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9集 视频 文字)中国云南晚晴轩

 

当然,蕅益大师是真正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之人,念佛往生淨土,往生就不退成佛,成佛,真是圆满大孝。佛身体也没病,不仅德行是圆满了,身体、身相,一切能力、智慧都圆满,父母真的一点都没忧虑了,所以佛家的教育还是孝道的教育而已。假如我们有一丝毫的缺陷,没有圆满,这还是对不起父母,还是让父母忧虑,这还是不孝。就连等觉菩萨,像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这都是等觉菩萨,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烦恼没破尽,严格来讲,这还是对不起父母,孝道还是不圆满。所以什麽时候孝道圆满?成佛了,这才是孝道圆满;儒家说成大圣,这个大圣的地位、境界比孔子所证的还要高。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孔子这一生的年谱,从十五有志于学,到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这个过程,后人把他称为大圣,可是他自己说,「唯圣与仁,则吾岂敢」,我怎麽能称为圣人?因为他知道上面还有境界,还有很高。佛家讲的才是圆满,成佛了就没有丝毫欠缺,就是孔子心目中真正的圣人。我们继续看下面一条,第七章。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是孔子一个弟子,子游向夫子问孝,问行孝之道。『子游』,朱子解释说,「孔子弟子,姓言,名偃」,言偃。这位弟子是在孔门四科裡面文学最好的,他跟子夏两个人,子游、子夏两个都是文学最好,孔门四科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他在这裡问孝,他没有问文学方面的事,他问德,孝是德之本。虽然他是文学第一,他问的是德行,从这裡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其实孔门所有的教育,四科都是建立在德行基础上,文学也是以德为本。如果没有德行的文学,怎麽能称为真正的文学?所以子游在这裡问孝,也给我们一个很深的启示。从事文学,就是我们讲的精神修养、艺术,这些创作工作的人,这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必定是以德为本,为弘扬道德服务的。

 

他向夫子问孝,夫子回答,『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养,朱子说,「谓饮食供奉也」。这个养,古音是读样,我们这裡用今音,用现在的比较容易懂,这个养就是奉养。孔子说,今之行孝的人,今是现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以为行孝就是能养。这个「是谓能养」的是字,按照邢昺的《注疏》作唯字讲,谓是说,所以「是谓」就是「唯说」。所以今之孝者,唯说能养,只是说能养父母就行。能养父母,这就是孝吗?孔子这个语气一转,底下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有养何止是为人子,至于犬马,犬(狗)、马是家裡养的,这些都是畜生,牲畜,牠们都是为主人服务的。狗能看家,马能当坐骑,这些牲畜都能够以牠的体力来奉养主人,这叫能养。「至于」,这是把这两件事连在一起讲,为人子能养父母跟犬马能养主人,这两件事连在一起讲,让我们通过这样的类比,了解到底孝是什麽含义。

 

『不敬,何以别乎』,犬马也能够养主人,但是牠不知道敬主人,牠只是完全服从,被逼的服从、被驯服的,牠不会再主动想着主人有什麽其他需要,就做牠自己能做的那件事情。如果人不知道对父母礼敬,就像夫子前面讲的「生,事之以礼」,只是给父母一些衣食,父母的基本需要能满足,乃至给父母再好的物质供养,但是不能恭敬父母,这跟犬马又有什麽区别?犬马也是养主人,你为人子养父母,这两个类比,为人子跟这些畜生有什麽区别,区别在哪?「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你不能恭敬父母,你跟犬马养主人没啥区别,也就是说,跟畜生没有什麽区别,夫子讲的是不客气的话。换句话说,孝养父母,最重要的是有恭敬心。所以这裡是把犬马跟人子做比喻联繫起来,突出孝道真正的含义在一个敬字。敬是在心,不敬就跟畜生没啥区别,所以这裡讲的着重是心地上的尊敬;前面孟懿子问孝,着重在事相上的礼。有其事必有其礼,有其心必有其事,所以心裡有敬,他身体的动作必定符合礼。所以这个跟孟懿子问孝的答覆是相贯通的,这是一种说法。

 

另外,在《论语集解》裡头又有一种说法,这个说法也讲得很好,它不是把人子跟犬马来做比喻,来做类比,它是把父母跟犬马在一起类比。《集解》裡头说,「人之所养,乃至于犬马,不敬,则无以别」。就是人所养的畜生,犬马是畜生,那是养;养父母也是养,养父母跟养犬马有什麽区别?在于敬与不敬。如果不尊敬父母,不能事之以礼,不能以真诚恭敬的心来奉养,真的跟养狗、养马没区别。这裡是把犬马比喻成父母,这讲的就更加深刻,更厉害了。朱子也是引用这样的说法,他说到,「犬马待人而食,亦若养然。言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他说狗、马这类畜生,每天就等着人给牠喂食,人也是养牠们。人养这些犬马,都能够给牠物质的供养,给牠衣食温饱。现在人养宠物,更加的关心备至,有宠物穿的衣服,有小狗、小猫穿的衣服,每天给牠洗澡,病了能上那些宠物医院,这都是养,跟养其亲有啥区别?如果养父母,尊敬心没有了,真的就没区别了。这是给我们深刻的说明不敬之罪,如果我们以养犬马之心养父母,叫大不孝、大不敬,怎麽能说孝?这是夫子深刻的警醒我们,不要会错了孝道的意思,以为养父母就是孝,大错特错;当然不养父母更是不孝,养父母在于敬。

 

曾经有一年母亲节(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之前,广州日报派出记者去採访母亲,不少人的母亲,然后採访这些母亲的儿女。这些母亲多半都是一些企业家、大款的母亲,这些儿女都是大款。先问这些儿女,「母亲节快到了,你们打算怎样报答你们母亲养育之恩?」这些儿女就说,「我要赚多多的钱,给我母亲买一栋别墅、买一部洋车来奉养自己的母亲」。然后又去问问他们的母亲,「妳希望儿女怎样孝养妳?」这些母亲都没有说要洋房、要洋车,反倒不少人说类似的话,说什麽?「我就希望我那儿子不要太忙了,母亲节中午能够陪我吃顿饭。」你看,母亲要儿子的报答并不高,连这话都说出来了,证明她的儿子恐怕很少跟他母亲一起吃饭,恐怕一年都没来探望过母亲几次。母亲是需要恭敬、需要尊重,需要自己的儿女养她的心,对这些物质都是其次。假如说你拿那些很好的物质来供养母亲,但是没有恭敬心,有的人就是认为,「反正我每个月给母亲钱用,已经算不错了」。这话也不能说错,因为什麽?在现代也真的算不错了,现代人真是连父母都不去养,把父母看得犬马都不如;古人至少能养父母之身。所以现在真的,拿钱来供养父母真算不错了。可是这跟孔子孝道的标准差得还是很远,为什麽?孝着重在敬字,能敬父母这才叫孝。所以奉养父母的时候要深爱婉容、和颜悦色,让父母生欢喜,这是养父母之心;更重要的养父母之志,父母对我们的希望,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成人,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皆然,都希望自己的儿女争气,做个有德行、有学问、有操守的人,为社会大众尊重的人,我们能不能做到?这是养志。

 

朱子又引胡寅先生的话说,「胡氏曰:世俗事亲,能养足矣。狎恩恃爱,而不知其渐流于不敬,则非小失也。子游圣门高弟,未必至此,圣人直恐其爱踰于敬,故以是深警发之也」。胡寅先生说,世俗人侍奉父母,只停留在能养他的身体,养其口体而已,对父母就没有礼敬。譬如说跟父母很亲近,就容易生起慢心来,因为太亲近了,也就没有讲求规矩;父母也溺爱自己的儿女,也就没有要求儿女去依礼而行,这种爱就流于不敬。这个爱的心是好的,可是一定要有礼敬,不可以变成溺爱,变成这裡讲的「狎恩恃爱」,随便了,父母跟儿女都没有长幼尊卑的分别。譬如说父母如果陪着孩子玩,成天把自己的儿子放在肩膀上,让儿子骑在父母的头上,这是一种爱的表现,但是老这样做,慢慢就让孩子对父母不起恭敬心,这个不是小的过失。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6:14:4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18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