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87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八十七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45-0087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七面,倒数第三行看起,「复有无量光音天王。所谓可爱乐光明天王」,昨天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接着看第二尊:

 

【清淨妙光天王。】

 

佛在经论裡面告诉我们,智慧光明是从自己真心本性裡面自然流露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众生,在理上讲,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可是在事上说,凡夫在迷,诸佛菩萨他们在悟。迷的时候心思昏昧,自性的智慧、光明、德能都不能够现前,造成愚闇,愚痴、昏闇,因此思想见解、行为完全失控,跟自性的性德完全相违背,把我们的智慧变成了烦恼,把我们的德能变成了业障,无尽的福德变成了灾难,这种变化可以说都在一念之间。

 

天王名号裡面告诉我们,『清淨妙光』,清淨心能现,妙光明是所现,这裡面的含义无限的深广,也教导我们修行,清淨是纲领。《无量寿经》的经题有「清淨平等觉」,给我们提出三个修学纲领,我们也都知道,也都很想修学,为什麽清淨心不能现前?清淨就觉悟,不清淨就迷惑了。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理跟事都非常重要,我们有许多同修理上明白,事上放不下,所以清淨心不能现前。是不是理上真的明白?实在说不见得;理上如果真的明白,事上没有放不下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在事上做不到,决定是理上没有透彻,你所学的似是而非。说你不明白,你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满像那麽回事情;说你明白了,尽干些煳涂事,这种情形我们自己要反省、要检点。

 

怎样用功?还是要在教理上下功夫。我们没有真正放下,也就是说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并没有了解。在讲席当中跟诸位报告了很多次,佛法的修学确确实实是知难行易,放下跟诸位说是很容易的事情,为什麽放不下?不知道,不知道为什麽要放下。你要想真搞清楚、搞明白,可不是那麽容易事情。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的示现就能体会到,他老人家一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麽长的时间都在教导,可见得知难!怎麽说行易?我们在经典裡面看到,许许多多佛陀当时的学生,来听佛讲经说法,佛这部经还没有讲完,他已经证果了,他已经开悟了。可见得行不难,知难!凡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要求知;真正知道,一定很容易去做到,所谓破迷开悟,一念之间而已,哪有难处?这是我们深深要反省的。

 

一念清淨,一切都清淨,那才是真清淨;如果我们看到自己清淨,外面环境还没有清淨,这个清淨是假的,决定不是真实的。如果讲真的清淨,那是一切都清淨,所谓是心清淨身就清淨,身清淨你的境界就清淨;境界从我们现前居住的地方,一直延伸到虚空法界,无一不清淨,你才真正证得清淨。清淨之后所起的作用,「妙光」,你的信心是妙光,你的愿心是妙光,你的言语生活、处事待人,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妙光显发,这就是所谓你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你不再生烦恼了。到这样的境界,才是真正修学有了成就,得受用,得到真实的受用。这种受用,我们在本经裡面所看到的,诸佛如来有,诸大菩萨有,声闻、缘觉以下,这个境界就没有了。也许我们在经上看到这一点,声闻、缘觉都没有,我们凡夫怎麽可能有?这个话,我们在开经头几次就跟诸位报告过,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记得?《华严经》的当机是法身大士,我们不是法身大士,有资格来听这个经吗?有资格来学习这个法门吗?佛在经上说,除法身大士之外,还有一类根性行,大心凡夫。我们是凡夫,只要你发大心,行!你也是华严会上的当机者。可见得心量一定要大,小心量是没有办法修学大法的。大心量就是大乘根性,大心量就是圆顿根性,我们的心量不拓开怎麽行?心量怎样拓开?我们常说,念念想众生,不要想自己。想哪些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们心量才能拓开,才能够恢复。心量,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原本都是包虚空,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一切众生本来心量如是,只要把心量拓开,就是华严会上的当机者,这些修行的原理原则、纲领条目我们不会感到困难。人有一念私心就被污染;决定没有自己的私心,念念为佛法、念念为众生,清淨心不难现前,清淨心现前之后,你过的生活就是高度智慧的生活,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下面一尊:

 

【能自在音天王。】

 

这十位菩萨的名号都显示菩萨的德行,而且名号先后都有连带的关係,就好像盖房子一样,盖好第一层才有第二层,第二层依第一层而起的。『能自在音天王』是依清淨妙光而能,如果心不清淨,他的音就不自在。「自在音」是表说法自在,就是佛经上讲的成就四无碍辩才;说法自在才能普度众生,你才能有这个能力。由此可知,都是自己的德能成就、性德现前,才有殊胜的智慧能力,帮助自己契入佛的境界,帮助一切众生信解行证无上的妙法。我们四众同修也都有这个愿望,虽有这个愿望,愿望要不能落实,这个愿望是空的。如何落实?一定要认真修行。《无量寿经》好!古德所谓《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跟《华严经》没有两样;《华严经》是细说,《无量寿经》是抓住纲领,经题是总纲领。怎麽样才真正修行?要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念念与清淨平等觉相应,行行与清淨平等觉相应,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都要与这个相应;这是性德,唯有相应才得自在。你想想为什麽相应得自在?心清淨,转烦恼成菩提,烦恼消除了,智慧现前了;心地清淨,转生死为涅槃。所以清淨心、平等心就转境界,法相宗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我们一般人常讲超凡入圣,要不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怎麽能成功?

 

「修行」两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这两个字怎麽讲法。如果我们违背清淨平等觉就错了,就是迷惑、就是颠倒,思想见解叫邪知邪见;与这个纲领相应,这是正确的,正知正见,佛之知见,不但是正知正见,佛知佛见。所以经典是我们现前修行的标准,一定要依靠这个标准,与这个标准相违背的赶紧修正过来。尤其是从事上下手,诸位要知道理事不二,初学的人从理上下手,事上做不到,一点用处都没有,你的境界转不过来;一定要在事上下手,才能克服自己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要真的去克服。功夫能够持久,你就生欢喜心,你的法喜就现前。经上常讲「法喜充满」,这个名字我们常常念,说起来大家都很熟悉,不陌生,你有没有得过法喜?没有。法喜充满,你的精神就饱满,你就能够勇勐精进。

 

我们在这两段,大梵天王跟光音天王裡面看到,他们才是真正得法喜,禅悦就是法喜。也就是说你得到定的那种喜悦,那种欢喜,绝对不是世间任何乐事能够跟它相比的;如果世间还有事能够比禅定还要快乐,那些修禅定的人都不干,修它干什麽?禅定裡面得到的欢喜、得到的快乐,世间法没得比。所以入到甚深禅定不想出定,他那是享受。那个享受,虽然佛给我们讲,受不是真的,也是虚妄的,可是色界天人的享受似乎比我们欲界裡面要真实得多;这个真实是相对的比较,他要往更上一层来相比他也不行,但是跟我们相比,他真实多了。这样说来,我们是不是要去修禅?念佛就是修禅,这个话是世尊亲口说的,在《大集经》裡面讲,佛说「念佛即是深妙禅」,不是普通的禅定,甚深微妙的大定。所以这个法门你要是契入,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三昧就是禅定,用念佛这个方法得到的禅定是所有禅定裡面最殊胜的、最上的。

 

这个禅悦,念佛三昧,你们现在还没有得到,正在努力向这个目标精进,有些人走得很近,差不多快得到了,再加紧一点就行了。决定不退心,要知道这个机缘非常稀有,因为一得到之后你就得自在了。这个现象即使得一分,你就有一分的利益、一分的功德现前,这个功德是烦恼轻、智慧长。人烦恼轻,身体也就轻,头脑特别清楚、特别灵活,身体轻安敏捷,你得自在。你一个人得到是自利,你得到之后必定利他,那就跟光音天一样不要说话,你这个样子大家看看,信心就生起来了,进念佛堂没多久这人变了,就给一般人增长了信心,这就是化他。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现身说法,不必用言语,我做出来给你看,你还能不相信吗?给你说,说了没做出来,你未必能相信;做出来之后,你亲眼看到,能令一切众生生起信心,这就是菩萨自行化他。所以此地讲的「能自在音」,示现表法也是自在音;音是让人领悟,用这个字来做代表。言说能令人领悟,示现也能令人领悟,这种帮助众生的方式在这部经裡面讲得非常之多。第四位: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18:49:3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291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