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大意(第33集)主讲

admin 大智度论大意评论阅读模式

【菩萨入法性中故。不证真际。是故能净报施福。】

 

这是佛给我们解释的,就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所以他才能『入法性中』,「入」是讲证入。换句话说,菩萨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与法性相应。『不证真际』,他随时在相应,他不证真际。为什么他不证真际?大经里面说得好,菩萨大慈大悲留惑润生。为什么?菩萨一证到真际,他就到常寂光净土去了。常寂光净土,永嘉大师讲的,觉后空空无大千,自己固然是究竟解脱了,于众生没有恩德。所以你看那些诸佛,成了佛之后倒驾慈航,观世音菩萨久已成佛了,退到菩萨地位上来,这就是不证真际。地藏菩萨,他的学生都无量无边成佛了,他老人家还住在菩萨位次上,不证真际。佛经上说,不要说那些菩萨,目犍连、舍利弗也早就成佛了,退在小乘罗汉的位次上,这叫示现。为什么?倒驾慈航,利益众生。『故能净报施福』,这是已经证到真际的时候再退回来,不证真际。那些诸菩萨有到达这个能力,能够证得圆满菩提,就是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确实有这个能力,他到那一关的时候往往不肯断,这叫大慈大悲。再看第六面倒数第五行:

 

【菩萨无诸结使。而住无边世中利益众生。】

 

这是说的真实话,烦恼早就断尽,无处不现身。倒数第四行:

 

【有复菩萨但有悲心而无般若。尚能利益。何况行般若波罗蜜。】

 

有悲心没有智慧,对众生都有利益,何况是一个行般若波罗蜜的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的菩萨具足大慈大悲心。

 

【菩萨得无生法忍。得法性生身。处处变化以度众生。庄严世界。】

 

这是特别讲净报大施。这个大布施提出来给诸位说说,我们现在布施是有,大家都很发心布施,肯发心,非常之难得,现在我们更重要的就是要净报布施,要净报布施一定要行般若波罗蜜。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不起悭心。破戒心。瞋恚心。懈怠心。乱心。痴心。当学般若波罗蜜。】

 

这个注解里头,前面这句是纲领。

 

【是六种心恶故。能障蔽六波罗蜜门。】

 

六度就是破这六种恶心,布施破悭贪心,持戒破破戒心,忍辱破瞋恚心,精进破懈怠心,禅定破乱心,般若破痴心,这一段是讲六波罗蜜。下面依次解释经文,诸位自己去看。这里头有几句重要的要提一提,第八面第一行:

 

【菩萨不生破戒心。何况破戒。】

 

这两句很重要。忍辱这一段里面第三行:

 

【自作自受。不应怨人。】

 

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忍辱波罗蜜很难修;明了这个道理,忍辱波罗蜜就可以修了,有无量功德。忍辱,特别是在逆境,要晓得一切逆境障难都是自作自受。我们要做个好事,古人是安慰勉励我们:好事多磨,好事多障碍!那个多磨多障哪来的?还是自己自作自受。从前是别人做好事,我们嫉妒障碍他;现在是我们做好事,别人嫉妒障碍我。因果报应,天理循环,如是如是,怎么能怪别人?所以懂得佛法的人,一切的冤家要想办法给他解除、化解,不能够说这个冤家我躲他远远的,不要理他。好,这一生躲过了,来生躲不过,没有办法躲的,来生碰了面仇更大。为什么?累积!为什么不这一生报掉?

 

再给诸位说,福德善事靠累积,善愈积愈厚。恶怎么样?快把它报掉。那个冤家对头不顺眼的,看到我就要骂我、就要侮辱我的,常常跟他见面,常常让他骂。你要晓得,过去世我骂他十句,这一世他也骂我十句,十句骂了之后,以后就跟我交朋友,不骂了。为什么?报掉了。果报如是,怎么不懂这个道理?那个人很坏骗我的钱,过去世我骗他的,我骗了他多少,他现在也骗我多少。好,让他骗,骗到的时候他就不骗了。为什么?债还清了,不欠了,不欠的时候我摆在那里他也不要。大家要晓得这个道理,决定躲不过!躲得过这一生,躲不过来生;躲得过来生,躲不过后生,总是要报的,这个帐得好好去算算。我们明理,应该晓得因果报应,不怨天不尤人,这种现世的果报,你要是真正学佛,你是个明眼人,自己看得清清楚楚。

 

我也给诸位说过,我在抗战期间做学生,在大后方的时候。抗战胜利了,学校解散我们回家去。跟我坐一条船上有一个同学,我们欺负他年纪轻年纪小,实际上那个时候我们自己也不过十六、七岁,他比我们小个二、三岁,十三、四岁。我们都是一群小孩,也没有老师,没有任何人照顾,就有七、八个人在一条船上。这个小孩有一天大概是睡了,钞票丢得满船都是,我们大家捡,我也捡了不少,捡了之后没有还他。到台湾碰到了,他来跟我借钱,借了好几次。人家告诉我,这个人品行不好,借出去不回头。随他去,还能借给他,我还有得用。借去不回头了,以后人也见不到了,算那个帐就是我以前拿的那么多。真是妙极了,妙不可言,帐还清楚了,下次再不会来要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人家不顺眼瞪我一眼,是从前我瞪他一眼,还过去没事了,再见面就不结仇了。不怨天不尤人,自作自受。所以学问能够到这个境界,可以说是功夫得力了。世界上哪有恶人?没有。所谓恶人大概总是我过去对他过不去,或者是我欠他的,事实上哪有恶人?没有恶人。所以我们要以纯善之心待人、慈悲之心待人,吃点亏算不了什么。你只要想通了,无亏可吃,也无便宜可占,因果通三世,不是这一生。孔老夫子教给我们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世间圣人教给我们的。佛更教给我们平等慈悲,等念怨亲,佛教给我们的。修行修什么?就修这些。讲到般若,这一段几句话我念一念,第八页倒数第三行:

 

【智慧是一切善法根本。若欲成就是智。先当摄心。然后可成。】

 

这就说明般若智慧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我们要想得到般若智慧,先要摄心,摄心就是修定,先要修定,然后般若才能成就。底下有两句话很重要,我们特别要警觉的,在第九页第二行:

 

【无智慧眼。故受着邪法。不受正见。】

 

这几句话在今天说比什么都重要,他没智慧,把邪当作正,把正当作邪。给他讲正法,他不能接受;给他讲邪法,他一听就欢喜,他就依教奉行。这是没有智慧,这就是佛法里面讲可怜悯者。

 

【如是之人。世间近事尚不能成。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眼前的世间事,他受邪法不受正法,他都不能成就,纵然成就了,败得也快。所以智慧眼要紧,要能辨别是非善恶。别人不会给你拣别的,没有相当关系,谁肯得罪人来给你拣别。拣别,你果然是开悟、接受了,晓得这个人给我们讲的话是对我好的,这样还好;如果给你拣别了,你自己没有智慧,你还在外面去说,那个人说那个人是邪人邪知邪见,又在这里挑拨是非,斗争两头。所以这个年头,好人决定不说你,你跟那个邪知邪见邪思去学,你碰到他,他不会告诉你那个人是邪法、那个人是邪道。为什么?怕你拨弄是非,这多可怜!这个能力就是平素自己要多读诵大乘经典,体会经义,听人家说法,想一想佛经里头是不是这么讲的。可是读诵大乘也不容易,一定要晓得佛说法之意,执着在言语文字上又会发生许多的误会,不是个简单事情。底下一段是解释福处: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使一切众生。立于布施福处。持戒福处。修定福处。劝导福处。欲令众生立于财福法福处。当学般若波罗蜜。】

 

世间人哪个不想修福报?福报要到哪里去修?这一段教给我们,是解释福处。这个注解的文很长,按照经的次序来讲解的,我只能把大的段落给诸位说说。在第十面一开头是讲布施福处,这段里面讲得很多,也讲得很细,诸位自己去看。

 

在第十二面举了很多例子,从第二行起,「韦罗摩菩萨」,他能布施福处,我们应当知、应当学。在十三面第四行,是讲持戒福处,持戒福处又特别举出一条例子,就是杀生的罪相。因为持戒福处是以五戒为主,但是五戒里面只说了一条,其余的也是以此类推。在第十四面第二行开始讲修定福处,修定,经里面讲「修慈是修定福」。为什么把修慈当作修定,这里解释得很好,「欲界多瞋多乱故」。这个文在十四面第四行:

 

【先说慈心为修定福。得慈方便。愿与众生乐。后实见受乐。是心相应法。名为慈法。】

 

这里讲的世间众生缘慈,修福从这地方修起。在这一页倒数第一行有三句话很重要:

 

【慈应言亲爱。无怨无诤故。名为亲爱。】

 

这是最简单解释『慈』的意思,有怨有诤就没有慈,慈是『无怨无诤』,不怨天不尤人。于事无所诤,于人无所诤,这个才叫慈,才叫『亲爱』,所谓亲爱精诚。在第十五页,佛给我们讲慈心有五种利益,这是实在的,决定不是假的。文在第四行:

 

【复次。佛说慈心有五利。不说余。何等五。一者刀不伤。二者毒不害。三者火不烧。四者水不没。五者于一切瞋怒恶害众生中。见皆欢喜。】

 

菩萨道中首先要修慈心三昧。俗话常说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没有慈悲,根本就失掉了。最高的慈悲,诸佛与大菩萨的慈悲,是从深心、直心而生的,那就是大悲心。必须慈心修满才能登地,你看《华严经》上摆的,那是圆教,十地菩萨。十住修直心,十行修深心,十回向修大悲心,大慈大悲修满才登地。不修慈悲心怎么行?所以诸位要记住,慈悲一切,佛给我们讲的这五种利益真实不虚。

 

下面接着是讲劝导福处,劝导是讲什么?就是讲弘法利生。在十六页最后一行经文,这个我也不必解释,不必多说。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得五眼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五眼,虽然佛的五眼圆明菩萨也有少分,菩萨要得佛的五眼,也一定要修般若波罗蜜,这五眼里面的佛眼有无量的功德利益,此地说得很清楚。第十八面经文:

 

经【菩萨摩诃萨欲以天眼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欲以天耳闻十方诸佛所说法。欲知诸佛心。当学般若波罗蜜。】

 

不但是见十方诸佛,还在闻十方诸佛说法,这个时候得大自在。经无妄言,问题就是我们肯不肯学般若波罗蜜,肯学般若波罗蜜都能成就。这里面或许有疑惑,疑惑不要紧,底下论里头都给我们解释,诸位自己去看。第十九面经文,这是讲闻持不忘,这也是我们念念想求得的:

 

经【欲闻十方诸佛所说法。闻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忘。当学般若波罗蜜。】

 

着重在不忘,听了以后就能记得,就不会忘掉。问里面讲:

 

【一佛所说。犹尚难持。何况无量诸佛所说。欲忆而不忘。】

 

注解里面给我们解答,为什么闻十方诸佛所说法都能够忆持不忘?解释里头是闻持陀罗尼力、坚忆念陀罗尼力,陀罗尼法也是从般若波罗蜜而成就的。二十面经文: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见过去未来诸佛世界。及见现在十方诸佛世界。当学般若波罗蜜。】

 

这是讲你要想见到十方诸佛国土,不但十方,而且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也能见得到,只要你学般若波罗蜜。

 

我们在初分里面看到,真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都是在般若波罗蜜,初分里面第十四卷经文,就是劝我们下定决心去学般若波罗蜜。《般若经》里面讲般若波罗蜜,我给诸位说过,在《六祖坛经》也是讲般若波罗蜜。《六祖坛经》实在讲是般若纲要,能够随顺《六祖坛经》,纲领掌握到,再去读般若部的经典就不难懂,般若的义趣你也能够体会得到了,般若的行法也可以悟明了。所以学般若波罗蜜,《六祖坛经》很重要,讲《坛经》的时候也特别给诸位说过,《坛经》是属于般若波罗蜜。

 

二十二面经文里面是讲十二部经,从「多修罗」到「未曾有」、「论议」。这十二部经它重要的就是,「尽欲诵受持者,当学般若波罗蜜」。我们要是能够读诵经典,有般若智慧,记诵经典就不难,就能记得住。何以?般若称性,十二部经是佛性当中流出来的。二十六面有四句偈很有味道,希望大家把它记住。二十六面第五行: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8月14日21:48:5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486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