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攝」才是度眾生,才是利他!三福最後一句「勸進行者」,這是四攝法。四攝,我也常常說,這是世尊教導我們怎樣與一切人交往,與一切眾生交往的四個原則。第一個原則就是布施,這個布施跟六度的布施意思不一樣。六度布施是度自己的慳貪,目的在此地,這個四攝法裡面的布施是人情,希望我們建立(世間人講的感情,六道眾生情執很深),我們跟他建立這個關係。所以這個布施,我用兩句話來說大家好懂,那就是多請客、多送禮,禮尚往來!人與人的關係這個不能少,禮可不能疏忽,你的友誼永遠堅固。如果這一樁事情疏忽了,你們之間的友誼慢慢就淡了。你要想勸人覺悟,勸人接受聖賢教誨,先要有很好的感情;換句話說,他很尊重你,他很喜歡你,你說什麼他能聽,你教他,他能接受,這是先決的條件!所以你要懂得怎樣跟人家往來,布施送禮,是不能缺少的。
第二個,「愛語」。這個愛語不是甜言蜜語,愛語是真誠的關懷,常常有慰問。
第三個,「利行」。行是我所作所為,決定於他有利益,決定對他沒有傷害,他對我就信任了。前面愛語是關懷,這個利行是有行動在表現,我們一般講照顧,真正照顧到。
最後「同事」。同事的說法很多,總的原則我們一定要認同。我們同時生在這個地區這個時代,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彼此互助合作,提升自己的境界,這是最真實的,沒有比這個更真實!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願望,共同的事業。雖然我們從事的行業不相同,我們共同的事業就是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一切眾生,不為私利,不圖功德。佛家講一切迴向給眾生,這是廣義的說法。狹義的說法,是與他共同相處,在這裡面去感化他,去幫助他覺悟。這裡面要有高度的智慧,真的是觀察入微。自己觀察這個人機緣到了,得度的機緣到了,只要在某一處點醒他,他就能豁然開悟,他就能回頭是岸。在這個時候用這種方法、方式,機緣不成熟不行,機緣不成熟,就是我剛才講的,這是總的原則,可以不必,特殊的情形有特殊的緣分。那是已經開悟的菩薩,至少阿羅漢以上才能辦得到,普通人做不到。所以,四攝就是今天講的公共關係法、交際法。跟一切眾生往來,這裡頭最重要的是誠敬,真誠恭敬就能夠感動人,自自然然就能攝受眾生,我們現在一般講有親和力。
末後一個科目,「普賢十願」。十願是法身菩薩修的科目,究竟圓滿的修學,我們雖然做不到,要知道,要與這個方向相應。菩薩雖然做到接近圓滿,我們是在起步,但是方向不錯,這條道路不錯,那就很好。第一個「禮敬諸佛」。諸佛怎麼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你要知道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不但一切人是未來佛,連蚊蟲螞蟻、蜎飛蠕動,所有一切動物都是未來佛,鬼神也是未來佛。平等的禮敬,普賢菩薩能做到,我們凡夫做不到。你能夠禮敬,你還會有傷害嗎?絕對不可能。我對於釋迦牟尼佛怎樣恭敬,對一切諸佛同樣恭敬,我對阿彌陀佛如何恭敬,對一切眾生也是這樣恭敬,無二無別。
恭敬的心、恭敬的意完全是一樣的,但是恭敬表達的方式不一樣,這個要懂得,表達的方式是活活潑潑的。為什麼?有人覺悟,我們對他很恭敬,他歡喜接受;有人在迷,迷得很重,你對他恭敬,表達得很恭敬,他會懷疑你,你是什麼居心?你是什麼用意?引起他疑惑,引起他煩惱,那錯了!內心的禮敬是平等的,外面表達不一樣,所以這個要有智慧。實質上對一切眾生決定不容許有輕慢,但是在事實上要知道應該怎樣去行禮,所以禮有節,你要懂得。除了這一切有情眾生之外,普賢菩薩在《華嚴經》經上講無情眾生,無情眾生有法性。所以,《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還得了!眾生成佛了,山河大地都成佛了,所以這個很難懂。
對一切無情眾生也要禮敬,桌椅板凳是無情眾生,怎麼個禮敬法?你要天天見到給它磕三個頭,那你不就學佛學傻了!學佛變成佛呆子,那就錯了!桌椅板凳把它放得整整齊齊,擦的乾乾淨淨,這是對它的禮敬。花草樹木,你愛護他、照顧他很周到,是對他的禮敬。禮敬的方式不一樣,禮敬的心完全相同,所以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普通人能對一切人做到平等禮敬,那就很了不起了,內心裡頭確確實實沒有矛盾、沒有界限、沒有對立;內心裡面還有對立,禮敬就沒有了。也可以說普賢菩薩用這個教學的方法,把我們的內心一切對立、一切意見、一切矛盾統統給化解了,入佛境界。
「稱讚如來」。你看看如來跟諸佛不一樣,在一般常常講諸佛如來,其實講諸佛,從相上說的,說如來,從性上講的。在相上我們要平等恭敬,但是在性德這方面,要與性德相應的,讚歎;與性德不相應的,不讚歎,有禮敬沒有讚歎。這裡就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面學到,真的是如此。善財參訪,善知識正面教誨的,他有禮敬、有讚歎;善知識他的教誨是負面的,他有禮敬、沒有讚歎,這些地方要學!負面的教學,他所表演,像舞台表演,他表演的是丑角,表演是個惡人,我們對惡不能讚歎;對善要讚歎。但是無論他演的是善是惡,禮敬是平等的,不分善惡;讚歎裡面就有分善惡,佛這樣教導我們的。
第三個,「廣修供養」。供養是平等的,無論他是善或者是不善,他缺乏的時候,需要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布施供養;不能說他是惡人,餓死我們也不顧他,這不可以。他沒有衣,我們要供養衣給他,他沒有吃的,我們要供養吃的給他,惡人平等的照顧,這廣!
「懺悔業障」,淨宗懺悔業障的方法就是念佛,念佛就是懺悔業障。天天想自己的過失,發現自己的過失,是開悟;把自己過失改掉,那叫消業障,那叫真正修行。懺悔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懺悔。所以八萬四千法門,也可以稱之為八萬四千懺悔門,門門都是斷惡修善。十願裡面這個四願非常重要,普賢菩薩自行化他,這個四願他統統落實,統統做到。
爾後才能夠修「隨喜」,隨喜,斷自己的嫉妒心。人都有嫉妒,看到別人有好的事情,心裡就難過,嚴重的就想方法來障礙,那個罪過無量無邊。不知道人家做的好事,我有能力,我幫助他、成就他,無量功德;我沒有能力、沒有這個緣分,我心裡生歡喜,我讚歎,也是無量功德。你看看,功跟罪一念之間,果報不相同,你要懂得這個道理。我沒有能力、沒有財富、沒有智慧,隨喜功德很好修,為什麼不幹!決定不可以念別人的過,常常想別人的德!
我在講經常說,我們的心像一個容器一樣,杯子,容器一樣,這裡頭要裝一切眾生最善的,決不能裝一切眾生惡的。把眾生一切不善的放在我們心上,我們的心就變成罪惡的垃圾桶,你的心就壞了。心壞了,你還會有什麼成就?不要說佛菩薩沒分,西方極樂世界你去不了,人天都得不到。心壞了,你的行為統統是錯誤的,你的果報在三途,你說多可怕!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我們的心要純淨純善,決定不容任何不善東西在心上。我們看人,記人家善的,讚歎人家善的;人家惡的念頭,不但不說,我們心裡頭確實不落印象,沒看到、沒聽到,保持自己純淨純善,與佛菩薩相應。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好!那個功德是世間第一等的,為什麼?使眾生有機會聞到佛法,「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給眾生阿賴耶識裡種佛的種子,你這功德多大!如果有這個緣,請善知識常住在這一方弘法利生,那個功德就太大太大了。現在佛不住世,真正善知識有修有學,有德有行,這樣的人住在這一方,這一方人有福,這一方人不遭難!為什麼?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我們說這些,現在人講迷信,那就沒法子!你要真正相信,確確實實有其事,比什麼都重要,這才導歸淨土。所以往生淨土,信願行這都包括在其中!
「知覺即佛菩薩」,你覺悟了,你明白了,我們稱你是佛、稱你是菩薩;不覺就叫凡夫。所以佛法平常一般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是愛,這個愛裡面有真誠、有清淨、有平等、有正覺,這樣的愛叫慈悲。所以它不是感情的,它是充滿了智慧,真誠、清淨、平等的愛心稱為慈悲。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利;方便就是最適合的方法,最適合的表演,最適合的開導,這是門徑。釋迦牟尼佛這樣教化眾生,因為有方便之門,令一切眾生都能夠入覺正淨。覺正淨就是佛法,就是佛陀的教育。現在時間到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