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集) 2005/3/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30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我们提到「泛爱众」的部分,刚刚也提到「人不安,勿话扰」。所以要观察一下,当对方心情不是很稳定,我们也不要多所打扰。家里的人又这么样的亲密,要如何能表达我们对他的关心,这也很重要。因为现在自杀率太高,假如他情绪很不好,一时间观念转不过来,有没有可能出现危险?还是有可能,所以适当的关怀一定要做。因为当一个人心中感受到身旁人在爱护他、在关心他,他就不容易走上绝路。
当我们的亲人情绪很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倒一杯温开水,然后走到他面前,放在他的桌上,但是眼睛不要看他。因为你一看他,他可能说:有什么好看的?情绪不好!你就恭恭敬敬的帮他倒一杯水,然后不要看他,赶快离开。让他了解到,只要你想说说话,我随时都在;让他觉得虽然很失望,但是家里还有这么好的兄弟、这么好的亲人。可能等他情绪比较稳定之后,就会找你说说话,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好好给他一些引导。所以我们时时在这进退当中,也去感受到怎么样做他比较能够接受。不要他情绪不好的时候,你马上就说:来!跟我讲什么事。对方又不想讲,你又一直逼着他讲,到时候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摩擦。我们接着看下一句经文,一起念一下: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诸位同修,我们一起学习到现在有没有感受到讲话重不重要?真的是快要三分之一都在学习讲话的态度、讲话的分寸。所以我们也了解到,为什么《无量寿经》提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一个人德行要能够增长,首先必须把嘴巴管好,必须了解讲话的分寸。我们也提到,讲话一定是要对他人有帮助的时候再讲,不然其他的时间最好是拿来干什么?拿来学习、拿来念佛。对!因为这一生这么好的机会能够闻到念佛法门,应该抱持着「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生作呆汉」,要抓住这个能够往生成佛的机缘,赶快有机会就念佛。这几天我跟一些法师在一起的时候,看到诸位法师手上都一直拿着念珠,只要没事他们都一直在念佛,给我们很好的榜样,确实要抓住。
但是我们也要抱持着境来不拒,境去不留的态度,当别人真正走向我们身边来,真的有需要我们给他一些开导,那也绝对要尽心尽力。有一天早上我接到一通电话,是我一个朋友打来,她提到她先生有诸多不是,一边讲一边掉眼泪。当她抱怨完以后,我接着就跟她说:做人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要先做对,你现在说先生诸多不是,请问我们自己做好了没有?我们孩子照顾好了没有?我们公公婆婆侍奉好了没有?这么一讲,她就情绪上缓和下来。我接着说,假如我们自己本分都没有做好,哪有资格去说先生,我们就是跟他一样的境界,一般见识而已。因为她的孩子才一岁,所以我鼓励她要好好先把自己做好,不要在情绪上打转,这样子会愈来愈糟。
当我把话讲完,她就说:蔡老师,你怎么跟我其他女朋友讲得都不一样。因为她已经先找几个女朋友打过电话了,问说:我先生这样怎么办?她们都回答:非常的时候要有非常的手段。但是人很奇怪,她要问问题都找谁问?人都会找谁问问题?都会找那些可能会认同他想法的人,有没有这个倾向?其实人心里都明白什么才是对的,但是又很怕去面对那个「对」,常常那些会对他直言不讳的人他都不敢去问,都去问那些会顺应他的说法的人,这样对自己不见得有帮助。
所以我们给人家建议要谨慎,假如随顺别人的情绪化,跟人家说:那你就把你老公休了!到时候她真正离婚又反悔了,她找谁?就找你,一辈子都不放过你。所以俗语说,「宁拆十座桥,不破一桩婚」,你破了婚姻还会影响他的子女,这个影响面很大!所以言语要谨慎,不要随便给人家出意见。诸位同修,你不要听完以后,以后朋友问你什么你都三缄其口:蔡老师说不能给人家意见。学习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最重要的是我们建议别人要抓一个核心,让他能够找到自己的过失,让他能时时反省。当你是这样引导的时候,他的理智就提起来,而只有理智、只有德行才能转境界。情绪的安慰能不能转境界?绝对不可能。所以很多说心理治疗,效果相当有限,唯有人提起理智,用德才能够转化。我们时时引导的时候是告诉他,先看到自己的本分,当他把心神放在这里,他会成长,他也会改变;当他修身,自然家庭就会转化,会迈向齐家的道路上。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团体当中最重要要以和为贵,所以也要隐恶扬善,让团体是一个非常向善、和谐的风气。当我们在背后讲人家的坏话,当对方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他的感受怎么样?很可能几年的交情都会付之一炬,所以言语要谨慎。俗话说「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就是我们在背后议论一个人的是是非非,当他知道的时候,就好像拿着刀在刻他的心一样,会让他终身不忘。很多朋友之间交情为什么会撕裂了,大半是什么过失?言语过失。当别人来谈「某某人说你哪里不好」,你应该怎么样?一般人假如听到:我听说哪个人说你怎么样?我们的耳朵马上竖起来:谁说的?来,讲给我听。当我们是这样的时候,很多谗言很容易就入侵。所以当我们听到某个人提到说,其他人在议论我们哪里不好,我们应该怎么回应?应该回应「是我做得不好,才让他不高兴,我应该再好好修学、好好提升」,这个进谗言的人就无计可施了。所以人心胸一扩大,纵使有这些谗言出现,我们也可以把它包容掉,把它消灭掉。
下一句,『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其实我们从这几句经文我们自己去感受一下,当我们听到的是别人的不好,当时候你的情绪怎么样?好不好受?不好受,那个时候细胞的水结晶会不好;当是一个人在口吐莲华、在赞叹别人,那时候的气氛我们的水结晶就会很健康。在家庭里面也要常常「道人善」,比方说今天你的婆婆帮你做了一些事情,你就可以在家人的面前,甚至于在你朋友的面前,你就说:我婆婆帮我很多忙,帮我做很多事情。当你这么一讲,婆婆会心生欢喜,你好话一句,婆婆也很愿意做。所以不要吝啬称赞,而且这个称赞也不能存心就是要别人来帮你做事,是要发自内心的一种感谢。
古代也说从古至今,婆媳问题是很难解的,乾隆有一副对联就提到「愿天下翁姑,舍三分爱子爱女之情以爱媳」,其实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今天我们嫁了女儿,希望她的婆婆怎么对她?也是对她很爱护。每个当婆婆的人,只要能够拿三分爱自己女儿的这种情来爱媳,这个冲突就化开了,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婆媳关系能够愈来愈好,先生也占有很重要的角色。假如先生常在太太面前告诉她,「我妈妈说你哪里做得很好,我妈妈说你那时候做了哪些事对她很有帮助,她很感谢」,你能够在太太面前道这些善,太太也会觉得很窝心。你在妈妈那边也要讲「我的媳妇常常都说到很感谢母亲,你做了哪些事」,我们要做好中间的桥梁。很多婆媳问题其中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当先生的人像木头一样,一动也不动,在那里隔山观火,那就很不应该。所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们在团体当中「道人善」也很重要,当我们的同事表现得很好,你就可以走过去肯定他,他会愈来愈有信心做事。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在学校教书,看到一些同事已经下班一个多小时,还在自己的教室在改作业,在准备教书的东西。我们就会走进去,拍拍他的肩膀,然后说到:国家就是有像你们这样的老师,教育才不会乱掉,我真是非常尊重你。他本来已经累得半死了,突然抬头挺胸,备受肯定。所以我们不要吝啬去称赞、赞叹别人,当我们的赞叹很真诚的时候,对他来讲是莫大的鼓舞。
再来,比方说哪一个老师表现得很好,可能校长或者领导人没有看到,当一个人长期付出都没有被人看到,他的内心会有失落感。所以我们当同事的,假如刚好有机缘跟校长、跟老师谈的时候,我们就要把这些老师所做的贡献要赶快给校长知道。讲了以后,我们再回来跟这些同事在闲聊当中告诉他,「你所做的这些事做得很好,我有跟校长报告」,这个老师也会觉得很安慰。下一次他见到校长的时候,那个距离就拉得很近了。所以家和万事兴,团体只要和气,只要能互相欣赏,绝对会非常的团结。所以,口吐莲华可以让很多事情愈来愈良性循环。但是我们假如都去揭人家的隐私,可能就会有很不好的损坏。我们以后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就在我们这个嘴巴一念的抉择,所以要「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当我们公然讲他人的过失,对他来讲会很难受,而且也会让他在团体当中愈来愈难生存。俗话说狗急会跳墙,我们很有可能因为言语太刻薄而引来杀身之祸,引来一些祸患都说不定,所以我们要效法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最重要的是和气待人,所以言语上不容机巧、不容刻薄,最重要要用真诚、要用衷心来说话。「疾之甚,祸且作」,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的故事流露出来,因为言语过失而遭到杀身之祸。在魏晋南北朝,曹操那个时代,有个读书人叫杨修,他口才特别好,曹操犯的过失他都会公然给他讲出来,甚至于结果还没出来,他都把它算好了,所以曹操对他就非常不满。终于有一次他揭他的疮疤,曹操顺手就把他杀了。所以我们还是要懂得言语的进退分寸。
下一句,『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我们要相劝为善,首先也要思考到什么是善,我们要能分别善才能够取舍如何做。诸位同修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善的行为?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判断?假如我们判断错了,很可能以善心而行了恶事。在《了凡四训》当中对于「善」的分辨讲得很透彻,其中有提到,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细辨。在这个真假当中,书上也提到,有一群读书人去问中峰和尚说:打人、骂人是恶,礼敬人、赞叹人是善。中峰和尚怎么回答?未必然也!中峰和尚也引导他们,要从他的存心去观察,假如打人、骂人他的目的是要把对方唤醒,他那分存心是善的,这一巴掌下去可以醒,就要打;诸位同修,这一巴掌打下去不醒,就不能打。
所以,规劝也要建立在足够的信任之上才行,所谓交浅不言深,当交情够了,我们不讲也不行。因为「可与言,而不与之言」,我们就没有尽到做朋友的本分,就对不起他。诸位同修,你们也不要太紧张,只要一味真诚,用真诚心去对待,到时候怎么进怎么退你不会偏差太多。读书人说:礼敬人、恭敬人,对人很有礼是善。中峰和尚说:未必然也!假如他是为了他的功名利禄,是为了谄媚长官,这也是恶。从这个事例当中我们了解到,为他人是善,自私自利是恶;能够一心为公即是善,念念为私即是恶。所以,从根本去分别真假,就很容易断定出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