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第一三二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132
第132集A
第132集B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五十七面倒数第二行,这讲到富楼那尊者,他是以舌识入道,文殊菩萨对他的评断: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富楼那尊者他是世尊会下十大弟子,说法第一。前面两句菩萨批评他说,说法虽然是由于舌识调弄『音文』,「音」就是音声,「文」是讲文章。这个文章并不是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这音声有条理、有层次,将一桩事理说得很明白,别人一听就懂得,这就是文章,并不是说一定记录下来叫做文章,不记录也是文章。说法当然离不开世出世间法,以这些法来开悟别人。第二句讲『开悟先成者』,这句话很重要,「成」是讲成熟,凡是说法,闻法开悟必定是成熟之人,我们一般人说种子成熟。如果他不成熟,诸佛菩萨怎么给他开示他也没办法悟入。这个成熟、不成熟的关键,给诸位说,就在放下、放不下,成熟是真正放下,有一丝毫不能放下就障碍悟门。像这样的话,在佛法里面可以说听得太多了,经论、语录里面几乎篇篇都是。要真放下,实在讲太不容易,为什么?「我放下,我统统都放下了」,你们想想,放下了没有?你还有个「统统放下」还没有放下,你还有这个东西在,那就不行,还是障碍。所以说连放下也要放下,真正做到一念不生。这个一念不生是什么?不生一个妄念,妄念没有了,正念就现前。这个境界是说不出的,所以古德常讲「唯证方知」,只有你自己证得这个境界,所谓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没有证得这个境界,总是要隔一层。
讲到证得,佛法教学里面特别注重的言下顿悟,着重这一点。不能顿悟,多数都被言语文字迷惑住,又变成障碍。换句话说,说法或者是经文是帮助我们开悟的工具,你要会用、用得很得法,帮助你开悟;你要是不会用、用得不得法,就被这些文字言说障碍,古德讲「死在文句之下」,文句就变成障碍。这就是先成熟,这一点非常重要。末后两句是讲什么?多数人,一些人不会用,就是死在字里行间、死在言语之下。『名句非无漏』,言说、文字不是无漏法,要用这些有漏法,你在这里面去证得无漏,这是教学的成功。迷在有漏法里面,那如何能获得圆通?禅家把文字、言说、种种开示,比喻作什么?指月。你看禅宗语录名字叫《指月录》,《指月录》是什么?用手指着月亮,叫你看月亮,不是看手指。你得会看月亮,月亮是无漏的,手指是有漏的,指着那个月亮,月亮在哪里?你老看着手指,以为月亮在手指上,这就错了。学佛确实有不少人发生误会,般若在哪里?「般若在《大般若经》里面、在《金刚经》里面」;如来藏在哪里?「如来藏在《楞严经》里」,这糟糕了。就是这个意思,说明「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可是初学的人又不能不用这个办法,在于老师善巧的诱导,更重要的是我们做学生的要能善得意旨,了解老师的用心、用意。即言说、离言说,那就是即有漏成无漏法,这是学佛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的所在。下面一首是讲优波离尊者,他是持戒第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