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十五集) 2011/2/26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28-0055
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一直在谈到礼的本质是恭敬、是饮水思源,受人点滴涌泉相报的精神,而这一分恭敬不可须臾离也。所以《礼记》一开篇,「曲礼」第一就说到,「曲礼曰:毋不敬」,这一分恭敬应该是无时不刻要保持,不管是对人对事对物。我们对人有高下、有比较、有爱憎,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个心都不恭敬、不平等,我们的心性就在堕落,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这一生什么都带不走,最可贵的就是灵性不断提升,这是真实的东西。我们的真诚、恭敬、慈悲、觉悟的心有没有不断提升上去?新的一年来了,告别旧的一年,让我们冷静,去年的岁月当中,我们的道德学问有没有提升?恭敬有没有提升?孝心有没有提升?这样我们才没有虚度了那一年的光阴。我们也总结去年整个人生一年的过程,在家庭、在事业还有没有我们需要再不断鞭策、提升自己的地方?自己想得很清楚,就知道怎么样去改正、怎么样去用功。所谓《大学》里面讲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一年要比前一年进步,慢慢努力,每一个月要比上一个月进步,更有觉照力了,每一天要比昨天进步,最后要练到每一念要比上一个念头进步,这就是真正会用功。
我们刚刚讲到最后一个故事恭敬字纸,因为字纸是记录圣贤的学问,都是得来不易的法宝,当然要恭敬。现在印刷术这么发达,每天报纸一大堆,现在又强调环保,能重复利用的东西尽量用。一个人讲话的谨慎态度要比去年进步,显然我这个开春需要加油。那怎么办?圣贤的这些教诲,它是可以权变的,它不是死板的,但我们要抓住它的精神。以前的字纸记载的是什么?圣贤的教诲;现在的报纸记载的是什么?想通了没有?不过,你刚好一翻,上面刚好一篇《论语》,怎么办?发现了当然要恭敬,剪下来,有机会去可以焚烧的地方把它烧掉;至于记杀盗淫妄的,你就尽量废物利用。那这就明理了,自然就知道怎么样去运用。
纸要珍惜,一切物品都要珍惜,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快被我们榨干了,节俭也是守礼。林放有一天问孔子什么是礼?孔子说:「大哉问」,你问得太好了。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讲「与其奢也,宁俭」,不提倡奢侈要节俭,这就是对物品的恭敬。而对物品恭敬很微妙,你愈恭敬它,它也恭敬你、回应你。你对衣服很爱惜,这衣服你穿可以穿三十年;你糟蹋它,半年就破了。有没有可能?所以问题在哪?在人心。所以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人的心动了,才会出现这些现象。大家有没有发现,奇怪,我学了传统文化以后,衣服好像穿得特别久?奇怪,同一个人怎么三十岁以前跟三十岁以后差这么多?那还是心,心是根本,心变了,变善良了、变恭敬了、变勤俭了,身边一切人事物都跟着变。所以从这个真相,我们就体会到《大学》里面讲的那一句核心的教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是天子、庶人,希望国家、社会、自己的家庭更好,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修养提升了。所以心境一转变,跟着人事物也会转。
以人来看,正己可以化人,因为每一个人是「人之初,性本善」;身边的人不能感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而我们对人恭敬,也不会把别人不愿意的事,硬加诸在他人身上,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子治家格言》开篇讲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请问大家,有没有恭敬在里面?恭敬自己在家庭的工作、职责,恭敬时间,不糟蹋时光,把环境整理干净,那也是对环境,还有对自己身体的恭敬。老祖宗这些生活习惯,对每个人、每个家庭影响都很深远。台湾提倡一段教诲非常好,「青年十二守则」。年轻人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十二个守则,大家听过吗?「孝顺为齐家之本,勤俭为服务之本」,有几句你们一定知道,「有恒为成功之本,助人为快乐之本」,你们都是在善的频道,一接就通了。「学问为济世之本」,一个人没有智慧、没有学问,说要利人,不可能。其中有一个叫「整洁为强身之本」,一个人生活习惯很差劲,他身体会多好,不可能,乱吃、感染什么东西,身体一定会受损,所以家庭整洁都是爱惜身体。恭敬父母给我们的这个身体,尊重自己的身体就是尊重父母,不糟蹋父母给我们这个宝贵的生命。
接着,《朱子治家格言》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不能奢侈。一个人面对现在的大环境、大自然,用的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能想着要为地球省下资源,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态度,能给他一生种很大的福田。福田心耕!他是为天下、为整个地球的人在节俭。刚刚我们讲到了,为什么马来西亚华人有福报?他是为民族文化的承传。我们举一怎么样?反三,我们教给孩子的是让他念念能为天下人着想,孩子愈小愈单纯,先入为主,他就为天下人着想。假如我们赚了钱就是要花,花完就好了,这是我们自己赚的,不给别人,那孩子的心量就很小。而且节俭对人的心性影响很深远,父母告诉孩子,省下来我们可以去帮助孤儿、帮助孤苦老人,所以俭而能舍,这个人仁慈心就增长。节俭的人不贪婪,叫俭以养廉。所以俭而寡取,不贪求,道义,这个人守义,有羞耻心。节俭以后,能把省下来的好好奉养父母,是好的家道,这是人懂礼,俭以奉父母。节俭以后,又能够以这样的人生态度成为家道承传下去,这样的父母有智慧!又节俭,又清廉,这样的家风。所以孔子说「与其奢也,宁俭」,这俭有大学问。
记不记得我们曾经讲过「训俭示康」?大家没有还给老祖宗?没有还给司马光先生?大家要了解,学习一定要不断重复,也不是说学一次就全记得,所以大家忘了也叫正常现象。我们有一段很精辟的,复习一下,二百零四页,《德育古鉴》。我们再把司马光先生请出来一下,司马光先生,「司马君实曰:呜呼」,他感叹,「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哪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因为上一段比较长,我们就直接读这一段精华。上一段提到了很多宰相、大臣,他们纵使当到宰相,办公室、家庭都很节俭。因为他们了解,他能当宰相不代表他儿子能当宰相。假如把儿子的生活习惯都养成这么奢侈,那是害死了自己的子孙,看得很深远。所以「御孙曰」,御孙讲到很精彩的一句话,「俭,德之共也」,有德行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都是节俭。「侈,恶之大也」,所有造恶之人都有一个特质,都奢侈,而且奢侈到最后控制不了自己,会造很大的业。「共,同也,言有德者皆从俭来也」,所以孔子是温良恭俭让。「夫」,古人他很清净,看很多事情能看得很深远,能推敲得出事物整个变化的规律,「俭则寡愈」,他欲望就淡、就少。「君子寡欲」,他欲望少了,「则不役于物」,他就不会变欲望的奴隶,「可以直道而行」,他做什么事情没有欲求,无欲则刚,他很正直,为公、为众,毫无担忧,毫无畏惧。
「小人寡欲」,这个小人是指一般平民百姓,假如欲望少,「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他不奢侈,他就不会变欲望的奴隶,不会负一大堆债,那就远罪丰家,谨身节用。「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奢侈欲望就多了。「君子多欲」,这里的君子就是指高位者,甚至是国君,他假如多欲,他手上又有权力,「则贪慕富贵」,贪慕富贵满足不了,欲是深渊,就会挺而走险,所以就「枉道速祸」。现在在全世界当官的人,最后贪污被捕,甚至枪决的,太多太多了。这一篇文章给我们很大的省思。这些人的父母,包含他的另一半、身边的人,是不是也在把他带到一条死路上?假如都奢侈,最后他就是干这种事。「小人多欲」,一般平民百姓多欲,「则多求妄用」。这个人多求就没有廉耻心,就很会巴结谄媚,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他有这种多欲、奢侈了,「居官必贿」,他当官了一定受贿赂。「居乡必盗」,他满足不了欲望,他就动歪脑筋,偷盗就来了。所以我们现在看诈骗集团很多,都是从这里来。那些诈骗集团的人,说实在的,他也不是饿肚子的人,他是太多欲望不能满足,就动这些歪脑筋,想要去赚很多钱来花。所以司马光在一千多年前都谈到这个根源,「故曰:侈,恶之大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