得详细,遇到这个因缘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心一意求往生,决定蒙佛接引,愿求人天福报,当然也能如愿以偿,所以无不得度。

 

钞【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临命终时,佛与圣众,现其人前,经须臾间,即生彼剎。】

 

这一段也是经文,这一段经文很重要。许许多多同修常常来问,我们要怎样修学,将来才有把握往生?佛在这个地方为我们说得很清楚,只要我们依教奉行,决定得生。这个地方几桩事情,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所修的。『于此经典』,这句话要紧,这就是教我们专修,专修《无量寿经》、专修《阿弥陀经》,《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部,所以莲池大师称为大本、小本,《无量寿经》说得详细,《弥陀经》简单扼要,只是文字有长短,说法有广略,内容完全相同。这叫我们专修,专在一部经上用功夫。《无量寿经》当然方便,《弥陀经》实在说太简略,初学的人往往在这部经中看不出它深妙的义理,等到莲池大师写《疏钞》,蕅益大师写《要解》,我们才知道《弥陀经》的内容非常的丰富。读这《疏钞》再加上《演义》,实在讲绝不亚于《大方广佛华严经》,实在是太殊胜了。我们一心一意这一生当中就学一部经典,决定成功。学一部经典,给诸位说,好在哪里?戒定慧三学你统统具足了。戒学,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佛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说「于此经典」,我们真的接受、完全接受,依教奉行,这就是持戒,就是守法,遵守佛的教导。专学一部经,这心是定的,定学有了;我们学得太多太杂,清净心很不容易得到。这个法门、这个经典是一切诸佛之所赞叹,一切诸佛之所弘扬,一切菩萨之所遵循,我们也能够选择这个法门,这是高度的智慧,这绝对不是小智慧。所以,你决定选择这个经典、法门,是戒定慧三学统统具足。

 

选定之后,世尊在此地教给我们几个修学的纲领,第一个『书写供养』,我们看这四个字,就晓得这个法门是大乘,小乘没有这大的气派,「书写」就是流通这部经典。末法的时期长,从今往后还有九千年的时间,这九千年之中的众生都要靠这个法门得度,这个法门要是不能普遍弘扬,换句话说,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成就、得度是非常困难,可以说没有指望,所以书写就非常重要。古时候经典的流通要靠手抄书写,今天我们印刷经典流通就是书写的意思,流通愈多愈好。佛法的修学,大家都知道要修福修慧,福慧双修,不能偏在一边,我们念佛虽然念得很好,假如没有福报,临命终时还有病痛,就会造成往生的障碍。修福,哪一种福报是真实而可靠?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书写供养,下面还有一句『为人演说』,这两句都是教给我们修真实的福报。『受持读诵』是修慧。福慧双修!所以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弘传这部经典,尽心尽力去做,向一切人介绍,向大众去推广,这就是书写供养。我们将经典、将法门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这是属于财布施,也属于法布施,对方要是接受了,生了欢喜心,依教奉行,他对于生死没有恐怖了,这就属于无畏布施,所以「书写供养」三种布施都具足。

 

《普贤行愿品》,在「广修供养」这一愿里面告诉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因为施财、施法、施无畏这三种供养没有办法达到圆满,随着自己的福德因缘,随着众生的机缘,不能做到圆满。普贤菩萨的法供养就圆满,经上举七个例子:第一个是「如说修行供养」,就是依教奉行,佛教我们怎样做,我们就认真努力去做,佛教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就决定不要做,一切都能听佛的教诲这叫真供养,这是非常的重要。换句话说,一定要把佛的教诲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我们才得佛法真实的受用。尤其是《无量寿经》里面说得多,说得详细,我们一生受用不尽。《无量寿经》经文虽然不长,也是戒定慧三学具足。夏老居士会集的这个本子,从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属于戒学,真能做到了,那就是持戒念佛,所以我们把这一段定为日课,早晨念四十八愿,晚上就是念这一段戒律。认真去检点反省,佛所说的话,我们是不是统统都做到?这叫做修行。修行绝对不是每天念几部经,念几部经没用处的,有口无心。读经要解其义,要依照经典的教训修正我们自己的行为,那就真正得利益,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供养三宝、供养众生、供养自性。这是讲的法供养。

 

「受持读诵」,「受」是完全接受,佛所说的理论、所教给我们的方法统统接受过来。「持」是保持,尽形寿依教奉行这叫保持。「读诵」,实在讲就是亲近佛菩萨,我每天读诵,每天跟佛菩萨在一起。「读」是对着本子叫读,「诵」是背诵,念得很熟,不要经本也能念得一个字都不错。读诵是修行,你要是会用心,功德无量无边。初学的人用读诵的方法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清净心。念经要老实念,这部经从头到尾念得不要太快,不要赶时间,也不要太慢,念得字字分明、句句清楚,口里面念出来,耳朵听进去,用这个方法读经,读经就是摄心,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我们用读经的方法来都摄六根。读的时候不要求解义,不要想经里的意思,不要去研究它、不要去分别它,读经的时候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样读经就是修定;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修慧。这个慧是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就是根本智,修这个东西。所以它是戒定慧一次完成。如果我们读一个小时,恭恭敬敬念一个小时,就是一个小时修戒定慧,这叫真修行。不能把它当作世间那些书来读,那就错了,那你三学没有。这是初学人一种读法,读到自己已经很熟可以背诵,这个心一定有相当程度的清净。读多了,天天读,天天修清净心,不要说时间多了,一天能修一个小时就非常难得,天天修,修个三年五载,他心、情绪都定了。到这个时候,我们的读诵就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读的时候,跟前面这个读不一样,前面读是修戒定慧,修根本智;根本智有了之后,我再读诵,我读诵是修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怎么修法?古大德教给我们,随文入观,要把经文里面的境界,让我们自己的身心跟这个境界完全相结合,完全融化到经中的境界,这个就高了,变成什么?经就是自己,自己就变成《无量寿经》。诸位想想,这个人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现在念的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不是我们的愿!念久了之后,从自心里面也发出来,跟他发的完全同样的愿、同样的解、同样的行,让我们的心愿解行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换句话说,这个时候自己实实在在讲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这是第二种读诵的方法。可是诸位要晓得,这是有次第的,一定是先求根本智,然后才能得到后得智;没有根本智的基础,心地不清净、不真诚、不平等、不慈悲,是没有办法进入第二个阶段。所以读诵非常重要,读诵就是修行。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19日11:24: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504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