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护国经大意 悟道法师主讲(第二十六集)日本埼玉县熊谷市Heritage Hotel

admin 仁王护国经大意评论阅读模式

仁王护国经大意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二十六集)  2015/5/12  日本埼玉县熊谷市Heritage Hotel  档名:WD15-006-0026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5/WD15-006/WD15-006-0026.mp4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大意简介。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及网路前的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

 

我们接着请看「二谛品大意」,第三番的问答,「丁、法门不二」。我们看表解,「王问—陈疑—性一众多根行无量疑。谘问—法门为一为二为无量」。「佛答—佛说一切法,皆以观智为门,惟为一事」。波斯匿王提出这个问题,性一,讲性是一体,但众生根器无量,所以行门也就无量,所谓无量法门。前面讲不二,二谛不二,说法不二,这裡是讲法门不二。这个问题,佛说了这麽多法门,是一还是二?因为前面波斯匿王听到了佛讲的不二还有疑问,那麽是一,还说了这麽多法门,所以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为我们大家来请问的,也是我们大家都会有的疑问。

 

这个问题我们大家也是需要有一个概念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我们现在听淨老和尚讲经,老和尚劝我们大家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有很多同修听了之后,也产生很多问题。我们自己修一个法门,但是不可以去排斥其他的法门;我们修这部经,你也不能去排斥别人修其他的经典。所以要彼此互相尊重,这样才是正确的。因为经都是佛讲的,佛讲了这麽多经,是因为众生的根器不一样,所以才讲这麽多经。但是讲了这麽多,他目标方向是一样的,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到源头没有两样,都是要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最终的目标。不管修哪一个法门,最终目标是一样的,这个原理原则我们一定要能够常常记在心裡。我们修学也不能杂修、乱修。我们淨老和尚讲的,就是怕我们修杂了、修乱了,修到最后,不知道在修哪个法门,修哪一部经;叫我们专修,不是叫我们去排斥其他的经典,我们自己专修这部经,专修这个法门,尊重其他的法门,也讚歎其他的法门。像善导大师讲的,别人修什麽法门,我们也讚歎。他说你专修那个法门,你会成就,我专修我这个法门,我也会成就,将来我们成就都是一样的。不要去比高低,如果你一比高低,争议就来了,你就没完没了。这一点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所以现在这个会集本、原译本,其实是不需要有什麽争议的。我们学习会集本,尊重原译本,没有原译本,也没有会集本,那不是一吗?你说是一还是二?是一。但是现在有很多本,有二、有三、有四。所以我们淨老和尚过去也是有一些人反对会集本,反对会集本,好,那你来修原译本也很好。所以早年在佛陀教育基金会,在华藏图书馆,把五种原译本、四种会校本,一共有九种版本的《无量寿经》,合订印成一本,这个就圆满了,就是《淨土五经读本》。这个是把《无量寿经》原译本,历朝历代会校本,现在有四种,包括夏老民国初年会集的,一共九种,供大家自己去读诵,也可以对照。会集本它是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实在讲会集的理由也说得很清楚。这部经的确是译本内容出入很大,因此五种你全部读,的确是不方便,你只能选一种。大部分选择曹魏康僧铠翻译这一本。早年我读《无量寿经》也是读这一本,这一本读了也是很欢喜。后来出家之后,李师公往生,我们老和尚再从箱子拿出来印这部经,印了一万本,他有眉注,加上眉注,来纪念老师的。当时我经手印这部经印一万本,所以我印象深刻。

 

印了之后,当时他只是想纪念老师,就拿出来流通。很多同修看到了,看这部经没看过,就请我们师父上人来讲这部经。那个时候因缘是这样开始的,讲这部经的因缘是李师公往生,雪庐老人往生这个因缘发起的。大家读了之后非常欢喜,有很多法师反对,或者赞成,我们把原译本、会集本,你从是一不是二就摆平了,我们修会集本,也尊重原译本。所以我台北华藏社团宗旨列入,我们是主修会集本,尊重保留原译本。我们并不是说排斥原译本,为什麽?不可以排斥的,因为你没有原译本,怎麽会有会集本?会集本是从原译本节录出来的,把它会集起来的。这一点也是我看到这麽多年到现在还是争论不休,实际上,佛法争就失道义。六祖讲,争了就失道义,不要争,你要修哪一本都好。

 

过去几年前,我在福建遇到一个法师,他就一直讲会集本怎麽样。我说你觉得原译本好,那你来弘扬原译本,你来弘扬,你来讲原译本。他说叫我弘扬。所以现在反对会集本的人,并不是他在弘扬《无量寿经》、他在讲《无量寿经》,也不一定。纵然讲,也是偶尔讲一讲,也不是在专讲。我就跟他讲,我就跟这个法师讲,我说这个对弘扬《无量寿经》只有障碍,没有帮助。我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弘扬《无量寿经》,会集本的出现就是因为版本多大家不知道要去读哪一本,读一本是不完整,全部读真的是不方便,特别是现代的人,所以才有会集的一个必要。所以这个事情我们都要很理性的来看待。有法师他弘扬原译本,我们也讚歎,你一门深入,原译本修也都能够往生西方的,这样也就能够平息争议。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有这麽多争议,问题就是没有般若,有般若就不会有争议。你知道这个不二,都没有争议了。所以佛说一切法皆以观智为门,惟为一事。所有一切法门都是以观智为门,你入门必须要有观智,就是为了这一桩事情。如果你没有观智,你修哪一个法门都不得其门而入,我们就可以这样讲。

 

下面讲:「因机施教,故非一二,非有无量,离四句,绝百非」。这句就是禅宗常讲的,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地方我们也很明显看到因机施教,故非一二,非有无量,离四句,绝百非,非就是叫我们不要去执着相。所以《金刚经》讲即非是名,即非就是你要离相,不要去执着相,非是不要去着相;是名,是就是这个相是有那个相,也不坏这个相。这个相的确有一、有二、有无量,有这部经、有那部经,这个是是名;即非,你不要去着相。但是这个相有,你不要着相,也不能去否定相,那个相的确是有。这个地方我们会了,那所有的疑惑也就不存在。我们一般就是深入《金刚经》,这部经讲的是最详细的,也很具体,很扼要。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见有一二同凡夫,知一原非一二本无二即菩萨」。这一段跟我们讲,佛回答,见有一、有二,这是跟凡夫一样。我们凡夫就是有一、有二,这个主要是心裡的执着,分别执着,心裡的分别执着。知一,原非一二,本无二,本来没有二,即菩萨。这是菩萨跟凡夫不同的地方,菩萨知道原本它无二的。所以我们现在就是举出一个例子,我们从一个例子裡面去体会,以此类推,大概也有一个概念了。像我们现在讲,会集本是五种原译本会集的,会集起来是一本,原译本是五本,那这一本你说是一本或说五本都对。你现在给它会集起来是一本,你给它展开是五本,再展开就无量,体会到这个道理,就完全不会有争议了。所以现在争议那麽多,闹得沸沸腾腾的,统统是没有入这个知见,也就是没有般若智慧,所以这个问题就出在这裡。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8日10:25: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224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