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一九四集) 1999 香港九龙 档名:12-045-0194
请掀开经本,时分天王偈颂最后这一首,第十首:
【一切众会广大海。佛在其中最威耀。普雨法雨润众生。此解脱门名称入。】
这是普观察大名称天王他的讚颂,也是他的心得报告。我们在长行文裡面读到,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善诱诲一切诸天众,令受行心清淨解脱门」。长行裡面是讲「一切诸天众」,在讚颂裡面范围可就广大了,『一切众会广大海』,可见得讚颂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深广无尽,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的心量一定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为我们服务的对象。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服务就是教化,也就是教学。可是在现前,现前我们居住的环境,是以当地众生为服务的对象,而心量决定是遍虚空法界;心量不侷限于当前,可是事相上一定是侷限在当前。所以天王为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
讚颂裡面,『佛在其中最威耀』,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大会,佛的教学是最具威德、最为显要,一切教学当中没有能够超越佛陀的。这种称讚决定没有夸张,完全是事实真相,为什麽?佛于一切大众当中,佛的智慧是最究竟、最圆满,我们要能理解。佛法是决定平等法,佛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说明一切众生跟佛智慧是平等的;能力是平等的,德是讲能力、德能;相是相好光明,也是平等的。德能是属于福报,智慧、福报二足尊,这两样都达到究竟圆满,这才完全称性。现在事实上佛是圆满,我们众生不圆满,众生本具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佛告诉我们原因在哪裡?是我们众生有障碍,把自己的性德障住。如同太阳一样,我们把太阳比喻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佛的状况是晴天,万里无云,所以这个太阳非常明显,德能是圆满的发挥;众生是满天的乌云,太阳虽然没有失掉,但是被乌云遮盖住,所以它的光、它的热不能够充分的发挥,我们现在的处境就是有乌云盖住我们的性德。这个事实真相,如果不是佛跟我们说明,我们不知道,哪裡晓得有这麽一桩事情?佛跟我们说,我们明白了,如何把这些乌云除掉,这就是佛法的教学。
佛说这种障碍从哪裡来?从迷来的,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自己有圆满的智慧德能。所以迷了,这就叫无明,从无明裡面产生妄动。佛在这裡教给我们,觉性是不动的,无明是动的,由此可知,不动是正确的,动是错误的。因此,佛教给我们怎样除掉障碍?除掉障碍,一定要修禅定。禅定是不是要天天面壁打坐?不是的,那是形式,那是样子。真正的禅定,佛在《金刚经》上跟我们说出,「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禅定。这两句话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不取于相就是不受环境的诱惑。我们生活环境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决定不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诱惑,这叫禅;换句话说,面对一切人事物,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真正禅定。有这个功夫,你的性德就恢复。诸佛之所以能够成佛,祕诀就在此地。我们今天见色闻声,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就错了,这就造成障碍,使我们的性德虽有而不能够现前、而不得受用,我们的亏吃在这个地方。无量劫来妄想无明妄动,而这种妄动随着时间与日俱增,它没有减少,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裡头就一世不如一世,一生不如一生,就好像陷在淤泥裡面、烂泥浆裡面,愈陷愈深,佛眼睛看到非常可怜,可怜悯者!谁叫你陷入泥泞?谁叫你堕落?无明,不觉。于是佛要拯救这些众生,他堕落的原因是无明,所以佛用的方法是教他觉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佛用这个方法。众生觉悟了,障碍就没有了;障碍没有了,性德就现前、就恢复。所以佛在「一切众会广大海」中最为威德、最为显耀,是这麽个意思。这两句是讚佛,也就是讚美我们的性德。
第三句重要,这首偈颂它的重点在第三句,『普雨法雨润众生』。「法雨」代表佛陀教育,佛陀的教学,「普」是清淨心、平等心,「雨」是个动词,推行、推动真实智慧的教育,「润众生」是利益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众生迷得久,诸佛菩萨累劫教化这一切众生,从来没有捨离过,「佛氏门中,不捨一人」,造作罪业再重的众生,佛也不捨弃他,这是平等的慈悲。但是众生罪业确实有浅深不一样,有轻重不相等,造作罪业轻的人容易接受教诲,造作罪业重的人回头比较困难。于是佛在经上常讲三种不同的根性,佛在经上常常说上根、中根、下根,或者说利根、钝根,都是从这些事实上为我们说明。利根的人,当然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接受佛的教诲,善根福德多。《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就是多善根、多福德的人,容易接受佛的教诲,见佛闻法他能够生欢喜心,能信能解,乐意依教奉行,这是上根之人。中根之人那就差多了,虽然能信能解,不能够依教奉行。为什麽?烦恼习气太重,自己没有能力克服自己的烦恼,知道错了也没有办法改过来,这属于中等根性的人。下等根性的人就更差了,听了的人能信,但是信,半信半疑;解,我们常讲一知半解;行,根本就做不到,有行的样子,没有行的实质。譬如念佛堂,他也天天念佛,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世间种种缘一样也放不下,这是下根之人。至于遇到佛法根本不相信,还恶意毁谤的,那是没有善根的人,不在上中下三根之内,那是以外的,就是佛经上常讲的「一阐提」,没有善根的人。合起来就是四类众生,四类众生佛都不捨弃,没有善根的人,佛给他种善根;有善根的人,佛帮助他增长。总希望把没有善根的人提升到下根,下根的人提升到中根,中根的人提升到上根,上根的人帮助他一生成就。诸位要晓得,只有上根的人这一生才能成就,决定得生淨土,决定入佛境界。
我们要问,佛用什麽方法把这些人不断向上提升?教学。所以诸佛菩萨,诸位仔细观察,他们从事于教学的工作,今天讲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他不是办一个学校在那裡,不是开固定课程,他是随缘教化,所以是道道地地的社会教育。他不需要有形的学校,不需要一个教室,什麽地方都可以教,遇到了坐下来就可以谈话,坐着讲也行,站着讲也行。没有教室,山林水边都行,道路旁边也行,无时无处不是教学的场所。所以他不叫做教室,他叫道场;室是一定有个室在,他没有室,不一定要室。教学的场所,一切时、一切处都是教学的场所,遇到的一切众生都是教学的对象,这个教学的范围广大,我们要能理解、要能认识。我们今天正式发心要学佛,从事于这种工作,这个工作在已经成就的人是最威耀的工作,我们还不敢承当这个字眼,我们今天是在起步、是在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