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传中华文化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九集) 2011/12/27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77-0019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上午好!我们跟大家交流了《弟子规.谨》的部分,它都是一个生活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戒,戒就是规矩,因戒才能得定。没有这些生活规范,身心就会比较混乱,心就散乱,定不下来了,所以因戒才有可能得定。我们摄不了心,功夫不得力,还是得从戒律、从扎根做起,三根其实就是持戒。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动作,都是有规矩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没有养成习惯,自己的观照能力就弱。比方刚好你在睡觉,有人来找,一听到门铃声手忙脚乱,连拖鞋都穿反了,然后很急着要去开门。而且你又是讲课的老师,衣服还没有扣好,头发还有点爆炸,鞋子也是穿反的。门一开,本来对你很仰慕的人一看,吓坏了。有没有可能?你慌张了。「冠必正,纽必结」,你要见人以前,仪容要先整理一下,你的心才是定的,不是慌乱的。
人与人的信任要建立不容易,要产生成见很容易。我们不是为了别人信任而去要一个好名声,不是的。他能信任我们,我们道友才可以互相规劝。我们生活行持都让人家不认同,我们想规劝人家,人家也听不进去,「君子信而后谏」。奇怪了,怎么劝我父母,他们都不接受,听我劝他们都很不耐烦,我讲的都对。信而后谏,父母看我们学了之后没怎么做,又一套道理接着一套道理,人家当然听不下去。不可忽略这些生活的细节,它整肃自己的身心,同时也是一个威仪,让人家信任、认同。菩萨四德,其中有一德叫「威仪住持有则德」,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跟经典相互呼应。袜与履,袜子要穿好,不然人家都说,「那些都是学传统文化的」,一看你,袜子的颜色不一样,或者袜子一高一低的,这些人家一看,都会不知不觉落印象,「怎么做事情这么不慎重、谨慎?观照力也不强」。包含穿袜子,我们有没有在道中,首先,这个心急不急,不能早上一起床到晚上要上床,整天都不知道在瞎忙些什么,心都是很散乱的。你纵使每天排得满满的,其实都不在修道当中。应该是一切言动都要安详,都要静定,定才能生慧。「步从容,立端正」,都是在修定,心不散乱,一举一动心都是收摄着的。
穿袜子的时候不急躁,穿袜子的时候很爱惜这个袜子,叫「礼敬诸佛」。奇怪了,人家穿袜子,一双袜子可以穿五年,为什么我穿五个月就完了,原因在哪里?你穿袜子的时候粗鲁。我记得长辈们穿袜子都是怎么穿的?卷卷卷,卷到只剩前面那个部分,然后慢慢拉起来,就不会伤质料了。假如你没有做这个动作,穿袜子一下就拉上来,那没多久就破了。礼敬在哪里落实?每一个动作。师长说礼敬诸佛,人要礼敬,桌椅板凳,一切用品都要礼敬。哪有对东西粗鲁,对人很柔软?不可能。所以何处是道场?练心的地方就是道场。心在何处?Anytime(任何时间)、Anywhere(任何地点)。诸位学长,你们回大陆去,最起码这一句English(英语)要记住,这样回去,人家说,「带了一些洋墨水回来。」「袜与履,俱紧切」,都是穿得很端正、端庄。包含鞋子,你不能后脚跟都没把它穿好,一直踩着。我印象当中,后脚跟都是踩着的,就是工地的工人才这么穿。「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平常所有的物品都有固定的地方,叫动物归原。用了东西之后,还是把它放回原处去,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比方我们一天当中,找东西的时间有多少?再来,因为找东西,找的过程心是定的还是散乱的?愈找愈紧张,找一只手表找半天,找得脾气都上来了。「眼镜放哪里了?」你常常发生这个情况,你怎么修戒定?定是开智慧的枢纽,怎么让自己有定?生活都有规矩。之前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李师公说「要学呆板」。这个呆板不是学成呆呆的,是做什么事都有规矩。
比方我们晚上睡觉,窗帘拉起来。窗帘本身有一个带子把它束起来,你现在拉起来了,这两个束带怎么办?卷好。放哪里?放一个固定的地方。二天、三天,你就完全根本不用思考就去拿了。可是你假如没有放固定的地方,你胡里胡涂的就不知道放哪里了。隔天一起来,五点十五分了,很紧张,待会儿要去读经了。然后在那里,「昨天放哪里了?」找半天。有时候其实就在你面前,在那里晃半天都晃不到,原来就在你眼前。就像以前当兵,人家哨子一吹,「集合!」吓得半死,在那里找半天,「帽子在哪?帽子在哪?」问别人,「帽子在哪?」「在你头上」,慌了,慌到不知道帽子已经戴上去了,找半天。所以固定的位置,人心是定的。包含书,你固定了,你要看哪一本,你就知道放在哪个格子,不会找半天。或者一些重要的证件,有固定收在一个牛皮纸袋,放在哪个抽屉里,这证件有时候很急于要用,那都是很关键的。包含你假如跟客户谈合约的那些东西,都攸关团队的发展,都不可以乱放。一个人能做大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这个人做事情一定很细腻才能做大事。常明师父给我八个字,教诲我,「愿大」,愿要大;「志坚」,志要坚,「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百折不挠、愈战愈勇;心要细,心细才能观照到自己细微的习气,才能调伏它;气要和,与人相处以和为贵,时时要调伏得了自己的火气,瞋恨心要调伏得了,不能情绪化。「青天白日的节义」,这么高的气节从哪里来?「从暗室屋漏中培来」,从他平常慎独的功夫成就的。不是我们念了一篇「正气歌」,浩然正气就养成了。慎独不自欺。「旋干转坤之经纶」,他有旋干转坤的智慧,「自临深履薄处得力」。从哪里?从遇每一件事情都战战兢兢、周到考虑形成的能力。
有一次孔子说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君王、上位者用我们,我们可以把圣贤教诲真正落实在整个国家。舍之则藏,上位者不用我们,我们还是乐在道中,安贫乐道。「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说,「颜回,我们两个可以做到」。子路在旁边听了这个话,「怎么不是我,是颜回?接着子路说,夫子,「子行三军则谁与?」你假如带领三军,要带哪个学生跟着你一起去?我感觉有时候,孔子跟学生在互动的时候,都像禅宗一样直指他的心地问题,很有味道。孔子没有说找谁去,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空手打老虎的人,空手游过大川的人,那种匹夫之勇的人,我是不会跟他一起去的。他没有说谁,但是你看当下子路的心境,一下就被夫子的话给调伏下去了,那个点下去,终生都不会忘。「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遇到事情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丝毫懈怠、放松,不敢自视甚高,如履薄冰的去应对。好谋,用智慧考虑周到、考虑周详,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真正扭转乾坤的智慧、经验,都是从生活的一言一行周到当中培养出来的。「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平常动物归原。再来,每天回家的时候,帽子、衣服、袜子、鞋子都要放在一定的地方,避免整个室内环境的杂乱。「勿乱顿,致污秽」,不可以随便乱放,会造成肮脏。而且不随便乱放,到时候要用的时候才找得上。
我们之前说,一个人修身的功夫好不好,看三个地方。我上次讲两个,结果当天有学长就睡不着觉,因为不知道第三个。第一个,厨房;第二个,厕所;第三个,寝室。人的「一切皆恭敬」都落实在这些地方,假如没有,就是做样子给人看,言行的差距就会愈来愈大。一言一行都有规矩,不只生活有规矩,修学也要有规矩。每天的功课要定时去做,你有一天没一天,这个心还是散乱,要「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包含你整个组织的运作,它是有规矩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包含整个开会,他都是要有规矩的,没有规矩,什么事都会乱的。修道的路上,「以戒为师」就是守规矩;「以苦为师」就是安贫乐道,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士志于道」,一个读书人说他志在大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他觉得抬不起头来。「未足与议也」,这样的人,他求道是口上讲的,他心还在面子,心还在名利当中,那是很难修道的。我们看下一句就告诉我们,「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孔子说,自己穿不好的衣服,站在别人旁边不觉得羞耻,子路做得到。因为子路不好虚华的面子,他人很质朴,甚至于他有好东西了,不自己用。孔子问学生,「盍各言尔志」,讲讲他们的志向。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这些物质的东西,统统布施给朋友,是他最高兴的事。「敝之而无憾」,用坏了他也很欢喜。很慷慨,但是自己却很节俭。
「衣贵洁,不贵华」,穿衣服的时候要注重整齐、清洁,而不是注重是否华丽、昂贵,甚至是否名牌的。「上循分,下称家」,穿衣服的时候考虑自己的身分、场合要得当,也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当然,我们在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单位,以苦为师,这个很重要。你节俭才有道,奢侈了,整个风气就变成在注重享乐了。所以「利和同均」,有这些物质福利了,大家一起共享,但是都要守住这个节俭的原则。当然这个度还是要掌握好。有些人一学「以苦为师」,所有漂亮的衣服、端庄的衣服全部送给人,然后自己穿写着「我很节俭」的衣服。还有一些女众,马上把头剪得跟男孩子一样短,就是告诉别人「我是修道人」。一下子,同事觉得很别扭,格格不入,那个就是修得有一点如入无人之境。「我要修道」,他感觉不到身边人的感受了。其实,在这些地方执着,在其他地方也很容易执着,你就不容易替人设想。你假如考虑到身边人的感受了,你不会动作这么强烈。一个真正学传统文化的人,不是一回单位去就大张旗鼓,「我是学《弟子规》的」。而是默默的落实,最后人家发现,原来你做事这么谨慎,就是因为学了《弟子规》;对人这么设身处地,就是因为学了《弟子规》。是让人家后来自然而然发现的,而不是先大张旗鼓,在那里为了证明自己是学圣教的人。你的旗帜愈大,人家对我们的要求愈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