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传中华文化(第11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所以「德比于上则知耻」。诸位学长,德比于上则知耻,大家的脑海里有没有浮现哪一句话?大家都有感觉了,不简单,都有体会,马上浮起来一些教诲,可能不一定每个人一样。我冒起来的是学儒要学孔子,学道要学老子,学佛要学释迦牟尼佛。德比于上,三教圣人会怎么说、会怎么做,我以他们为标准,一比较差太多了,惭愧心起来了。改过要发羞耻心,才有勇心出来,「为什么他能成为圣人,我不行?」羞耻心才提得起来。而且今天不改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因为人生无常。佛陀叫他止步,「止步」在印度话跟「止恶」的音是完全相近的,所以这句话一语双关。佛陀用大慈大悲的心讲,触动了他的心灵,当下他善根流露,跪下来痛哭流涕。造恶之人其实良心折磨,他遇到善缘就把他的善给唤醒了。他回头了,出家修行,当了佛陀的弟子。结果他出去的时候,因为以前杀了太多人,跟人家结仇,人家就拿石头丢他,可不可怜?可怜。但是该受的还是要受,消业障,以前造的业当然会有果报。甚至于好几个国家后来知道他在这里,他是好几个国家的通缉犯,派军队要来抓他。几个国家的军队都到了,但是很尊重佛陀(当时十六个大国王都是佛陀的学生),他们表明要带他走。佛陀告诉他们,「你们看看,这个还是以前的那个杀人犯吗?」他们冷静一看,法相庄严,都现慈悲相了,纷纷就离开了。这是佛陀,一丝一毫傲慢都没有。

我们中国开悟的圣者,六祖惠能大师。你看六祖在黄梅的时候,神秀大师讲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句话接上根人。大家不要听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水平比较高,就瞧不起上一句。上一句是接大乘人,后面这句是接上上根人,这个都要学,彻法源底了。我们相信自己本自清净、本不动摇,但是平常历事炼心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要善观己心,赶快「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还是要在起心动念下功夫。结果神秀大师写完了,六祖大师也请旁边的人说,「你帮我写一下」。那人心里想,「你又不识字,又是南方人,又没什么读书」,以前称南方人叫「獦獠」,就是有点野蛮民族的味道。《六祖坛经》这个故事很精彩,你看他一开始,五祖见六祖,说「你来干什么?」诸位学长,我们来干什么?你看人家六祖大师说,「我来学作佛」,目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没有说「我也是凡夫」?没有,这种气概冲天地,我来求作佛的。五祖说,「你是獦獠,怎么作佛?」六祖大师说,「佛性哪分南北?」这么一讲,赶紧把六祖支开来,到厨房去舂米。知道这是根性很利的弟子,怕会被嫉妒,赶紧藏起来,藏在舂米室里八个月,在舂米室修福,为人服务,福慧双修。最后时间到了,五祖在门口敲三下就走了。心灵感通,六祖半夜三更就去找师父,讲了半部《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

您看那时候六祖大师谦卑,他请人家写上去,人家说,「你不识字,南方人,你能写什么?」他怎么说?他说,「仁者」,你看还是仁者,这么尊敬一切人。六祖大师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你不要瞧不起那些贩夫走卒,他有可能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有的当很大的官,但他没有智慧,那是他的福报,他不见得有智慧。「若轻人,则有无量无边罪」,你假如轻慢别人,当下都在积累罪业,不可以这样。这个人善根也很厚,听完之后恭敬心提起来,然后对六祖说,「好,我帮你写。可是你假如得法了,你以后要回来度我」,这个人求道之心还是很切,抓住机会。当然六祖答应他了之后还是又给他讲经说法,最后就写上去,「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过这一首偈已经被擦掉了,五祖大师把它擦掉的,现在留在墙上的是神秀大师的偈子。从这些佛菩萨跟古圣先贤的行持,让我们更了解人与人相处要人和,一定要谦卑。和谦、和善,时时善意对人,跟人结善缘,念念为人着想。您看其实我们中国的文字太有智能、太美妙了,都在字当中就告诉你如何做了。还有哪个词?和顺,你要顺从父母,恒顺众生才能和,不能格格不入。和睦,讲信修睦,不要吝啬,要多布施。我们小的时候,整条街很有人情味,一家人绑粽子,每一家都香,都送几个,很热闹。结果这一家娶媳妇了,整条街的人都来帮忙,你看多和睦。大家还有没有想到有哪个词?(听众答:和蔼。)和蔼可亲。(听众答:和谐。)非常好。您看,我们的心地都能在这些德行当中下功夫,我们所在的地方一定有人和。假如我们这些都不学,那我们铁定是破坏人和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我们再回到刚刚跟大家讲的,现在务本的现象太缺乏,父母教子女,不懂得什么是根本;事业什么是根本,不知道。你看学历高的还瞧不起他爷爷,其实他爷爷才是真正懂企业管理的人,老路子就是手把手教。我听过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去学能力,到一个药局(中药铺)学能力。老板就叫他扫地,他就扫了三年,挺老实的,也没有嫌弃这个工作,扫了三年。有一天客人来了,老板不在,他全部都可以招呼了。他就每天看,看老板怎么跟人应对的,他慢慢积累那些经验、知识,就会了。「带着」重要。诸位学长在各地负责,人不是听课就一定能听出来,一般人达不到。你要带着他才知道他理解得对不对,理解到哪,你才能顺势的再帮助他。可是你要手把手带,父母不能常不在,刚学习的人需要你的支持、护念。我们负责人常常不在,对于整个团队的安全感就比较缺乏,就好像父母不在,小孩没有安全感。我是很有安全感的人,因为我妈妈每天都在,回家都有红豆汤可以喝,那是很幸福的。大家不要小看,孩子十几岁以前有母亲的爱,他的人格非常健康,他一出社会,甚至于去念高中离开家,他没有匮乏。他一跟人相处就是去爱别人,他在家就是这样慢慢形成对人的爱心、关心。所以我们与人相处没有任何条件,也没有任何索求,因为我们不缺乏,从小就觉得自己有满满的爱,不需要去占有什么,效法父母无条件的爱我们。

无条件爱人很轻松,带着条件爱人挺累的。一有条件,求不到了,自己苦,对方压力也很大。道义人生,爱人不带条件。你看父母带小孩,不也是陪伴带出来的吗?我们现在看夫妻、男女找对象,本末也倒置了。诸位学长,找太太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贤德,这叫标准答案。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特别会讲标准答案,真正遇到境界了,漂亮也是很重要的。我们曾经到一所高中去讲课,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娶一个好太太旺三代,讲了两个小时。那个学生说,「对,你讲的挺重要,德行。不过漂亮也很重要」,根深蒂固,你不能怪他,为什么?他从小看电视、看广告,全部都彰显女人,而且都要很漂亮的、很高的,统统是这些价值观,你能怪他们吗?你又没有从小给他看孟母三迁,你又没有让他看「德育故事」里面这些女子的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你让他一看,他对女人的一种印象就是这样,甚至于女人脸都要瘦成这样才叫好看,审美观都有点扭曲掉了。大家看五伦都在颠倒,朋友相处看有没有钱,看有没有地位。以前人选朋友,「择交如求师,君子忌苟合,无友不如己者」,结交好友都是找自己可以效法、可以向他学习、可以当老师的人,结交这样的朋友。我们在「曾文正公文集」当中看到这个味道,曾国藩先生常提到,「这个人有什么优点,我以他为师」,在他的书当中看到好多这种家书。君臣,很多公司都是首先看学历。不过现在人慢慢醒过来了,我听说现在中国大陆很多政府规定,只要没有孝顺的人不提拔。还有北京大学好像已经通过,就是不孝子不能读北京大学,假如他已经读了,不孝可以给他退学。这都是好现象,人现在都慢慢的清醒过来,要务本了。

我们用一个务本的心来看每一句经文,就看到《弟子规》,要当一个好的父母,首先我们要当一个好的儿女。所以《弟子规》不是给孩子学的,是父母做给孩子看的,身教。我们今天要当一个好老师,首先我们要是一个圣贤的好学生,不然我们拿什么教给孩子?我们要让他入圣教,首先我们要是圣贤的好弟子。所以从事教学的人,时时要从根本,我要先好学,我要先依照三教圣人的教诲去做,我才有资格教学。再来,在团体当中是领导者,你如何带下属?我自己要是一个好的臣子,我才能指导他如何当臣子。我们每个人很可能又是君、又是臣,又是父、又是子,又是师、又是生。你看古代的皇帝不简单,他为什么叫天子?整个国家他最大,上面没人管,危不危险?很危险的,英文讲Very dangerous(很危险的),为什么?没人管,人的傲慢、放纵很容易起来。皇帝知道他权力太大了,危险,战战兢兢,所以叫天子,谁管他?老天爷。所以一有什么天灾,到天坛向老天忏悔。包含他的祖先在天之灵,你看康熙常常到他们的宗庙去,时时缅怀这些开国圣祖的德行,不能给祖先丢脸。所以《弟子规》是我们父母、老师、领导者要先学的。规是规矩、礼貌、礼节,孔子有说,「不学礼,无以立」。你不从礼下手,道德学问立不起来,就像佛家不学戒,也决定成就不了。「道并行而不悖」,你看儒释道的道理完全是相通的。不管是礼还是戒,根本大戒就是孝道,礼也是从孝养父母做起。我们看总叙里面说到,「弟子规,圣人训」,这本《弟子规》是照孔子在「学而篇」当中讲的一段话,掌握了一个人学习修道的七个重要纲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5日20:13:4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433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