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简讲(第4集)定弘法师主讲 香港圆明寺

 

就好像你现在有亿万家财放在银行裡面,结果你现在银行密码忘记了,一分钱都没有,还要去乞讨,就是这样。我们现在就是这样乞食,在六道轮迴,好像乞丐一样受尽磨难,还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家财万贯。好了,现在你来听定弘法师跟你说,你才知道原来你有家财万贯,但是还是要乞食,因为还不知道那个密码。虽然知道有万贯家财,但是还是不能用,所以只是知道也没有用,要真正修行。你要往生极乐世界,就等于你可以开启自己的宝藏,你就可以受用。但是知道就很可贵,如果连知道都没有,你永远不可能说得到这个受用,所以知道很重要。知道不只是听到就算了,不行,你还是没有受用;知道之后你要努力修行、要依教奉行,你才拿到银行密码,你才可以把钱提出来。

  

释迦牟尼佛真正放下了。放下之后,他成佛了,然后出定,为大众、为世间人讲「怎麽才能够好像我一样成佛」。这个就是《法华经》裡面讲的,佛为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什麽叫「大事因缘」?如果说帮我们得到一点福报、得到一点智慧,这些可能不需要佛,天神来就行了,孔子来就行了,老子来就行了,耶稣来就行了。这些圣贤人虽然能够帮助我们得到一部分的福德智慧,甚至能够生天,但是他没有办法教我们成佛。释迦牟尼佛为什麽去印度成佛,他不来中国成佛,他不去欧洲成佛?就是因为当时印度的修行人他们的修行境界已经很高,他们知道有六道轮迴,但是苦于突破不出去,他们想要证涅槃,但是不知道怎麽证。众生有感,佛菩萨就会有应,所以释迦牟尼佛就来印度示现。

  

印度当时的修行人他们觉悟的程度确实比我们中国要高,中国人知道有天,但是不知道怎样去超越天。孔子他是讲到天,孟子他也知道有天,但是天外是什麽情况,他们就没想这个问题,生死的问题他们也不曾十分认真去考虑。也不是不考虑,是因为众生当时没有这个需求。孔子你说他是不是菩萨来的?在理论上是讲得通的,他可能也是菩萨来的,但是因为众生没有这个需求,所以即使菩萨来,他也不会讲非常深的大法。《论语》上面我们看到,我在前两年把《论语》从头到尾详细讲了一次,我就讲到「子路问死」这一章,因为我们学了佛,就讲得比较圆融。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向老师问,「敢问死」,就是我斗胆向老师请教一个大问题,是死的问题:人死之后会有什麽问题,有什麽状况?死之后还会不会有重生,会不会有轮迴?死的问题是很大的问题。孔子怎麽答覆他?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还想去问死的问题?你先解决生的问题。就是说你做人先做好,生的问题解决了,死的问题就很自然解决了,你做好人,将来就会去好的地方。所以你要先知生才会知死,未知生怎麽能够知死?很多人对这句话不是十分理解,以为孔子说死了之后就没有了,就像蜡烛烧到最后灭了,没有了。其实孔子他知道会有,但是为什麽他不讲?因为众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他们的思惟没那麽深入,他们的根性没有那麽深厚,讲都没有用,所以乾脆跟你说「未知生,焉知死」。

  

但是孔子并没有否定有死后的轮迴。你看他注解的《易经》,他就讲到人是怎样出世的,他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精气是说父精母卵,受精卵是物质的(为物),这个是生命的物质载体。但是只有这个物体,它不是真正的生命;一定要有游魂,魂魄进入了,它就变成一个真正的人。如果只有一个物体,没有魂,这是死的不是生的。所以人走了之后,肉体还留在那裡,但是他变成死尸了,为什麽?魂走了。孔子也知道人有灵魂,他不讲灵魂,讲游魂,讲得很贴切。为什麽?这个魂它不灵,它不叫灵魂。如果灵的话,它就不会投胎到恶道了,甚至人它都不想作,它想去往生极乐世界,这才叫灵;它不灵,它是迷惑颠倒的,所以叫游魂,这个是中阴身,它周围去游荡,遇到有缘的父母它就投胎了。所以孔子叫它游魂非常贴切。当时中国文化程度、思想觉悟其实是很高了,但是都没有能够觉悟到生死大事、六道轮迴的问题,所以佛他不来中国示现,他来印度,这个就是感应。我们想要学佛,就要对这种生死大事提起思考,不要做一个庸庸碌碌的世间人,为了现前吃住、生活的享受,这个都是迷惑。觉悟的人他不会停留于现状,他的眼光会远大,想到人将来要去哪裡。

  

这个问题众生解决不了,佛就来这裡示现,而且教我们成佛(最究竟、最圆满的境界),这就是一大事因缘。佛来讲这部《无量寿经》,正是为了教导我们成佛而来的。善导大师是淨土宗第二祖,他讲过,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释迦牟尼佛为什麽要来我们这个世间出世成佛?就是为了为我们讲清楚阿弥陀佛本愿海四十八大愿,讲《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在整个《大藏经》裡面的地位就非常特殊,这个是释迦牟尼佛非常想讲的,用善导大师的话来说,他就是为了讲这部经才来的。为什麽?因为讲这部经才可以能够保证你这一生能够成佛;讲其他经,有些众生可以成佛,但不是个个都有保证。你说《金刚经》,谁可以成佛?六祖惠能大师成佛了,六祖惠能大师以后,可能人数不多。你现在试试读《金刚经》,可不可以一下放下就成佛?很难。众生就叫做业障深重,放不下业障,放不下妄想分别执着。成佛还有没有指望?不是说以后成佛,我这一生成佛有没有指望?依靠其他经可能未必有指望,但是依靠《无量寿经》你就有十足的指望、十足的把握。为什麽?这个是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加持,他老人家给你做保证,你只有立愿求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保证来接引你;如果他不来,他不成正觉。这个保证不得了,保证我们成佛的经。大家能够手上捧着这部《无量寿经》,这部经除了「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这个经题之外,我还可以安一个别题,叫做「当生成佛的保证书」,大家说对不对?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这部经是地位最特殊的。

  

「佛说」这个「说」字,除了是说真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之外,这个「说」还有一个深义。部部经都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为什麽有的经它不说「佛说」,有的经它说「佛说」?譬如说《地藏菩萨本愿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都不讲「佛说」,为什麽这部经前面偏偏讲一个「佛说」?《阿弥陀经》也是,《佛说阿弥陀经》,难道其他经不是佛说的吗?这裡面有两重深意。第一重,「佛说」是从经的经典格式、规矩来说,这部经如果是到正宗分第一句话是佛说的,不是弟子问的,这部经就叫做「佛说」。

  

譬如说《金刚经》,《金刚经》大家最熟悉的,自古以来读书人没有不读《金刚经》的,《金刚经》是须菩提尊者请问。佛早上出去托钵,就是我们说的乞食,托钵乞讨回来一些饮食,回到自己的住处,大家一起坐下来吃饭,吃完饭,洗洗脚,又坐在座位上,然后开始今天的课程。释迦牟尼佛每天都讲课的,我们是一个礼拜一次,人家释迦牟尼佛天天都讲,他的工作就是这样,出去乞食回来就吃,吃完就开始讲课,一直讲到天黑,这个动作一做就做了几十年。这一天须菩提尊者看到之后,就向世尊请问,为什麽世尊这麽慈悲,这麽大的智慧,「善护念诸菩萨」?所以他向世尊请问:「我们的心应该怎样住(就是心住在哪裡)?」经文讲,「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云何就是怎样,我的心应该怎样住,这个心放在哪裡?我们一般的烦恼心叫做心猿意马,这个心整天都跟着外面的六尘境界转,见到一个好的东西,心就跟着走了。今天上街,「这件衣服很美,我要看看可不可以买下来」,换季时装出来了,心七上八下;男士走到街上看见一个女子长得很美,心就跟着走了。眼攀缘色的境界,耳攀缘声的境界,鼻闻到香(今天这些水果很好吃,这些美味佳餚),就跟着走,我们的六根攀缘六尘境界,心就住不下来、安不下来。《金刚经》就教我们心怎样安住,怎样能够降伏其心,这个心是妄心、烦恼心,如何降伏烦恼。《金刚经》,佛就是回答须菩提尊者的这两个问题。它这裡不说「佛说」,因为这个问题是须菩提提出来、佛回答的。

  

《佛说阿弥陀经》和这部《无量寿经》是佛自己讲的,尤其是《佛说阿弥陀经》就更加明显,佛是叫着舍利弗尊者,他自己讲出来,不用去问问题,自己就讲。正宗分第一句话是佛讲的,经题就要用「佛说」。除了这个意思之外,更重要的意思,佛说的「说」字,古时候就是喜悦的「悦」字。你看《论语》裡面第一句,「子曰」,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悦字就写成说字(言字边的),但是它要读「悦」,不是读「说」,这个音要读正确,因为这个意思是喜悦的意思。是说学了圣贤之道,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去实习、落实、实践,「时习之」,你就会很喜悦、很快乐。好像我们《无量寿经》听了之后就要落实,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我们就要求生西方,这个世界我们放下。放下你就得自在(你有烦恼,就是因为没有放下),你就不亦悦乎,你就很快乐。

  

所以当我们有烦恼的时候,怎麽去转?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把它转过来了,把你的烦恼心转成阿弥陀佛,你还有什麽烦恼!心裡面不要装烦恼,不要整天装某个人对我怎样,那个人给我什麽颜色看,为什麽我对他这麽好,他都这样对我。装满了这些烦恼、是非,阿弥陀佛就没有地方装了。把你的心那个地方腾出来装阿弥陀佛,不要去装这些烦恼;烦恼都装得这麽满,阿弥陀佛就没有地方装了。换过来,把烦恼换成阿弥陀佛,你一换过来,《金刚经》你都做圆满了。《金刚经》两个问题:心安住在哪裡,怎样降伏烦恼心。你看,「阿弥陀佛」,两个问题都答覆了。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上面;怎样降伏烦恼心?念阿弥陀佛来降伏烦恼心。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金刚经》你都不需要,阿弥陀佛四个字就全解决了。你看这个法门是不是很殊胜?统统给你答覆了。

  

这个「佛说」是悦,佛这一天非常喜悦。为什麽?要讲大法了。以前众生因为根性没有成熟,跟他讲大法他接受不了,只能讲一些小法。所以头十二年是阿含,讲小乘法;八年讲方等经,慢慢进入大乘;然后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就是什麽意思?智慧,大智慧,没有智慧你入不了大乘,二十二年讲般若。讲完之后讲《法华》,讲八年《法华》、《涅槃》,讲到最后《法华》教你一乘的法门,这一生可以成佛。这部经就是一乘法,就是教你一生往生阿弥陀佛国土成佛。这一天终于让佛等来了,众生的根性终于成熟,智慧开了,可以接受成佛的大法,你说佛是不是非常喜悦?因为刚才说,佛就是来这个世间为这大事因缘来的,教众生成佛,这个时候终于到了。所以你看这部经,佛未开讲之前就放大光明,他的色身、他的国土都无比的庄严清淨,「大教缘起」第三品讲到,我们讲到那裡会详细跟大家讲。这是佛喜悦,人逢喜事精神爽,佛那时精神爽,放大光明,照彻整个国土,而且十方世界都照彻出来,无比庄严的道场。

  

我们今天开讲《无量寿经》,是不是也是佛喜悦的日子?我们一路上来,先是下一场雨,我想是洒淨,洒淨完之后出太阳,我想诸佛菩萨、龙天护法都是很喜悦,因为在座的各位成佛的机会到了。不但在座的各位在这裡听,其实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不同维次空间裡面的生命更加多,不计其数,一定都会来这个道场听经,一起来学习淨土大法这当生成就的法门,所以我们要用至诚恭敬心学这部经。佛讲这部经是因为众生机缘成熟,很欢喜,所以这个法门叫做「畅佛本怀」,就是佛心裡一直想着这个问题,「我什麽时候才能讲这个大法」,今天终于等到,心情舒畅,畅佛本怀。我们今年年初的时候,春节之前,在圆明寺举行了一个大学生的学佛冬令营,畅公师父主持。有大概三百个知识青年大学生来我们这裡住了五天,专门是学八关斋戒和佛学的课程。淨空老法师也为我们畅公师父题了字,叫做「畅佛本怀,弘法利生」。畅公师父说,圆明寺的建立是今年一月十六号,在这裡佛像开光,淨空老和尚就是为这个佛像开光题的辞。畅公说,我们圆明寺将来就是要做弘法利生的道场,他说这个道场不是为搞经忏佛事,我们是要为弘法、为复兴佛学的教育来建造这个道场。老人家发这种大愿,一月十六号开光那天就有很殊胜的景象出现。

  

当时天空本来是下着大雨的,一直下到差不多要开光之前还在下着。我们师父就说,「下这麽大的雨,今天要来约三千人,大家都淋雨,不很糟糕吗?」结果要开始的时候雨就停了。停了之后,真的开光的时候,我们有十大高僧都在一起开,拿笔在那裡点一点,然后说了一声「开!」结果乌云立刻就开了,太阳就跳了出来,太阳光直射到大殿、直射到佛像上面,殊胜得不得了,这个真是开光。而且当时很多同修看到天上,有见到佛像,有见到天龙、见到莲花,种种殊胜的瑞相。当时我在大殿裡面,我就如如不动,没有出来看。为什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需要去执着。但是我们知道这种瑞相是一种感应,我们圆明寺畅公师父发愿来做弘法道场,感得诸佛菩萨这种显现。到现在我们知道,不仅是做弘法利生的道场,是做为淨土法门弘扬的道场,是帮助众生成佛的道场。诸佛菩萨为我们开光,为什麽?这个法门真是畅佛本怀。我们师父叫上畅下怀,畅佛本怀;要弘法利生,我师父给我起法名叫做定弘,那一定要弘。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7月24日21:17: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403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