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205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我们看中国古圣先贤,那个时代,社会安定,人民日子过得幸福,靠什麽?家庭从小养成道德的概念,师长认真的教学,社会大众从老到少,没有不遵从的、没有不欢喜的、没有不奉行的,这个效果收到了。所以汤恩比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那就是现前,现在,他为我们提供建议,是中国孔孟之学跟大乘佛法。孔孟讲的什麽?我们把它总归四个字,一句话,「仁义忠恕」,这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大乘,「真诚、慈悲」。现在的社会就少了这个东西,如果用这八个字,社会祥和,人人幸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中国习主席就走这个路子,带得好,国内国外,多少人慢慢恢复信心了,这很难,我们看到欢喜。过去提到这个,半信半疑,没有信心,现在对于孔孟学说、大乘佛法生起信心,太难得了,这个社会还是有救,不至于毁灭。
下面,《涅槃经》裡头还有比喻,比喻得很好。「又喻曰:譬如鱼母,多有胎子,成就者鲜」,鲜是少。鱼,我们知道,鱼生的子很多,鱼子,鱼子能不能长成小鱼、长成大鱼?很难。为什麽?那小鱼都被大鱼吃掉了,漏网的小鱼才能长大。这个比喻我们都看见了,不难懂。下面,又「如庵罗树,花多果少」,这个树是生长在印度,花多果少,花虽然多,有很多花,风一吹,树一摇动,花就落了。佛在经上用这个做比喻,「众生发心,乃有无量,及其成就,少不足言」。真的,众生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麽?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是大慈悲心。初出家的都发这样的心,老师带着,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甚至于天天念,早晚课裡头都念这首偈子,天天发心,念了就忘掉了,只是早晚课诵裡头念一下,念完就忘掉了。所以说发心无量。及其成就,少不足言,太少了,几个有成就的?为什麽不能成就?随着外面的缘转变了,他禁不起小风小浪,何况是大风大浪?今天的社会不是小风小浪,是大风大浪,这个我们都要细心去观察。
所以佛在经上常说,「鱼子庵罗花,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都是一句话说,禁不起考验,顺境,贪欲增长,逆境,瞋恚增长,他生烦恼,不生菩提。菩提是觉,顺境裡面觉悟,要保持如如不动,能够随缘不变,通过了,逆缘亦如是。顺逆境界都不能障碍他,他在一切境缘当中他是慢慢向上提升,他不会堕落,不会受障碍,这能成功。
佛法的成功是什麽,我们不能不知道,佛陀的教育,终极的目标是教导我们回归自性,就叫成佛,成佛就是回归自性。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是手段,这个手段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保证我们回归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没有一个漏掉的,个个成就。学佛的同学在这个上面生起信心,肯定了,承认了,这叫真智慧,这叫真觉悟。为什麽?就是海贤老和尚说的,成佛是真的,回归常寂光是真的,其他的全是假的,包括极乐世界也是假的,极乐世界有生有灭。弥陀建立极乐世界到现在十劫,十劫是时间,十劫之前没有。极乐世界无量寿,十劫说明它很年轻,它刚刚成就不久,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早一点过去。在那个地方,你看它有四土,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常寂光淨土,真正保证我们一生圆满成就,跟我们在现前搞六道轮迴完全不一样。轮迴不能再搞了,往生不难。
我们看到大概是在两个月前,谢总的父亲,一生没念佛,也不相信极乐世界。往生前两个小时,他儿子念佛,儿子相信淨土,心裡很着急,父亲要不能往生,随业流转,这多辛苦。最后这个关头,劝他,劝他爸爸,西方有极乐世界,你相不相信?他爸爸点头。不像从前,从前问他他摇头。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相不相信?点头。他说,那我现在念阿弥陀佛,你跟着我念。念了一个多小时,真往生了。当然这个与他的儿子做好事,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有关係,儿子把所积的功德迴向给爸爸,爸爸临命终时才点头、才接受,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往生了,平常不念佛。这些都是给我们做证明,经上讲得不错,经上是这麽说,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只要你不怀疑、你真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来度我们的,为我们发的,要这样相信。
这个世界是假的,你看现在一年比一年严重,社会的动乱,地球上的灾变,你们看新闻、看报纸,你天天看到。你要把这个报纸跟十年前的报纸对比一下你就晓得,十年前报纸上有刊登灾难,很少,不是天天有,再往十年前更少,要这样看法。看到人心在变,不是向善变,它向恶变,向善变好,人天福报;向恶变麻烦,这个世界就变成饿鬼、地狱、畜生。地狱在哪裡?在人间,那个人过的是地狱的生活,过的是饿鬼的生活,过的是畜生的生活,这人不像人,你要会看。往后,没有看到减缓,愈来愈严重,这就可怕了。这些事情都在眼前,只要你心地清淨,冷静,你就看得到。
下面又举《十住菩萨断结经》,它节录的。这个时候舍利弗尊者告诉来会的菩萨,《十住菩萨断结经》裡面说的。他说我过去,从前,或者从一住慢慢进进到第五住,怎麽样?还退堕到初住。这就是修行难,他退转,好不容易十住菩萨了,十信圆满修十住,提升到五住,突然就退到初住。又从初住至五、六住,就是在这个当中拉锯,时时上升,但是时时也退转。「如是经六十劫中,竟不能到不退转」。不退转就好了,不退转就是阿惟越致。这个经上这样讲的,我们马上就晓得这是别教,不是圆教。圆教初住那就证不退转了,明心见性;别教没有,别教要到初地才见性。
又《宝雨经》裡面说,「有世界名娑婆,其国有佛名释迦牟尼。若诸有情闻彼佛名,于阿耨菩提得不退转。由彼如来本愿力故」。这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佛菩萨的名号,实在讲佛菩萨没有名号,中国老子都说,「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没有名是真的,名是假名。因此,诸佛菩萨名号都是属于表法,表现阶段修行之法,表这个意思,你要懂得。他的名号常常换的,换了听众,换了处所,换了不同的环境,他名号就得换。
在我们现前,名号实在讲就是他教学的总纲领,总的原则。你看释迦,释迦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能仁,能,能不能的能,仁慈的仁。能仁就是他能够爱人,推己及人,这就是爱心。我们学佛了,是佛弟子,你能不能推己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能不能做到?能做到才是佛弟子,做不到不是佛弟子。这是佛教,佛教教什麽?就在这名字上。寂默是什麽意思?心地清淨、平等、觉悟,一尘不染。寂是清淨寂灭,断恶不着断恶的相,行善不着行善的相,这叫寂。心裡面有什麽?心是空空如也,没东西,一尘不染,心是清淨平等,它觉,它不迷。这是自性,自性有清淨之德,有平等之德,有觉、不迷之德,觉而不迷,那就是智慧;换句话说,真心充满了智慧。真心是什麽样子?是清淨,没有染污,是平等,没有高下,没有分别。牟尼是这个意思。释迦是仁慈,牟尼是寂灭。
若诸有情闻彼佛名,真正懂得佛名号的意思,依教奉行,所以于阿耨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得不退转。这是什麽人?大乘菩萨。什麽地位的菩萨?明心见性的菩萨,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由彼如来本愿力故,为什麽不退转?释迦牟尼佛加持你,释迦牟尼佛照顾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学佛,学佛这麽多年,怎麽都没有遇到释迦牟尼佛?我们这个心,这心有所感,我们这个感力量有限,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达到标准,跟佛就感应道交。像海贤老和尚他做到了,我心裡想,他什麽时候想见佛佛都现前,他都见到。为什麽?他把释迦牟尼佛四个字做到了。我们明白这个意思没做到,我们推己及人还有限;我们的心地清淨,比一般人是清淨多了,跟菩萨相比差远了。我们不能跟一般人比,要跟佛菩萨去比去,我们才能提升自己,才不至于堕落。
古代澄宪法师讚此愿为,讚歎「必成正觉愿」,第四十八愿最后这一愿,就是现证不退,「释尊五百大愿之中,最胜愿也」。这就是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于无上菩提不退转。听到这个名号的人多,有几个不退转?是不是如来本愿力加不上?不是佛的愿力加不上,是他自己不接受,他不接受,佛就没办法了。所以大乘经教裡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什麽叫无缘?不肯相信,不愿意跟佛往来,不接受,这就是没有缘。虽然没有缘,佛的种子还是给他种下了,他知道有个释迦牟尼佛,阿赖耶识裡头有落谢种子。这个种子现在不能现前,要等到缘成熟,这个种子现前,他将来还是由这尊佛号这个种子起作用,他能够修行证果。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句我们要记住,要时时刻刻记住,跟一切众生结佛缘,把佛把菩萨介绍给大家。这是世尊五百大愿当中最胜的宏愿。
「可见两土导师同发此最胜之愿,正是一路涅槃门也。」这是讲诸佛如来,这一愿是诸佛如来共同的大愿,愿愿都是为度众生,都是帮助众生现证不退转。我们要学,这是学佛人最低限度的愿心,不能捨弃众生,不能不管他,无论这个人是善人、是恶人,统统平等得度。不能有偏爱、有私心,我喜欢这个人,我帮助他,我讨厌那个人,我不帮助他,错了,这个标准错了。真正的标准,他愿意接受就要帮助他,他不愿意接受,那就没办法,就不必去理他。等待他什麽时候愿意接受了,什麽时候帮助他,这就对了。
我们再往下面看,「盖以无量菩萨,未到不退之位,虽极勇勐,如救头燃,但以障缘竞来,屡屡退转」。这一段把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来,为什麽学佛的人这麽多,成就的人那麽少?在世间法裡头,求学的人很多,真正成就学问的人不多,那是什麽原因?道理是一样的。现前的关键还不是在会教,会教是老师,问题在哪裡?会学,你才会有成就。会教的老师遇到学生不愿意学,老师束手无策,无可奈何。这桩事情,六十四年前方老师告诉我的,六十四年,一甲子了。
那个时候的学校,我们想到学校去旁听,老师阻止了,不让去,告诉我,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去旁听你会大失所望。那时候老师给我讲这个话我不懂,过了若干年,我才明白,完全明白了。怎麽明白的?想想抗战时期我们念中学的时候,在大后方,在贵州,那时候真的师徒如父子,相亲相爱,老师把学生看得比儿子还重,学生对老师看得比父母也重。为什麽?患难期间。我们自己离开,失掉家庭,孤儿,那个时候国家办这个学校叫国立中学,就等于孤儿院一样,国家收养这些失去父母、失去家庭的孩子们。所以我们那个学校就是家,校长就是父母,我们对老师有个亲情,老师对待学生真的爱护,不一样。胜利以后,经过十几年,起了很大的变化。六十年前了,六十年后的今天更不必说了,所以学生怎麽教?学生怎麽学?谁教他学?没人教了。
古人守住的原则,几千年不变,「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中国几千年教学的理念。你果然能守住,你就搞一样,一生就搞一样,有老师教也是一样,没有老师教还是这一样,久久会有悟处,会得三昧,会大彻大悟,这妙不可言。这种教学理念是佛教从印度带来的,这个方法在中国实行有效,所以儒家接受了,汉朝时候道家也接受了。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变成中国传统教学理念了。在历史上确实有不可思议的人才出现,最着名的,佛教裡面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没上过学。家庭清寒,没有兄弟姐妹,父亲死了以后,母子两个人相依为命。没有念过书,靠砍柴卖柴,古时候的樵夫抗战时期有,抗战以后现在没有了,这个行业没有了。砍柴、卖柴,挑水到城市裡面来卖水,这都靠劳力生活,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没饭吃,非常辛苦。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7月9日22:55: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90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