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84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1阅读模式

楞严经  (第八十四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84

第84集A

第84集B

六入里面第一段:

 

【阿难。即彼目睛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我们一段一段来研究。最近好像各地方对《楞严经》、《圆觉经》的兴趣很浓厚,许多地方都来找我讲经。我说:讲什么经?不是《楞严》,就是《圆觉》。这两部经确实是好经。可是《楞严》要讲一遍实在是不容易,因为经文长,需要的时间当然也就相当的长。《圆觉经》虽然是短一点,如果要细讲也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以往在圆觉寺大专讲座里面,曾经用四十个小时把一部《圆觉经》讲出来,实际上四十小时是不够用的。所以今年暑假,梅山禅林寺与我们商量妥了,在他那里办讲座。他们那边大概再过几天要派人到这个地方来接洽,研究怎么个办法。经,我想还是用《圆觉经》,但是我们不讲了,下一次暑期讲座不讲,我们完全用研究讨论的方式。因为希望老同修参加,已经听过《圆觉经》的,对《圆觉经》还用过功夫的,我们做深入的研究讨论,这比较更有意义。

 

《楞严》实际跟《圆觉》是同样的性质,所以人家称《圆觉》为小《楞严》,《楞严经》里面所说的当然比《圆觉经》讲得更详细。像「四科七大」,说明真妄不二、真妄一如,如果要是不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契入这个境界,那我们就免不了轮回。像《圆觉经》上所说的,《圆觉经》里面所讲的轮回,不仅仅说我们六道轮回。我们现在一般讲轮回,大家就有概念:三界六道的轮回。实际上三界之外,纵然到等觉菩萨还有轮回,那叫界外变易生死的轮回。我们三界之内是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两种轮回,我们现在受的是两种轮回。超越三界之后,在一般讲证得阿罗汉果以上,三界之内的生死轮回没有了,可是三界之外的变易生死轮回还是有,所以对于如来的圆觉性还是不能够证得。这是研究教义,一定要明达教相。我们讲「佛」,不通达教相的人他是含糊笼统的,「成佛了」;明达教相的,一定要「成佛了,是什么佛?」藏通别圆,是藏教佛、是通教佛,还是圆教的佛?这要问清楚。为什么?唯独圆教的佛才真正脱离轮回,藏、通、别佛还要受变易轮回,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的。

 

《楞严经》上这一段经义,如果你要是通达、要是契入,就是证得了,那你三界之外的变易轮回也有能力把它了断。如果你要是不明了这个道理,换句话说,三界之外的轮回你根本是无从下手。当然这个已经说得很高,因为我们现在三界之内的生死轮回还没有办法了,还能谈到三界之外的吗?这是教你三界之外的。可是对我们现前修行有没有好处?跟诸位说,好处太多了。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念佛,把这些道理运用在念佛上,咱们念佛求的就是理一心不乱。能不能求得,那个不要紧,那是另外一桩事情,古人所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求的是理一心,理一心求不到,得个事一心也不错!所以说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修们对于经义要细心的去体会,能够体会到了,真是明了一分就有一分受用,明了两分就有两分受用,这是真实不虚的。

 

经文分为六段,实际上你只要懂得一段,其余的五段就明了,可以以此类推,都明了了。我们在讲解就第一段要多用点时间,细细的给诸位来说明。这一节经文里面,世尊是先引用我们日常这些事相,来说明眼根是虚妄而不实在的。叫着『阿难』,底下的话就是很重要的话,特别叫他的名字,提醒他注意,这是阿难。提醒阿难的注意,实际上阿难是我们的代表;换句话说,就是叫我们注意。举的是我们眼见色这个比喻,这是我们眼前的事情。『目睛瞪发』,「瞪」我们常讲直看,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直看着一个物相,这就叫瞪。这样的看法看东西,诸位要晓得,我们眼睛常常会眨眼睛,眨眼睛就是眼睛疲劳,眨一下它能够恢复,如果你老瞪着不眨眼睛,这个眼睛很容易疲劳,是举这个例子。你要是不相信你就可以试验,你可以看一个色相,你瞪着眼睛看,看久了就疲劳,疲劳就出怪相,眼睛就看到很多虚妄的相。所以眼睛的疲劳是由于瞪目而视,才有这么个现象。

 

佛是用这浅显的例子来显发真如不守自性,真如不守自性也有一种劳相,不正常的现象。经里面讲的「妄为明觉」,可见得明觉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劳相。这个明觉是什么?明觉就是无明,到后面会讲到「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是这么来的。也就是此地这个意思,是真如不守自性才有明觉,这个明觉就是知见立知,也就是《起信论》里面讲的不觉。也就像我们眼睛见色瞪发劳相是一样的意思,相彷彿的。『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这几句话是相当微细,不是比喻能够比得清楚。这里得要说到最初六根的根源,六根的根源是因为阿赖耶的见分取相分,这个地方要注意到,妄就从这个地方起来,只要你有能见,一定就有所见。虽然很微细,实在上也可以体会得到,也可以能够证实。

 

我们眼睛见外面一切色相,当你一念不生,没有能见、取见的时候,诸位要晓得,这是见性用事,与诸佛菩萨没有两样。如果在色尘里面稍稍起一念,这就有能见,这个能见就是见分起作用,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不是见性的作用。为什么?见性没有能所。它见不见?见,就跟镜子照东西一样,照得清清楚楚,里头没有能所。这个相实在是很细,刚才我讲,细可以能够体会,所以佛法取证是可以在我们自身来证明。特别是唯识,你看唐大圆讲唯识,台湾李炳老编的《唯识新裁撷汇》,你们细细读读就晓得,是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来证实,可以能够发现什么是见性、什么是眼识,就是什么是见分、什么是相分,什么是真如本性。如果诸位能够觉察到这一层,你的修行可以说渐渐就无碍,不会有障碍。无论你用的哪门功夫,你都会有成就、都会有受用,用在念佛上可以直取理一心不乱。这就是一乘了义的经典。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7日18:18: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955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