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十五集) 2010/12/18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28-0045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还有进修班的学长们,大家下午好!我们上个礼拜进入「信」的这个德目,今天我们也会谈「信」的文章。而上一次我们一起学习绪余「信」的第一个部分,第一篇里面有讲到信的德行很重要。我们的德行要稳固,一定要诚信,一定要守信。而文章里面也提到,《说文》讲到是诚。守信的人内心一定是真诚,所以讲出来的话值得人家信任、相信。包含造字,信字是人言,只要是人讲的话就要守信,不守信就侮辱自己的人格,不像人讲的话。而且守信能够让团体彼此信任,甚至于是没有开化的地区民族,都能对我们信任。这个在历代,包含周朝泰伯、仲雍,他们为了把国家让给弟弟、让给侄子,自己到了蛮荒的地方。但是没有多久,那里的族人又立他为王。所以确实是「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语诚信,行为又非常恭敬,非常笃厚、实在,走到哪,哪怕言语上不是很能沟通,都能从他的言行当中,得到他人的信任。
接着文中还提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这个部分牵扯到的是,我们给予人民高度的信任,这样子我们安排百姓去做一些大众的工作,造桥铺路,他们才会欢喜愿意。因为他知道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是很无私的,都是为国家谋福的,做出来的事都让他们相信。假如没有这个信任的基础,就叫老百姓做这个、做那个。为什么没有信任基础?可能这个君王、领导者很重视自己的享乐,都叫老百姓帮他盖房子,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假如是这样子做,他就没办法赢得人民的信任,最后让人民流离失所,可能就要推翻他。而这一段话,在《论语》里面还有讲到,「君子信而后谏」,朋友之间、亲人之间有了信任的基础,才好劝谏他。「未信,则以为谤己也」,我们还没有信任就去劝谏对方,他会觉得你在毁谤他,或者对他有看法,纵使好的谏言,他也很难接受。从这里我们就感觉到,信任的基础,在人情上是非常重要的。
比方我们年轻人到一家公司去上班,我学过《弟子规》的,为人要正直。今天上班一天,看到老板跟同事有很多问题,下班以前拿出十大罪状,然后拿给老板说,「我这个人特质就是正直,有什么说什么,这个就是你跟同仁的问题,你自己好好看」。老板一拿起来看,「你写得不错,明天不用来了」。这个在人情上就不敏感。孔子这些教诲通达人情,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我们换个角度,我们今天要去劝谏别人,要赢得别人信任才能劝。而我们自己的行为值得人家信任吗?这个应该是第一步。信任不是要来的,是自然而然人家发自内心提起的一分信任。《弟子规》有一段入孝、出悌、谨而信。可见得信,在我们人生当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做人的基础。比方孩子不信任我们,我们怎么教育他?夫妻不互相信任,怎么同甘共苦?君臣不互相信任,怎么上下一心?兄弟不互相信任,怎么可以黄土变金?朋友不互相信任,在整个社会当中就没有办法有安全感,互相怀疑。尤其像现在商业,那是生意关系、朋友关系,都是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这个家庭社会才能安定。所以信任不只是言语的诚信,还有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能不能赢得亲朋好友对我们的信心。
《弟子规》开始讲,「凡出言,信为先」,这是讲言语,讲出去的话要真正守信用。「话说多,不如少」,这个已经不是说讲出去的话要守信用而已,是什么?话讲很多的人,不值得信任,言多必失。而且话很多,都不懂得先看看情况,心很浮躁,有话就「啪」就出去了,啥时候得罪人都搞不清楚。话很多,一来不谨慎,二来心里很急躁的一个表现。所以《易经》告诉我们,「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一个人心里烦躁就不谨慎,很多时候会得罪人。讲很多话的人、很急躁的人,有阅历的人一看就觉得这个人不值得信任,你把很多事交给他,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代他,他出去乱讲,就不行。「事以密成」,事情要做成,要比较低调、比较隐密,不要张扬。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做好事太张扬,容易招来人家的嫉妒、障碍,要比较沉着、比较寡言,不要多言。当然,不要讲到这里,大家出去又说,蔡老师说,话不要讲太多。话不要讲太多是不要急躁,要看情况,该讲还是要讲。所以中庸之道最重要守住的是,讲出去的话能真正利益人再讲,不要讲太多废话,不要讲太多牢骚话,更不要讲挖苦人的话,不要讲人家的隐私,那都是大忌。但虽然平常话不多,只要对团体有利益,能够让团体之间化解彼此的误解冲突,一定要去讲。
一个人话少,说我这个人就是话少,那话少变执著。该讲的时候不讲,仁慈心何在?对团体的忠诚何在?这就执著自己的性格,这个心量太小。一个人心量大,有大局观,只要能利益国家、利益团体,叫我改掉本来的习惯跟个性,我马上用力去改,这个才是学古圣先贤,胸怀要大。不能孤芳自赏,我已经不错了。你看你不错跟谁比,你跟贩夫走卒比,不错,但我们学传统文化,要跟孔子比。我们一跟孔子比,就知道自己自暴自弃;一跟贩夫走卒比,高高在上,就不好了。「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大家看,这句话也在展现什么样的行为值得人家信任。一个人,你看他一言一行,常常提醒自己效法孔子,德比于上,值不值得信任?值得!假如这个人你说他两句,他都说我不错了,我比那些人不错了。这样的人值不值得信任?他不值得信任,他都跟差的人比,怎么会值得信任?「欲比于下则知足」,一个寡欲的人,他在处理大众的事情、公众的事情,他才能刚直。一个欲望低的人,才值得信任,欲望很多的人,迟早出事,所以欲比于下则知足,值得人信任。
有一个贪污案,牵扯的面非常非常的大,当地很多高官统统被抓起来。那个走私案,金额吓死人,连当地的公安局局长统统被贿赂。但重点在哪里?重点在所有的官员都有弱点,都有一个没有办法放下的欲望,被收买了。那个走私案的贼头、贼王,他说到,「只要他有想要的,我就能买通他」。好,诸位学长,你还有想要的吗?老祖宗说「无欲则刚」,很有道理。曾经我们听说一个高官,所有的财物、礼物在他面前都没有动,但他还有一个弱点,喜欢看足球赛。后来,那些人真厉害,打听到最后知道他喜欢看足球赛,还真的去买足球票送给他,后来还被人家揭发。他自己就因为这么一点点小嗜好,自己也辞职,郁郁寡欢而死。自己不好意思,退休了,最后可能觉得晚节不保,没多久就去世了。还有一个人,一个高官,喜欢什么?喜欢书法、画山水。这个习惯好不好?看跟谁比。算不错,陶冶性情,结果又变成一个爱好。那个贼王很厉害,没送他,借他看,把一些很稀有的都借他看。然后还称赞他书法写得好,画画得好,可不可以送我们。你看他喜好那个,人家这么赞叹他,高兴,送人。送了之后,我们拿你东西不行,给他钱、送他东西,最后就陷进去了。
诸位学长,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要是金钟罩、铁布衫,没有任何贪欲会无法自拔,这样他在现在的社会才能抵掉这些诱惑。大家有没有信心教育出无欲则刚的孩子?你们没有反应,我们现在在讲信,要有信心!但是很重要的一点,首先父母要无欲则刚,不然教不出来。为什么?「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你父母、领导喜好的,底下的人可能会更厉害。比方父母喜欢赌博,孩子可能就变赌王,为什么?他五岁就开始学了。好的习惯,下一代青出于蓝,坏的也是这样。所以要教育好下一代,很重要的要从我们自身开始要求起,要带好下属,领导者首先要行为世范。而我们刚刚讲的,《弟子规》都有,「德比于上则知耻」;「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欲比于下则知足」;「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的胸怀,这样的德行,值得人家信任。
所以信篇讲得好!「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一个人在回答别人的问题,在那呃嗯啊,啊半天,那人家还信任他吗?事实是怎么样,正直去回答,勿佞巧,不要动小聪明,不要编借口。「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一个人讲话,常常讲这些粗话,都不恭敬人,谁还信任他,市井气。我记得好像有一段时间,媒体常常说什么八卦新闻。我们马来西亚有八卦这个说法吗?这个八卦是我们古文明,《易经》八卦这么好的东西,他们居然,真是不振兴文化不行,都已经被他们搞成这个样子。我那天走在路上,看到一句话叫成人之美,经句!注意一看,美容公司。这是成就别人的好事、善事,他把它拿来用这个。整容是破坏自然环境,不注重环保概念。只要破坏自然都会有副作用,什么副作用?五年、十年之后他就开始痛了。而且美容自不自然?我曾经看到过去做过整容的人,笑起来很不自然。其实那一笑人家一看,这个应该整过容了。其实真正能够让人家看起来愈来愈欢喜,是你有修养,是你讲话都柔软、都给人信心,人家跟你聊完天,愈看你愈舒服,你什么时候有空,改天我们再聊一下。闽南话说要有人缘,愈看愈美!有人缘,愈看愈舒服。所以这个八卦不可以乱用,挖人隐私是错误的,传统文化要注重隐恶扬善,不然社会风气都是扬人家恶就麻烦。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为什么我们可能人生会遇到一些别人找麻烦?很多情况可能是我们无形当中言行去伤到别人、去扬到别人的恶,才会招感来人家找我们麻烦。所以学传统文化是当个明白人,找到每一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然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学习颜回不贰过。《弟子规》又讲,「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都是赢得人家信任非常重要的态度。还没有判断清楚情况,道听涂说就去讲,第一个最后人家说你讲的都不对,不信任你;再来讲错了,当事人觉得你侮辱他,那就麻烦了。知未的,对于一个道理我们没有通达明了,人家问了,不要装懂去给人家讲,到最后人家去查出跟你讲的都不一样,那对你就丧失信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这愚昧了。「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折自己的福。怎么本无事而生事?一定是好讲、多舌。本来没事,传来传去,加油添醋都变有事,所以口为祸福之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