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定弘法师)讲 无量寿经(第39集 视频+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无量寿经评论阅读模式

 

底下又说,『修行五眼』,眼是眼睛,眼睛能看,看外面的境界。怎麽个「修行」法?看外面境界看得很清楚,而不受境界迷惑,这就是修行。这裡提到五眼,这个就是佛讲的「五眼圆明」。『照真达俗』,真是心性,是本体;俗是讲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讲性相都通达明瞭,就是明心见性,就成佛了,所以五眼圆明。《金刚经》裡也提到这五眼,这裡也提到。

 

第一个是『肉眼简择』,简是拣别,择是选择。我们肉眼看到外面的东西实际上都没看得清楚,那当然也不懂得去选择,往往会被境界所迷惑,所以修行起来不容易。连法门都不会选择,哪个法门最好都不知道,自己往往会盲修瞎练。所以修行确实要有善知识来带领。古人讲得好,「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你要向善知识请教,要有好老师指点。不过好老师现在也不容易找,真正好老师,他也不会到处做广告,说「你们都来我这学」。这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真正善知识不会这样自我吹捧、自我标榜,都是谦虚。我们上哪找善知识?这个缘分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们今天遇到了,遇到了我们师父上人,真是天下第一善知识,在我心目中是这样想的,给我们指点出明确的道路和方向,让我们这一生就能够往生淨土。

 

那我们要拜他做老师,不需要做拜师的仪式、形式,这个都不需要,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你真以他为老师,就老实、听话、真干。现在光碟都流通了,你就听光盘,像刘素云老师就在家裡听,听了十年,成就了。别的人的都不听,就听老法师一个人的。因为你拜他做老师,那就决定不能再听别人讲经说法,一听就听乱了,到底你听谁的?这不是尊师重道。所以听就听一个老师的经教,跟一个人学,这叫师承。等到你学成就了,你就可以广学多闻,没成就之前不可以听第二个人讲。这是什麽?因为我们心还没有得定,还没有开智慧,如果听到别人讲的跟自己老师讲的不一样,心就会怀疑,就会动摇,你自己也未必真明瞭,而且不知道判断是非邪正,就很容易乱。所以师承讲究的就是听一个老师。当然,老师也不会一直禁锢着你,你听一个老师要听多久?听到你开悟了,那老师也绝不能留你,他会鼓励你赶快出去参学。因为此时你得了根本智,出去外面参学就是得后得智,你去弘法利生,你去跟大众接触,增长后得智。那标准是什麽?你要开悟才行,你心裡有主宰,真的是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如如不动。而且你有智慧判断是非邪正,什麽样的境界都不会迷惑你了,这个时候老师才放手让你出去。这是师承。

 

底下讲『天眼通达』,通是没有障碍,达是明瞭,这是讲对世间法、出世间法都能够明瞭而没有障碍,这是天眼,要通达也不容易。像我们看到外面的境界,譬如说看经典,经典裡面的法我们看了就会想、就会思惟、就会研究。今天还有一位同修来问我,说他听师父讲经,好像总不能够完全掌握师父的意思,听了之后他就一直在想,结果搞得心都清淨不下来。我就告诉他,你这种听法听错了,你不懂听。听经不能够用思惟。用思惟,你听到的全落到你的心意识上,变成知识,那不是智慧,你只是增长常识,没有用。怎麽样才能增长智慧,怎麽才能通达?这是禅门讲的离心意识,这叫参。所以佛门讲参究,不讲研究,研究你是用思考,琢磨琢磨老师讲的什麽意思。不能用思惟,离开心意识就叫参。所以我们听经也好、读经也好,不要去想那个意思,你就专注的听,专注的来念,明白了就明白,不明白了也就放下,不要去思惟,这也是修行。念佛也是如此,念佛你就念阿弥陀佛,也是离心意识。

 

底下『法眼清淨』,这个法眼不是肉眼,就是讲清淨心。『慧眼见真』,见真就叫明心见性,那是真正开智慧了。怎麽才能达到明心见性?前面讲的要离心意识。你天眼通达了,你法眼才清淨;法眼清淨了,你慧眼才见真,才明心见性;最后『佛眼具足』,这是大圆满。见真,明心见性,是开根本智,后得智还没圆满。到后得智圆满了,这就具足,佛眼具足,成佛了,成的是圆满佛。我们再看底下一句:

 

【觉了法性。辩才总持。自在无碍。】

 

这个『觉了法性』就是讲明心见性,这是你清淨心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觉了,就是通达。所以要想真正觉了,真正明心见性,我们一定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不可以用有求的心来求,你只要有求这个心,这个心就是障碍,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不仅对你明心见性是障碍,对念佛功夫成片都是障碍。所以有的同修很焦急,「二O一二快到了,我想剋期取证,能不能够赶快念到念佛功夫成片?」如果是这样想,那是肯定不行,不要说二O一二达不到,你一辈子也达不到功夫成片,为什麽?你有求,这就是夹杂。你这个妄念放不下,那你功夫成片怎麽能够达得到?所以,要把一切的念头都放下,无求。那麽无求,在我们现在,实在讲也不能够说完全无求,还得什麽?求往生,你说往生都不求了,那你念佛也不能功夫成片。所以这个事情也确实不容易,又不能求,又不能不求,你自己回去参,看怎麽个用心。这求的心也不是老挂在心裡头,老在那念着求往生。

 

之前我父亲就犯这个毛病,到最近他才明白过来。他以前念几句阿弥陀佛就说一句,「阿弥陀佛快来接我」,要念几句阿弥陀佛,就说「阿弥陀佛快来接我」。我就告诉他说,你不能这样念法,你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下去就行,不用老是夹杂着「阿弥陀佛来接我」。他说这不是求往生吗?不是这麽求法。你心上真有这个事就是了,就行了。好比是什麽?黄念祖老居士举过这麽个例子,说有一个母亲带着儿子,儿子长大了要结婚成家,母亲要给他挣钱来结婚。所以母子俩就开始卖包子,很早起来就蒸包子来卖,卖早餐,卖得很起劲,干一年,他们准备干一年,钱赚够了就去结婚。结果他卖包子的时候干得很起劲、很努力,他也没念头裡老想着,「我要结婚,我要挣钱来结婚」,他没念这个,但是他这个动作这麽做下去,就是为这个事,这心上真有。大家能体会到吗?你往生就是这样,你心裡真有这个事情,但是念佛绝不夹杂,努力的去念,念得很精进,但是一点不夹杂。

 

底下讲,『辩才总持,自在无碍』,五眼得到了,在生活当中要尽量帮助有缘众生,这就是讲经说法,辩才。辩才是你的智慧流露在言语上,就是辩才;总持是讲总纲领,一切法,世法出世法,纲领你全掌握到,所以你就得大自在,没有障碍。我们现在话说,你得到幸福快乐,你得到人生最高享受,这就是自在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些菩萨们境界就是这样,真正是真善美慧的人生。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先学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我们一起来合掌恭念迴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淨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三十九集)  2011/3/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34-0039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4日21:38: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83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