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然约之不出三苦八苦,摄种种苦。】
约就是归纳,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三苦八苦。
钞【二种生死者,谓分段、变易。分段者,四大所成,有分齐段落,如上八苦中说。变易,则二乘菩萨,虽离分段,未免四相迁流,因移果易,亦名为苦。】
『分段』就是分分段段,从大的分段来说,像我们这个世间,我们从生到死这是一段,这一世是一段。死了之后,你看《地藏经》上给我们讲,不出四十九天他又投胎,他在投胎之后到死亡又是一段落,这种生死就是六道轮回里面生死,叫分段生死,这是从粗而说。如果从细而讲,就是剎那剎那的在分段生死,这现代人懂得,我们这身体是细胞组成的,细胞新陈代谢,剎那剎那有很多细胞死亡,有很多新的细胞形成。经上讲的很科学,经上说我们这个身体,物质的身体,七年一个循环,换句话说,七年前跟七年后的现在,旧细胞一个都没有了。七年是一个循环的周期,逐渐的好像换零件一样,它在慢慢的换,统统换光了,全都换成新的。这些新的细胞,有些组织不如旧的,所以它衰老;有些比旧的要好。我们喜欢零件统统换新的,还是换人家旧的不要的?换旧的,愈换愈糟糕,这就是愈到年岁大,老病都来了,你所换的零件就换很差的,年轻身体力壮换的都是新的。给诸位说,跟我们自己的心境有很大的关系。
心情,情绪好的人,年岁虽然大了,他不显得老,他人老,他心不老!他心不老,人也就不老,身体随着心转!人虽然没有老,他自己已经觉得我年岁大了,我快要死了,他这个身体自然就老化了。确实!身体是正报,随着我们心理、情绪在变化。老年人的心情跟青年、壮年它不一样!如果老年人也能保持着青少年那个心态,这个人就不老!所以佛法的确讲得很科学。细说这分段生死也是剎那剎那间在生死,这讲我们身体细胞组织上的新陈代谢,这是一种。有分段生死的人,必定有变易生死;有变易生死的人,不一定有分段生死。
变易是什么?变易实在讲没有生死,确实没有生死,生死是苦的意思,虽没生死,他有苦,所以把它比喻做生死。变易是在修行果证上的提升,譬如小乘初果,他要经过相当功夫的修行,才能证得二果,证得二果之后,再要修行才能证得三果。这个修行也苦,他不吃这个苦头,他不能升级,这种叫做变易。他从初果升到二果,这是一个变化,是说这个意思。好比我们学生在学校念书一样,他是一年级,他要好好的去念一年才能升到二年级,这一年念得很辛苦,他才能升到二年级;二年级辛辛苦苦再念一年,这才能升到三年级,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变化。他并不是真正有生死,不像前面讲的分段生死那么明显,这个不是的。这是讲修行证果也要受一番折磨才能有成就,这是声闻、缘觉、菩萨;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有变易,等觉菩萨再经一次变易,他就成佛了。严格讲起来,什么人没有变易生死?成佛才没有。等觉菩萨还有一次变易生死,我们讲文殊普贤、观音势至,他还有一次变易生死。
钞【彼国莲华化生,一生不退,何虑二种苦也。】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地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他不但没有分段生死,前面讲了,他没有生老病死,这变易生死他也不在乎了。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以外的,声闻、缘觉、菩萨都很在乎变易生死,为什么?他有隔阴之迷,他有退转,这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修行要经历长劫。为什么会退转?里面的烦恼没有断干净,外面要是遇到缘又起现行,这个事情就麻烦,会退转的。一退转,有些退得很厉害,一退退好多步,不是退一步!退转之后一世不如一世。
譬如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所看到的,禅宗五祖戒禅师,他当年修持得相当不错,看到到寺庙里面来的护法斋主,有些做大官的,他看了之后心里羡慕,动了这一念,麻烦了,来世就做官去了,就退转了。来世什么人?苏东坡,五祖戒禅师的后身是苏东坡。苏东坡被贬谪南行,唯带阿弥陀佛的像一轴,说「此轼生西方公据也」,西方公据是苏东坡说出来的。苏东坡死了以后,他也是一生学佛,也是一生念佛,可惜他的习气太深,没能往生,他要往生就没事。他的后身历史上有,有名有姓做了个很小的官,像现在县政府的科长、科员。一世不如一世,这是大幅度的往后退!再底下一世,我们就不晓得了,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戒禅师退了两次。甚至于菩萨都有隔阴之迷!所以不往生西方都有这个难处。
我们对于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稍稍有一点动心就变成障碍,苏东坡也是个念佛的人都不能往生。我那个时候刚刚学佛见李老师,李老师就劝我,因为那时候我还没出家,还是居士身分跟李老师学,他就告诉我:「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跟我讲解这两个人都是大佛学家,都是不能成就,依然脱离不了六道轮回。所以要把世间一切习气淘汰得干干净净,一心就向佛道,一心就取净土,我们这样子努力一生才会有成就。世缘要看淡,不要去计较,无论哪个地方都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处,不需要去选择,要紧的是保持身心清净。这句佛号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要功夫深了,自然预知时至,这样一生就没有空过了。
钞【大本云:彼国不闻苦名,何况实苦。故云无有众苦。】
《无量寿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连这些苦的名称都没有,哪里还会有这些事情?此地为我们详细解释,统统都是叫我们断疑生信,他那个世界跟十方诸佛的世界确确实实不一样。十方世界里面所有的苦事,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所以才称之为极乐世界。
钞【二种清净者,论明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即依正二报,功德庄严,如下文中,及大本观经详辩。】
西方极乐有二种清净,这二种就是依报与正报,『器世间』与『众生世间』,两种都清净,就是依正庄严。『下文』,本经以下会讲到,大本《无量寿经》,《观经》是《观无量寿佛经》,净土三经,大本跟《观无量寿佛经》讲得详细。大师在此地为我们假设一个问答:
钞【问:净名云,一切众生即寂灭相,不复更灭,则一切国土即极乐相,何更有乐。今开苦乐,似违彼经?】
『净名』是《维摩诘经》。用《维摩诘经》上一段的经义合这一段对看,好像这经里的说法和《维摩经》相违背,所以提出这么一个疑问。这个问的意思是说,『一切众生,即寂灭相,不复更灭』,这是就《维摩经》上讲「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是一不是二。如果依这个原理,九法界众生,九法界这一切有情众生生死是修恶,修恶就是性恶,性恶融通,任运摄持佛法界的修善,所以说「生死即涅槃相」,不须更灭生死证涅槃,换句话说,就在生死上去证涅槃。这是先从《维摩经》上建立一个大前提,然后再合本经这个意思来说,『则一切国土即极乐相』,还有什么极乐世界?『今开苦乐,似违彼经』,这是问难来的,《维摩经》上讲苦乐不二,苦乐一如,我们这个经里面讲苦乐相对的、对立的,苦乐迢然,跟《维摩经》上讲的不一样,有没有违背?下面答得很好:
钞【答:贤首大师释彼经意,谓是但以迷倒,妄见生死,名在此岸;悟生死空,本来圆寂,即名彼岸。】
《维摩经》上讲的没错,本经讲的也不错。《维摩经》上所说的全是称性之谈,是佛与大菩萨的境界,不是凡夫境界。不但不是凡夫境界,二乘、权教菩萨都见不到,为什么?没见性。没有见性就叫迷,见性才叫悟。这一段答覆引用贤首大师的话,贤首是清凉的老师,华严宗第三代祖师。华严宗真正成立是在贤首大师手中,所以华严也称为贤首宗。初祖是杜顺和尚,二祖是云华大师,贤首是第三代,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贤首国师在的时候,《八十华严》还没翻出来,贤首以前这三位祖师他们用的是晋译的《六十华严》。贤首国师给《华严经》作一部注解,《华严经探玄记》。清凉则是师承贤首,《华严》到清凉的确是发扬光大到了极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