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56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十六集) 2011/3/5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28-0056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本来开这个古文班,大家一起来学习,自己心里想人应该是愈来愈少,不过感觉学长们的学习愈来愈积极、人愈来愈多,所以有点把我吓到了。这来自于我们大马的华人同胞们,对自己祖先文化的一种恭敬、一种尊崇,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谓至诚可以感通,相信古圣先贤、历代祖先在天之灵,都会护佑大家的学习得力。

 

我们这几堂课谈的是孝悌忠信礼,礼的这个部分,礼敬。「礼者,敬而已矣」,礼的本质是恭敬,恭敬是具体落实在所有人与人的关系当中。人跟人的关系,离不开五伦,所谓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相处都属于礼,伦常就是礼,都要用恭敬的态度来经营这五个关系。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能够把五伦关系相处融洽,这是真实的学问。上一次我们念到绪余当中的一段话,它就是涵盖了五伦,「上则优赐有加,下则鞠躬尽瘁,礼行于君臣矣」。我们看到优赐有加,代表在团体当中,甚至一个国家当中,领导者应该要爱护底下的人。这个「优赐有加」是爱护,是给人民好的生活,都包含在其中了。我们也引用了领导者应该有爱敬存心,爱护,还要恭敬下属。尤其礼敬这些有贤德之人,来为团体、来为国家社会奉献付出,都要用恭敬的心去感召。因为这些有德之人,他不是因为利害而来的,他是因道义而来。

 

上一次,我们讲到《说苑》里面的一篇文章,是在《古文读本》五十七页,这一段是「尊贤」。我们上次也提到,《中庸》里面讲到的,「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治理天下国家有九个重要的精神纲领,一是修身,第二就是尊贤。当然可能我们一提到天下国家,有人可能会想到,我又不是国家领导人,这些道理好像跟我就没关系。假如是这样的心学中华文化,受益就有限了。我们不是在相上学,要学它的精神。曾经遇到一个朋友就说,他把《弟子规》打开来,第一篇「入则孝」,他说我没跟父母住一起,所以「入则孝」他就跳过去了。接着「出则悌」,他说我是独生子女,所以这一篇也跟我没关系,也跳过去了。《弟子规》孝、悌,他都不用学,跳一大半。我们取其精神,「入则孝」,不是说在行为当中孝顺父母,直接接触父母,才是孝顺;时时心上有父母,时时不以自己的言行去侮辱父母,能以言行去光荣、去让父母感到欣慰,这个就是孝顺。所以「入则孝」这个精神,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奉行的。有人又说,我父母已经去世了。《弟子规》当中说的,「事死者,如事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所以这一分孝心,它是不受时空的影响。包含「出则悌」,友爱兄弟姐妹,自己没有兄弟姐妹,还有堂兄弟姐妹。可能大陆有朋友就说,在下一代连堂兄弟姐妹都没有,那还有一句叫「四海之内皆兄弟」。所以孝的精神是知恩报恩,悌的精神是恭敬友爱,人与人相处都应该守住这样的心态。

 

我们今天没有治理国家,但我们的生命当中也有很多亲戚、长者,他们比我们有智慧,他们也爱护我们,我们肯尊重他们、听他们的劝告,人生少走很多弯路。假如我们没有恭敬、尊重的心,身边有贵人也帮不了我们,所以尊贤是每个人都要的。包含我们今天打开《论语》,打开经典就像面对孔夫子一样,这也是尊贤!这样的心境,得最大的利益。我们常听长者,他们的修学非常好,他们听师长讲经,他们接触都是透过光碟,光碟一放,长者是先向师长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再接着看师长讲经,就像师长亲自到了现场来指导他一样的恭敬。以前的人,要求觉悟之法,都是跪着去求的,有的跪三天三夜求的。我们想想,我们现在能否有这样的心境去求学问、求觉悟之法?所以得利与否,都是自己的心境决定的。我们看二祖慧可大师,他至诚心向达摩祖师求法,跪了很多天,电影里面是演的冰天雪地,后来是断臂求法,可以献身、损身,也要求到真理、求到觉悟之法。

 

好,我们上一次谈到这一段文章,这一段文章里面举到很多历史的公案,一开始举朝代。夏朝有很多皇帝,尤其夏禹是开国的,他能够王天下,可是另一个夏朝的皇帝,桀,却灭亡了。商汤王天下,但纣却灭亡了。包含举了吴国、晋国、齐国、秦国,这些例子,兴盛的君王以至于灭亡的君王,他们功绩差异是天壤之别,关键在他所任用的人不同。这段话后面讲的,「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所以用人,在团体当中就非常重要。接着,举到周朝的成王,那个时候周成王还是个婴孩,在襁褓当中,诸侯却能够非常尊崇、团结,主要还是因为宰相周公在治理天下。赵国的赵武灵王,他本来也是把赵国带得很强盛,但是最后饿死在沙丘,也是因为他的国家任用错人,用了李兑,最后把他围困在沙丘宫。「桓公得管仲」,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佐,能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在春秋时代。

 

诸位学长,我们再把历朝历代从头背一次好了,不然听了有点迷糊。好,我们从哪里开始念?从黄帝。我们上个礼拜才一起学习《史记》的「五帝本纪赞」是吧?大家有没有背这篇文章?没有。虽然我没讲,但是大家要主动,我们上一节课主要在《古文读本》就是在谈这篇文章。还是大家心里说:好险,没有派功课。所以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要成就学问都得主动,不能人家推。当然,我没有交代是我错。好,没背了怎么办?补背。没错,而且是要在半个小时之内补背,练练大家的功夫,看半年多来这刀磨得利不利,看看我们背古文的功力有没有进步很多。好,那我们念一下,从黄帝开始,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商、周,周有西周、东周,东周又分春秋、战国。再来是秦、汉、魏、晋,魏的时候大家想到什么?《出师表》,晋,《陈情表》,魏、晋。南北朝,隋、唐,中间还有个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这是整个皇朝时代,整个四、五千年的历史。

 

这里是讲到,东周的春秋,那个时候齐桓公算是功业最彪炳,最为后世所推崇的一位君王,而他就是得管仲,能够团结所有的诸侯,抵御外族的侵略。「一匡天下」,匡是匡正天下的风气,尤其春秋时代非常重视道义,打仗都叫做正义之师。「失管仲」,管仲去世之后,「任竖刁易牙」,另外还有一个是开方,这三个佞臣。结果后来都谋反,然后弄权,齐桓公死了之后,都没得安葬,六十七天,尸虫都流出宫外,才被发现,为天下人所耻笑。所以,齐桓公一个人,他的人生,光荣跟耻辱都发生在他的身上,关键在哪?在他所任用的人,用对了成就功业,用错了,一句俗话讲「死无葬身之地」,是很凄惨。

 

【故魏有公子无忌。】

 

又讲到战国时候,魏国有公子无忌。在战国时代有一些有权势、有地位的贵族皇族,他们会招揽很多的贤士,不同能力、背景的都有。那个时候很流行养士,尊重、款待这些有能力的人。有时候这些贤士、读书人,接受他的照顾的,往往超过几千人。像有句成语叫「狡兔三窟」,大家听过没有?那就是讲齐国的孟尝君,他养士有三千人。所以那个时候养士有四公子,齐的孟尝君(孟尝君我们之后还会讲一篇有关于他的文章,在义的部分我们会讲)、赵的平原君、楚的春申君、魏的信陵君。这里讲到的是魏国信陵君的公子无忌,他让魏国被秦国夺去的地又能够复得,而且这个公子无忌还领五国之军打败秦国,非常有能力。

 

【赵任蔺相如。】

 

赵国任用蔺相如,这是在战国时代。

 

【秦兵不敢出。】

 

这个『不敢出』是不敢出函谷关,函谷关在河南省西北边界那个地方,因为很怕蔺相如,他是文臣,另外一个是武将,廉颇。有一个典故叫「完璧归赵」,春秋战国时代的故事成语非常多,蔺相如代表赵国,将和氏璧献给秦国。秦国那个时候很强大,而且秦国国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后来,拿了和氏璧之后,秦国国王耍赖,不给十五座城池。蔺相如就凭着他的机智,包含他的胆识,秦国那时候这么强,他面对这样的君王跟那些武将不为所动,都毫不畏惧,然后能够把和氏璧拿回来,完璧归赵。所以后来赵王,赵惠文王就非常感激蔺相如,封他为上卿。古代大臣里面叫卿大夫,卿比大夫还要高,封他叫上卿,就是所有官员里面位置最尊贵的,封为上卿。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5日22:33: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572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