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32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

 

同样的一个境界,凡夫增长贪瞋痴、增长烦恼,菩萨在这裡面增上三学,怎麽会一样?这个境界就不可思议了。因此,你要说哪个境界好、哪个境界不好,很难讲。境界好与不好,说实在的话,与境界不相干。再跟诸位说真话,境界裡头没有好丑。蕅益大师在《法语》裡面说过,境缘没有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诸位要记住,都是平等的。理平等,事不平等,这个说法是随顺俗谛而说,也就是随顺众生知见而说,给你讲理平等,事不平等。如果随顺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说真话,告诉你理平等、事也平等,这就不可思议了。真的,事也平等,相也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你为什麽没有见到平等?你的平等心没有现前。如果你的平等心现前,你见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定是平等的,这是事实真相。由此可知相随心转,真的随心转。如果我们能够把八识转变成四智,就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你就能入了,你以妙观察智看世间一切,突破一切障难,事实真相你见到了;你用平等性智对一切人事物,一切人事物莫非平等,你看统统是境随心转。我们今天看到这个境界不平,觉悟的人回头,知道什麽?自己错了,自己还是轮迴心(八识就是轮迴心),起心动念还在分别执着造轮迴业,自己必定生起惭愧心,生起忏悔心、改过心,要真修。

 

修在哪裡修?绝对不是在境界上修,是在心地上用功夫。相宗所讲的心地上用功夫,转八识成四智,用这个功夫。我们今天要不要去学相宗?不需要。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原则,我们用什麽方法来修?我们在念佛堂中执持名号,这是方法。你看,我们把每一个念头,把妄想转成阿弥陀佛,把分别转成阿弥陀佛,把执着也转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四智菩提,一句名号把八识不知不觉的就转成四智菩提了,念佛与法相有什麽分别?没有分别。你要说念佛跟法相不一样,有分别,那你是用的妄想分别执着,你的修学,二边都失了,念佛这个法门你修不好,法相转识成智你也修不好。你要问为什麽会修不好?从根本上给你讲,你错用了心,这是根本的病因,你错用了心。什麽地方用错了?你用妄想分别执着就错了。无论修哪个法门,无论学哪个宗派,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正确,你用心纯正,八万四千法门,门门成无上道。《金刚般若》上说「法门平等」,这个话是真的,这个话没错,真的是平等,无二无别。不平等都是我们的妄想、妄念,造成一切不平等。不平等给我们带来,不但是修学上无量无边的障难,生活上带来许多的灾难、灾祸,归根结柢全是错用了心。不思议解脱境界原来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当下之处。希望通过《华严》的学习,我们稍稍能够领略到这点义趣,不但对修学有很大的帮助,对现前生活带来真正的幸福。下面一句:

 

【处于众会。威光特达。】

 

『处于众会』是说我们置身于一切团体大众之中。我们人是一个社会动物,不能离开社团独立生活。一天到晚所接触到的各行各业,每一个行业就是佛经裡面讲的一个团体,一众,佛法名叫一众,这一类,我们现在讲一个行业、一个社团。在这个团体大众当中,我们的仪容,我们的风度、光彩,所表现出来的人家一看,跟其他的人就不一样,就感觉到你与众不同,怎麽?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福德,这个人有福德、有智慧、有威仪。『威光特达』,威是威德、福德,光是智慧,特是特殊,达是明显到达,使与会大众都能够感触得到。这一句是度众生,接引众生的方便,这是第一。这桩事情给诸位同修说,并不是说你在这个社会有崇高的地位,不是的,也不是说你在这个世间有很大的财富;没有地位、没有财富,在团体广大群众当中令人景仰,高度的智慧、崇高的德行。诸佛菩萨以这个方便接引众生,让众生见色闻声,见到你的色相,闻声是听到你说话的音声,生欢喜心、生景仰心,就是这一句裡面所说的,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第六句:

 

【随诸众生所应现身。而示调伏。】

 

这些法身大士,他们的修学,他们的证断功夫接近圆满,前面说了,「已得圆满,到于彼岸」,如果就这两句话来说,已得圆满,到于彼岸,这已经成佛了。已经成佛,不住佛位,退回来作菩萨,这叫倒驾慈航,退回来当菩萨。菩萨裡面又示现作金刚神,作佛的护法,作佛的常随众,这就是所谓倒驾慈航。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体会到,正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已得圆满,到于彼岸,那他们都是佛,无量无边诸佛来拥护,示现作菩萨,示现作护法,示现作种种神众,示现为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佛教化众生。任何一个人作佛都欢喜,不一定要自己去当头。人人都要当个领袖,领袖只有一个,那就打架了、就斗争了。佛裡面这些领袖是任一的,谁发心去做,大家统统拥护,没有一个反对,没有一个有意见,这才真正叫和睦相处,确实是共存共荣。为什麽?他们通达明瞭虚空法界是一体,情与无情同一个法身,他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任何人带头、任何人领导,无不是全心全力去协助。

 

『随诸众生所应现身』,应当现什麽身分,他就示现什麽身分。在这个团体,这些法身大士,这些倒驾慈航的诸佛,他们也是这个道理,应以执金刚神的身分出现,他就示现这个身分,所以说这些法身大士们神通广大。在这个地方现金刚神的身分,在那个地方又现别的身分,《普门品》裡面讲的三十二应,《华严经》末后讲的五十三位善知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可以同时现无边身,同时现一切身。他是怎麽示现的?随众生的念头示现,众生有感,他就现身。正是他自己从来没有一点意思,他才能普遍现种种色身;如果自己有一点意思在裡面那就不行,一个身都现不出来,那一点点意思就是障碍。我们很想得神通自在,又不肯把障碍除掉,你怎麽能成功?所以我们要学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自己没有丝毫意思存在,这与法性就相应,性是空寂的。

 

随类现身,现身的用意何在?在调伏众生,可见得他不是为自己。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我们不要说很多,示现在我们人间,示现在这个社会裡面,他来干什麽?他来讚演如来正法,他来干这个的。讚是讚扬,讲经说法是讚扬;演是表演,所谓表演是做出来给众生看,做一个榜样给大家看,让大家依着这个榜样效法。佛菩萨示现这个样子,无非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断恶行善、积功累德,他所示现的就是这个。无论示现什麽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表演这桩事,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从迷惑颠倒、从恶业裡面回头,真的是回头是岸。所以他的示现是『调伏』,调顺众生的理念,或者是我们讲,调顺众生的思想见解,把他的错误调正过来;伏是帮助众生降伏烦恼恶业,干这个事情。第七句︰

 

【一切诸佛化形所在。皆随化往。】

 

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佛没有身,菩萨也没有身;不但菩萨没有身,声闻、缘觉也没有身。过去我们初学佛法的时候,总以为小乘大概距离我们凡夫不太远。佛在经上说过,他的烦恼断了,习气还没有断,好像距离我们很近。我们这种妄想分别执着错了,怎麽知道错了?读《金刚经》的时候知道错了。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须陀洹已经不着相,须陀洹没有自己以为我已经证得须陀洹;如果他要自己说,我已经证得须陀洹了,他决定没有证得。须陀洹是初果;换句话说,佛在《金刚般若》上告诉我们,初果已经不着相,何况初果以上的这些圣贤,哪裡会有着相的?这才能超凡入圣。决定没有着相的圣人,着相的声闻、缘觉、菩萨,没有;如果有,那是示现的,正是如永嘉大师对六祖所说的,「分别亦非意」,是那种人,那是不思议境界。只有凡夫着相,六道凡夫,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天人,他还是着相。所以无想天的天人比不上须陀洹,须陀洹已经不执着身是我了。所以要晓得佛没有身相,菩萨没有身相,一切贤圣都没有身相的执着,所以他能够随类化身,他能够化无量无边身。

 

『一切诸佛化形所在。』佛到哪个地方去化身?这裡说化身,诸位就很明显的体会到,应化身佛。如同三千年前在印度出现的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佛,在三身裡面讲是应身。为什麽叫应身?众生有感,佛应化而来。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佛法,众生如何能感?众生观念裡面从来没有个佛,为什麽会把佛感来?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众生之感有两类,一种叫显感,一种叫冥感。显是很明显的,我们心裡有所祈求,这很明显的,佛来应,这个感应道交。冥感是自己都不晓得,自己好像是没有求,但实际上是有求。求什麽?在印度当时那个时代,印度是宗教之国,佛在经上讲九十六种外道。外道不是骂人、不是歧视,外道的意思是心外求道,所以他不能证得。道不在心外,这些修道的人全都是心外求道;换句话说,有能求、有所求,有能修、有所证,我们讲有修有证,有修有证就是心外求法。所证的不是真的果报,所以那些修行人把四禅天当作大涅槃。诸位要晓得,「涅槃」这个名词不是佛家的,是古印度那些教派裡面可以说是共有的。涅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他们修行所求的就是要求不生不灭。以为到四禅天,不生不灭了;到四空天,不生不灭了。可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长,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还要往下堕落,因为它上面没有了,他只有往下堕落,这个时候心裡面就怀疑,世间没有真正的大涅槃。希求大涅槃,结果是非常失望,那一个念头就是感;佛看到这个人有这麽一个念头,他就来应。你们求涅槃,求不生不灭,真有不生不灭,但是你们错误,方法错了、理论错了。所以佛应现在这个世间,满足这些人的愿望,佛怎麽不是感应而来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月1日11:05: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814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