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第十二集)1987 台湾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 档名:08-001-0012
第12集 A
第12集 B
「次别明此经圆义」,在这一大科裡面,上一次将「五教义理分齐」介绍出来,今天我们要从本经来说。本经的教义在五教裡面是属于圆教,圆教的义理圆极也深极。古德将大海来做比喻,像海那样的广大、那麽深,能够摄一切的江河,所谓百川不能摄大海,大海之水能够包括一切的江河。用这个比喻,实在是不得已的一个比喻,如果讲圆教教理之深广,实在不是大海能够比得上。但是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尤其是在过去,大家的知见上来说,可以说除了虚空之外,大概大海是最大的,一望无际。所以凡是讲到博大精深,无不以大海来形容。在五教裡面圆教是圆满的,圆教裡面必定要包括前面四教,就是小始终顿。小始终顿任何一教都不能够包括圆教,圆可以包括它,它不能包括圆。譬如说我们拿圆教教义比喻我们台湾省,拿小始终顿比喻台湾省裡头的县市,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哪个市不能包括这一省,而这一个省把各县市全都包括。诸位在这个地方可以体会一点圆的意思。因此一切世出世间法无不为圆义所摄。这样说起来,人天小教,连小始终顿圆的小还够不上的,五戒十善也是圆教教义所摄。
说到这部经,古德之讚歎,是「功高一化,理冠群经」,这两句话八个字,把这部经讚歎到极处。何谓功高一化?一是世尊这一期的教化,在一期教化当中,这部经的功德最高,义理之圆冠于群经,在一切经裡面,义理之圆首推《法华》。教学的对象可以说「全收五乘之机」,小始终顿圆都包括在其中。这是说明过去,《法华》以前,《华严》实在是不算,为什麽?《华严》是世尊成道在菩提树下定中说的,二七日中说根本法轮,与会的大众都是见了性的大菩萨。我们凡夫根本就不能够觉察,佛在菩提树下盘腿在那裡坐着,眼睛闭着,我们就看到这个样子,哪裡晓得他在讲《华严经》?又怎麽会知道有那麽多人在那裡听?所以在我们感觉到的,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从什麽时候开始?鹿野苑度五比丘开始。诸位要晓得,释迦牟尼佛最初说法只有五个人听,不要说我讲经人少,少了就不讲,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还不是从五个人开始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佛最初讲经就是五个人听的。历代祖师说法也是如此。你看看我们读的《六祖坛经》,六祖大师也可以说第一次说法,几个人听?一个人,一个比丘尼无尽藏比丘尼,他给她讲《涅槃经》,一个人听。我们看看佛祖,我们自己的勇气就鼓起来了。
从鹿野苑起一直到《法华》之前,世尊都说方便法,所以说权教,少说真实法,纵然说真实也是属于权教,这个意思在前面给诸位讲过。可是到法华会上就不然,开权显实,完全说的是真实法。说真实法裡头,纵然亦有权巧方便说,那个权巧方便也是实说。假如我们要把世尊一代时教划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就应该第一个阶段是从阿含到般若,这是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法华、涅槃,这是第二个阶段。我们讲五教这是划成五个阶段。由此可知,权实之说是大的差别,完全不同。所以古德才称之为成佛的《法华》。以前所讲的成不了佛?以前是全属方便说,成不了;要成佛要真实说,要真说、要实说。佛又何尝不愿意给我们说真话?为什麽到法华会上才说真话,阿含时就可以说?给诸位说,佛要说真话,我们各个人都会拒绝,不能接受的。
法华时大众根机成熟了,可以接受,凭什麽说他可以接受?经过二十二年般若的教学,这些弟子们智慧开了。智慧开才能接受真实法,智慧不开,真实法不能接受。所以学佛一定是以悟为宗。《坛经》裡面我们也读到,法海禅师请教六祖大师,问的「即心即佛」,这就说明佛法是以悟为宗,一定要开悟。《坛经》可以说是般若的精华,是一乘了义经典,如不是善根深厚,这样的理论、见解也不容易接受。世尊说法到了这个时候,就是般若讲完了之后,机缘成熟,这才废权显实,所谓以最圆满的教义做为这一代时教的总结,这个结局才是圆满、才是究竟,也显示世尊在一代时教的真正成就。像这样圆满的义理圆至极,无以复加。
古大德将全经义理分为十条,这个十条就是把一部《法华经》所讲圆妙的道理统统都包括,来显经之圆妙,就是下面这十条。第一是「出世本怀妙」,在前面我们讲过「教起因缘」,「世尊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众生本有佛知佛见」。诸位要特别注意到的是「本有」两个字,一切众生人人本有,佛知佛见并不是外来的。佛之出现「令其悟入」,佛来干什麽?就是来干这桩事情,「唯此一事,更无馀事」。我们学佛的人要能在这个意思裡头体会到,你怎麽不成佛?我们之所以还不能够悟入,那就是我们想悟入佛知佛见,可是还多事,世出世间的麻烦事多,样样事都想管,样样事都要过问,所以障碍多。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没有别的事,他什麽事他也不管,就这麽一桩事,我到这个世间来就为这桩事情来的,所以他老人家有成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