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我们的恩师正是这样,昨天晚上十一点四十五分的班机从香港飞澳洲,今天才到,到了以后,明天就开始讲。八十四岁的老人,依然是讲学不断。这是什麽?蕅益大师所讲,「木铎之任,菩萨之心」。菩萨是慈悲,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众生为什麽苦?因为圣教衰落,没有人去弘扬、去提倡、去力行,圣教就衰了。圣教本身它没有什麽兴衰,是学圣教的人现在没有了,就叫圣教衰了。孔子讲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个道要人去弘扬,不是反过来圣教弘扬人,这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怎样担负起这种木铎之任?那就是要有菩萨之心,慈悲,不忍众生得苦。所以自己先力行圣教,把圣教做出来,做一个好样子,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然后天天教学不断,启发觉悟这些大众,大众觉悟了,他也能够回归本性本善,天下就太平,大同世界也就到来了。只要人心转了,世界也就转。
现在世界为什麽多灾多难?人心坏了。所以现在我们这个世界,真的如孔子当年春秋时代,可以说也是礼崩乐坏,这个礼都不讲了。古人都讲什麽?最起码的礼,譬如说冠礼,成人的礼;婚礼,结婚这是大事;还有丧礼。而现在这些礼都没有了,人们都无所适从。冠礼,当然没有人去行冠礼,成人的时候戴帽子,没人干;婚礼,婚礼也不知道用什麽礼,都用西方的礼;丧礼,有的人用中国古老的披麻戴孝的礼,有的人用西方的礼。你说他错?也不能说他错,因为他没有标准,所以他也无所适从,用什麽都对。所以,礼是人民的一个生活行为准则,国家建立之后,第一件事情,你看历朝历代这些君王,都是先制定礼、制定乐。乐是什麽?音乐、艺术,用这些好的礼乐来教化大众。我们现在很多的艺术,是什麽艺术?引进西方好莱坞的影片,色情的、暴力的,还挺有市场。孩子从小就看那些类似成人题材的动画片,就在受污染。更有甚者,网路上的这些内容,完全把人心搞坏了!所以见到这种情形,我们应该怎麽做?要学孔子,自己真正把道德仁义做出来,然后天天教化众生。我们再看下面第二十三章。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我们看雪公对这段的讲解,『伯夷、叔齐』,这是两个人,《集解》,这是何晏的《论语集解》当中说到,「孔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这是商朝末年在孤竹国的两个人,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这两个人都是王子。孤竹国国君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就是伯夷,伯夷是他的諡号,叔齐是幼子,小的。当时孤竹君,就是孤竹这个国家(孤竹是国名)的国君想把叔齐立为太子,继承王位。后来孤竹君死了以后,按照当时的常礼,应该是长子继位,可是伯夷(这是长子)他非常孝顺,而且非常清廉谦让。他说,「我们应该尊重父亲生前的遗愿,应该立叔齐做国君」,于是他就放弃了君位,逃到国外去了。结果大家就推举叔齐做国君,叔齐就说,「我如果当了国君,于兄弟就是不义,这个国君应该是让长子去做。我来做,于礼制不合」,所以他也逃到国外去。
这兄弟两人就在国外过着流亡的生活,这些国民、大臣没办法,只好立了中间的儿子继承王位。伯夷、叔齐这两位,能以天下让,能以国让,以国来相让,这是圣德。把国家都让出去了,还有什麽不能让的?所以,儒家孔子对他们两人十分的推崇。儒家讲,「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这两人把孝悌都做得非常圆满。将国来相让,这是什麽?表示他们的仁,有仁心。伯夷能够孝亲,尊重父亲的意思,叔齐对兄长恭敬,他们做出来给世人看。一般人都想争国君的位子,可以不要孝悌,要抢那个王位、要争富贵,但是伯夷、叔齐在这裡做示现。且不说他们让这个国有什麽后果,但是他们这种行为做出榜样来,给天下后世做最好的榜样。圣人立教,是在他的长远角度上着眼,不是看现时,而是看流弊,所以孔子盛讚这两位。
伯夷、叔齐还有后面的故事,因为当时商朝的国君(天子)是商纣王,非常残暴无道,他们也是因此而隐居。后来听到周文王兴起了,周文王是在西部,他治理自己国家非常的祥和,我们说和谐社会、国泰民安。所以伯夷、叔齐就很高兴,去投奔了周文王。后来就遇到了周武王要伐纣,要攻打、讨伐商纣王,这是武王起义师,灭掉昏庸无道的商纣王。武王是文王的儿子,当时领兵伐纣。伯夷、叔齐知道他们要讨伐纣王,他们就觉得很失望。因为什麽?在他们心目中认为,周武王是臣子,商纣王是天子,以臣子的身分讨伐自己的君主,这不能算仁。当然他这种见解是有偏颇的,武王当时是顺应民心,替天行道。但是确确实实,以武力,这个是不得已的做法,这也是有一定的弊病,因为毕竟是要流血、死人。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不仁,所以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后来周武王打下天下,建立周朝,伯夷、叔齐就躲到了山上,叫首阳山,他们吃野菜,不肯下来吃周朝的粮食,后来就饿死在首阳山上。这两位真正是义士贤人。
我们来看《皇疏》,就是皇侃的注解,这是南北朝时代的大儒,他注疏裡说,「孤竹之国,是殷汤所封,其子孙相传至夷齐之父也」,这是考证历史。孤竹国是殷朝,就是商朝汤王的时候,开国第一个皇帝,天子汤王封的。孤竹国的子孙一直传到夷齐(就是伯夷、叔齐)的父亲那裡。「父姓墨台,名初,字子朝」,这是伯夷、叔齐的父亲。「伯夷大而庶,叔齐小而正」,伯夷年长,但他是庶出,不是正夫人所生,是妾所生,叫庶出;叔齐是小而正,他小,年纪小,可是他是正出,出自于正夫人。所以他们俩互相让,各有各的道理。「父薨,兄弟相让」,父亲已经死了,伯夷、叔齐两个人就互相让位,「不复立也」,孤竹国也就因此而灭掉,后来也就属于周朝的领土。
我们继续看雪公对于《论语》这章的解释,《论语》这章讲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什麽意思?皇侃注疏裡面说,「此美夷齐之德也」,这是讚美伯夷、叔齐的德行。不念旧恶的念,「犹识录也」,识是意识裡头录下来,讲的是「念」,就是念念不忘,老想着,这叫念。心裡装着这个事,叫念。「旧恶」,就是「故憾也」,是过去有的缺憾,恶不完全就是坏、不好这个意思,就是有缺憾。譬如说跟人有过节,或者人家对我有怨恼,伤害我,这些都是我的故憾。伯夷、叔齐能做到不念旧恶,也就是心裡从不装那些过去缺憾的事情,更不会去看别人不好的地方,他心裡装的都是好样子,都是别人的优点、都是别人的恩德,绝不去装人家的缺点,不把怨恨放在心上。这种德难能可贵,所以说「怨是用希」,希就是「少也」,少的意思,这种人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