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就是「朴」,朴实的人,法器。聪明的人反被聪明误。老实到什么程度?谛闲老和尚两个徒弟,一个聪明绝顶,禅宗的,短短的时间,在一个禅宗道场升到首座和尚,教务长,可是最后去当土地公去了。另外一个小时候的玩伴,啥都不懂,他对谛老说,「我啥都不懂,我就是要跟你出家」,「你跟我出家,要听我的」,「好」,「你年纪太大了,在佛寺里面你的体力不行,你做不了这些工作。我给你找一个小庙,你就在那里老老实实念一句阿弥陀佛」。他说,「好」,就去了。他老实到你比不上,他连一句「师父,为什么要念佛?念佛会有什么好处?念完会去哪里?」都没问,就念念念。因为你后面的问题,念完会去哪?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开始想,真的有西方极乐世界吗?没有其他的方法吗?那些东西都来了。他什么都没问,老实到我们比不上。他就念念念,三年站着走,生死自在。李炳南老师给师长讲,他这辈子就学一个「愚」,学不了。其实老人家很老实,他是讲给我们听的。你要学质朴不容易,但你要包容,然后去成就他。所以那晒蜡烛的就是千里马遇到伯乐了,方丈懂得怎么成就他。再来,我们可能很朴实,可不可以提升到有智慧?可以,你多看历史,你就很有阅历了。再来,取人之介恕其隘,介就是非常耿介、耿直,但有时候他会有点犀利,你也要包容他的不足。所以一个人很耿直,同时又很厚道,你就要可以提升到这个程度。取人之敏恕其疏,这个人思惟非常敏捷,但是他粗枝大叶,有时候忘东忘西的,你就要包容他,当然你也要慢慢的让他这个粗心大意改过来。他是你的下属,你也要教导他,不只不能去批评指责他的缺点,反而还要帮助他提升,才叫教导,才叫引导,才叫训导,所以叫领导人。
取人之辨,他对一些事情分辨能力非常强,他洞察机先,他事先就告诉你会出什么问题。可是因为他分辨得很快,很能看到问题,有时候他劈哩啪啦就把那些问题全部都跟你讲,这时候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够,不然你会觉得放肆。对不起,我太投入演戏。有一次魏征来真的,「皇上,你这就是不对!」皇上要把话题拉到旁边去,他又把它拉回来,拉了好几次。唐太宗受不了了,走进自己的皇宫里面,把宝剑抽出来,「我一定要杀了他,我一定要!气死我了,气死我了!」长孙皇后看到了,这决定不是别人干的,只有魏征可以干出这样的事情来。赶快去穿上最隆重的礼服,走出来。皇帝在那里气得要死,突然看到她,转移了。这有智慧,什么智慧?看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诸位朋友,生气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把你昨天生的气拿来我看看。剎那生灭的幻相,你把它当真。长孙皇后知道,生气真的还是假的?假的。把他的注意力一转,就没了。所以一看她,气没有了,很好奇,「妳干什么?」「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我们朝廷之内有这么正直的大臣,这样的忠臣,一定是有圣主出现了,才有这样的大臣!」唐太宗一听,圣主,欢喜、高兴了,没事了,出去了。有智慧的人,调剂人情,心境一转,发明事理,把道理又告诉他,你看一句话功力多强。所以你看到劝你很直率的人,你也要包容得了。再来,「取人之信」,这个人非常守信用,你要包容他,有时候他不会变通,这时候你不要生他的气,你还要欣赏他。
其实每件事我们都要从根本去思考。留得住人,根源在自己的修养,你没有嫉妒,你没有傲慢,你没有贪欲。贪欲麻烦,一有贪欲,搞名闻利养。无私的人为众生,他不跟你搞名闻利养,他要面对的是当前的问题,要很真实去解决它。所以开会不是要找谁麻烦,不是要让谁没面子,不是这样子的。开会是要解决问题,透过会议建立共识,透过会议,让每个人在这件事当中增长智慧、增长德行,看到自己心念的错误在哪,可以把它转过来。我们一直在说,慈悲爱心的根源在孝悌,接着我们来看「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是手足,手足要互相关怀、互相尊重、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互助合作才叫手足。为什么不能和睦?你有孝心一定和睦,现在为什么不和睦?第一个,没孝。你还是把自己摆第一位,哪是把父母摆在心上?你假如把父母摆第一位,你当下马上就去把兄弟的隔阂化解掉,你不会再等一分一秒,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真情真义现前的时候了。真心不容这些随顺习气的念头。你有面子,良心、真心就现不出来;没有面子,只有父母,只有为人想,真心就现出来了。为什么会没有父母?因为我们的心里面记怨忘恩,把兄弟之间的不愉快放在心上,产生障碍,障住了你的真心。从这里再推演出去,我们对任何一个人提不起真诚,都是因为我们把他的过失放在心上,对人有成见。他有过失,你的道义是帮助他改,怎么会把他放在心上,去批评他?我们刚刚一直讲,德要广,量要宏,只要你跟人谈话会把旧帐搬出来,就是肚量太有限。「既往不咎」,孔子讲的有道理。我们会一谈起来,人家以前哪里不对全部都搬出来,那都是记怨,纯净纯善的心不能放这些东西。
甚至于搬出来要干什么?排除异己。我看这个人不顺眼,我不想用他,我要让他走,就拿很多的借口要来攻击对方。请问这样的做法给团体其他的人看到,他们学到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在弘法?Anytime(任何时候),Anywhere(任何地点)。你的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就在弘法了,当下心态跟这个违背就是在谤法。而且位置愈高,谤法愈严重,所以叫「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你说,「那我不敢讲课了,我也不敢当主管了」,很好,下来,没人逼你,这些因缘是你要自己考虑清楚,心甘情愿去做的。你连责任都不敢承担,你还要坐主管的位置,那没有道理。承担了主管的责任,我们还要冷静想,怎么当主管我们清楚吗?应该提起什么样的心念?要窒欲,不能贪,不能用你喜欢的人,要用有贤德、有能力的人,不是用你顺手、用你喜欢的人,这就是欲。你贪听你话的人,那还是贪,你不能换对象。瞋,你只要还有情绪,就是瞋,你不能看不到。你讲话的时候脸都抽搐了,那铁定是瞋。你还要告诉别人,「我有时候激动就是会这样」,你是自欺欺人,你心平气和怎么可能脸会揪成那个样子?昨天跟大家沟通一个心境,没有一件事是坏事。你真的相信了,你才是真正相信圣贤的教诲是「事事无碍,理事无碍」。不然你的怀疑就摆在那里,真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吗?真的可以大圆满吗?你用智慧、用慈悲处理,决定每个人都受益。但是你又说,「可是他现在很生气」,他现在很生气,你等他冷静下来,「日久见人心」。你就这件事据理力争,他不高兴你,可是下一件事,你并没有看他不顺眼,慢慢的,他只要有修养,他一反观,「原来你不是针对我的」,不就化掉了吗?
话又说回来,真的针对我好不好,人家针对你好不好?(听众答:好。)我们来演一次好不好,真好吗?那个局面一出来,你才知道你的内心很深处有哪些东西,不然你根本不知道。真的,我们都修一修,自我感觉良好,其实那个水沟很深地方的东西还没挖出来。所以你真的遇到处在一个团体当中,所有的人都误解你的时候,就是你真正练功夫的最佳时刻。只要有人认同你,你还可以喘气,还可以去撒娇,哭一哭,「好了,我没事了,舒服了」,再练。假如是连哭的地方都没有,是老天爷看得起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考你,放下任何依赖。大家知不知道,阿难为什么不能证阿罗汉?(听众答:不知道。)因为他有一个念头,「佛陀是我堂哥」,他心里面还有靠山,他就证不了阿罗汉,最后佛陀灭度了。大家懂了没有?佛灭度都是大慈大悲。你从这个地方对佛菩萨五体投地的佩服、感恩,连灭度都是为了成就众生的道业,不然都继续依赖下去了。所以佛一灭度,大迦叶是大师兄,骂阿难,骂他,骂完那一天晚上,阿难非常用功,就证阿罗汉果。所以顺境安慰我们是好的,我们有没有洞察到,我们有没有变成依赖?我现在说的标准是对自己,OK?你们不要回去看到人,「不要有任何依赖!」那天晚上我会睡不着觉,因为我造罪业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一下子拉不到那么高了,「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循序渐进就好。当然,你假如看对方真的是很承受得了,你一句话可以把他的执着完全让他看清了,那是可以的。
所以我们探索,其实每一句经句都是回到心地上,是心地出了问题,才会产生兄弟的不和睦。所以我们要转个念,「记恩忘怨」,把这个心清洁清洁,只记一切人的恩德付出,绝不记一切人的不好、缺点,甚至是对我们的一些态度,我们都不要放在心上。学佛是什么?改心。把错误的心态把它转过来就对了,幸福快乐的日子就在这一念之间。你真转了,你当下身心就轻安,你都记恩,哪有不快乐的道理?你们都没有smile(笑)给我看一下。「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广度生死流,佛说此人真善友」,这四句话我们什么时候用?明明我们现在就遇到了,怎么笑不出来?你不相信。你一相信,你就高兴得不得了。「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你想你爸爸妈妈,你跟他就不分开了;你是真心想佛菩萨、圣贤人,他就跟你不分开了,他随时跟你在一起,你哪有笑不出来的道理?再看一下,还是没有超过一半笑,我的功力太差了。「兄弟睦,孝在中」,你再延伸开来,「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你看到你整个家族,你都不愿意它不和,因为祖宗会伤心;你看到中华民族不和,你赶快去促进民族团结。因为我们的古圣先王,他们会担心,你有这样的孝,孝在中。你说,「所有的圣贤弟子要团结,我带头来做」,都是孝在中。「当孝于佛」,当孝于祖先,当孝于师长,「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你要让家道传下去,让正法在这个世间弘扬开来。「当坚持之」,不能露水道心,要长远心。
再来,要感化兄弟,首先要以身作则。再来,要有耐性,还要常常能鼓励兄弟。人,实在讲在这个时代,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在这个时代的人缺乏爱。为什么缺乏?因为这几代人忽略了伦理的重要性,所以他家庭的温暖没有建立好。家里一没温暖,人都没有安全感,就缺爱。他自己都缺爱了,他怎么爱人?缺乏的人,他就想去控制、去拥有。所以现在年轻男女的爱欲太厉害了,爱不到就要伤害对方。为什么我们忽略了亲情?重利轻义。情义为什么不重视?因为我们这几代人统统向钱看,都是追求金钱去了。所以现在下一代变形、变质的情况非常严重,这不能怪他们,我们没教他。「德育故事.悌」里面有一个故事「世恩夜待」,大家有没有讲这个故事?(听众答:没有。)陈世恩在夜晚等他弟弟回来,你们假如没点头,会伤害我幼小的心灵,这个在「幸福人生讲座四十集」里面都有讲。还是你们放下的功夫,「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全放下了吗?告诉大家,放下是明明了了,这是真放下,放下以后什么都不记得叫健忘。镜子什么都没有,它照得清清楚楚,那个才叫真放下,叫寂而常照,它清净,但是有照的智慧。了凡先生什么都没有想了,说「我什么都没想了」,还有个「我什么都没想」的念头,所以他连命运都改不了。他那个叫无想,不叫真正明心见性,所以他到无想天去了。假如他这一生结束,他可能是到无想天去了,可是他命运都没有改变。所以真心现前的时候,它是清净寂灭又大慈大悲,又有智慧,这才是真心起作用的状态,叫「用心如镜」才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