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第524期|专栏:入佛因缘(下)2019年8月15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阅读模式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49)

11. 清夜平旦时,向自心中观照。对境随缘时,向一切法上观照。依此所说义,深深观照。则受用无穷。

这说明平常用功的方法。无论修何法门,都不能违背般若的原理、原则。早晚课诵,无论在家出家的佛弟子,每天必须做,决定不能缺少。“平旦”是早晨,指早课;“清夜”是晚上。它不说平旦清夜,而说清夜平旦,二者意义不同。正如我们中国古人说终始,而不说始终。若说始终,自始至终,这一段就结束了;说终始,终接着就是开始,令人体会时间是无尽的。一年过了腊月三十,第二天又是初一,这是终始。此处清夜平旦,亦是此义。晚课是反省、忏悔,提醒我们今日造作的错误,明日决定不再犯,称为改过自新。《无量寿经》说“洗心易行”,即是真实忏悔,真实的修行。要向自己心中观照、反省、检点,用此功夫。

经上多次告诫,平时在生活、工作之中,六根对外面的境界,要随缘不要攀缘。随缘也要用观照的功夫,用何种方法观照?以此经的四句偈或半偈、一句皆可,不一定撷取何句,端视所遇何事,是何境界。由此可知,平时须熟读经文,境界现前时,立即想到佛在经上如何教导,而依教奉行,这是观照之义。否则境界现前,无法立即用得上。此即真正的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在恒顺众生之中常随佛学,在常随佛学之中恒顺众生。“深深观照”,自然受用无穷;即使观照功夫尚浅,也能得到受用。

12. 学人欲见实相,当静心于一切皆非上领会。若领会得实相便是非相,便领会得心中少有相不相的影子,便非实相矣。修行用功下手处,即是须于未起心动念时,精密观照。

“学人欲见实相,当静心于一切皆非上领会。若领会得实相便是非相,便领会得心中少有相不相的影子,便非实相矣。”实相是真相、真空之相,亦即真心自性之相。其实真心本性虽没有相,但确有此事。十法界依正庄严皆从此而生,即所谓“实相无相无不相”。宗门大德常说明心见性,净宗则是念佛要得理一心不乱。此段教导我们如何见性,及如何体会理一心不乱之境界,此法甚妙。

“静心”,静是安静,尚不是清净,而是动静之静。心中有妄念、分别、执着,此心动而不静。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心就静下来。动静是由状态上说,指心的活动状况;清净是从体性无染上说的,决定没有污染,故说它是清净。此处说自性原本就不动。观照此经说的“一切皆非”,或观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或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义理都相同,任何一句经文皆可。若于此处观智,观照是智慧的作用,而不是情执。

若于外面境界真正体会得,则对于心性、实相,就能得到一点消息,时间不长。如果此境界一得永得,就成法身大士,就证入。虽不是明显的果证,纵然是短暂的领会,也非常可贵。因为无始劫以来,我们迷在幻相之中,从来不知有个真心、本性。心地一念清净时就一念相应,放出光明。从此之后,功夫绵绵不断,好境界就会时常现前。“若领会得实相便是非相”,实相就是一切万法的自性本体。

静心,必须静到相当的程度,若只将粗的妄想放下,没有用处,体会不到。学教的人明了教理,略有帮助。教下说,一刹那有九百业果生灭相续的状况,其实就是体会得一点影像。若见到真实的境界,见到阿赖耶识,就是经上说的八地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我们的心清净,但见不到,好似接触到影子般。古人比喻为烧火,虽然没有接近火,但接触到火的暖气。若能体会接触到这一点气氛,就很可贵。

“实相即是非相”,这个非是双非,它不是相状,也不是空无。经文“非法相,非非法相”,法相是有,非法相是空,此非,两边都不是。因此,“便领会得心中少有相不相”,不相是空。心中稍有丝毫执着,有个有相或空相,即与实相违背,就见不到实相,即真如本性。凡夫何以见不到性?因为凡夫着有;阿罗汉、辟支佛也见不到性,原因是着空,着非法相。两者皆不能见到实相。唯有大乘菩萨,了解事实真相,空有二边不住,实相就现前。

“修行用功下手处,即是须于未起心动念时,精密观照。”此句很难说明,因此观照之上加了精密。一起心动念观照就错。如同镜子照外境一样,它虽有观有照,可是它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我们应如何学法?当自己一念不生,即心很清净时,要时常如此练。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此时称为观照。动一念分别就错,即落于意识的范围之中。原则是观照不用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意识。应如何不用心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不分别就不用第六识;第七识是执着,不执着就不用末那识;第八识是含藏种子,即所谓的记忆,皆不用。心意识都不用,就是真心本性起作用。离了妄,即是真。若离了妄,再去找一个真,决定是虚妄。“即是须于未起心动念时”,在没有起心动念时,即是此义。真正用功,这个境界会常有,而且有时能保持较长的时间,心清净。此时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觉得有一点功夫,又落在妄想了。此即精密观照,离心意识,就是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属于照见。

不但参禅要离心意识,才能开悟见性;研教也要离心意识,才能大开圆解。因为大开圆解,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念佛人也要离心意识,这一句阿弥陀佛即是理念,得理一心不乱,将来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品位很高。一般凡夫妄想、烦恼、习气非常深重,念佛虽有妄想、分别、执着,佛号功夫得力能伏住烦恼,就能带业往生。此即念佛法门较其他法门方便、容易之处,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种往生,是生凡圣同居土,并非实报庄严土。然而西方极乐世界很特殊,一生一切生,虽然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四土同时见到,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大众每天在一起。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
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8月15日17:41:2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047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