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第478期 本期专栏:中华传统文化代表作《四书》简介(下) 2017年9月15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阅读模式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03)

 

20.佛者觉也,阿弥陀佛,是无量觉。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觉。觉者,觉其本性本来无念也。故曰,更亲切。念佛功夫,虽未能做到念而无念。但能行愿真切,仗弥陀悲愿力,接引往生,便同阿鞞跋致,即是圆初住地位。如修他法,至此地位,须经久远劫数。今一生办到,其为方便之方便,更何待言。

 

‘佛者觉也,阿弥陀佛,是无量觉’。从字面上翻译,“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即翻成“无量觉”。

 

‘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觉’。无有一法不觉。‘觉者,觉其本性本来无念也’。觉悟到本性本来无念,本来不染,本无分别执着,就真的觉了。若还有分别执着,就没觉,依然迷。何时在一切法里没有分别执着,真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真觉了。

 

‘故曰,更亲切’。至此,我们才真正体会念佛确实比智念亲切。换言之,比修止观、修禅来得亲切、高明。法门如是殊胜,何以多少人当面错过,因为不识货。金刚宝石摆在眼前,错当作碎玻璃,没看在眼里,不知此乃无价之宝,真是非常可惜。

 

‘念佛功夫,虽未能做到念而无念。但能行愿真切,仗弥陀悲愿力,接引往生,便同阿鞞跋致,即是圆初住地位’。此即念佛法门无比殊胜之处,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同声赞叹,道理在此。无论修其他任何法门,一定要达到“念而无念”才得受用,才算是成就。“念”与“无念”依然是二,不是一,仍无法成就,得不到受用。还是过生死凡夫的日子,而不是佛菩萨的生活。

 

如果真的做到念而无念,念与无念是一不是二,则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就凡夫而言真难,起心动念都是妄念,都是分别、执着,理虽明了,却做不到。念佛法门,即使达不到念而无念的功夫,可以带业。只要信、愿、行三个条件具足就行。真正相信娑婆世界的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有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有许多念佛人都往生到那里。真正相信,毫不怀疑,信具足。愿意去,愿意舍弃现前的六道轮回,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愿具足。一心称念,行具足。你就决定往生!我们要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一定要身心世界万缘放下。全放下,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接引往生。若不肯放下,佛力想加持,你有障碍,佛力加不上。若功夫好,想什么时候往生都可以,不一定要等命终,随时能去。

 

我们是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虽没有念而无念的功夫,没能融成一体;到西方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就把我们提升至阿惟越致菩萨,即此处讲的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圆教初住地位,“圆教初住”即是别教初地。江味农居士此讲法,我不赞成。因为他讲的地位太低了。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还有退转。阿鞞跋致是不退转,应该是八地菩萨。八地称为不动地,永远不退转。所以,阿惟越致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弥陀经》说的;阿惟越致是《无量寿经》说的,意思一样,翻译不同而已。

 

净宗许多祖师大德告诉我们的是“七地以上”,此讲法很有道理。我们从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赞叹,应当肯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七地以上的境界。此话不是我们推想的,因为我们在《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看到,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十方世界众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相貌跟佛相同。体质与佛相同,皆是紫磨真金身色,一切受用相同,智慧、神通、道力相同。初地菩萨与佛差太多。

 

世尊灭度之前,为我们说出“四依法”,其中有“依法不依人”。我们依据《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无量寿经》是法,根据经典所说,不像是圆初住,而像是圆教八地菩萨,一切与佛差不多,实在不可思议。带业往生,即使下下品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如此。十方世界,无量法门都没有;唯独念佛法门无比殊胜,是故得一切诸佛赞叹。

 

我们遇到念佛法门,相信念佛法门、发愿修学这个法门,的确是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熟;如其不然,决定不能信受。凡是信受,这一生中往生的,都是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

 

‘如修他法,至此地位,须经久远劫数’。此是真的。修其他法门,从圆教初住起,修到阿惟越致菩萨,还须经历两大阿僧祇劫。没有证圆教初住以前所修的时间都不算。如果加上以前所修的,则是久远劫数。亦即是说,修别的法门要修到这个地位,太难了!而修念佛法门,一往生即成就。‘今一生办到,其为方便之方便,更何待言’。

 

诸位如果真的把大乘佛法都看了,就有比较。门门看到之后,才会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不但身心世界放下,连佛法也彻底放下。过去莲池大师明白了,所以他老人家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把经教放下了;“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放下。经教法门全放下,他老人家最后依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此乃彻底觉悟之人,究竟觉悟之人。不是真正究竟彻底觉悟之人,放不下!怀疑《弥陀经》不如《华严》,不如《楞严》;怀疑念佛不如参禅,不如念咒。自古以来,世出世法的成就都在“专精”,若想成就,如不依此二字,就难;依此去做,就不难。是故要专、要精。

 

22.我等幸闻此法,岂可蹉跎,交臂失之。然行愿真切,必须一心在念佛求生上,方能谓之真切。

 

‘我等幸闻此法,岂可蹉跎,交臂失之’。江居士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我们能闻此法门,实在是大幸。梅光羲居士在《无量寿经》序文引用彭际清的话,“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不能不珍惜。“幸闻此法”,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今天逢到,怎可蹉跎!“蹉跎”是犹豫不决,不能肯定、不能斩钉断铁的直取。

 

‘然行愿真切,必须一心在念佛求生上,方能谓之真切’。“真切”要有行动表现。行动就是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除此一念之外,别无二念。若有别念,都是打闲岔,是业障,是魔障。用什么方法消除业障与魔障?专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消除,若不专则就被魔障碍。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9月19日08:53:4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509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