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要略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三集) 2013/10/10 华藏淨宗学会 档名:WD11-006-0003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1/WD11-006/WD11-006-0003.mp4
《沙弥律仪要略》。诸位同学,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二页第五行,从当中看起,我们将这段文念一遍: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庶几成就圣道。不负出家之志矣。】
我们这节课从这裡看起。前面莲池大师给我们讲出他编辑《沙弥律仪要略》的因缘,就是看到当时佛门很多出家人不知道要学戒,有的知道的人,他不学,他一出家就要想学经教,要去参禅,要去学密、修止观等等,要躐等,躐等就是不按部就班来学习,所谓好高骛远。莲池大师看到很感慨,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採取沙弥十戒简单来解释,使初学的人知道一个修学的方向。发好心出家的人要依教奉行,不能违犯,这样才能做为学比丘戒、菩萨戒的一个基础。所以,「近为比丘戒之阶梯」,阶梯就是楼梯,这好像第一层,第一层有了,比丘戒在第二层,爬上去,有了这个阶梯,沙弥戒是比丘戒的阶梯、楼梯;「远为菩萨戒之根本」,沙弥戒、比丘戒是菩萨戒的根本,你才有办法提升到菩萨戒。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庶几成就圣道,不负出家之志矣』。三学是我们佛法修学不能够去违背的一个顺序,它修学的顺序一定是从戒开始,「因戒生定」。换句话说,戒是帮助我们得定的,帮助我们修定的,我们念佛也是修定,不是说禅宗,他才修定,其他法门都不修定,不是。所有的佛法,包括世间的儒家、道家,其他宗教都修定。定有浅深层次很多,有世间禅定,出世间禅定,上上层的禅定。这个是佛教学的主流,主流就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这是主流。主流就是主要的,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当然有特殊的,那个是再来人,那不是普通人,像六祖惠能大师,他什麽也没学过,他就听人家念《金刚经》,他就大彻大悟。那是再来人,那不是普通人,那个我们学不来。所以,一般我们看禅宗的语录,禅宗,大概六祖他是一个特殊的,六祖之前没有看过,六袓之后到今天也没有看到第二个人。在六祖当时他会下成就四十三个人都有这些基础,都有戒定的基础,然后再去听六祖开示才大彻大悟。你看永嘉大师也是一样,他是修天台的,修天台是教下,在教下开悟的,他去求六祖给他印证。所以古人修学都是这个顺序、基础。
这是我们一般人学习必定要经过的途径,不能躐等。这是佛陀教育的主流,戒定慧三学。所以因戒生定,没有戒我们心就定不下来,我们念佛念了很多年还达不到一心不乱,不要说事一心、理一心,就是相似的事一心、功夫成片都没有达到。这个原因也就是疏忽掉戒学,疏忽掉了。我自己也是一个实际上的例子,年轻学佛喜欢听经,遇到淨老和尚讲经,也非常喜欢听经,但是对于戒学这方面就疏忽了。所以学了几十年一事无成,现在再回头想一想,还是问题出在这裡,没有从基本上来学习。我们又不是像六祖那样的再来人,我们一般人一定要从戒来学。我们淨老和尚现在要求戒不是很高,出家众他只要求四个根,三皈、五戒、十善再加上《沙弥律仪》,这是最低的,不能再少了。出家众要加上《沙弥律仪》,在家居士也可以旁听学习,他没有特别要求。在家居士只要求三个根,出家众除了这三个根还要加上《沙弥律仪》,包括三皈五戒。这四个根我们出家众能够依照淨老和尚指导这样来修学,我们这一生念佛,太高的我们不一定能达到,但是带业往生就没有问题,就有把握。所以因戒生定,帮助我们得定。
「因定发慧」,你心真正定下来,才能启发我们自性的般若智慧。自性的般若智慧启发,什麽问题都解决了。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就像《心经》观自在菩萨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什麽问题都没有了,这是般若智慧现前。般若智慧是每一个众生都本来具足、都圆满具足,跟佛没有两样。佛自性的般若智慧开发出来了,我们众生自性的般若智慧还没有开发出来,还藏在裡面,没有受用。佛开发出来了,他得大自在,得大受用。怎麽开发?要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以《三时繫念》中峰国师,他也是宋朝末年元朝初年的禅宗大德,他受五戒,在他的传记讲他受五戒。他参禅大彻大悟,后来修念佛法门求生淨土,编了一个《三时繫念》法事的课本。《三时繫念》一开始第一个讚就是戒定真香这个讚,这个讚他摆在最前面,这个意思很明显,就是告诉我们,佛法的修学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都是修戒定慧的,最终目标都是开启自性的般若智慧。用什麽开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用戒定来开启自性的般若智慧,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目标。
我们修淨土也不例外,最终目标也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只是我们修淨土法门分两个阶段来完成。其他的法门在这个娑婆世界一个阶段,一定要修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才算成就,圆满的成就;如果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虽然有成就,还不圆满。譬如说证个阿罗汉果、证个菩萨果位,还没有明心见性,只有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还没破;这个有阶段性的成就,超越六道生死轮迴,但是还没有超越十法界,这个成就还不圆满。一定要破无明,超越十法界,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个成就才算圆满。淨土这个法门可以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在这个世界修行没有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但是先求带业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再去完成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分两阶段,分两个世界来修。其他法门都要在这个世界修到明心见性,才算真正的成就。淨土,你只要能带业往生就算成就了,明心见性这桩事情到极乐世界去完成。所以最终目标都是一样的,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开启自性般若智慧,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见性就成佛,也就毕业了。
『庶几成就圣道』,「圣道」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圣道。在我们淨土来讲,你能够往生西方就算成就圣道,因为往生西方淨土那就保证你能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只有进没有退,所以往生就算成就了。『不负出家之志矣』,「不负」就是不辜负,我们出家一场为的是什麽?「志」是志向,志愿,好像现在念大学都要填志愿,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我们世间人做任何事业也都要有个志向,志向就是一个方向。人生如果他没有目标方向,就像船开到大海,飞机在空中飞,车子在地上跑,不知道去哪裡,他没有目标,他不知道去哪裡,很茫然,跑来跑去不晓得要去哪裡。如果一个人人生他没有一个方向目标,这个人生非常苦,他很茫然的。所以人有一个志向,他的目标方向非常清楚,他努力的向自己立定的目标方向去努力,他就很快乐,他这个人生就有意义、有价值。这是讲世间法,他能成就一番事业,或者在学术上有某一种成就,他达到这个目标,他生活就很充实。如果没有一个志向,他就过得很苦。
现在我们出家人,出家人你的志向是什麽?现在很多出家人,他自己不知道。为什麽要出家?他也搞不清楚。甚至有的人他看人家剃头他也跟着剃,但是剃头什麽意思、要做什麽、目标是什麽?他都不知道。有的人他出家他只是想赚几个钱,他的志向在赚几个钱,赶赶经忏,拿一点单金,希望多得到一点钱财,他的志向就在这裡。这都不是出家真正的目标。出家在佛经上,佛给我们讲,出三界家,三界六道、生死轮迴这个家,你要出离这个家。出离生死这个家是果报,你要先出这个烦恼家。为什麽有三界六道生死轮迴这个果报?因为我们心裡有见思烦恼,有贪瞋痴慢这些烦恼。因为这些烦恼造了轮迴业,所以我们要受轮迴的果报。你要出离三界六道生死轮迴这个家,这是果;你要把造成三界六道生死轮迴的因断掉,要先出这个烦恼家,你才能了生死出三界。这是出家人的志向,出家就是出这个家,不是出世俗的家。我们淨老和尚常讲,出一个小家,入一个大家,还是没有出家。所以真正出家,我们一定要知道出什麽家,出烦恼家,出生死家,这才是出家主要的一个目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