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第30集)jingkong法师主讲/新加坡淨宗学会

admin 地藏经评论2阅读模式

地藏菩萨本愿经   1998/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4-012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中第一百一十面。前面经文说了一个比喻,比喻比较浅显、好懂,向下的经文这是法合,来合这一段比喻来说。请看经文,在第一行:

 

【是故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

这一段文非常值得我们警惕。菩萨在三恶道劝导这一切恶道的众生,让他们觉悟、忏悔、回头。凡是在恶道裡面,能生一念真实忏悔心,都能够立刻脱离恶道,这些事情我们在经典裡面看到很多很多。有许多同修看到之后不能生信,以为一生当中造了许多的罪业,堕在恶道裡面尤其是不容易脱离,这经上讲的是堕落恶道很难脱离。为什麽一念真诚忏悔,他就那麽容易出来?实在讲就是恶业众生,那一点一念真诚忏悔的心,很不容易生起来,道理在此地。他能够生一念心,他是真忏悔,他不是假的,真回头。中国古时候谚语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他这一回头是好人当中的好人,那多希有!问题就是他在恶道裡。我们人道裡面,一念真心回头的人有几个?人的头脑比三恶道众生的头脑清醒得多。我们也可以这麽说法,十法界愈是往上面去头脑愈清醒,不迷;愈往下面去愈迷惑、愈不清醒,地狱那是迷到极处了。在那个环境当中,他要生一念清淨心、一念忏悔心,你就晓得是多麽希有难得。因此佛才说,恶道很难出离,道理在此地。同样一个道理,我们为什麽堕落在轮迴裡面,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脱离不了六道轮迴,什麽原因?你就晓得那一念真心忏悔是多麽难发现,道理在此地。

 

凡圣真正就是一念之隔,一念觉超凡入圣,一念迷永处轮迴,就在这一念之间。佛菩萨救度众生没有别的,就是劝众生一念觉,他这一念觉就超生。超生到什麽境界?那就看他觉的程度。如果是彻底觉悟,从地狱就可以成佛,你相信吗?我们读《无量寿经》相信了,《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能令九法界众生平等成佛,这是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佛如果不能够教地狱众生立刻成佛,那佛的智慧能力就值得我们怀疑,佛还有做不到的事情?佛是真正能做到,问题是地狱众生肯不肯合作?不肯合作、不肯相信、不肯依教奉行,那佛就没有办法了。这不是佛的能力不够,是对方有障碍、有业障。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就晓得真心可贵。我们今天在社会上,你学佛了,什麽叫学佛?你是真学佛,还是假学佛。真学佛没有别的,要用真心,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众生,你就是用真心。如果还是自欺欺人,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管用,正是古德所说,「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踏进念佛堂几个人会得一心,几个人会高品位的往生,就看他用的是什麽心。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你生到哪一品也看你用的是什麽心。如果你是究竟圆满的真诚心,你决定生到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诸位要知道,实报土上品上生,到那裡就作佛,就成佛了。所以看你用真心的程度。

 

真心还有区别?有,怎麽会没区别!《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用真心,真心用的多少不一样。才用少分,用一点点真心,那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再多一点,那你就是二住菩萨。所以是究竟圆满的真心,你就是佛果,如来果地。等觉菩萨真心裡头还掺杂一品妄,这四十一品虚妄的叫无明,四十一品无明,他还有一分无明没有断,他还不圆满。所以这一桩事情,完全看我们用真心用几分。晓得这个道理、这个事实,为什麽不用圆满的真心?我们儘管用真诚心待人,以德报德,以德报怨,这是菩萨道。忘恩负义,以怨报怨,这是恶道众生,在六道裡头还不是三善道,是三恶道。用妄心就堕恶道,六道都是恶道,用真心超凡入圣。所以我们不管别人用什麽心对我们,他用的是妄心,甚至于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都欢欢喜喜接受,依旧以真诚心对他。为什麽?我要作佛,我要高品位往生;他不要作佛,他要搞三恶道。这就是我平常讲的死生事大,死了以后十法界摆在面前,我们选择哪一道?这个重要。我选择的是佛菩萨道,他们依旧还搞六道,他搞他的,我走我的。不能因为他冤枉我们、陷害我们,我们一定要报复,这个思想、这种行为,他搞三恶道,我也跟他后头也堕三恶道,这叫愚人。

 

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教导我们,这就是经上讲的这两句话,『具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因为他用的心不是真诚心,妄心裡面那个善心也算不错,他不是恶心是善心,这一念善念生起,他能够脱离三恶道,到人天中来。到人天,佛菩萨依旧不捨离他,这叫大慈悲。「佛氏门中,不捨一人」,是不是这个情形?是。诸佛菩萨常常照顾我们每一个人,可是我们自己正像经上讲的比喻,很容易迷惑、堕落,生到人天,人天比三恶道快乐多了。但是在人天当中享乐,又迷了。所以佛菩萨的照顾,我们一定要与他合作,也就是说遇到因缘自己要抓住,不要轻易的放过,然后我们在这一生所受的乐,这乐叫『妙乐』。「妙乐」是在一生受用当中,依然念念觉而不迷,这个乐就妙了。如果在享乐当中迷了,那就不妙。毕竟迷的多,觉的少;觉的人他真正懂得乐,迷的人没有乐。世间人都以为享受五欲六尘,这叫乐,在五欲六尘裡面,起妄想、分别、执着就不乐了。处处跟别人较量,别人有的我也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有了还想超过别人,这个乐就不妙了。这个乐对自己精神、物质都有很大的压力,这个乐哪裡叫妙?

 

如果我们把中国跟外国做一个比较,就很明显的觉察。中国人羡慕外国人,他们住的房子好,每一个人都有汽车,出门都有车,家庭裡面都是电器化,现代化的家庭,过得很舒服。中国人看到很羡慕,认为我们很落后,自己感到很难过、感觉到很苦。你是看到外表,没有深入一层看,往深入一层看,中国人快乐,外国人很苦,你就看到事实真相。为什麽说外国人苦?他所有一切享受都是赊帐赊来的,银行贷款、保险公司贷款赊来的,背的一身都是债,他乐在哪裡?每一天作牛作马辛辛苦苦工作,那个钱还帐,他过的是这个日子。中国人虽然过得粗茶澹饭,住个小茅篷,筑一个土牆、盖一点茅草,没有债,无债一身轻。这一种生活外国人作梦都想不到。中国人放工之后,下了工,心情多悠閒、多自在,几位老朋友快快乐乐聊天,吃几粒花生米,喝一点老酒,快乐得不得了。外国人哪有这种享受?他们放假期间找刺激,找刺激等于吸毒,来把他自己生活轻鬆一下。永远在紧张,在负债、还债,被债务逼迫,有什麽快乐?我在美国住了十五年,我觉得美国人没有中国人快乐,这就是文化不一样,历史背景不相同。当然我们也应当要提升生活的品质,更应当要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

 

记得我在受戒的时候,这几乎是四十年前的事情。我的得戒和尚道源老法师,在戒坛裡面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我们印象很深,这是真的事情不是假的。他是苏北人,他小时候出家作小沙弥,他们地方上有一个乞丐,这个乞丐的儿子是地方上很有钱的一个商人,经商发了财。儿子发财了,父亲在外面要饭、讨饭,所以亲戚朋友见到,没有一个不骂他,他自己也觉得很难为情,没面子。就派了很多人到四处去找,好不容易把这个老爸爸找回来了。找回来之后给他换了衣服,好好的供养,派了几个人去伺候他,让老人家享享福。这个老人很奇怪,在家裡住了差不多将近一个月,趁没有人注意的时候,他又偷偷的熘走了,熘到外面他又要饭去了。以后人家就觉得很奇怪:「你儿子请你回家去享福,你为什麽出来?」他说:「我回去之后受罪,等于像被人关在笼子裡面,像小鸟一样被人关着,天天被人喂,这个日子难过。」他说:「我出去讨饭,我身上什麽都没有,到哪裡都有饭吃,天天游山玩水,累了找个地方休息,这个日子快乐无比!」这个人懂得「受妙乐」。由此可知,俗人天天在家裡享受一些物质受用,那不是妙乐,是俗乐,俗不堪,是那种乐,哪裡懂得妙乐?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三衣一钵,他受的是妙乐。人生在世所需要的,吃饱了、穿暖了,够了。真正懂得生活,那真的是游览山水,逍遥自在,这叫人生,这叫快乐。有缘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帮助社会,牺牲奉献也是妙乐。不要名、不要利,不要权也不要位,今天讲做义工,无论在哪个职位统统是做义工,这裡头有真乐,这裡头叫妙乐。佛在经上讲得太多太多,很可惜我们听了、读了依旧不觉悟,依旧被烦恼缠缚。这个过失是在我们自己,不能够怨天尤人。人生很短,几十年真的是弹指之间,一定要觉悟,一定要懂得怎样过日子,怎样生活才是正确的,佛教导我们就是最正确的。一定要看破世俗,要能够脱离世俗,这就是佛家常讲的超凡入圣,要能够看破世俗、超越世俗。

 

『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这两句话非常要紧。本经一开端,一切诸佛讚歎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示现成佛,「知苦乐法」。佛知道什麽法是苦的,什麽法是乐的。我们听了佛的教诲,要知道业道苦。「业道」是什麽?造业而不觉悟就叫做业道。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淨,就叫做业道。反过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觉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那叫菩萨道,那就是佛道。佛道跟业道在事上没有差别,差别就在念头上,一念觉就是佛菩萨,一念迷就是业道苦。怎麽样才能够『脱得出离』?「脱」是脱离恶道。不但脱离三恶道,六道都脱离了。什麽时候脱离?现在脱离了。现在怎麽个脱离?心裡面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就脱离了。

 

脱离不是说离开这个环境,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你逃避这个世间,那个错误了;即世间出世间。我们在吃饭,吃饭脱离了。世间人吃饭,对于饮食分别执着,那是染,那是迷。过的是迷邪染的生活,吃饭还是与迷邪染相应,这就是搞六道,这就是搞三恶道,这是业道苦。吃饭怎麽出离?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什麽都好吃。澹有澹的滋味,咸有咸的滋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吃饭裡面脱离六道,穿衣裡面,就是日常生活点点滴滴,跟大家过的生活没有两样;一个是过六道的生活,一个是出离的生活;一个是有分别执着,一个是没有分别执着;一个心不清淨,一个心极清淨。能够永远保持清淨心,永远不生分别执着,那就『永不再历』,你不会走回头路了,永远出离恶道,六道都是恶道。再给诸位说,十法界也是恶道。佛菩萨给我们的教诲,我们真的听清楚,真的听明白,为什麽不干?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如迷路人。误入险道。】

这个合前面的比喻,好像你走路,迷失了方向。『误入险道』,路途当中有一些狮子、豺狼虎豹、毒蛇勐兽,很危险。

 

【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

这是你遇到一个好人,他对于途径裡种种危险很清楚,劝你不要走这一条路。你懂得、明白,可以换一个方向走另外一条路,不必去冒险。你明白之后,看到别人误入恶道,你也要劝他。

 

【逢见他人。复劝莫入。】

这就是辗转教化。

 

【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

 

告诉别人,你现在想走这条路,我过去曾经迷失,误走这个道路,遇到一个善知识,他劝导我,我回头了。帮助别人回头,从哪裡回头?从妄想、分别、执着回头,从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回头,这是恶道。我们遇到佛菩萨这善知识,佛菩萨给我们说这些道理,我们觉悟,所说这些事相,我们也观察清楚,我们再不走回头路。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决定不再迷惑,就不再起心动念,不再分别执着,你就觉悟了。你还起心动念、还分别执着,那你就又错误了,又误入恶道。这裡面的境界极其微细,又怕大家听了产生误会。这样子是不是世间一切人、一切事都不管了?我没有教你不管,我没有教你不做,只是教你不起分别、不起执着,不是教你不吃饭。饭还照吃,一天三餐一餐都没少掉。佛教我们吃饭不要分别、不要挑剔,哪裡教你不吃饭?对于社会、一切众生,菩萨大慈大悲,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诸佛菩萨忙得不亦乐乎!他不是不做,他什麽都做,示现在各行各业,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任何一个行业都做出最好的成绩,给一切大众做榜样,他哪裡不做?可见得他真做。

 

事上做得那麽圆满,心裡头乾乾淨淨、一尘不染。我们世间人做了居功骄傲,我做了这麽多好事,我对社会、对众生有这麽多的贡献。这就被染污,你就出不了六道,做再多的好事情,在六道裡面享福,那个福不是妙乐。诸佛菩萨示现做再多的好事,自己心裡头连痕迹都不沾,所谓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那叫妙。「作」是我们尽心尽力去做,「无作」是心地清淨,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意思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才不至于产生误会。所做的为一切众生,我们决定尽心尽力,做成功了众生有福,不是我有功,我有什麽功?做不成功,众生福德因缘不成熟,我也没有过。所以自行化他,都是随缘而不攀缘,攀缘是什麽?着相就攀缘,离相就是随缘;有妄想、分别、执着就是攀缘,离妄想、分别、执着就是随缘。这些理事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才不至于产生误会。再看下面经文:

 

【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

 

这是合前面比喻,我们的恶习气太重,很难克服。『若再履践,犹尚迷误』,这两句话就是我们的警觉性不够高,穿衣吃饭又起分别、又要挑剔。我们从最小的地方去做,你每天吃饭,今天挑这个好吃的,明天讲究那个,你要晓得那是业道苦。贪图口味、贪图享受,你在造业,你没觉悟。我们在吃饭,在合掌念供养咒的时候供养佛,有没有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出去托钵,人家给什麽吃什麽。他有没有挑剔:「你今天给我的菜不好吃,不合我的口味。」佛有没有这麽说过?佛的弟子有没有动过这个念头?没有。我们今天样样挑剔,我们在造业自己都不知道。喝茶要说什麽好茶,我从来不懂什麽好茶、坏茶,不知道。人家送给我的茶叶,我都转手送人了。送我什麽高贵的东西都很冤枉,为什麽?不识货,不知道贵贱,有得吃就好,有得穿就行。一定要把这些经教落实在生活当中,从哪裡修起?天天要吃饭,天天要穿衣,天天要工作,就从现实生活上去反省,从现实生活上回头,回头是岸,改习气、改毛病。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1月29日10:39: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08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