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41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

 

人家做到宰相,做那麽大的官,做那麽大的事业,生活几乎没有改变,还是过穷秀才的生活。他那麽多收入哪裡去了?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济贫。他养三百多家,亲戚朋友裡面生活困苦的他都帮助。所以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他的家不衰,代代都出贤人。印光大师最佩服的,中国孔老夫子是第一个,他是第二个。积的德太大,代代贤能。他给我们社会大众做了个好样子,不但是不义之财不取,应该得的都施捨。完全是一个救人的心,从小怀着救天下人,一直到老死,他没有把这个念头改变,而且真正做到。发这个心就是菩萨心,在我们佛门裡面看,这都是再来人,菩萨乘愿再来的,给世间人作师作范。我们看经文︰

 

【复有无量主药神。】

 

经文裡面说这一类神的数目无量,似乎比前面所讲的更多。主药神,刚才说过,就是从事医学、医药,主治一切众生疾病的行业,我们今天称为医学界、医药界,就是这麽一个社团。在本经表法是代表行德,所谓讲医德,各种行业裡面德行最明显的。他只晓得救人,救人要紧,救人第一,至于酬劳、费用他没有想到。在古代,行医多半是布施,大富人家给他一点供养。古时候做医生,没有说是一定要多少钱的,没有,这话说不出口。一个是做医生的,一个是做老师,教学的。教学、教学生,不能说要多少学费,不可以,这是说不出口的。所以教学生,对老师的报酬随意,你家裡面富有,可以多送一点供养给老师;实在没有的,表示一点意思就可以了,不需要拿钱。从前老师他有德行,他的心目当中是培育人才,不是来求报酬的,没有。医生也是如此,病治好了,对医生的报酬也是随分随力,医生决定不会说一定要求多少报酬,这个话说不出来,完全是救世。

 

在此地,因为他是治病,众生有什麽病?烦恼是病、迷惑是病、贪瞋痴是病。所以他表现的是伏贪瞋痴,这个样子才能帮助一切众生便利于修学,利益我们的法身慧命。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告诉我们,如果就利他德行来说,「三业不空」,这是总表医德。心裡念念是帮助病苦之人,心裡要有这个愿望,身体每天去工作。病重的人,不像现在,现在医院很发达,医疗设备比从前进步太多,人生病住院,在从前没有,从前生病都在自己家裡,医生很远,请的医生到家裡来治病;路途遥远,有的时候要走一、二天的路。在从前代步的只是马、驴,用这个东西代步,交通非常不方便。病重的要请医生,要在家裡住几天,哪有这麽方便?医生只要遇到病人来请,没有理由说不去的,不能说路太远、太辛苦了,不可以,治病要紧。所以确实三业不空。

 

在行业裡面,主药神表哪一个行业?表出家这个行业。佛是大医王,学佛就得学医王。世间这些医生大夫是给人治身病的,出家人是要治众生心病的,所以三业不空意思就非常圆满、非常明显。出家的佛弟子,念念要发度众生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度众生,你要成就自己的德行、能力。德行是先断烦恼,自己烦恼不断,你怎麽能帮助别人断烦恼?所以你自己要成就自己的德行,一定要断烦恼。烦恼裡面最重的是贪瞋痴,所以佛要求的是「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我们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要跟戒定慧三无漏学相应,决定不能跟贪瞋痴相应,这是成就自己的德行。德行成就之后,还要学一套本事才能帮助人,本事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你还得学法门。法门,学哪些法门一定要看自己的根性,要看自己的能力,要看自己现实生活环境,你去选择法门;还要了解这个时代众生的需要,我们学这个法门才能契机,这是智慧的选择。

 

佛在灭度之前跟我们讲「四依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开示。四依法裡有一条,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条重要。什麽叫了义?什麽叫不了义?这个法门不能令人在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的,就是不了义;如果真的能帮助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稳稳当当超越三界、了生死的,了义。这是教给我们选择法门头一个要考量的。哪一个法门能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很有把握的?照原理上来讲,哪一个法门都可以。你要观察现在一切众生的根机,想一想自己,我自己修学其他的法门能不能了生死。佛说,了生死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决定不能够离开六道轮迴,六道轮迴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如果不能够断尘沙烦恼,你决定不能出十法界,这个要知道。无量法门,方法不相同,依据的理论不相同,但是它达到的效果决定相同,都是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破无明烦恼。我们今天想想,我们能够断得了见思吗?实在说,一品都断不了。怎麽办?想想了义法门裡只有一门,念佛往生淨土,带业往生,烦恼不断行,可以成就。其他法门,烦恼不断是决定不能成就;唯有念佛法门,烦恼不断可以成就。但是烦恼虽然不断,要有能力伏住,才能往生,如果连伏住的能力都没有,那就没有法子,这一定要懂得。所以这个法门是伏烦恼,不是断烦恼,就是你有能力把烦恼控制住,不让它发作,烦恼确实没断。

 

佛教给我们什麽方法?教给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天天念阿弥陀佛,虽有烦恼,烦恼不起作用。这个办法用熟了,到临命终时有效果,临命终时心裡还是想佛、还是念佛,不念烦恼。所以对于世缘要看澹,不能太浓,将来往生的时候没有障碍。经教理论愈透彻愈好,愈明瞭愈容易放下,对于一切事物你就不会执着,你也不会去分别,这是念佛法门的殊胜。世尊也是这样劝导我们,他在《大集经》裡面说得很清楚,正法时期戒律成就,那个时候人心淳厚,严持戒律就能够超越三界。像法时期众生根性就差,换句话说,妄想多了,烦恼重了,单单靠持戒不行,要修定,禅定成就。末法时期众生每况愈下,妄想烦恼比过去人不知道要多多少,修禅不能得定,别说开悟,修禅都不能得定,所以佛才开这个法门,念佛,末法时期淨土成就。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想一想自己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听佛的话决定不错,我们选择淨土法门。淨土法门的经论不多,古时候是三经一论,现在是五经一论,分量不多。又何况五经一论当中,这六种当中,随便取一种,一门深入,老实念佛,都决定得生,这方便太多了!

 

我们得人身,遇到佛法,又能遇到往生的法门,真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在今天成就。只要我们锲而不捨,真的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认真努力修学,我们这一生就作佛了。真的作佛,作究竟圆满佛,世间这一切太淼小了,不值得我们再去顾念,我们作佛要紧。你真正有这个认知,你智慧开了,这才叫真实的智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四十一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45-0041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月3日21:54:3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819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