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禅宗集(第11集)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永嘉禅宗集评论阅读模式

『终日说示』,「说」是言说,「示」是指示,说是言教,示是身教。『不异无言』,说就是无说,天天在说跟天天不说是一样的,没有两样。为什么?心里头没有印象,不落印象,说完了统统是空的,全是清净寂灭。『设教多途』,这就是所谓的方便多门。『无乖一揆』,「一揆」就是一真的意思,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从一真法界建立的,多即是一,一即是多。小注里面说得很好,这是引用祖师的话,「不疾而速,感而遂通」。我们学佛要求感应道交,凭什么求感应道交?凭清净心求感应道交,佛心清净,我心也清净,就有感应。我们有一分清净得一分感应,有两分清净得两分感应;无清净的心,得不到感应。「顺物照俗,忘怀照真,终日施为,同归无作」,这是菩萨行。

 

【是以大圣慈悲。随机利物。统其幽致。群籍非殊。】

 

『是以』,就是指前面所说的这个道理,以这个道理做为依据。『大圣』是佛菩萨,他能运用无缘的慈悲,从体起用。『随机利物』,随顺一切众生的根机来利益他。『统其幽致,群籍非殊』,从理上讲是一个,从用上讲千差万别。诸位要晓得,虽然千差万别,理是一个,所以差别即非差别。从用,即用而即体,差别就是无差别;由体起用,无差别而现差别。这是要认识,实实在在的相就是这样子。我们学佛的人要能够深深的契入,晓得他这个佛法是从哪个地方演说出来的,会听经的、会学习的要在这里下手。为什么?这个地方一契入,你自己就会了。但这一点相当不容易。我们一般拿学经来讲,最笨的办法,老师怎么样教,我们就怎样学,老师怎么样讲,我们就怎样讲,这是笨办法。从前李老师教学就用这个办法,这个办法那时候教了二十多个人,个个人都学会了,办法是很笨,可是人人都学会了。高一层的办法不是没有,不见得个个人能学得会,高级的办法是学习讲经的方法。方法学会了,我不必学你的言语,我自己就会讲,这是高一级。

 

再高一级的是什么?方法不重要,我要学习的是讲经的理论依据。换句话说,你这个方法从哪里来的,找这个,找根源。这个地方说的是根源。根源要是找到,不必依靠规矩,自成方圆,这就是上上根人,找这个。也就是寻找你的思想、你的言说,程序、次第、脉络从哪里出来的,找这个。这就是找最根本的源头,要从这个地方着眼,最上乘的。但是很不容易,这是什么?这是找性,找法性。这个找不到,才不得已而求其次,再去找理论方法;再没有办法,那就是用最笨的方法,老师怎么教你就怎么学,再用这个方法。最高级的是离言说,离指示。这是诸位要懂这个理论,当然最好能从这个地方契入。这个地方一契入就一切都通达了,没有不通达的,连古来祖师大德的注疏都不必了;换句话说,真正独立了,不要依靠任何人。不但人可以不依靠,连佛也不依靠了。诸位想想,这是什么境界?佛不依靠了,自己成佛了,所谓佛佛道同,自己成就了。自己还没有成佛,在菩萨地位上就得要依靠佛,你成佛就可以不要依靠佛了。这是讲大根性的。

 

【中下之流。观谛缘而自小。高上之士。御六度而成大。】

 

这就说到三乘次第,有中乘、有小乘、有大乘,『高上之士』这是大乘。佛说法是一乘的,就是「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既然无二无三,哪里还会有五乘佛法?当然更不会有五了。所谓二乘、所谓三乘、所谓五乘,都是由众生根性上来说的,绝不是从佛说法上来说的。佛是一音而说,众生随类各解,随类就是上、中、下三类,佛说法是一音。小注说,「三乘渐次渡河」,这是用比喻来讲,「天台判在通教」。天台家判教分藏、通、别、圆,这是祖师为了接引初机来判别的,就是把如来一代时教,统统是教科书,哪些适合初学的,哪些适合于中等,哪些适合于高等的。佛当年没有分别,佛是应机说法,祖师再把它重新整理加以判别。

 

这些整理判别并不是定式,这点要注意,所谓小乘不是一定就是小乘,所谓大乘不可以说一定就是大乘。我们初发心的人也能读《华严经》,我们连一乘也不成,连小乘也谈不上,我们也可以读《华严》;等觉菩萨也念《阿含经》,等觉菩萨是大乘到了极点,他也可以读《阿含经》。他读《阿含经》,四阿含就是大乘法,初发心念《华严经》,《华严经》就是小乘法。经文没有两样,见的义理有浅深不同,等觉菩萨见《阿含》见的义理深,我们见《华严经》的意思浅。所以法没有浅深,我们见的有浅深不同。因为见的有浅深不同,所以法就有高下、次序不等,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所以等觉菩萨念的经,我们也可以念,我们现在也可以念,虽然念,见的理、见的境界确实是不一样。

 

不要说等觉菩萨,我们两个人在一起读《华严经》,我们两个人领略的经义、义趣就不相同。可见得这个话是真的。不要说两个人,就自己一个人,去年读《华严经》跟今年读《华严经》就不一样了,去年领略那个法味浅,今年就深一层了;再读到明年,跟今年比较又不一样了。《华严经》哪有浅深之别,是自己程度有浅深不相同。读《华严》如此,读《弥陀经》也如此。经文没有差别,从来没有变更,义趣上浅深有差别,天天不一样,年年不相同。在自己一个人都是如此,何况一切大众?所以经典里面的义趣是无有穷尽,无有止境。万万不可以说这部经我已经听过,再下次有人讲可以不要听,这个我学过了。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学过了,不要再学,你已经念到大学,你还要去念小学课程?小学教科书还会常常去翻?不必要。佛法不一样,都到等觉菩萨还会去看《阿含经》,愈看愈有味道,不相同。

 

正如此地所说的,所谓小是自小,所谓大是自大,不是佛说法有大小,不是佛说法有浅深次第,统统没有。佛是无分别智里头说的,根本没有分别,没有浅深次第,而是我们自己没有得到无分别智。所谓浅深次第统统是从分别心、从执着心里头来的,执着淡一点,意思就见深一点;分别少一点,入的理就入得多一点;几时你分别执着都无,那就跟如来一样,完全相契合了。这就是说明我们舍识用根舍了几分之几而已。这也可以说,到这个地方把修学理论消息透出来了,你要是明白之后,你就晓得佛法是怎么个学法。佛对于一切众生平等平等,无二无别,不会给你多说一点,给他少说一点,没有,对待等觉菩萨跟对待初发心的人一样平等。所以你能够听懂几分,完全是你自己障碍的浅深而有差别。分别心重,执着心重,障碍重;分别心少,执着心少,就障碍少。少你就入得深,重你就入得浅,就是这么个道理。下课。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0月14日16:24: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569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