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笳集法语 悟道法师主讲 (第2集 视频/文字) 2016年10月19日

admin 寒笳集法语评论阅读模式
摘要一大小经律论虽字字明珠。言言见谛。然各就习气所重对治所宜。或随时弊不同。救拯有异。不妨摘出要语。期自利利他。如雪山无非药。采者期于对病。宝山无非宝。取之先择摩尼。只此成录。足验手眼...

寒笳集法语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二集) 2016/10/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WD20-026-0002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20/WD20-026/WD20-026-0002.mp4

 

《寒笳集》。诸位同学,我们这一堂课继续来学习《寒笳集》,我们前面学习到第四段,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五段。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然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不痛加锥拶何由顿革。须猛念身世无常。幻缘虚假。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我们还是分小段来学习。『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这是大师给我们开示,「习气」就是烦恼习气,我们众生就是有烦恼习气才会在六道里面受生死轮回的果报,要出离生死当然烦恼习气要除得干干净净。所以习气不除就没有出离生死之分,的确是这样的,因为造成六道生死轮回的原因,就是我们有见思烦恼(见思惑),烦恼习气没有消除就不能出离生死。

 

『然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但是要除烦恼习气当然不是很容易,因为烦恼习气薰习污染不是一朝一夕短时间,是无量劫来的薰染,这么长远时间的薰染要断除当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下面讲,『不痛加锥拶何由顿革』,「痛」是痛下决心;「加」是加以;「锥」是锐利的器具,好像我们雕刻凿石头,你要用锐利的器具来锥凿;「拶」是古代的一种刑具,以木条套在手指头上,然后把它压紧、紧缩,压就会痛。所以对治烦恼习气,「不痛加锥拶何由顿革」,就是怎么能够很快把它革除?这一段就是给我们开示,对治烦恼习气不是我们一般人悠悠忽忽这样就能对治的,必定要痛下决心。痛下决心也需要有一个动力、一个推动的力量,我们的决心才能生得起来。

 

这个推动力量是什么?下面讲的,『须猛念身世无常,幻缘虚假』。「猛」就是很猛烈的,「念」是观念,要很猛烈的想到我们身体在这个世间是无常的。无常迅速,时不待人,无常不知不觉它就到了,这是我们要提高警觉的。「幻缘虚假」,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一切都是虚幻,虚幻的因缘都不是真的。这是劝我们要看破放下,看破这个世间的真相是假的,幻缘虚假就是这个世间是假的,我们活在这个世间是无常的,不是永恒的。佛在《四十二章经》也给我们开示,「人命在呼吸间」,一口气不来生命就结束了。如果不趁现在一口气还在赶快提起道心来断除烦恼习气,等到一口气不来就来不及了。

 

下面讲,『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在六道里面很难生到人道,佛在经上也有比喻「须弥穿针」、「盲龟浮木」,这个比喻在六道轮回生到人道很难。在六道轮回,大部分的时间在哪里?在三恶道。三恶道堕入很容易,堕落到三恶道容易、机会很多,堕落的时间很长。所以古大德有一句话讲,「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这个话的意思就是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堕落三恶道时间很长、机会很多,生到人天善道机会很少、时间非常短暂,像作客一样。这是形容比喻「人道难生」。我们这一生得人身,得到人身,「佛乘难遇」,要遇到佛法更难。如果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生到人道,生到人间的时候没有佛法,那也空过了。所以佛门有一句话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这一生得到人身,又闻到佛法,『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如果没有珍惜这个因缘,失掉这一生这个机会,这个机会得到人身又遇到佛法,不在这一生求得度脱生死,那要等待什么时候?「千生万劫何期」,就是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再有机会得人身、闻佛法?就不晓得是哪一生、哪一劫了。想到这里,常常这样观想,这个要观想,想得亲切,想得明白:

 

【便将是非人我体面界墙。身见慢幢。爱染情性。全体放下不复踌躇。】

 

想到这个世间的真相,虚幻无常的,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非常之苦,人身难得,佛法难遇,这一生得人身遇佛法,最重要就是要求得度脱。人能够这样去观想,我们世间的是非人我,『体面』就是面子,种种身见、我慢、贪爱全部统统放下,这些统统是烦恼习气。『全体放下不复踌躇』,「踌躇」就是犹豫,不再犹豫了。

 

【将如来出世要法彻底承当。爱乐受持。精勤趋向。自然福慧增长。日造深微。】

 

放下了,放下这些世间的情染,我慢、是非人我,这些烦恼习气放下了。『将如来出世要法彻底承当』,这个要提起,『爱乐受持』,这样『精勤趋向』,往这个方向精进用功。『自然福慧增长,日造深微』,「福慧增长」,福慧不断的增长,「日造深微」就是不断的深入无上甚深微妙法。这一段也是劝导我们要看破放下,我们净老和尚在讲席当中时时刻刻劝导我们,对这个世间要看破放下。我们再学习下面第六段:

 

【今时释子只图作宗法律师。设无出头一著。虽顿超佛地者亦不顾矣。】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是讲蕅益大师那个时代,是我们中国清朝初年的时候,因为蕅益祖师他是出生在明朝末年,往生是在清朝初年。所以他弘法的时间是清朝初年,这段讲当时那个时候。那个时候是三百多年前,比我们现在好太多了。但是那个时候佛门也有很多不如法的,什么不如法?他讲『今时释子』,「释子」就是出家人,出家人都姓释,出家人他出家的目的是什么?『只图作宗法律师』,只想做一代的宗师,要得到很多人对他的敬仰,想做大法师。参禅修禅宗想做宗师,学经教想做大法师,学戒律想做律师,出家只是想做宗师、想做法师、想做律师。『设无出头一著』,如果不能让他当宗师、法师、律师;『虽顿超佛地者亦不顾矣』,「顿超佛地」就是马上成佛,对成佛他不关心,他也不重视。重视的是什么?只是重视想做一个宗师,或者做个法师、做个律师。在蕅益祖师那个时代这种情况就很多了,再看看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当然就更多。但是这个事情只能看自己,不能看别人,别人有这个想法,也是我们的善知识,他在提醒我们不能学他那个样子,应该要求作佛,这个才是正确的。下面讲:

 

【本发心。原非为菩提大道。旷劫远猷。故一受戒。兢兢钵杖表相。一听讲。孜孜消文为事。一参禅。念念机锋是务。】

 

这一段是给我们讲,出家人为什么出家?参禅,他想做一代宗师;讲经说法,想做一代的大法师;学戒律,想做一代的律师。因为出家的动机(就是他的心态),『原非为菩提大道』,他不是为菩提大道来出家的。实在讲,还是为名闻利养,发心不对。『旷劫远猷』,「猷」这个字是打算,或者谋划。没有为菩提大道这个目标来打算,不是为这个,不是为成无上菩提的这个方向来出家的。『故一受戒,兢兢钵杖表相』,一受戒表现出来,「兢兢」,这是显示很小心谨慎的样子,持钵、拿锡杖,在形式上表现出这样的形相,看起来持戒精严,那是受戒。『一听讲』,听经闻法,『孜孜消文为事』,「孜孜」就是很努力,「消文」就是把经的文字义理依文解义,在这上面很努力去用功夫,总是在语言文字上做功夫,没有把经文消归自性用在自己修行断烦恼上面。『一参禅,念念机锋是务』,参禅就是要有机锋话,参话头。这是一般出家人都是这样的情况。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21日11:25:5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641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