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又有,「又如孔子不见阳货,择其他适而回访之,此皆是直,是权变之直,微生高不知也」。这又举了孔子一个例子,孔子不见阳货。阳货是当时鲁国季氏的家臣阳虎,这个人也是非常蛮横,但是他很厉害,他控制了季氏家整个家族的军政大权。孔子以为阳虎是一个小人,不与他为伍。阳虎很想让他出来服务,孔子就是不出来,甚至不跟他相见,所以「孔子不见阳货」。阳货很想见孔子,就怎麽想?他有一天看孔子不在家,于是给他送了一隻蒸熟的小猪。按照礼来讲,孔子家裡接受了阳虎的礼物,不能不受,而且不能不回拜,一定要回访。怎麽办?孔子也想了一个计策,趁着阳虎出门的时候,然后他再去阳虎家回访。但是很不巧,他回访回来之后,在路上碰到阳虎了。这冤家路窄,逃不掉的。是讲的这个故事,孔子不见阳货。那是什麽?他做的这个事我们看起来好像有点不直,不想见就不见,为什麽还趁着阳虎不在家还回访一次?我们现代人都很多是这样的,「不见就不见,管他呢!」这样,按照《周礼》来讲就不符合礼。孔子这是什麽?他要事事循礼,他用心是直的,他要恢复礼制,自己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否则你推行礼,你都不讲礼,等于落给阳货一个把柄,所以孔子做得非常周到。这是什麽?事不直,但是理是直的,这是要有智慧,这叫权变,权巧方便。
「此皆是直,是权变之直」。这个直不是微生高所知也。微生高没这个智慧,他跟女孩子约会,女孩子不来,他就抱着柱子死了,这没有任何权变,说老实话,也不符合礼。你这不等于自杀吗?自杀就大不孝。《孝经》上讲的,「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微生高等于在历史上开创了为情自杀的先河。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不少的年轻人,谈恋爱失败就跳楼、就割腕,这就是不直。这就是什麽?不孝,大不孝!父母养我们,生我们、养我们一场,真不容易;上了大学,谈恋爱,遇到感情纠葛就跳楼、自杀了,这真的是非常不对。所以孔子对微生高没有讚歎,说「孰谓微生高直」,谁说微生高是直?他心不直,他守的是小信,大信就没有了。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注解中说,「卓吾云:维直道也,非讥议微生高也」。李卓吾这裡说,孔子讲这章是「维直道也」,为的是让我们体会什麽叫直心,是就这个而说,就事论事,让我们学会用直心,而且这个直心也要懂得权巧方便。在这裡孔子不是在骂微生高,不是在讥讽微生高,也不是评议他,是为了教学,用他做例子,教学方便。君子绝对不会讥讽人,绝对不会骂人,一切人都是好人。君子只学人优点,见贤思齐,见不贤即内省。微生高这一点不贤,不贤,我们内省,我们想想该怎麽个直法,该怎样守信,这就学到了。
孔子就懂得权巧方便,你看他在卫国的时候,遇到一个叛臣想要造反,他知道了。结果那叛臣用兵把孔子一行围住,不让孔子回到卫国的国都报告国君,不让他走,非得让他发誓。说你孔子这是天下闻名的圣贤,你要在我面前发誓,对天发誓,说「我放了你,你不能够回卫国国都」。结果孔子就发誓,说我不回卫国国都。这些叛臣的军队就放了他们,知道孔子是很守信的,发了誓哪裡会改变?结果这些军队一走,孔子说,「我们现在回卫国国都,立刻报告卫国国君有人造反」。这是什麽?非信之信。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信用,但是这才是真正的信,对大众、对百姓有信。一个国家造反、乱了,你国家生灵涂炭,这个是有负于国民。所以孔子这时候完全不想自己,就想天下万民,宁愿自己背着不守信用的骂名,他也要帮助这个国家安定团结。从这裡我们去体会,这个信跟微生高那个信,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再接下来看第二十五章。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雪公讲要》裡面讲,「足乃手足之足」,这个『足恭』。『巧言、令色』我们能懂。这个足是脚的意思。「巧言出于口,令色现于容,足恭表于足」,这是讲什麽?一种谄媚的形态,用口讲出来的是巧言,用他的容貌表现出来那种谄容,叫令色。足恭,「足恭之意,欲前不进也」,这是想上前又不敢上前,就那麽一种状态。「如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韩退之就是唐朝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大文豪,他写了《送李愿归盘谷序》,这是一篇好文章。裡面说到「足将进而趑趄(音资居)」,就是讲这个足恭的意思,最好的解释。趑趄是什麽?行走困难,想进前,又好像觉得行走困难,不敢进前。
「此三者皆虚情,欺普通人可,欺有见识者则不可」。我们看这段评论,关键学看自己有没有这种问题。这是用虚情,虚情假意,心裡想一套,外面表现的一套。巧言是不由衷的话语,令色是什麽?表面一套,心裡想一套。足恭也是,想要进,又不好意思进,不敢进。这是什麽?心裡头有虚。虚的人就不诚、不真、不直,就不是仁人,所以『左丘明耻之』。左丘明是鲁国的太史,是史官,「知《春秋》义理」。当时左丘明为孔子着的《春秋》这部书写了传,所以称为《左传》。这个传就是注解《春秋》的,所以他知道《春秋》裡头讲的义理。「见此人通身是假,故耻之」,左丘明也是懂得孔子的意思,孔子是扶国家之正气。那种假惺惺的,心裡想一套、表面做一套,那叫小人,通身是假,所以,以此为耻。所以做人要真,宁愿做一个耿直的人,不懂得权变,还好过搞这虚假。我们现在看到社会上这种人很多,假惺惺的,口裡说一套,心裡想一套,全不是真实。这是孔子和左丘明都以为耻,『丘亦耻之』,丘是孔子自称,他叫孔丘。
『匿怨而友其人』,孔安国注说,「匿怨而友,心内相怨」,跟某人有怨恨,是冤家,还要跟他表面上做朋友。「心内相怨,而外诈亲也」,外现诈相,你看不出他心裡对你想什麽。这使我们想到唐玄宗时代,李林甫就是这样,叫「口蜜腹剑」。他心裡怨恨那个人,表面上说得非常的跟你友好,你在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他对你原来是怨恨,所以李林甫当时谋害了很多忠臣,他自己最后果报也不好。最后他死的时候,据记载,见到一种面目狰狞的鬼物要扑上来杀他,后来他就七窍流血而死,死了以后,还被拉出棺材来,不得好死。所以「与人结怨,小则解之」,要解,冤仇宜解不宜结。大的怨,「则以直报之可也」,直心,直心裡面所谓大怨,这是讲到国家社稷。这个小和大,小是对个人,个人的怨恨可以化解,不要记挂心上,这是前面讲的不念旧恶;大的怨是什麽?国与国之间,譬如说日本,第二次大战侵略中国,这是大怨。大怨是什麽?以直报之,要起来反抗,不让他肆虐。「若匿怨而友其人,则其用心险诈」,这种人用心险诈,所以左丘明以此为可耻,这个人是很可耻的。「此二种人,孔子亦耻之」。所以,可见得圣人完全以正直的心做为存心,绝对不会搞虚假那一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