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21集|文字MP3|jingkong法师|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admin 了凡四训(台湾)评论2阅读模式

了凡四训  (第二十一集)  1978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19-003-0021

第21集 A

MP3下载

第21集 B

MP3下载

【何谓与人为善。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朞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在积善这一章里面是很重要的。前面曾经有八段教我们辨别善恶。这种辨别诸位要特别留意到,并不是叫我们去考察别人做的善恶,要那么做就错了,那就皆是恶了,一丝毫的善也没有。所以辨别善恶是自己明了,我们自己二六时中所行的、自己所修的这些善行,究竟是真还是假,是是还是非,乃至于到后面,这个善是偏是圆,还是大还是小,叫我们自家要认识,绝不是叫你拿着这个标准去衡量别人,这一点要特别的注意。今天我们看的这个十条大纲,就是了凡先生提供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随缘修善的十条纲领,这是给我们做参考的。因为它这个文并不长,所以对这个善行细则不能够一一的枚举。好在《感应篇汇篇》里面列举的事相很多,每一条里面古人的注以及事证都相当的丰富,可以做为我们在行持上的参考。这个地方的纲领当然就关系重大了,我们应当要把它记住,底下之文记不住,前面这十条大纲要牢牢的记住。

 

第一,『与人为善』,「与人」这是讲处众,凡是跟大家在一起要起善心,要领导大家修善,自己把这个善行扩大,能够影响到别人,叫大家共同修善,这才叫真正的善行,这讲大善,也是前面讲满善。他举舜王的一个例子,这是古时候的事情。在舜王那个时候是渔猎的时代,可以说那个时候的社会、生活形态与我们现在都不相同。现在我们学佛,晓得打猎是不许可的,有伤慈悲心,乃至于大乘菩萨不食众生肉,这些话固然佛所说的绝对是正确的,可是佛在大经上也常说,佛无定法可说,你要看他说话是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地点,说话的精神用意何在,都弄明白了,你才晓得他的意思,然后才晓得如何去遵循。这个时候可以说农业还没有相当的推广,还是以狩猎、游牧为重要的生活方式,住在山边上的人靠打猎为生,住在水边上,这就是捕鱼。

 

他过去住在『雷泽』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泽」,就是靠水边,底下有个小注,雷泽,「在山东濮县东南」。他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靠河,所以每天都看到有捕鱼的。这些捕鱼的人,年轻力壮都选的一些好的地方,『深潭厚泽』,这个地方藏的鱼多,当然他捕获的也就多。『急流浅滩』这个地方鱼很少,水流得很急,滩很浅,一看就看到底,鱼也藏不住,鱼少。老人当然争不过年轻的人,年轻的人把好地方都霸占了。舜王仁厚,看到这个情形就生了同情心,『恻然哀之』,恻隐之心,悲痛的意思。他是怎么样劝化的?他也去,这在菩萨行里面四摄法里面叫同事摄。这在度化众生里头,同事摄是最有效的。但是真正要有道行、有定力才能够办得到,否则的话不容易。譬如你朋友喜欢跳舞的,你行菩萨道,我天天陪你一块去跳舞,跳了几天自己也迷在里头了,你度不了他,结果被他度跑掉了。所以这个要有相当的定功,要确确实实有智慧才能够办得到,否则的话,我们还是用前面比较浅的,布施、爱语、利行,这是我们可以做的,同事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们看这一段是舜王运用同事的摄法,像这些我们虽然做不到,可以做参考,确确实实长学问、长见识。

 

『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这就是身教感化人的地方,看到别人争执、有过失,他从来没有说一句话,不加批评,你是他非,你对他不对,他不讲这个。可见得这个舜王不见人之过,这就是所谓的圣人,他跟我们凡夫不相同的所在就在此地,凡夫是专门找人过失,圣人看到过失他也不以为过失,他也不放在心里。这个小注我们念一下就行了,「为人掩恶」,掩是掩藏,就是遮盖的意思,「去其反抗之心,留彼自新之路」,这是不言人之过,暗暗当中点醒这些人,叫他能够自己反省、自己改过。『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人群多,也有很好的,也有很礼让的,遇到这些礼让的,他就特别的赞叹,以他做榜样来取法他,这就是所谓的隐恶扬善。这个社会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都晓得隐恶扬善,纵然有作恶的人,他做了恶自自然然会受他良心责备,久而久之一定能够改过自新。如果说反其道而行之,人有善行善言要把它掩藏住,不让大家知道,有过失赶快给他宣扬出去,诸位想一想,这个社会还会好吗?不会好的。所以我们今天看看报纸杂志这些宣传品里面,你看看是宣扬善事的多,还是宣扬恶事的多?这种宣扬就是在造因,后面的果报必然是相应的。他这样做,很有耐心的做,『朞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朞年是一年,这样做了一年,把这个地区的人都感化了,不再争执了,都懂得礼让,年轻的人都愿意让年老人了,这是他在那里的教化。

 

我们看底下这个小注,这个小注说得很好,这里头以佛法的观点来说。「此不过借此故事表出与人为善之德意,并非劝人捕鱼而造谋财害命之杀业也」。捕鱼确确实实是谋财害命,这一门行业绝对不好,我们学佛的人最好不要去做这个行业,这是有很重杀业在里面。「凡一切杀生行业,及一切与杀生业有连带关系之行业,皆属黑业」,这个黑业在佛法里面讲就是罪业的意思,就是恶业。因为在印度它用黑白两个字代表善恶,凡是善业都称为白业,凡是恶业称之为黑业。这都是说的恶业,恶业的果报很可怕,「皆为千生百劫沉沦苦海之深因,择业不可不审慎也」。这就是劝告我们,人生在世必定要有事业,你选择事业的时候要小心、要谨慎,不可以造恶业。纵然这个恶业能够带给你很大的财富,你要记住,那些财富也不过是供你这一生数十年的享受而已,你这数十年过去之后,再千生百劫去受罪,那真是犯不着的事情,这绝不是一个聪明人愿意做的。善业纵然是带给你很微薄的财富,清苦的生活,可是来生就得如意了。所以你要把这个道理想通了,我们又何必去造恶业?恶业里面不只杀生这一条,太多太多,这也不必细说,大家将来去看《感应篇汇篇》的注子你就明白了,一切恶业决定不可以做。

 

【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舜是当时大贤人,在那个时候他的声望、地位、道德都是众望所归,他说一句话劝劝大家不行吗?为什么还要身体力行,起带头作用,做了一年多,把这个风俗转移过来?由此可知道,圣人对于转移风俗用心很苦。这是说一段故事。底下有一段发明,说: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这个发明就是以圣贤之道来教我们学习,教我们效法。『末世』是指佛法里面所讲的末法时期。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与佛法的关系非常的密切。袁了凡先生对于改过自新、转移命运得自于云谷禅师的教诲,所以他本人对于佛法相当的通达,在这四篇里面,佛学的术语就相当之多,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佛经的入门书籍来看。『吾辈』就是指我们大众,泛指的处在末法时期,末法比尧舜那个时代要差得远,可以说差得太远了。那个时候人心淳厚,容易回头,现在末法时代业障深重,以身作则都未必能够转移风俗,从前他一个人做行,现在我们要转风易俗一个人做不行,佛菩萨来,他一个人领导也不行,现在要想转移风俗是要大家一起来干。譬如说学佛的,佛门四众同修都知道这个道理,个个发心这样做,有几百个人、几千个人都这样做,社会上的人就奇怪了,怎么有这么多人在做?才能够引起注意,一个、二个他没有看在眼睛里,这样做功德当然是无量无边。底下有几桩事情特别要注意的,为什么?与人为善的障碍,你要想与人为善,必须把这些障碍去掉,这些障碍都是本身的习气。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8日19:13: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341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