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0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

 

佛所示现的身,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从法性当中变现出来。法性周遍法界,从法性流露出来的现象、形相,流露出来的音声,流露出来的点点滴滴也周法界。所以一开端我们先介绍《华严经》的五周因果,这是《华严经》跟其他经不一样的地方。开头给你讲「所信因果」,所信的因果周。所信因果周,「周」是什麽意思?周遍法界,今天讲周遍时空。实实在在说明尽虚空遍法界跟自己是一体,一体才周遍,不是一体怎麽能周遍?所以读《华严经》,实实在在说,确实可以把我们的心量拓开。我们所解的,解的是一切事理,宇宙万有的一切事理。这一分裡面讲的因,把它分为两种,一个是差别因果周,一个是平等因果周。差别是讲的事相,平等是讲的体性,体性周遍法界,事相也周遍法界,差别还是周遍法界。诸位想想这样深广的理与事,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生活裡面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周遍虚空法界。我们怎麽知道?正因为周遍法界,才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感应道交。同样一个道理,跟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不能说是我们只跟佛感应,跟其他众生没有感应,统统有感应,就像电波一样,发射出去,任何一个电台都可以接收,而且可以转播。这个理事相接近,这就是得佛加,得佛力加持。如果不得佛力加持,就不可能有这麽殊胜圆满。「诸佛威神所持,演说如来广大境界」,如来广大境界实在讲,就是指这部经,这部经自始至终确确实实是讲如来果地上广大境界。『妙音遐畅,无处不及』,妙音就是说《华严经》的音声,也是周遍法界。

 

这段经文是讲师子座,师子座就是比喻说法。前面这四个字是总纲领,「高广妙好」,下面经文都是这四个字的注解。清凉的《疏钞》为我们开导,意思确实是相当的圆满,可是李长者在《论》裡面也有他的妙处,所以《疏》跟《论》要合参,合起来看。世间人讲参考研究,我们佛法不用这个名词,我们叫合起来参究,不叫研究。参跟研究有什麽差别?研究是用心意识,参是不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就叫参。这个讲法恐怕初学的同修还是不好懂,什麽叫心意识?我们说得更白一点,就是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心是阿赖耶,阿赖耶裡头含藏种子落印象;意是末那,末那是执着;识是第六意识,是分别。不用心意识,不用第六意识的分别,不用第七识的执着,也不用第八识的含藏,这就叫做参。所以参究是真实智慧,用心意识那叫世智辩聪,这是世间人的聪明智慧,没有离开心意识,他不是真实智慧。不是真实智慧,不能解决问题,什麽问题?断烦恼的问题、了生死的问题、出三界的问题不能解决,所以佛叫我们参究。我们现在可以说多数的同修虽学佛,进展非常缓慢,缓慢的原因在哪裡?错用了心,佛教我们离心意识,我们偏偏要用心意识,这错用了心。如果你会用心的话,这个人一定会开悟。这个开悟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我们淨土法门裡面讲的得一心不乱,通常一般教下讲大开圆解,你真能做得到。所以宗门,老师常常来测验学生,往往问「会麽?」你会麽?这个会,你领会了吗?你体会了吗?都是从悟处讲,不是从思考。我们今天学东西用思考,想一想,研究研究,愈想愈糟糕,愈想愈有偏差,想错了。法身大士以上没有用心意识了,十法界裡面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连佛都包括,我们讲藏教的佛、通教的佛,还是用心意识。凡是用心意识都叫异生性,不用心意识就叫同生性,跟诸佛如来同心同德,同用一个真心。真心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用妄想分别执着不是用真心;再说真心是永远不变,妄心是刹那刹那在生灭,刹那刹那在变,它不是真的。所以我们要会用心。这是讲经论应当合参,都看看,能帮助我们悟入。

 

长者在《华严》这一大段的开示,他是把依报庄严裡面四段:地严、树严、宫殿严、师子座严,这四段合起来讲。这段文裡面显示出如来本性当中行四种因,所以感得四种果报。这个四段是如来的依果,依报的庄严。这个说得很好,真的是简简单单,一语道破。第一种是行「法身因,报得金刚地果」,经上说其地坚固就是这个意思。地上有无尽的庄严,性德的流露。无尽的庄严就是因地裡面修行无量的法门。无量,在教学讲解上很不方便,所以把无量归纳为十大类,十条。《华严经》统统以十为一个圆满的单位,每一法都说十法,这就是十波罗蜜,在这部经上文殊菩萨所表的。文殊菩萨表十波罗蜜,普贤菩萨表十大愿王。长者的意思是说,宝地的庄严是依十波罗蜜而成,也就是说十波罗蜜是因,感得金刚宝地是果报。

 

我们要问,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这个地是不是真的金刚?是的,没错。我们今天这个大地为什麽是瓦砾土石?现代科学进步,我们明白了,原来这些瓦砾土石跟金刚是一不是二,只是它们的原子、粒子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一切万事万物把它分析到最后,原子、电子、基本粒子,都一样的,没有贵贱,平等平等,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相同。现在要问,这些万物万法谁给它排列的?现在没有人知道。为什麽这一组原子排列成一个石头,排列成一堆泥土,那一组原子排列成黄金、排列成金刚鑽?谁去排的?没人知道。没有人知道,世间人就在那裡想,总是有人在排,大概这个人就是上帝。所以上帝从哪裡来?从想像变出来的。人没有这个能力!给诸位说实在的,这是《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不是上帝,也不是人为的,还是从心想生的。如果我们天天想的是十波罗蜜,大地它这个结构,方程式的排列,自自然然就排成黄金。西方极乐世界人心清淨,一尘不染,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地是琉璃,琉璃为地,透明的,心清淨。菩萨修学十波罗蜜,这个心坚固,坚固,黄金就坚固。正是佛法中常说的,依报随着正报转。

 

我们如果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体会得几分,我们现前的生活一定能够改进。今天我们大家都说我们生活环境不好,现前这个社会上,几个人认真在修十波罗蜜?大家所作所为跟十波罗蜜恰恰相反,一百八十度的相反,金刚七宝就变成污秽的土石大地。现代人相信科学,不相信佛法。展开经卷,听到佛这种讲法会点头、会赞成,实在讲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凡夫决定不肯承认。但是凡夫对于事实真相没有法子解释,这是真的。怎麽样研究,也总是几千万年、几亿万年、几十亿万年这种化学产生的变化,变成地裡面这些金属的宝藏,他们从这个地方去想。以为宇宙的形成是经过不断演变到今天这个样子,所谓是进化论。佛在经上有没有给我们讲这个?佛没有。佛在经上讲,宇宙的形成是一念之间形成,刹那际形成的。将来到本经后面「十定品」裡面详细说明,没有演变,演变是假的,不是真的,事实的真相不是演变,刹那际。这是很难懂、很难懂的,但是它的的确确是事实真相。正因为理太深,事太繁杂,我们要不是很细心,怎麽能够明白如来所说真实义?世间人,世间聪明智慧的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不能解如来真实义,原因就是错用了心,方向错了。这是说明金刚宝地庄严之所以然。

 

第二段讲宝树,长者说这是「万行因果」,菩萨修六度万行,所感的宝树庄严那是果。如来也在修行,他那个行不叫修。修是什麽?因为我们的行有错误,把错误的行修正过来叫修行。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所以他的行还可以叫修行,还要修正;如来在果地上丝毫错误、缺陷都没有了,所以他只有行,不能讲修。诸佛如来,这都是证得究竟果位的这些人,他们自行普贤行,我们也把它称作因地,实际上他已经没有因与果。我们为了说话体会方便起见,佛在果地上他也要过生活,他也有他的工作,我们今天讲他也有他的事业。他的生活是什麽?享受寂静之乐,那是他的生活。《仁王经》上讲的五忍,如来果地上是「寂灭忍」,他享受的是清淨寂灭的生活,这是真实到了极处,比无生法忍的境界还要高一级,这是他的生活状况,清淨寂灭。他的工作、他的事业是什麽?普度众生。这个工作做不做?做,天天在做,从来没有休息。如经所说,「千处祈求千处应」,实在讲哪裡只千处?这个「千」也代表圆满,代表一个大圆满。经上讲十,十是代表圆满;十而百、百而千,所以用千是代表大圆满。无处不应,所以成佛之后忙得不亦乐乎,不是没事干,事情太多了。我们要问他究竟忙不忙?他不忙。为什麽不忙?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自在!他的工作自在,他的事业自在,那是真实的。

 

果报显示出来的「宝树行列,庄严金地」,金地是表真如本性。以六度十愿(普贤行就是十愿)普度法界一切众生,这是树,这是建树,树立如来果地上度化众生的大事业,佛家常讲「大事因缘」无过于是。经上讲,「令此道场一切严具树中现像」,这些境界都是如来行之中法尔如是,自自然然感得的果报,显示出觉行相彻。如来在果地上证得圆满的大觉,所以他的生活是觉行,他的事业也是觉行。行与觉,工作与智觉,我们加个智慧,大家更容易明瞭。生活与智觉相应,工作与智觉相应,度众生是帮助众生,与智觉也相应,没有一样不相应。所以宝树的庄严说之不尽,怎麽能说得尽?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要想到从因感果,因无尽,果当然无尽。总而言之宝树,如来自行为因,因行感果,树是依果,依报之果,树的身是金刚,树的枝干、条叶、花果是众宝所成,这些枝叶、花果都依树干而生。花表法,果表智,所以法是花,智是果,我们见到花就想到菩萨所修的法门。通常我们讲的比较具体,大家印象能够深一些。花表六度,六度含摄所有一切行门。

 

譬如我们讲修学下手从三福下手,三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想想这四句是不是六度?是不是经上讲的万行?六度万行都在其中。如果智慧现前了,心量拓开了,这四句不仅仅是六度万行,又与十大愿王相应。与十愿相应是普贤行,不是普通菩萨,普贤行,普贤行跟诸位说就是佛行。我们与普贤行不相应的时候,把那个不相应修正变成相应,修普贤行;如来在果地上完全相应,没得修了,所以如来果地上的行就叫行普贤行。我们今天是修普贤行,他们是行普贤行。华藏世界的依正庄严从哪裡来的我们知道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从哪裡来的我们也明白了,是他们行普贤行自然感得的殊胜果报。我们到那个地方要修普贤行,正如同《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那是要修的。哪些人要修?因地都要修。果地是在行,这个果是究竟的佛果。因地,等觉菩萨还在因地,等觉菩萨还修普贤行;到最后一品无明破了,证到妙觉,证得圆满的佛果,这个时候叫行普贤行。岂不是因位、果位都是修普贤行吗?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7日19:47: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801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