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三九六集) 2016/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396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回)》第三九六集经文
第九O九页 第1 辛二、谕眷属和敬 至 第九O九页 末3 以上劝和
辛二、谕眷属和敬
【经】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解】右劝世人,亲眷之间,应当和敬。不和成怨。
「敬爱」者,指恭敬与慈爱。「憎嫉」指憎恶与嫉妒。「有无相通」者,相通指财物,以我之所有,济彼之所无。「言色」,言语与面色。「违戾」,「违」者背逆。「戾」者乖也,狠也。《会疏》曰:「怡声下气,言不违戾。温良恭谦,面无颦蹙,是谓常和。」故知「言色常和」,即经中之「和颜爱语」也。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三九六集) 2016/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39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零九页,从第一行看起,科题「谕眷属和敬」,请看经文: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这一小段经文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也不难懂,实际上它有很深很深的义理,不但关系我们学佛能不能成就,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睦、国家民族的兴亡、全世界人民的幸福,就在这几句话当中。今天大家都知道,社会乱了,乱到我们无法想像。我们年轻的时候读经,佛在经上常常形容这个世界叫五浊恶世,我们看到这样的句子,心里头有疑惑,这个世界是不好,人心是坏了,但是不至于到这个程度,释迦牟尼佛说话有点过分了。六十年的今天,想到释迦牟尼佛的话,一点都不过分。他为谁讲的?为我们讲的。为什么时代讲的?就是我们现在住在地球上这个时代,三千年前预言,他早就看透了,我们不能不佩服、不能不尊重,就这几句。《大学》里面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段经文,你看它多么重要,这是事实。
什么道理社会会变成这样?那就是《大学》前面四句现在没有了。早年间,我出生之后,我是民国十六年出生的,一九二七,在那个时候社会还很有秩序。为什么?读圣贤书的人社会上很多。民国刚刚建立,把私塾废除,那个时候私塾虽然没有了,私塾里头的风气在社会上可以看到,也就是每一个人,从老人到小孩,都能守住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做不好的事情自己感觉到羞耻,甚至于都不好意思见人。这个风气,抗战之后,八年抗战,抗战之后没有了,这风气没有了。为什么?当年那些读书人都过世,我们社会上看不到好榜样,圣贤书不读了。私塾关门,国家办小学。我们住在农村,农村的小学叫短期小学,这个学校只是两年就毕业,一年级、二年级,没有三年级,三年级以后没有了,叫短期。都市里面,城市里面的小学是六年级,我们农村里面小学是二年级就完了,两年。认识几个字,也是很普通的一些字,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这些都没有了。我们住在农村,农村改革比较缓慢,它改革是从都市开始,农村比较缓一点,我还念过一年私塾。念些什么忘掉了,但是看过,有这么一个概念,想起来,私塾里面的教材好。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靠什么?靠教育。靠什么教育?古老的教育。中国这个国家民族,老祖宗确实聪明智慧高人一等。我们看看全世界,看看他们的历史,跟中国不一样,中国这些老人能当得起古圣先贤,他们是圣人、他们是贤人,像孔子、孟子是圣人,其次的,他的学生都称贤人。世世代代相传。教学是私人传授,没有学校,国家没有学校。古时候的国家学校,每个县有个县学,省有一个学校,中央政府有个学校,叫太学,那个学校不是培养读书人的。是读书读得好去参加考试,国家考试,县考取叫秀才,省考取叫举人,国家考取叫进士。这些都是学位的名称,现在外国叫博士、硕士、学士,秀才就是学士,举人就是硕士,进士就是博士,学位的名称。考取学位之后,你就有资格上太学,太学是什么?是党校,国家培养公务人员的各级干部的学校,你就有资格参加;你要没有考取,没资格参加。
特别我们要提的,秀才,因为秀才人多,县考的。考取秀才之后,有的时候他没有考取举人,他怎么办?他只有教书,他读书,他会教书。所以三家村里面的私塾老师都是他们。这些人教小朋友,给小朋友扎根,那个根扎得好,根深蒂固,就是下一代的圣贤。同时,这些人是无名英雄,考取秀才,国家就给他粮食,让他生活没有忧虑。像袁了凡先生,他考取秀才,一年国家给他稻米九十多石。他当然吃不了这么多,但是他可以养家,他除了自己用之外,他可以卖掉。国家为什么养这些人?养不是短期,养一辈子,到你一直到老,年年都可以到国家拿粮食给你。这些人教小朋友,教下一代。同时,他们读书人,他们懂得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他读这些书,他做出好榜样来给社会大众看。所以小孩在学校私塾念书,离开私塾之后,他看到社会上大人都是规规矩矩的,都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他懂得。社会的长治久安靠谁?就是靠这些无名英雄,他们是读书人。读书人虽然贫穷,他也没有做官,他没有地位,他收入,国家给他一点,能够过得去,生活能过得去,他们没有竞争,安分守己,不去跟人竞争,吃能吃饱,能穿暖,有个房子遮蔽风雨,他很满足了。所以他处事待人接物完全是依照儒释道的教训,规规矩矩,这个榜样做得好,所以社会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民国初年这一改制,国家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不是国家拿钱,是你家庭富有你才可以缴得起学费,缴得起生活费用,你才能读书,贫穷人家就没分了。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虽然家学是地方仕绅,就是富有的,他们家办学,除了他自己小孩之外,我们这一村、这个小镇,能念书的,喜欢读书的小朋友,都可以到他学校去念,那个学校不收学费的。士农工商,把读书人摆在最上面,读书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他有身分,他得到大家的尊敬。为什么?他教书不能收学费。如果收学费的话,那就变成生意买卖,那就开学店了。开学店是商人,那排名排最后,士农工商,他摆最后,他不能摆第一。所以,这个带头是孔子带头,孔子教学,学生对老师要有供养,要有点礼,这是不能少的,礼不能少的。最少的礼是什么?束脩,叫束脩,束脩就是冬天我们讲的腊肉,切一片腊肉,大概多重?半斤。你小孩在学校跟老师一年了,家长过年的时候就送你这点礼物,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富贵人家多送一点。其实老师都有秀才这些国家给他的一点俸禄,他日子可以过得去。这是点礼物,表示尊敬,这么个意思,孝亲尊师,礼不能失,钱不能要,所以受人尊敬。
现在社会变了,二战之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都没有,我们感到非常悲哀,怕的是什么?怕的是文化断层。英国汤恩比博士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最初是有宗教,从宗教衍生出文明;换句话说,文明是从宗教衍生的。没有宗教的文明,世界上有没有?有,不但有,五千年历史里面有二十多种,现在全没有了。为什么没有?它没有宗教,只要是宗教不相信之后,文明随之就会灭亡。中国这个文明为什么还存在?它有三个根,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这三个根就是儒释道。你看,三个宗教做它的根,如鼎之三足,这个根好!一直绵延到现在。现在儒释道的根动摇了,谁去学儒、学佛、学道?我们这一般信徒算不算学佛?不算,为什么?经教不通,修行不够标准,证果一个都没有,这就是断层的信号已经出现了。
中国文化的载体是文字,中国文字,外国文字学家看到中国文字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它不是拼音的文字,全世界所有国家民族的文字都是拼音的。拼音的随着音走,两百年说话的音变了,变了怎么样?两百年前的文字看不懂了。我去年访问欧洲,在伦敦住了几天,那边的朋友告诉我,英国人,上议院的议员,我们聊天的时候告诉我,现代的英国西方人,莎士比亚的作品看不懂,那才四百年,真的是这样,不是假的。中国文字你看看,孔子距离我们二千五百多年,《论语》现在人能看懂,不会错会意思。为什么?它不是表音的,它是表意的。你看到这个文字的时候,你就懂得它什么意思。表意这个文字全世界只有中国独家,没有第二家,这种文字能够传千年万年不会变质,所以它超越时空。空间,无论哪个国家学习,你都能看得懂,说话不懂,写出字来都懂。像两百年前,韩国、日本、越南统统读中国文言文,所以言语不懂,我们听不懂,写字都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