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2次宣讲)悟道法师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次宣讲)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五集)  2012/7/17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5-005-0005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大家合掌,我们来念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请放掌。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学,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请看经文,如果网络前的同学你有经本,就是我们上一次印出来流通的经本,页码是第八页,我们从第三行「如是我闻」这里看起。如果没有经本的同学就听,用听的,我们念这一段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坐宝师子座。其座纯以无量杂摩尼宝而用庄严。百宝幢旛。周匝悬列。】

 

我们上一次讲到这个地方,我们今天接下来看下面的经文,我们上一次讲到这个地方是讲到「处成就」,接下来是「众成就」。

 

【尔时。如来于彼座上。将欲演说总持陀罗尼故。与无央数菩萨摩诃萨俱。其名曰。总持王菩萨。宝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华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宝藏菩萨。德藏菩萨。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是灌顶大法王子。】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是众成就当中首先列出来的菩萨众,下面还有声闻众,还有天众、龙众,天龙八部这些鬼神等众。我们上一次跟我们同学分享到菩萨众,第一个是『总持王菩萨』。「总持」就是陀罗尼,陀罗尼是印度话,翻成中文就叫总持。「王」有自在的意思,这是用我们世间法来做一个比喻,一个国家最高的领导就是国王,他能发号施令,他支配这个国家的一切,所以取他自在的意思。总持就是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总持王菩萨他表法的意思就是所有一切法、一切义理他无不自在,他都能掌握住纲领原则,所以他自在了。这是每尊菩萨他的名号都是表法的意思,都是教学的,教我们怎么学习,教我们知道这个义理,在生活当中怎么来修学。

 

我们做任何的事情,我们一般讲,你要掌握住一个总原则,你要保持。如果你能够掌握住这个总原则,你能保持,你做什么事情就不会失败,就很自在了。我们学佛跟世间法,出世间法跟世间法的原理原则是一样的,我们修行我们也要能掌握住总纲领、总原则,能够保持不失,我们这一生的修学就能成就,这是这尊菩萨给我们表法的意思。如果你掌握不住这个纲领,抓不住重要的,抓不住总的纲领,保持不住,我们修学就很辛苦,效果就很差、很不好。这是我们学习一定要懂这个原理。这也是教我们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包括世间法,无量无边,我们从哪里下手、怎么学习,这就非常重要。这是总持王菩萨他代表的意思,我们要懂得抓住总纲领、总原则。

 

『宝王菩萨』,宝也称王,凡是称王就是自在的意思。「宝王菩萨」,我们看到一本书叫《宝王念佛三昧论》,宝王他是修念佛三昧的。为什么?古大德给我们讲,这个念佛它是宝,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这所有三昧当中的王。我们看《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也是这么赞叹的,「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一切诸佛都赞叹念佛法门,所以称为宝王。

 

下面,『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药上」两位菩萨,我们上一次跟大家报告过,药王菩萨在《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它有一品经专门介绍药王菩萨的,药王、药上这两位菩萨都是帮助药师光如来佛的。我们看到药这个字,《无量寿经》佛菩萨「以诸法药救疗三苦」,这经文里面给我们讲。我们世间有医药治世间我们身体的疾病,出世间的法药它是治我们生死烦恼、无明这些病,这是心病。心病必须用法药,你用世间的医药那没有用,世间的医药能治身体的病,不能治心病。心病,我们心里有烦恼,你去买世间的药、神仙妙药来吃都没用,贪瞋痴这些烦恼,吃这些药治不了这个病,这个必须以法药。所以药王、药上这两位菩萨,这是比喻佛法就像世间的医药一样,专治我们身心等病。不但治心病,而且还治身病,心理这个病治好了,身体纵然有病,也没有什么大碍。印光祖师在《文钞》给人家开示都讲过,我们心里贪瞋痴这些烦恼病,如果能治不贪、不瞋、不痴,这个病治好了,身体再严重的病都没有危险。可见得身体的病跟心理的病还是息息相关,而且心病它是主要的,心理没有病,那身体也一定没有病,心会影响身,身有病又影响心,心是为主的。佛法身心等病都能够治疗。

 

我们做三时系念,第一时、第二时快结束的时候,都念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这个赞,阿弥陀佛是无上的医王。这个赞也是告诉我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什么病都能治,身体的病、心理的病,所有一切的病都能治。现在我们念佛能不能治这些病?有的人念佛病治好了,有的人念佛病还是治不好,有的人念佛病是有减轻,没有完全治好,这个情况就很多不同。这个问题并不是在佛那方面,阿弥陀佛、十方诸佛他决定不会说有偏心,对哪个人比较好一点,就让他的病快点好;对哪个人他比较不关心,那就让他的病多受一点苦。佛绝对没有这种心,佛心平等,佛力对众生的加持也是平等加持,绝对没有厚此薄彼。会厚此薄彼那是我们凡夫心,凡夫的心才会有这种现象。佛心、菩萨心他怎么会跟凡夫一样?如果他跟凡夫一样的,还有厚此薄彼,对这个比较好,对那个比较不好,他就不是佛菩萨,他还是凡夫。所以佛菩萨绝对没有,都是平等的。

 

但是我们看到,有人念佛菩萨好像效果很好,有的念了好像没什么效果,这些问题都在我们众生这方面。众生如果念佛,求佛力加持,这个众生他没有贪瞋痴,贪瞋痴慢这些烦恼他排除了,他求佛力加持,念佛菩萨名号,他那个感应他就接收到了,他都接受到加持。如果我们心里的贪瞋痴慢这个烦恼没有减轻,求佛力加持,佛菩萨是有在加持,但是加持到我们这边来,我们有贪瞋痴慢这些烦恼业障障碍住了,不是没有加持,障碍住,障碍住接受不到加持。不是佛菩萨他没加持,一样加持,平等加持,但是我们有这些烦恼就把这加持力障碍住,挡在那个地方;没有这个烦恼,那就接受到佛力加持,这就是讲感应道交。阿弥陀佛是不是无上医王?的确是无上医王。我们要接受佛力加持,必定要放下我们贪瞋痴这些烦恼,真正从内心把它转变过来。贪瞋痴这些念头一起来,就要赶快给它换成阿弥陀佛这一念,这就得到佛力加持了。如果我们转不过来,还是贪瞋痴慢这些烦恼、妄念在做主,佛力是加持,但是我们感受不到。感受不到并不是没有加持,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不能怪佛菩萨。所以药王、药上两位菩萨也是代表佛法就像药一样,佛法就是药,佛菩萨就是医王、医生,表这个意思。

 

下面我们再接着看,『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两位菩萨我们修净土法门的同修,在佛门里面,大家都念得很熟悉,这两位菩萨就是西方三圣。我们本经就是专门介绍观音菩萨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观世音菩萨,请观音菩萨讲陀罗尼、讲咒语的经典。佛说这个咒就是总持,这个咒语就是代表一切佛法,这是总持的意思,佛请他讲这个经。「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就是大势至菩萨的经典,在密教当中也有大势至菩萨的经典。大势至他是代表念佛圆通,观音菩萨他代表耳根圆通,这两位菩萨帮助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接引十方世界念佛众生往生西方净土,是阿弥陀佛的左右手,阿弥陀佛的助手。

 

这两位助手在《无量寿经》,我们现在看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这本经典第二十八品,「大士神光第二十八」,这品经就是特别介绍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虽然经文不多,但是把它单独列为一品,也显示这两位菩萨在净土经论里面,在西方极乐世界他们的身分地位,他们的一个特色跟重要性。主要是教我们修学耳根圆通、念佛圆通,这里面表法的意义深广无尽。所以我们看到《无量寿经》第二十八品,「大士神光第二十八」,这两位大士,经文不长,但是这个经文一展开,经义一展开,是深广无尽。阿弥陀佛搭配观音、势至,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修学净土法门,这个耳根圆通跟念佛圆通它是相关的。

 

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所以《楞严经》佛请文殊菩萨拣选圆通,就是二十五位菩萨代表二十五个圆通法门,每个法门修成就都能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就是圆通了,圆满通达了。释迦牟尼佛请文殊师利菩萨选择,为我们选择这二十五圆通,哪一位菩萨代表的圆通最适合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根器?文殊菩萨选了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文殊菩萨为什么选择观世音菩萨?他怎么没有选择大势至菩萨?因为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在六根当中耳根最利。就这个根器来讲,这二十五位菩萨代表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加起来一共二十五,在这二十五个圆通当中,我们的耳根是最利的。这是专指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大多数,绝大多数的人。大势至菩萨他是代表法界一切众生,不管是哪一种根器的,你哪一根比较利的,这念佛圆通都适用。所以净土法门,净土经典,念佛法门它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管你是哪一种根器、哪一个世界、哪一类的众生,因为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管你哪一根比较利,用念佛圆通都适用。「大势至念佛圆通」它是针对整个法界众生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是特别针对我们娑婆世界这个世界的众生。

 

所以在《楞严经》大势至跟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照六根、六尘、六识、七大这个排列应该他排在第二个,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第一个是眼根,第二个就耳根。但是《楞严经》把「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排在最后,排在第二十五个,把第二个调到第二十五。原来大势至菩萨他是排在第二十三个,调到第二十四圆通,调到第二十四个,二十四原来是弥勒菩萨,他二十三跟二十四就差一个,互相对调一下。互相对调一下,我们比较不明显看出来,不是很明显,因为只有前后对调。观音菩萨的对调就很明显,从这个排列的顺序六根、六尘、六识、七大,这个顺序排下来,应该他排在第二个,把他拿到第二十五个这就很明显,这很明显。大势至跟弥勒菩萨互相对调一下,这个前后对调一个位置,这个比较不明显。

 

所以过去我们净老和尚讲经的时候也常常提到这点,他说观音菩萨从第二个把他调到第二十五个,这很明显,调到最后一个,这就说明什么?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压轴好戏都放在最后面。过去看戏的人,内行的人,他看那个压轴戏,那个演戏的压轴戏一定是放在最后面。所以会看戏的人,前面他不看,他看后面,看压轴戏。佛法也是一样,随顺这个世间法把最好的法门、最殊胜的法门放在最后面。这样说起来,我们修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比念佛圆通那就更殊胜了。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根器来讲,从一般的根器来讲,是没有错。它是一个特别法门,放在最后面,也是提醒我们,观音菩萨他是代表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就是修耳根圆通是最容易成就的。我们净老和尚常讲,一般过去看《楞严经》看到这二十五圆通,这二十五位菩萨,观音菩萨从第二调到最后一个,大家知道这是特别法门,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很多就没有注意到,因为他们那个位置只是前后对调一下。

 

后来仔细一看,观音菩萨没有按照顺序排列,大势至也是没有按照顺序排列,他跟弥勒菩萨前后对调,排到第二十四了。后来才发现《楞严经》这样的一个排列方式,给我们说明这二十五圆通,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是特别法门,这个大家没有怀疑,但是大势至菩萨他的念佛圆通也是特别法门,这个过去大家就没有注意到。后来我们净老和尚他发现了,给我们说出来,给我们点出来,我们再仔细看看,的确是这样。他没有给我们点出来,我们看这个经都是粗心大意的,我们也不会仔细去看。只知道观音菩萨是特别法门,不知道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也是个特别法门。所以《楞严经》二十五圆通是两个特别法门,不是只有一个,是两个。这两个排在最后面,一个念佛圆通、一个耳根圆通,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这个念佛圆通跟耳根圆通为什么排在一起,排在最后面?它是两个特别法门,这两个特别法门,我们再仔细去推敲,它是分不开的。特别我们现在修的念佛法门是持名念佛这个法门,持名念佛。

 

念佛法门,我们净宗同修如果常听经都听过,我们净老都讲过,古大德注疏也都有批注,同样是念佛法门也有分四种念佛。第一种实相念佛,这实相念佛就念自性天真佛,这跟禅宗参禅就没有两样,这是上根利智的人他能够修这个方法念实相佛。在我们净宗一般来讲,这个念佛叫理念,自性理体这个实相佛是理念,实相念佛。第二个观想念佛,在《十六观经》第一观到第十二观,从第一观落日悬鼓到第十二观,讲的是观想念佛,观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第十三观是观像念佛,观佛像、看佛像,观想这个佛像的,叫观像念佛,第十三观。从第十四观、第十五观、第十六观,这就讲九品往生的。《十六观经》第一观到第十三观,一个观想、一个观像,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这三观就是讲九品。

 

第十四观讲上三品怎么修往生净土的,读大乘经典、解第一义,这是发大乘心的凡夫往生的。第十五观是讲中三品往生的,那是修小乘经典,发小乘心的凡夫,包括世间善人,修世间善的。这个发小乘心,从持五戒、八关斋戒、三皈依、比丘戒、沙弥戒这些小乘戒,发这个小乘心念佛求生净土的,中品中生、中品上生。中品下生就世间的善人修世间善,比如说修十善业道的,修世间善法,临终念佛往生,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品下生。所以《观无量寿佛经》中三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世间善人,还有发小乘心凡夫的善人,都是善人往生的。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那是讲造恶业的凡夫临终遇善知识劝他念佛往生的,这是第十六观,第十六观讲下三品。下三品我们看这下上品、下中品,下上品有念佛、念经题,念大乘经的经题,这样往生的。下下品,五逆十恶一念十念往生的。他念什么佛?持名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念这一句佛号。他也没有办法观想,也没有办法观像,什么解大乘经第一义他都没办法,临终地狱相现前来不及了,太紧急了。他的缘好,遇到善知识,说你现在痛苦念不出来,你就叉手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往生。他用什么方法?持名念佛。

 

所以古大德给我们讲十六观,《十六观经》这个十六观,第十六观讲的就是持名念佛。第一观到第十二观是讲观想念佛,第十三观讲观像念佛。十四、十五这都是讲发大乘心、发小乘心、修世间善法,这样念佛往生。到第十六观下下品就举出称名,持名念佛,一念十念往生。所以古大德给我们讲持名念佛,放在第十六观最后一个,而且针对的又是五逆十恶业障最重的,临终一念十念往生的,他凭什么往生?凭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持名念佛。所以持名念佛在十六观里面讲它就是压轴好戏,压轴戏,最好的放在最后面。持名念佛有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默念,默念就是你念在心里没有出声音,虽然没有出声音,心里还是有声相,声音的相。持名念佛古来祖师大德教我们,近代我们净宗十三祖印光祖师教我们这个持名念佛的方法,他讲的方法就是心里念得清楚,每一字每一句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印光祖师讲,纵然是默念还是有声相,耳朵还是要听得清楚。而且印祖在《文钞》给我们开示,他说持名念佛这个方法注重在听,你自己念自己听,一定要听得清楚。心里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默念也是有声相,也是要听,注重在听。

 

这就告诉我们什么?持名念佛,念佛圆通跟观音菩萨耳根圆通,跟我们修持名念佛这个方法它是相关的,而且这个关系很密切。你看祖师大德都教我们要念得清楚、要听得清楚,听就是耳根。好,我们耳根要听得清楚,心里的意根念得清楚,口中的舌根念得清楚。这个三根如果念清楚了,妄念不起,其他三根身根、鼻根、眼根它就同时收摄了,这就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可见得大势至菩萨的持名念佛跟观音菩萨修耳根圆通,念佛圆通跟耳根圆通,那是息息相关。所以《楞严经》二十五圆通,这两个摆在最后面,就是告诉我们,二十五圆通不是只有一个特别法门,它是两个,两个特别法门。净老和尚也都给我们说明,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这两位菩萨,在修学净宗法门里面他们的一个重要性,我们也不能疏忽。

 

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寿经.大士神光第二十八品》特别提到,佛给我们讲,「世间善男子,善女子,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这句经文非常重要,特别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灾难特别多。昨天我又接到香港温丽卿居士搜集这个月七月一号到七月十五各大新闻报导的,这个世界上就是灾难的报导。这个信息她每个月都提供,她发心去搜集这些新闻资料。我们看的确现在地球上天灾人祸不断,天天有,所以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环境。特别今年马雅预言十二月二十一号这个地球上会有很大的灾变。有很多人听到这个讯息,看到美国拍那个「2012」的电影,有很多人心里很恐慌,想要逃难,想要搬到什么安全的地方,这个做法都是很消极的。

 

佛劝我们佛弟子,你遇到急难恐怖,那怎么办?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你多念观音菩萨,求菩萨加持,一定能够逢凶化吉,转危为安。但是这里面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跟菩萨配合,要配合。那怎么配合?佛菩萨在经典上都是教我们要先断恶修善。断恶修善从哪里断起?标准在哪里?现在我们净老和尚讲的儒释道三个根,儒的根是《弟子规》,道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的根是《十善业道经》,三个根。这三个根也就是我们断恶修善的一个标准,标准在这里。我们断恶修善,多做好事,遇到灾难念佛菩萨名号,求佛菩萨加持,一定能够消灾免难。如果我们不断恶修善,求佛菩萨加持,佛菩萨也加持,佛菩萨大慈大悲平等加持,但是我们刚才讲,如果我们不断恶修善,佛菩萨是有加持,但是我们自己那个业障障碍住佛力加持。所以我们要配合,要跟佛菩萨配合,就必定能得到佛力的加持,这点非常重要。

 

接着我们再看下面,下面是『华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华严菩萨」,我们一看就很明显,这个菩萨一定是专修《华严经》。古代印度的高僧称中国唐朝时代清凉国师,清凉澄观国师,称他为华严菩萨,他有批注《华严经疏钞》,所以称他华严菩萨。这个意思我们一看就知道,大家如果发心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你专门来学这部《华严经》,你将来人家就称你华严菩萨。现在我们老和尚也有讲这部经,但是都没讲圆满,从我四十年前听他讲《华严》,每次都讲了一个阶段,但是后面都没有讲圆满。到一九九八年韩馆长往生那一年,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居士启请在新加坡讲,当时预定五年要讲圆满。结果讲到前年,讲了十二年,还没有讲三分之一,前年就改讲《无量寿经演义》,为了消灾救急,所以改讲这个经。《华严经》他老人家还讲不讲现在就不知道。他说《无量寿经演义》他讲完一遍,又再重复讲,最少要讲十遍,一年讲一遍讲十年。十年如果还有寿命,还在这个世间,再来讲《华严》,这个也就看因缘了。

 

《华严经》自古以来一生当中能够讲一遍的这个就很稀有,清凉国师讲了五十遍,寿命长活到一百多岁,这个大经。在古代那个太平盛世,很适合讲长经、大经,那很适合。现在的确是多灾多难,灾变很多的时代,所以有时候也没办法讲这么长的经,很多因缘变化。学习《华严经》也就是华严菩萨,如果你现在发心学习《华严》,你现在是因地的华严菩萨;将来明心见性,你是果地上的华严菩萨。此地讲的华严菩萨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这个明心见性的菩萨,他是果地上的菩萨。所以我们要知道佛菩萨的名称,他不是指定某一个人,他是修学法门,或者修一部经典的一个代表。你不要呆呆板板的给他看作是哪一个人,这样看就错了。他是一个法门、一部经的代表,凡是修这个法门、修这部经修成就了,他就是这个名称,这个我们要知道。

 

下面「大庄严菩萨」,庄严加一个大就是无量无边的庄严,它这个大的意思跟《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是同样的意思。大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它不是大小相对的大,不是我们在观念当中、我们感官当中的大。它这个大是无量无边的,没有边际,大而无外,你找不到边际的。庄严就是美好,庄严美好,它这个庄严美好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说不尽的,讲不完的。这个都是讲我们自己自性的性德,就是庄严,大庄严。

 

我们再看下面,『宝藏菩萨,德藏菩萨』,这两位菩萨也很明显,「宝」就是珍宝。我们把珍宝放在一个仓库里面藏起来,珍宝很多,仓库一打开,这么多珍宝。「藏」就是库藏,藏起来,很多宝藏。这个宝藏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心地,我们的心地有无量无尽的宝藏没有开发出来。宝藏它也是比喻,比喻妙法能救众生苦,这是比喻佛的妙法,它能够救度一切众生远离一切的痛苦,物质的苦、精神上的苦。我们知道世间的宝藏能够解决我们众生物质生活上的困苦,但是解决不了精神生活的痛苦。精神生活什么痛苦?烦恼,贪瞋痴这些烦恼,世间这个七宝没办法。世间的七宝只能解决我们物质生活的困难,但是解决不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困难。佛法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两方面都能解决,你只要学会了,你就得到无尽的宝藏。这个无尽的宝藏藏在我们心地,你要开发出来,好像黄金七宝在地下藏着,你要去开发,把它挖掘出来,才能得到受用。

 

怎么开发?下面「德藏菩萨」,德藏菩萨用德来开发我们心地的宝藏。德,我们佛门常讲功德,福德、功德,我们一般讲功德无量,功德藏,我们自性有无量的功德。我们在经典上也看到功德,也看到福德,福德是什么?福报,这个人修善积德,他就有福报,就是福德,他这福报从修善积德得来的,就叫福德。福报很大,这个福德福报大,我们一般讲可以享受这人天福报。但是脱离不了生死,可以在六道里面人天两道去享福,享受这个福报。这是我们修世间善法,修善积德,会得到福报,这果报,得到人天福报。功德跟福德就不一样,功德是指定慧。佛法的修学,三学戒定慧。我们三时系念一开头,中峰国师把「戒定真香」的赞放在最前面。放在最前面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佛法的修学就是三学戒定慧。你掌握住这个总原则、总纲领,那你修学很快就能成就。如果我们掌握不住这个纲领,不知道从戒定慧下手,不要说修几十年,你修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甚至修无量劫,还是跟今天差不多。为什么?我们没有从戒定慧三学去学习,所以修了无量劫还是不能成就,没有从这个地方去学习。所以古大德给我们讲,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戒是手段,定是目的;定又是手段,慧是目的。最主要是开启我们自性的般若智慧,我们自性的般若智慧就是用宝藏来形容、来比喻。

 

自性般若智慧在哪里?在我们心里,每个人都有。中峰国师给我们开示,「人人本具,个个不无」,每个众生都有,每个人都有,都平等。在哪里?就在你六根根性里面,在你自己心里。但你现在没发现,就像宝藏藏在地下你不知道,就在你家地下你不知道。不知道会有什么情况?自己家里这么有钱不知道,到外面去打工,赚一点钱来维持生活,不知道自己家里宝藏这么多。《法华经》用这个来形容比喻我们众生,自己家里有宝藏不知道,到外面沿门去乞讨,日子过得非常辛苦,很冤枉,因为不知道。所以佛出现在世间就是给我们说明这桩事情,《法华经》讲,「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什么事?什么是大事?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什么叫佛知见?就是让你认识自己,所谓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了,自己自性的宝藏找到了。怎么开启自性的宝藏?功德,功德藏。功德怎么修?要修戒定慧,戒定是手段,目的开启我们的自性般若智慧。我们自性般若智慧一开启,那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我们自性有无量的功德藏。这形容比喻。但是我们现在这个功德大家都有,也是藏起来,没有开发出来。怎么开发?用戒定来开发我们自性的功德藏。

 

我们接着再看下面这两位菩萨,『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这两位菩萨,「金刚藏」跟「虚空藏」都是属于密教,显宗也有,显教也有。金刚藏是贤劫十六尊大菩萨之一的,在贤劫当中十六尊大菩萨之一。金刚他是现金刚怒目,以金刚杵来降伏魔怨,他代表这个。金刚它这个也是比喻,因为我们这个世间取最坚硬的,金刚能破坏一切,所有的一切物质没有办法破坏金刚。所以金刚它是最坚固,取这个做比喻,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破坏金刚的,但是金刚可以摧毁一切。密宗它有造金刚菩萨的像,有金刚杵,金刚菩萨现的金刚怒目,以金刚杵来降伏魔怨,他代表这个,就是调伏众生。众生有时候你要示现金刚怒目去教化他,有些众生你要现慈悲和颜爱语去感化他。所以在佛法的教学,跟世间法的教学是一样的,就是恩威并施。有的时候,有的人你用和颜爱语跟他讲道理,他会接受。有些人讲了他不会接受,他也不会听的,这个菩萨他就用金刚怒目先去降伏他,把他的心调伏,然后再好好跟他讲。所以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都是恩威并施,这样才能把众生教好,才能真正帮助众生。一昧用爱心去教,有些众生可以接受,有些他不能接受。所以众生根器不一样,菩萨用的方法、手段也不相同。《楞严经》佛给我们讲「顺逆皆方便」,用恒顺众生的,或者用逆行的。菩萨、阿罗汉也有示现逆行的,杀盗淫妄,这也是教化众生的一个手段,有些众生他必须用这个手段去帮助他。但是都是方便法,目的都是要让众生回头是岸。

 

「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这另外也有很深的意思。金刚藏,我想我们学佛的同修,特别是我们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哪一部经最有名?大概《金刚经》是名气最大的,那不学佛的人都知道《金刚经》。我二00八年底,到山东海岛金山寺去接着做百七系念。那里在县政府里面一个官员,就是管我们寺院那个地区的,他们那些官员都是共产党员。有一次他问我,他说佛门有一部《金刚经》,问我《金刚经》这部经典。所以《金刚经》在中国佛教很多人都知道,没有学佛的人都听说过,这佛教里面有一部经《金刚经》。你看这个连书法家,柳宗元他那个书法,现在都有那个书法的帖子,都是抄《金刚经》里面的经文,大家如果去买柳宗元这些书法来看都看得到。所以过去中国,自古以来读书人都会去读《金刚经》,另外一部就是《楞严经》,这个不学佛的读书人他都会去读,甚至没有念过书的他都知道《金刚经》,名气很大。《金刚经》名气这么大,在中国为什么这么有名?主要也是六祖,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是在这部经开悟的。

 

我们看《六祖法宝坛经》,六祖惠能大师他在家的时候,他是一个樵夫,砍柴的,住在广东岭南这里,现在广州这个地方。当时在唐朝时代这个地方还没有什么开化,还是偏远地区,没有开化的地区,砍柴为生的。有一天他砍了柴到街上去卖。这个砍柴在民国初年还有,现在就比较少见。过去的人,没有瓦斯、没有电炉,烧饭煮菜都用柴火,所以砍柴去卖这个生意就很普遍,在过去那个时代。他到街上去卖柴,到一个客栈,听到一个客人念《金刚经》,他不认识字,一个樵夫,家庭也贫穷,没有钱念书,每天都要去砍柴做工,赚一点钱来维持生活。但是听到这个客人念《金刚经》,他忽然大悟,他开悟了。念经的客人他没有开悟,听的人他开悟了。他去问那个客人,你念的是什么经?那客人跟他讲,他念的是《金刚经》。然后六祖惠能大师把他刚才听到的,他的悟处,就是我们现在讲心得,跟那个客人讲。那个客人一听,他念了这么久都没有悟处,这个人怎么他一听他就悟入这么深?就赶快给他介绍说,你赶快去黄梅见五祖,你去跟他参学,你将来会大彻大悟,给他介绍。他说我生活很困难,家里还有老母亲要养,他去了,他的老母亲生活就没着落。

 

这个客人也很发心,拿了十两银子给他做安家费,他说没问题,我给你十两银子够你母亲一、二年的生活费。这些你母亲的生活费我们大家会照顾,你就不要担心,你赶快到黄梅去参五祖,你将来会有大成就的。结果惠能接受了,把他母亲安顿好,他就到黄梅去了。到了黄梅,跟五祖第一次见面,五祖问他说,你来干什么?他说我是来求作佛的。五祖说你这獦獠,那个时候獦獠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土著,就是说你这没开化地方的人口气这么大,到槽房去舂米。古时候那个米没有机器,用人去舂的,舂了八个月。六祖的个子小,身体轻,舂米要体重,他体重不够就绑了一个石头,现在那个石头还放在广州,广州好像光孝寺还是南华寺?绑在腰间加重他的体重,这样去舂米力量才够。舂了八个月,那个时候五祖知道这个人是他传法的人。神秀跟他二、三十年还没开悟,禅宗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神秀他是一般大乘根器的,不是禅宗这种圆顿根器的,所以跟五祖跟了几十年还没开悟。

 

五祖要传衣了,就说你们大家作一首偈,来看看谁开悟了,这个衣就传给谁。结果神秀他作了一首偈,他这个偈是「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一看,知道他没开悟,那大家都在读诵,五祖也讲照这首偈修有大利益。那的确是有大利益,我们一般凡夫照神秀这首偈来修有大利益。大家都围在看那个偈子,神秀偈子作出来。六祖他去舂米舂了八个月,他也不认识字,他看到大家都围着在那边看,就问了,上人,你们在看什么?他们就把神秀的偈子跟他讲,五祖要传法,传衣钵了,看看谁明心见性作偈来给他看。全寺院的人大家都说不用做了,那一定是神秀的了,我们还要作什么?我们作也作不过神秀,一定是神秀大师的,所以没有人作。六祖就问那这首偈是怎么讲的?你们能不能念给我听听?人家就念给他听。六祖一听,知道说神秀还没开悟。

 

六祖他说我也来作一首偈。大家就笑话他,你这个獦獠你也能作偈?当时有个官员张别驾,说好,那你作看看。但我不认识字,你帮我写。六祖他也作偈了,他这个偈,我们看《六祖坛经》,大家都念得非常熟悉了。这个作偈,五祖知道他是开悟的,所以他也没有公开,没有公开就是为了保护他。六祖作了这个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张别驾就帮他写上去,大家一看这首偈就轰动起来了,当时五祖为了保护六祖,用那个僧鞋脱起来,就把墙壁上写的惠能讲的这首偈把它擦掉,说这也没有见性。五祖讲神秀这首偈没有见性,但是依照这个修有大利益。六祖写出来,五祖一看,这个人真的明心见性,但是为了保护他,怕人家去伤害他、去陷害他,把他这个偈子擦掉,说这个没有见性,叫大家不要大惊小怪的,也没有见性。

 

五祖到槽房用杖在地上敲三下,六祖就知道意思,叫他晚上三更到他房间,给他暗示,他知道,所以他就去了。去了,五祖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经文听到这一段,当下就大彻大悟。他在广东听客人念《金刚经》那个时候是大悟,这个时候他去黄梅参五祖,五祖三更半夜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时候他才彻悟。他彻悟之后讲了五句,这我们净老和尚最近在讲经常常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讲了这个五句向五祖报告,五祖知道他真的开悟了,衣钵就传给他,叫他连夜赶快跑,不然人家会害你。《金刚经》,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在《金刚经》开悟的,所以《金刚经》在中国的名气就很大,主要是这个原因。

 

今天我们时间到了,这个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这两位菩萨有他表法的意思。我们明天晚上同一个时间再继续跟大家来学习。我们请大家合掌,我们来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谢谢大家收看。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5月8日22:55:1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50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