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第536期|专栏:如何在顺逆境缘当中修净业(下)2020年2月15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1阅读模式

因果教育:太上感應篇講記(1)

淨空法師於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一日在新加坡淨宗學會啟講《太上感應篇》,共計二五四次。華藏講記組以講演原稿順文整理,敬成《太上感應篇講記》,出版流通,供養讀者,同沾法益。

◎ 前言

清朝末年,印光大師駐錫普陀山時,定海知縣曾禮請大師講經弘法,大師因語言隔閡之故,於是派一位法師去講《文昌帝君陰騭文》。大師不講佛經,而講一般的世間善書,這是用心良苦。

「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佛法與世法的分別在於心,不在於法,法本身沒有世間與出世間之分。若吾人心中有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都是世間法,即使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世間法。何以故?不出三界。若離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皆是了生死、出三界之法,無一法而非佛法。

我們在訪問天主教時,有一位先生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天主教講的「靈魂」,與佛法講的「法性」,差別何在?我很簡單的告訴他,有妄想、分別、執著就稱作「靈魂」,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稱作「法性」。有分別、執著,法法都有障礙;離分別、執著,萬法圓融。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法性,《華嚴經》講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既然共同一法身,哪一法不是佛法?況且《太上感應篇》和《文昌帝君陰騭文》,字字句句都是在發揚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佛法教學的根本法,若離五戒十善之基礎而求佛法,即是行邪道。而《感應篇》與《陰騭文》就是五戒十善的圓滿落實,與日常應用的最好教材。尤其在現前動亂的社會時代當中,印光大師看得非常清楚,要想挽救災難,拯濟人類,唯有喚醒一切眾生覺悟,斷惡修善,明因識果。

一九七七年,我到香港講經,看到「中華佛教圖書館」收藏很多印光大師「弘化社」出版的書籍。其中《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與《了凡四訓》,印得最多,數量超過三百萬冊以上,我非常驚訝!再仔細思惟,這是印祖挽救災難的苦心,這是真實智慧。此後,我極力提倡,並大量流通這三本書。

西方一些古老的預言認為,災難是眾生造惡業,所以上帝發脾氣要懲罰世人。他們只提出有劫難,而沒有挽救的辦法,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而《聖經密碼》比這些預言要高明,其結論在於人心,若人心能回頭向善,劫難可以化解。但也只是籠統的說了一句,如何回頭、如何斷惡修善,並沒有具體說明,遠不如《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與《了凡四訓》,無論是說理、說事都很透徹。

這三本書應當譯成世界各國的語言文字,大量向全世界流通。並且我們有責任、有使命,勸導大家讀誦、受持,依教奉行,這不但能轉變自己的業報,也能安定社會,幫助一切眾生消災免難。希望同修們能夠重視這件事情,真正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我們修學念佛法門,要「持戒念佛」,因為念佛不持戒、不行善,不能往生,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印祖用這三本書籍來彌補我們戒行之不足。最重要的是善心、善語、善行,《感應篇》最後的結論也是如此。心善、言善、行善就得善神保佑,在淨土宗來講,念佛決定得生。

《感應篇》全文只有一千二百多字,不算很長,是從聖賢立心發願,一直落實到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古德云:其功用可做為超凡入聖的階梯,轉禍為福的關鍵。在中國過去每個朝代,依照這一篇修學的人很多,所感應的果報非常殊勝。

續載中……

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0年2月17日13:16: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157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