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三五二集) 2000/9/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45-0352
src="http://bd.amtbvod.com:88/v2/mp4/12/12-045/12-045-0352.mp4
请掀开经本,「迦楼罗王」偈颂第一首:
【尔时大速疾力迦楼罗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迦楼罗众而说颂言。】
这一段经文是集结经的人,记录下来说偈的仪式。每一段偈颂前面都有这段话,所以这段文我们非常熟悉,念的遍数太多了。它的用意是不断的提醒我们、不断的启示我们,学佛一定要谦虚、要恭敬,即使自己修行证果,证得法身大士的地位,依旧不失恭敬,依旧是这样的谦虚,不仅菩萨如是,诸佛如来都不例外,所以不断的在提醒。请看偈颂:
【佛眼广大无边际。普见十方诸国土。其中众生不可量。现大神通悉调伏。】
这是大速疾力迦楼罗王的赞颂,也是他修学心得报告。他所修的法门是「无着无碍眼普观察众生界」,这个偈颂里面所说的与他修行完全相应。从偈颂里面我们明显的看到,这些迦楼罗王都是诸佛菩萨化身的。所以偈颂一开头,『佛眼广大无边际』,前面读的是迦楼罗王,这个地方看到是佛眼。『普见十方诸国土』,这是见依报;第三句『其中众生不可量』,这是见正报。依报、正报都是同出于一个根源,这在唯识经论里面,尤其是《唯识论》里面说得非常透彻。《华严经》也是唯识六经之一,唯识家他们主修的课程是六经十一论,《华严》是其中的一部。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感应道交,不但我们诚心诚意的,与诸佛如来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人与一切众生也都能起感应道交作用。古人所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金石是属于依报。这说明人真诚到极处,植物、矿物,石头,都能跟它们起感应道交。这些事在历史记载里面有许多的例子,真实不虚。现前我们仔细去观察我们生活周边的环境,只要细心观察,也能够体会得到。如果要问其中的道理,这个道理的根源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佛经里面说,在有情的分上称为佛性;在无情的分上,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称之为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并不是两个性,所以性地里一切障碍都没有。于是我们明白了,只要明心见性,情与无情就全都贯通了。所以《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讲的这桩事情。没有见性,这里面就有障碍,这个障碍很多,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执着,所知障就是分别,只要我们能够离开分别执着,这两种障就消除了;二障除了,你就入华严境界,《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都是你眼前现量境界。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目的就在此。
偈颂这当中两句说明,虚空法界依正庄严确确实实是不可称量,没有边际。这不是一尊佛的国土,一尊佛的国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像释迦牟尼佛的报土娑婆世界,十方诸佛国,无量无边诸佛剎土,「其中众生不可量」,无论是依报、是正报,不可思议,不可称量。可是佛与这些法身大士们,与一切众生时时刻刻保持着感应道交,从来没有间断过,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佛在经上讲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个是显感显应,我们对佛菩萨有明显的要求,我们很清楚,求佛菩萨加持,而佛菩萨对我们加持很明显,我们自己也真正能够觉察到。特别是发心学讲经的人,登上讲台的时候,这个时候一个妄念都没有,祈求佛菩萨加持,果然这个经讲出来之后,许多的言语都不是自己想象得到的,怎么说出来,事后想想都觉得不可能,于是体会到这是诸佛菩萨明显的加持,像这个例子很多很多。第二种,我们是显感,佛是冥应,冥应是佛暗暗当中加持我们、保佑我们,我们自己发现不到,这一类比前面一类还要多、还要广泛。第三类是冥感显应。冥感,我们自己的感自己不晓得,不晓得怎么有感?极其微弱的念头,我们自己没有发现,诸佛菩萨发现了。这是什么?是善根微动,我们阿赖耶里面含藏着这善根,轻微的动了,自己确实不知道,我还会有这个善根,不知道。可是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很明显,我们就会受宠若惊,好像我们没有求,佛菩萨就来保佑我们、来帮助我们,其实不是的,我们有感,他才来应;我们是冥感,他是显应。第四类是冥感冥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