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第364集/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我们为什么不能亲证?障碍,业障。什么叫「业」要懂得,业是我们的活动、我们的造作,我们的造作活动结果叫做「业」。你在造作活动的时候叫做「事」,你在做的是什么事,这个事的结果就叫做「业」。凡夫所造不外乎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种都是障碍。无记业堕在无明里头,它是障碍,它不觉悟。要怎样把这个障碍去掉?佛就说,你不造业,障碍就去掉了。我们今天修行,想明了的、想做到的,就是如何不造业。佛在大经里面跟我们说得很详细,特别是《华严》,《华严》清凉大师判全经四无碍境界:事没有障碍,理也没有障碍,理事没有障碍,事事也没有障碍,障碍在哪里?障碍怎么产生的?全是产生在妄想分别执着。佛在这部经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讲得这么清楚!由此可知,我们的活动有没有障碍?没有障碍。所以善财五十三参,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我们现前社会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没有障碍。障碍就是起在妄想执着,我们现在讲的是妄想分别执着;在佛经里面的术语,无明烦恼是妄想,尘沙烦恼是分别,见思烦恼是执着,除这个之外没有障碍,障碍在此地。然后我们就晓得,障碍不在外面,障碍在自己本身,本身把这三种障碍除掉就成佛了,你就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在哪里?无处不在。

 

《华严经》里面讲毘卢遮那,毘卢遮那是法身佛,什么是法身?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法身。所以这个地方讲「处无不遍」、「时无不均」,这就是法身;尽虚空、遍法界跟自己的身心融合成一体,这是法身。法身永远在,法身无处不在,法身是我们这个身的根本,我们这个身要离开了法身,这个身就不可得了。古人用「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个比喻说得好。金是什么?金是法身,我们应身、化身是器;离了法身,哪有应身、化身?法身无不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问题就是你怎么样能够证得。你今天不能证得,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证得了。

 

怎么样离妄想分别执着?我常常劝勉大家,自私自利是头关,如果不能放下自私自利,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起心动念会想到「我」,你永远不会证得法身,所以一定要把念头转过来。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这一位老菩萨天天在这里叮咛我们,不断的重复说,「修行人要改心」。改什么心?没有修行,起心动念为自己;真正修行,起心动念为众生,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你只常常这样想,常作如是观,时间久了,不知不觉就有几分契入,就相应了。可见得真肯改,假以时日是能够转得过来的。转过来之后,这非常明显的现象,自己能够觉察,烦恼轻、智慧长。烦恼轻是欲望少了,也就是讲自私自利的念头少了、没有了,贪瞋痴慢没有了,名闻利养没有了,五欲六尘享受没有了,什么都可以随缘,什么都好,烦恼轻;智慧长,无论看人看事看物聪明了,经典一展开,字字句句无量义。

 

这个智慧能力,就是佛讲大家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不是说我比你们高,你们不如我,那是错误的;平等的,决定平等的。决定不是从外面求来的,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只是把障碍除掉了,大家都一样的。众生智慧跟佛不平等是佛障碍统统去光了,菩萨障碍去了一大半,还剩一点点,不太碍事,这就是法身菩萨,剩下来的那一点障碍不碍事了。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还碍事,虽然除得很多,还碍事;也就是说,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做不到,还碍事。到法身菩萨就事事无碍了。所以这个问题完全是自己的问题,与别人、与外面境界毫无交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你就不会怨天尤人了。谚语里常说「自作自受」,我们这一生的际遇是自作自受,决定与别人不相干。什么事情不能离开因果,如来在究竟果地,也没有办法离开因果,因果才是真理。尤其我们现在读《十善业道经》,这一段经文讲得细,我们才晓得世间有很多大富大贵之人,那前生修布施的,但是还有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情,这是十善里头他做得不圆满;如果十善做得圆满,那个大富大贵真的叫事事如意,丝毫烦恼都没有,我们现在把原因找到了。

 

菩萨、阿罗汉应化在这个世间广度众生,也有时候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这个事情从哪里来的?还不是过去生中一些不善业来做障碍,不过他们是已经破了无明的人,这些障碍他很容易就把它化解。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也示现三个月「马麦之报」,孔子也曾经「在陈绝粮」,也挨饿,这都是过去在因地里面还有不善的业习,遇到缘依旧起现行。大圣人、佛菩萨受不受这苦?不受。不像我们,我们遇到的时候真受苦,他们不受。不但他们不受,我们晓得须陀洹以上都不受,苦乐忧喜舍五种受只有六道凡夫有,圣人没有。须陀洹把这个放下了,也就是《金刚经》讲的四相破了,虽没有完全破,破少分,须陀洹都已经破少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五种受没有了。在我们看起来,这是佛菩萨慈悲示现,表演给我们看的,特别是提醒我们恶业不能做,你看造了恶业,成了佛还要受报,用意在此地。他虽然受报,表演的时候他没有苦受,这是真实的,所以叫「平等行」。

 

下面这两句跟我们解释「善音」,「不宣实义,非善音也」,这从反面说,你给一切众生说经讲道,讲的不是真实义,那就不叫善音。由此可知,「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多么重要。为什么?你能够解如来真实义,你才能行。真实,说得最清楚、最明显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讲了三个真实,在第二品里面「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诸法实相,就是我们现在把它变通来讲,宇宙人生的真相;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真相,这是真实之际。佛又接着教给我们「住真实慧」,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是住真实慧。末后又告诉我们,「惠以真实之利」,那是度他。住真实慧是枢纽;住真实慧,自己住在哪里?住在真实之际;教化众生住在真实之利,真实之利是善音。什么是真实之利?也要分上中下三品,下品的是决定劝导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这是决定的,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中品的,劝导一切大众转迷为悟;上品的,教导大众转凡成圣。佛教化众生不外乎这三种真实,表演是三种真实,说法也是这三种真实,这才叫善音。

 

这是我们应当要牢牢记住,要会学,认真努力去学,决定要改正自己过去错误的想法看法。凡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一种想法看法都不正确。我们天天讲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都是属于分别执着,全是错误。佛跟我们讲,真实的是什么?真实的是一切众生,无论是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没有好坏、都没有善恶、都没有正邪、都没有真妄,你看到是真的,你看到的是实相。所有一切众生统统是这样的,三恶道众生也是这样的,你能够这样看,你就见性了。就是佛经上常讲的,你看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无量寿经》上说「一切皆成佛」,你满心欢喜,一切众生成佛了;「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入这个境界,自己成佛了,佛眼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就看你自己怎么个转法,你转不过来,这个众生造业、那个众生干得不错,完全落在妄想分别执着里面,你还是个凡夫,你还是随顺你自己的烦恼习气,你没有转过来。凡夫成佛一念之间。

 

多听、多读,《般若经》上教导我们「深入经藏」、「深解义趣」。可是这两个「深」,都必须要「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为人演说是落实,是行门;受持读诵是信解,信门、解门,为人演说是行门,从行就能证得,这是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末后这一句话是从反面说的,「不宣实义,非善音也」,这是「愿解如来真实义」比什么都重要。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0日21:17: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134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