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莲居老居士遇到净宗这个法门,欢喜,欢喜了一个多星期。欢喜什么?无量劫来的修行,生生世世,都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这一次遇到净宗,有把握了,欢喜!我们没有办法像他那么欢喜,什么原因?我们遇到了无知、迷惑、糊涂,不知道这是宝。保证我们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保证我们一生肯定成佛,到哪里去找!所以他那么欢喜,把他的书房取个名叫欢喜斋。
我们能往生吗?有把握吗?如果你要是看到一本书有把握,你欢不欢喜?欢喜,绝不亚于夏莲老。有没有这个书?有,还就是夏莲老编的,《净修捷要》。真简单,不需要一个小时,你能够每天依教奉行,决定往生。纵然做错事情,造作罪业,五逆十恶,毁谤三宝,你那一口气还没断,最后一口气还没断,真正能够忏悔、能够回头,能够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只要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有根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后头是有一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有这么一句话,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句话不是真的,是提醒我们、劝我们不要造五逆罪,是这个意思。真正造了?真正造了,真正忏悔,还是能往生。说得好!善导大师的注解。善导,唐朝那个时候的人就说阿弥陀佛再来,阿弥陀佛再来,他的注解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所以我们读到了、听到了也生大欢喜心,像夏莲老一样的,真欢喜,我们有救,不是没救,业障深重不怕,回头是岸。
下面,念老给我们做了个总结,「故善巧者随机应缘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就是善巧。「决定者真实不变也」,往生极乐世界这桩事情是真实不变的。只要信、愿、念佛,相信真有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信切愿就是决定,就是永远不变。我这一生就是这么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每天认真努力去干,决定成就。
「善巧决定者,随缘善巧,悉皆真实也」。随缘,是我们现前生活。悉皆真实,没有一法不是自性现的,这个真实就是心现识变。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这就是事实真相,心现识变。明了之后,无论是佛法还不是佛法,是善法、是恶法,都不放在心上,就对了。为什么?不可得,佛法不可得,世法也不可得,这样才能明心见性,自性的障碍才能够完全放下;障碍放下,悟门就打开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虽然不能达到,不去理它,走这个路子,心里头只放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决定不要塞东西进去。就是连佛法也不放在心上,这就好,就放一句阿弥陀佛,比什么都重要。
下面这一段注解,『论法无厌,求法不倦』,上一句觉他,下一句自觉。这是我们要干的。「论法」就是讲经教学,教不厌。「求法不倦」是我们本身,我们应该要学海贤老和尚。海贤老和尚一生,二十岁出家,师父传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这个人老实、听话、真干,就凭这六个字,他圆满成就,所谓圆满成就,就是念佛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是凡夫,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从小就在田里面做农活,他对于耕地、种粮食很内行,一生就干这个事情。出家之后,寺庙在山上,山上荒地很多,他开荒,种了一百多亩地,种粮食、种水果、种蔬菜。他不是赚钱,他是供养一些贫苦的人,生活困难的人,他送粮食给他们,送蔬菜给他们。得他帮助生活的这些穷苦人家,有上百上千户,他照顾这么多人。自己一生就是一句佛号,这句佛号不妨碍工作,他种地不妨碍,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们有工作的时候工作,没有工作的时候念佛,念出声可以,不出声也可以,希望这句佛号不要间断,这就对了。
念老在此地为我们引用的,「《净影疏》曰:专乐求法,心无厌足,自利方便」。这是隋朝慧远大师《无量寿经》的注解,上面有这三句话,专乐求法,乐是爱好,爱好什么?爱好佛法,心无厌足。下面说,「常欲广说,志无疲等,正明利他」。前面是自利,这个是利他,利他就是常常想着讲经教学,学不厌、教不倦,志无疲,不疲倦,这都是真话。说法教学愈说愈欢喜,把疲倦忘掉了,为什么?法喜充满,尤其是在说法的时候、讲经的时候常常有悟处,欢喜。平常读到这个地方有怀疑,找不到答案,不定在什么时候讲经突然说出来,明白了,所以法喜充满。
「又《会疏》曰:菩萨求法为利他故,所得法必为他说」。菩萨求法,特别是没有开悟的菩萨,这个悟是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有小悟、有大悟,没有彻悟,求法。求法为帮助他,帮助他实在就是帮助自己。所得法一定喜欢跟别人讨论,向别人请教,「为一切众生,经无量劫而无疲倦」。这一句重要,不是一天不疲倦,不是一个月不疲倦,而是经无量劫都没有疲倦的现象。这是菩萨,这不是凡人。我们要学菩萨,要把疲倦、辛苦、劳碌要统统放下,跟菩萨相应,这就对了。
经文不长,只有几句话,我们学习用了这么多的时间,更重要的,我们要把它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用上了。真得受用,真得法喜,常生欢喜心,是这么来的。你没有受用,虽然说得很好,得不到法喜;得到法喜,真正得受用了,跟我的生活融成一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