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
这也是举个例子来说。这个人我们一看这是修行人,若不是修行人,在世间也是很有修养的人,才会有这个现象。就是身心无事的时候,『手足宴安,百骸调适』,这是都讲身之安。『忽如忘生』,这是心之安,身心都很安稳,好像把自己忘掉了,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种境界,在我们修行同修当中很多人有这个境界,不过就是时间不长就是了。譬如你念佛在那里静坐,会有个几秒钟、一二分钟忽然觉得自己忘我了,到这个境界这在佛法里叫轻安,并不是一心,可不能误会了,是好境界。『性无违顺』,就是中庸的境界,中道,顺是欢喜,违是厌恶,就是一切烦恼这个时候不起现行,身心安稳。
【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
『相摩』是什么?就是摩擦,两个手掌摩擦。本来身心很安没有事情,两个手摩擦,摩不了多久手掌就发热,『于二手妄生涩滑冷热诸相』。这是以受里头的触受,以一个触受来比喻九法界触缘生受,同此虚妄。前面的例子说,心念不起的时候手足宴安,能够到不觉得自己有这个身之存在,诸位想想,哪里还会有受的感觉?不会有受的感觉。可是根境相对的时候,正如此地所讲两手在空中搓摩,这个时候就有受的感觉,立刻就生起违顺这两种境界。譬如冬天手掌搓摩发热的时候,有点暖相,还会多搓几下;在热天,这就厌恶,所以有违顺两种不同的境界。这个受与八识心王就相应,顺境里就起爱为业,违境里也起爱,爱离开,顺境里面是爱得到。
如果就六根接受六尘,在佛法里面叫领纳、领受,领纳就是受的意思,一一根各有苦受、乐受。我们通常讲受,受有五类:苦、乐、忧、喜、舍。忧喜是讲心,苦乐是讲身。我们现在这个地方讲的六根,根身接触六尘境界,苦乐这两种受很显然,除此之外就是不苦不乐的舍受。一根有三种受,苦、乐、舍,六根就有三六一十八种受,愈分就愈详细,受要是真正细分也是八万四千种。从我们根身上去观察,那是非常的微细,我们能够看到十八种也就算不错,这个人算是个明白人。凡夫,所领纳的是凡圣同居土的六尘,他所感受的境界;二乘圣者,他领受的是方便有余土的六尘;菩萨,则是受实报庄严土的六尘。诸位从这里去观察。凡夫有同居土十八种受,我们从粗相讲,二乘是方便土里十八种受,菩萨是实报土里头十八种受。三个一十八,愈分愈细,这个说法全是从纲领里面来说的。总而言之,都是因缘所生法。依此虚妄受阴,这就有五浊里面的见浊,所受的是尘,能受的是依托根身的心法。前五识跟第六识它们是能受的,不了解六受用的根,这是从根本上去追究、去观察,本来还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凡夫起有我的执着,二乘生起无我的执着,我们也可以讲我见,凡夫是有我的见解,二乘是无我的见解;权教菩萨是亦有我、亦无我、非有我、非无我的见解,这些统统叫做见浊。我们在《弥陀经》里面讲「五浊恶世」,见浊就是这么来的。经文说:
【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第一段色阴里面说得详细,此地佛跟我们讲受阴,也就像前面无缘无故以这两个手掌在虚空当中搓摩,所生的虚妄不实受这个情形是相同的。了解这个真相,晓得冷热之相本来是无有的,触尚且不可得,哪里会有受?你要是不相信,佛底下举出例子来叫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
【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
这个经文都不必要细讲。前面跟诸位说,四阴都是心法,众生执着是自己的真心,比执着这一切色法要坚固得多,也要亲密得多。为什么?色法往往从里面还想到有内有外,内而根身、外而世界。今天我们看看受从哪里来的?我们的手搓的时候有冷有热的感受,这受从哪来的?它也不是从空中来的,也不是从掌里头出来的。既不是从空来的,也不是从掌出来的,它不是虚妄是什么!两处都找不到它的来处,这是非因缘生。
【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这个话好懂,如果我们摩掌的热相从空中来的,空中的热相可以随便接触哪个我们身体的部位,不一定在掌上。虚空要是有热相到我们身上来,它怎么会选择在我们手掌上?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
如果掌里要出这个热的话,不搓也就出来,应该常常出来。这说明不从掌出,也不从空来。
【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
这个经文都好懂。如果热的相从手掌出来,合掌的时候手掌应该晓得,从手掌出来;换句话说,这个热要是入进去、再回去,应该从掌里入进去。入进去的时候,我们的手臂、腕、骨髓都应该晓得这股热流进去,又回去了,有出就有入。
【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
如果这个热流真有出入的话,那它一定是一个物体在我们身体来来去去,我们能够觉察得到的。为什么一定要等待我们合掌摩擦,才会有这个现象、才会叫触、才有触受?
【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就是受阴、触受,非空来的,也非掌触,这就是『非因缘』。待合才知,这是『非自然』。由此可知,当体即灭,本来不生。这就说明即受非受,即此受阴,也能够从它的根源上追究,能够通达实相。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