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第930集/文字)jingkong法师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一切佛剎皆示出生。】

 

这一句是讲的「悲相」,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不舍因行,无所不生」。这是说明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大慈大悲,也是应化身周遍法界。不但周遍,前面我们读过大师注解里面讲,「法界尘毛,重重全遍」。这两句话,一般大乘经里头很少说,《华严》里面就说得多了。应化身周遍法界,哪个地方有感,佛菩萨立刻就应现,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像赞观世音菩萨偈颂里面所说的,「千处祈求千处应」,千不是个数字,而是遍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众生,只要有求观音菩萨的,没有不现身的,这是不舍因行。

 

「因行」讲的是什么?四弘誓愿里头第一愿,那是因。「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发过这个愿,现在他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换句话说,有这个能力。圆教初住菩萨,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他就有能力了。天台大师讲他是「分证即佛」,是真佛不是假佛,什么样的形相他都能够示现。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众鸟说法,那不是真的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从这个地方就能够证明。众生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身相,佛菩萨就现什么样的身相,佛菩萨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这个地方有感了,我要用什么身相去应。起了这个念头,那是凡夫,不是佛菩萨。智与理还没有能融合成一体,凡夫。智跟理融合成一体,绝对没有念头,真心现前。真心是什么?真心离念。

 

我们的心,如果所有一切的念头都没有,这个心是真心;起心动念,这个心叫妄心。不但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九法界众生用的还是妄心。只不过是菩萨、缘觉、声闻,他们虽然用妄心,妄心跟真心相应,所以叫相似即佛;很有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样子,他学得很像,还不是真的,相似位。破一品无明,那就证得,那就是真的,不是假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菩萨、缘觉、声闻,实在讲,他有相当深的定慧,把妄想控制住了;有妄想,不起现行、不起作用,控制住了,而分别执着是真的断了,分别执着是灭断,烦恼习气是伏断,伏住并没有灭断,这是四圣法界。如果烦恼习气也灭了一分,不多,灭个几分,超越十法界,那就是一真法界里面分证位的菩萨,神通广大,无处不现身。

 

我们要怎样求佛菩萨,佛菩萨才为我们现身?以前李老师教给我的方法,章嘉大师也教给我。章嘉大师讲得浅,因为我初学,他讲的我能听得懂,我能理解。他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章嘉大师教导我的。他说,「可是你有求,求的没有感应」,这个话与有求必应有没有起矛盾,有没有冲突?我求,却没有感应。大师跟我解释,真的来讲,没有矛盾。而是什么?我们求的人本身有障碍,所以感应不能现前。自己本身有障碍,佛那一边没有障碍,障碍在我们这一边。他说那怎么办?你要懂得忏悔业障,所以他教给我忏悔法。忏悔不是在佛像面前磕头、祷告,他说那个忏悔没有什么效果。那要怎么忏悔法?大师教给我的:真正觉悟,后不再造。这真忏悔,你的感应就能现前。所以佛法讲的跟儒家讲的相通,儒家讲「不贰过」。过失只能犯一次,犯一次之后知道了,决定不会犯重复的过失,叫不贰过。佛法里面教人,亦复如是。现在许许多多人修忏悔法,求佛菩萨没有感应,什么原因?本身的障碍没有除掉。

 

李老师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还是教我求感应。他老人家教我这四个字,是我学讲经,他跟我讲,讲经是好事,世间第一等好事,但是不容易。讲经势必要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不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怎么能讲经?他说世间法,别的不谈,中国有一套大丛书《四库全书》,这一部书你能不能通达?我们有自知之明,不可能。佛法也不谈别的,一部《大藏经》你能不能通达?难,真难!那怎么办?求感应,感通。古往今来,高僧大德都用这个方法,求感应;也就是说,求佛菩萨加持。俗话说求佛菩萨保佑,开智慧。用什么求?诚,诚敬,用这个求。诚敬,要诚敬到极处,至诚,至诚感通。我在李老师会下十年,得这一句话的利益。至诚,并不是说只用在求佛的时候,我用至诚,平常对人、对事、对物我就可以用虚伪、用虚假,那一点用都没有,那样求佛菩萨,佛菩萨不灵。要怎么样?对一切人事物都用至诚心,一诚一切诚,一敬一切敬。我对佛菩萨礼敬,我对于一切众生就像对佛菩萨一样的礼敬。形式上不一样,那个心是完全一样的,这样才能感通。

 

这一句「不舍因行」,人说话要算话,发愿要兑现。决定不能够口是心非,决定不能说,说了不算,这哪里是学佛的态度?所以菩萨到有成就之后,特别是到如来的果地,因地里面所说的、所发的愿,统统兑现,决定没有一句是妄语。所以说「不舍因行,无所不生」,所是所在、处所,这就是经文里『一切佛剎皆示出生』。这里面就是一个缘,什么地方有缘,没有不出生的。缘就是感,众生有感,心里头有求,感应这个道理,我们在前面都讲过好几次。四种感有四种应,与真诚有密切的关系。再看第三句:

 

【一切道场悉诣其所。】

 

这一句是讲的成相。清凉大师注解里面注得好,第三句「成相,理行时处,为一切道场,身智俱游,名为普诣。」成是成就。什么地方是道场?经上讲『一切道场』,『悉诣』,「诣」是到,他统统到这个场所。清凉大师注解里面注得好,「理行时处」,就是道场。行是行为。一个人起心动念,我们现在讲你的想法、你的看法、你的言语、你的造作,这是行为,为就是造作。行为包括的范围太大太大了,佛通常用身、语、意把它全部包括,再多的行为总不出身、语、意这三个范围,三业所作。心,就是你的思想、见解,我们讲的想法、看法;口是言语;身是动作、是造作。你的行为与理相应,这个理是如如之理,我们一般不用这个话说,这个话很难懂,我们讲与性德相应。或者我们把它再降低一点,性德还是很难懂,与道德相应,这就好懂;与大自然的法则相应,这个大家也比较好懂。实在讲,你真懂了吗?不见得,模模糊糊的懂,似懂非懂。真懂,你就悟入,你不能证入,你就悟入。确实,烦恼少,智慧增长。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1月12日09:12: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607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