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第530期|专栏:二十一世紀的佛教(下)2019年11月15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阅读模式

答疑解惑

問:如果往生淨土後馬上回到娑婆世界,那麼教化眾生的成果是否很微少?是否不能等同於等覺菩薩或是佛的教化成果?

答:教化成果,教化眾生多少,都是你的緣分,與其他的沒有關係。

 

問:在極樂世界修到等覺菩薩,或成佛後再回來教化眾生,這個時間在娑婆世界是多久?是否要用「劫」來計算?

答:沒錯,是要用「劫」來計算。但是沒有關係,你看大乘經教裡佛給我們講,「念劫圓融」,你只要是進入佛的境界,時間跟空間沒有了。極樂世界,你看佛在經上給我們講,距離我們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國土,這是佛對我們凡夫說的,有距離。如果你真的把這一切執著都放下,距離沒有了,極樂世界在哪裡?就是此地;阿彌陀佛在哪裡?就在面前。時間沒有了,前後沒有了,無量劫之前,也是在此地;無量劫之後,還是在此地。

這個事情,近代科學家講的很多,他們也肯定沒有時間、沒有空間,認為我們所見到的一切統統是幻相,不是真的。這幻相怎麼成的?他們現在講是波動的現象,從前還講物質,講原子、粒子,現在講到更深的,這些東西都沒有,而是波動所產生。愈說就愈像佛經上所講的,佛經上講的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波動,從這個才產生了精神世界跟物質世界。

 

問:阿彌陀佛是否我們地球上的人?如果是的話,為什麼說我們地球只有短短的六十四到六十五億年,可是他們「說法時,就曾經千億歲」呢?

答:說地球有六十四、五億年,這個歷史是科學家說的,不是佛說的,佛經裡頭沒有這個說法。佛經裡面怎麼說?隨順眾生說,無量劫。要是隨順佛的境界講,《般若經》上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佛說的真話。這個跟近代科學發現的講法是很接近,這是真的。這些現象怎麼來的?那佛經裡面講得可詳細,可透徹了。

 

問:記得師父曾說,阿彌陀佛成佛已經過了十劫。

答:這不是我說的,這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上講的。

問:為什麼會知道普賢菩薩?為什麼經上會有「行普賢道」?

答:這都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給我們,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所以我們要會學,會學就是馬鳴菩薩教給我們的方法,非常正確。第一個「離言說相」,文字是言說的符號,離言說相也就是離文字相,不要執著文字,不要執著言說。第二個「離名字相」,就是名詞術語,像佛、菩薩這是名詞術語,普賢也是名詞術語,不可以執著它。第三個「離心緣相」,心緣是我們看到了會想,愈想愈錯,不想就對了,愈想就愈錯。想是什麼?你落在分別、執著裡頭。如果你不想,你不想是跟你的心性相應。所以大乘教裡面,這些過來人都講得很好,提供我們學習的經驗,學習的方法。依照這個方法去學,肯定會有收穫,就是會有悟處。

大乘教在中國,是以四大菩薩標榜,地藏、觀音、文殊、普賢,普賢是最後一個。最後包括前面的,前面不包括後面。你不要執著真的有這個人,這四大菩薩是誰?四大菩薩是你自己,地藏菩薩是孝敬,孝親尊師,你能夠行孝親尊師,你就是地藏。觀音菩薩是慈悲,中國人講的仁愛,我愛自己,我也愛別人,推己及人,這是觀音,這大慈大悲。文殊是智慧,就是你的孝敬、你的愛心一定要依智慧,不能依感情,依感情就壞了。佛門裡面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兩句話可以概括整個的佛法。但是佛門裡又說,「慈
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什麼原因?慈悲、方便要落到人情裡面去,可就麻煩了。所以慈悲方便一定要以文殊智慧,那就沒有禍害。如果沒有文殊的智慧,慈悲跟方便麻煩可大了。

普賢代表什麼?普賢代表落實。你能把孝親尊師、大慈大悲、智慧都落實到生活上,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就叫普賢。造的這些像都是表法的,不要以為文殊菩薩騎的獅子,真的騎個獅子,文殊菩薩在現在他要坐車,他不會騎獅子!普賢菩薩騎個象。獅子是代表威猛,什麼威德最大?智慧的威德最大。普賢是,剛才講了落實,要怎樣落實?要像大象才能落實。你看大象無論是行住坐臥,牠很穩,在定中一樣,牠表這個意思。不管你在生活當中、工作上,你心平氣和。

 

問:在網上查詢資料時,發現有人否定「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這段話出自《大集經》。還說,查證《大集經》並無「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這句話。這種說法弟子也曾聽到國內外一些出家眾和居士提起。敬請老法師開示。

答:不用念佛法門,用別的法門看能不能成就,你去試試看。你試驗成功了,告訴大家。但是依念佛往生的,我們真的看到不少,而且可以肯定,他是真往生。從往生的徵兆上可以能看到,他往生的時候,有很多並沒有生病,而且曉得是哪一天,時間上沒有一點差誤,走得很清楚、很明白;甚至於告訴這個旁邊的人,我看到佛來了,我現在跟他走了。甚至於還有前兩、三天跟親戚朋友去辭行,要看看他們,他真的走了。這個我們看到過。你不用這個沒有關係,你去實驗一下,八萬四千法門,實驗一下給我們大家看看,我們都很感激你。

 

問:在《佛學問答》中,曾有人請問李炳南老居士:「未受三皈五戒能否往生?」李老師答「只能升天」。請問應如何理解?

答:這個答覆也沒有錯。三皈五戒是佛門倫理道德的基礎,倫理道德裡面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不受三皈,就是不尊敬父母、不尊敬師長,你念佛念得很好,你想想看能不能往生?但是受三皈五戒不是形式,我在那個法師法會裡面受三皈五戒了,靠得住靠不住?靠不住。我沒有經過法師面前受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我真做到,這人肯定往生。

節錄自21-363 學佛答問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11月18日16:27: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104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