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七集) 2005/3/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27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我们昨天提到: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当我们能『闻过欣』,我们能谦卑接受别人的谏言,谦则受教有地,可以取善无穷,这些好的同参道友将给予我们很多的提醒跟助力,所以「谦卦,六爻皆吉」。『闻誉恐』,为什么闻誉要恐?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就绝对不是单一个因素,单一个人做成的。当我们把一些事情做好了,一定要想到是众人的力量促成的,所谓让功于众,而这个「让」是真正打从心里明白事实真相。
像我跟杨老师到海口推展中国文化,确实为什么能够推展这么顺利?最主要的原因是诸佛菩萨跟古圣先贤加持,还有师父上人的威德。因为师父的经教在整个中国已经很多人在学习,当他们了解到我们是师父上人的学生,大家都会竭尽全力来帮忙。除了有众多的因素在影响这件事情之外,每个来参与课程、来听课的这些朋友,也都在成就这件事。当我们一开始在讲课的时候,来了差不多一、二十个人,人数不多。有些同修从第一次来听课,之后就没有再缺过课,他那种专注的眼神、那种慈悲的眼神,给我们在台上莫大的鼓励。就是有这些朋友的支持,我们才能够愈讲愈好。而一路上又有很多的善心人士不断的支持,不断的鼓励,所以确实是众人的功劳。而且更重要的我们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假如自己的过失,自己起了贡高我慢,可能这么重要的大事被我们搞砸了,那就愧对祖宗、又愧对子孙。我们要保持谦卑,更重要要能够小心谨慎,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所以也要时时警惕,不可产生一些不好的心境跟态度。
同参道友能给我们指正我们非常感谢,但是一个人的过失,是不是要等到别人来指正才警觉到?这样的情况可能都已经慢一拍了,最好的状况是当我们起念头错了,当我们言语、行为错了,马上自己能够感觉得到。所以修行得力处在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而这个功夫还得靠自己。我们如何达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就要遵照佛陀的教诲,一定要读诵受持,为人演说。当我们读诵受持就能够领纳于心,当这句话不该讲,才到嘴里来,突然经句就冲出来,到我们脑海里说「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突然要讲出来的话又吞回去,这样就有得力之处。所以过要自己发现,很重要。
当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念佛的功夫,那是最有效的。因为当我们能够念到心地清净,就好像一潭湖水一样,当起了不好的念头,不好的言语要出来,马上心里觉得不舒服,怪怪的。有这样的警觉性,我们就会赶快提起佛号,把这个错误的念头转化掉。所以平时如战时,平常行住坐卧一定要好好练功夫,好好提升境界。我们接下来看下一句,一起念一下: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
『无心非,名为错』,当我们不是有心的,却可能障碍到别人,这是「名为错」。比方说有时候遇到好朋友就高兴的忘记了,走在路上都并排著,让后面的行人不方便走过。所以当我们得意忘形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无心非」。
有个读书人叫卫仲达,他有一次有个因缘到了阴间去,阎罗王就对这些士卒讲到,把卫仲达的善跟恶拿出来秤一秤。卫仲达他的恶好像装满了整栋房子一样多,他自己看了吓一跳,他说:我才不到四十岁,为什么有这么多恶?阎罗王就告诉他:起心动念就是恶,不待造,所以才会恶录盈庭。我们要了解到,起心动念一错,阴间都有记载,所以为什么修行要从起心动念修,这就相当重要。卫仲达的善只有一卷,跟筷子一样大小,拿上去一秤,这个满屋子的恶反而比这一卷卷宗还要轻,反而是这个卷宗重。卫仲达自己就很惊讶,那里面到底是什么卷宗?是做了什么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后来一打开来,是因为领导人要大兴土木,要建三山石桥,他劝诫他,只要做了一定会劳民伤财。卫仲达就说:可是皇上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善力?接着阎罗王就告诉他:因为你这一念已是为了成千上万的人民考虑,所以这个善的力量就特别大。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也体会到,要时时观心为要。常常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一有偏颇马上修正,这样就不会「无心非」。另外一个重点是只要我们念念都考虑到众生,考虑到众人,我们这一生就可以积功累德。当然当我们积了很多功德,还要把它舍出去,能得也要能舍,愈舍就愈得。因为众生要修行也要有福报,当众人没有福报的时候,想修都困难,所谓「富贵修道难,贫贱修道难」,当我们有福分的时候,能够跟众生共享,也成就他们修学的机缘。所以一个人要福慧双修,福德圆满。
『有心非,名为恶』。我们已经明明知道这件事情不对,但是还去做,这个就罪加一等。现在人有没有这种现象?明明知道闯红灯不对,但是还是闯过去,旁边的人说你怎么可以闯红灯。他会怎么讲?别人也这样。所以人现在改过的念头不强,掩过饰非找理由的能力很强。我从自己的学生身上看到,比方说他跟同学起冲突,打架了,我把他找过来:你为什么打人?学生怎么回答?老师,他也有。你可不能被他转移重点,我就一直看着他,很严肃:我刚刚问你什么?他马上知道老师不是那么好欺负的,马上要回归到自己错在哪,他头就低下来了。所以从小要引导孩子勇于认错才对。
我们也看到很多标志上写着「请勿倒垃圾」,写是这样写,垃圾照丢。在这个时代当中,我们要逆势操盘,人家忘恩负义,我们要知恩报恩;人家乱丢垃圾,我们要来捡。现在这个时代用言语来劝,力道不大,一定要用身体力行来劝。有一次我们跟一些朋友爬山,去爬深圳的南山,一路上我们就捡垃圾。在捡的过程,有些游客看到我们经过,他们口里念念有词:这些人都是好人。无形当中也让他们对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信心。结果那一次有个长者七十岁了,也跟我们一起去,老人家捡得不亦乐乎。记得他看到一只鞋子,那只鞋子已经埋在土里面去了,只露出三分之一,老人家还把土挖开,把那只鞋子抽出来,捡得真是彻底。这个老人家就好像一个孩子一样,我们看了很感动,也觉得要效法他。结果已经到了我们停车的地方,老人家还欲罢不能,继续往前走,还继续在捡垃圾,捡到了大马路的旁边,站在那里等我们把车子开过去。
面对这些「有心非」的事情,我们也不要给予太严厉的批判,更重要要循循善诱。我们有个老师,他在校门口等他的孩子下课,校门口有很多垃圾,他马上就自己在那里捡。第一次捡的时候,出现什么场面?所有的家长都一直看着他,觉得这个人很奇怪。但是因为他以一个无求的心,也不会在乎别人用什么眼光看他,所以他第二次、第三次都是这样默默捡。捡了一个礼拜以后,情况不一样了,其他的家长也一起捡。家长一捡谁会帮忙?小孩也一起来捡。当我们捡起垃圾,所有看到的人留在他的心中,我们不敢保证他往后会捡垃圾,因为很多人做事考虑东考虑西,「我这么一捡,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很奇怪」。但是最起码,当他往后要丢垃圾的时候,会有个影像跑出来,会阻止他再丢垃圾。
我记得我在念国中的时候,记忆很深,我的校长,那天是放假时候,学校没有人,我刚好到学校,校长弯腰去捡起校园里面的垃圾。我站在他后面,他根本不知道他的学生在后头,可是校长这个动作影响了我一辈子,我这一生有没有可能再丢垃圾?没有。一来,校长感动了我,二来,我假如再丢垃圾就对不起校长的教导。所以有个学校开会,因为校园太脏,学生都丢垃圾,这些校长跟老师在那里要讨论用什么方法比较好改善这个情况。诸位同修,你们帮他出出点子,什么方法?假如那天校长带头开始捡,那学生一定会玩得不亦乐乎。所以教育最省力的方法是上行下效。
为什么经典教育推展的效应不会很大?因为一开头的认知不对,都想着谁来学?小朋友学好就好。大人不学好,小孩如何学好?做到以后才说,叫圣人;说了以后能做到,叫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叫骗人。大人都不带头做,小孩每天想:你自己都没做,你都骗人。心里都不服,怎么可能可以长养他德行的根基?我们到了海口去,小孩的课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家长跟老师的课,绝对不能断。所以我们大过年,这些课都没停,继续都在开课在薰习。
「有心非,名为恶」,我们只要自己明白这是错误的,绝对不能再做。假如常常做这种事,心里面会觉得很不安、很不踏实,这会影响我们的清净心,所以不用贪一时之快。我记得我父亲在开车当中,最常讲的一句话:再快也不会快那五分钟。父亲是个榜样,孩子就会学习,我们开车就不会贪快。我父亲开车也从来不按喇叭,所以上行下效,我们也不习惯按喇叭,「缓揭帘,勿有声」,会影响到他人安宁都不能做。当我们开车的时候,也尽量不要乱鸣喇叭,反而让很多人吓到。所以你不乱鸣喇叭,也是在落实「十善业道」,不恼害众生。像晚上开车回来,假如整条街都已经在睡觉了,我们要赶快熄掉引擎,以免吵到他人的安宁。然后像一些喜庆当中,比方说你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要不要放鞭炮?纵使要放,时间也要抓对。人往往得意忘形,我就记得有一次,他一接到消息马上就放鞭炮,结果那时间差不多一、二点,很多一、二岁的小孩好不容易睡着了,结果他这么一放,炮声放完以后,接下来是什么声音?孩子的哭声。这都有损阴德。
现在的人常常会有一种心态,他说「他既然这样对我,我也要这样对他」,用这种报复心理。其实当我们用报复心理的时候,我们要回头想想,我们为什么生气?因为对方做错了,我们才生气。结果我们现在也要学对方做错,那我们应该气谁?气自己!你当初生气是他做不对,你还效法他,那你哪有资格生他的气,你不是跟他一般见识!所以最重要的应该是包容,应该是去转化,绝对不能报复,因为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而且我们遇到恶缘的时候,一定要生还债想。诸位同修,当你欠人家二十万,拿了十万块去还的时候,你的内心应该舒服多了,慢慢就减轻了。所以随缘消旧业,愈不跟人起冲突,愈能够包容,愈能够在逆境当中提起正念,业障一点一滴就消掉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